有關感動父母的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父母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父母的作文 篇1
是誰,在我遇到困難時,第一個出現在我的眼前?是誰,在我生病時,焦急地連夜帶我去醫院?又是誰,在我灰心失落時,在背後默默地支援我、鼓勵我?不會是別人,他們,就是我的父母,就是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陪在我身邊保護我、呵護我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們都說這是讚美老師的詩句,但我認為,同樣,這也是讚美父母的。一次次失敗後的鼓勵,一次次成功時的喜悅,父母一天天陪伴我逐漸長大。不經意間,白髮已然爬上父母的髮梢。
從前,我一直是父母眼裡的“小公主”,總愛在他們面前撒嬌。現在,“公主”這個詞語已被我扔得遠遠的,因為我長大了。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這天早上,我幫著媽媽一起打掃房間;中午,我搶著做了一回廚師,為媽媽獻上一道我最拿手的“西紅柿炒雞蛋”。到了晚上,我把早已準備好的賀卡悄悄地放在她的床頭。我又怕爸爸會先看到這張賀卡,想起媽媽有一個習慣,這就是睡覺前必須得先換衣服,於是,我把賀卡轉移到她的衣櫃裡。天不早了,媽媽要睡覺了,她首先去換衣服,這時,我正在門外偷看呢。當媽媽正準備拿衣服時,她看到了這張賀卡,我發現媽媽笑了,從她的眼睛裡,我還發現流出了非常“珍貴”的淚水。在我的記憶裡,媽媽是非常堅強的,沒想到,只是因為我的一張賀卡,卻使媽媽“敗下陣來”。
父母是我們的榜樣,他們是堅強的,但是不管他們再怎麼堅強,也可能會被我們“打敗”,一張賀卡、一朵小花、一句問候……就可能是我們“打敗”父母最好的辦法。
其實,感動父母並不難,只要我們心中有愛。也許,無意中,就會帶給父母一份份感動。
……
感動父母的作文 篇2
有一件事在這個寒假令我難忘,因為這件事感動了爸爸媽媽,雖然是一件極其普通的家務事,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感恩行為吧。
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了回來,開門進去,家裡空空蕩蕩的,父母肯定忙著事出去了。留下的是餐桌上狼籍一片的盆盆碗碗,髒兮兮的,太難看了。於是我覺得應該由我來打掃“戰場”。
我先在水槽裡放滿水,把抹布浸溼,上面抹上點洗潔精,把碗裡碗外擦個乾乾淨淨,不知過了多少時間,終於廚房裡碗筷被我洗得光亮如新。接下來我還打掃了地板,擦了桌子。哎,這平時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事,做起來怎麼這麼累呢!
突然,爸爸媽媽回來了,看到眼前的一切和我吃力的樣子笑了。“我們的女兒長大了,懂得做家務了,謝謝!”我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到了感激,看到了幸福,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感動父母的作文 篇3
我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對我無私的愛,讓我在親情的陽光沐浴下快樂的成長著。因為有了爸媽的愛,讓我遇到困難時能從容面對,在我自滿驕傲時能頭腦清醒,在我高興時能有人和我共同分享,在我悲傷時有父母給我安慰。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爸媽不僅愛我,也愛著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有一件事仍讓我記憶猶新:一天,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去逛街,東安對面的馬路邊傳來了一陣淒涼的音樂聲。我們停下腳步,見地上鋪著一個很長的大紅布,上面用黑的筆歪歪斜斜地寫著密密麻麻的字。我仔細一看,發現旁邊有一個可憐兮兮的母親,旁邊放著一個破舊的被子包裹著一個嬰兒,是一個小腦萎縮的孩子。母親一直跪在地上,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難以言語的痛苦和無奈,乞求和無助。她面前擺著一個又髒又破的碗,路過的好心人偶爾會掏出一些零錢放進她的破碗裡。爸爸媽媽看到後便毫不猶豫地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錢,讓我放到她的碗裡,幫助那個無助的小孩。當時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麼慷慨地把錢給那個殘疾小孩而拒絕給我芭比娃娃,只記得你們當時笑著對我說:這個孩子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地明白你們的誠意。是啊!好像這種不幸的人社會上很多,他們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但是他們還是要繼續生活下去啊,現實對他們太殘酷了,所以我們應該為他們奉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爸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博大,無私的。
感動父母的作文 篇4
這個星期,老師規定了週記的內容---做一件讓父母感動的事。記得老師剛說完,班裡頓時象炸了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這件事應怎麼樣去做。有的說幫父母提水,有的說幫父母洗衣服,還有說給父母買點願吃的東西……。而我,坐在桌前,卻百思不得其解,看著同學們熱火朝天的討論,愁眉苦臉。
晚上,回到了家。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還是沒有想出來。最後,轉念一想,大事做不成,就做件小事吧,總得完成作業吧。想到父母天天給我倒洗腳水,於是就想也給父母倒一次。
我走到父母的房間,跟爸媽說明了來意,便行動起來。我拿起暖瓶便往洗腳盆倒水。唉,怎麼沒有呢?一問母親才知道今天的熱水還沒有燒。嘿,平時只知道天天有水喝,哪裡關心水還要天天燒,一天不燒就鬧“水荒”。真是出師不利啊,我心裡想。於是便接了水在液化氣上燒。水是燒上了,可是燒多長時間才行呢?母親告訴我,燒開了就行。這看似簡單的不能最簡單的事,可又讓我丟盡了臉。水剛冒氣就要關火。媽媽見了趕忙說:“還要等等,水還沒有完全開。”不一會兒,水終於燒開了。接下來,該給父母倒洗腳水了。我給爸媽各倒了一盆,試也沒試,就端了過去。爸爸高興的連聲說:“謝謝!”。“哎喲”爸媽幾乎同時喊起來。把本來認為完事大吉的.我嚇了一跳。一問,這就更令我羞愧難當嘍。爸爸說,水太熱了。而媽媽說,水又太涼了。這我平時洗腳為什麼水總是不涼不熱呢。媽媽笑著說,每次我們都給您試了又試,調了又調,如果等你時間長,見水涼了,還要再加一些熱水。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唉,我不由得慨嘆:這點小事要做好還真難。
做完了這件事,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現學現賣、就地取材,想提筆一揮,寫完週記。提起筆來,我思緒萬千。這件事讓父母感動了嗎?為什麼要處心積慮的找事?一件我認為很小的事,可做起來並不是得心應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父母為我做的一件件事,都歷歷在目,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明白了。之所以給父母做件感動的事這麼難,是因為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要遠多於我對他們的愛;他們對我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而我對他們關心的不夠。同時,我認為自己的自立能力不夠,即使有這個心,也不一定有這個力。最重要的一點是,我不是發自內心的去為父母做事,而是被動的,又怎能想出並做出令父母感動的事。要感動別人,首先自己要學會感動。平時對父母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應懷著感激的心情去看。這麼,做件讓父母感動的事也就會順理成章,不會再困擾於心頭——哪怕是,當父母給自己修改作業時,給他們倒上一杯熱騰騰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