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蝸牛的發現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蝸牛的發現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蝸牛的發現作文 篇1
雨過天晴,小動物們又活躍起來了:小鳥在枝頭歌唱,蝴蝶在一旁翩翩起舞,連小蝸牛都出來散步了。我心裡的疑問卻不斷地冒了出來!蝸牛是怎麼行走的?它們的身後為什麼有一條銀線?蝸牛的鼻子和眼睛在哪裡?蝸牛真的一碰到鹽就會變成水嗎?於是我帶著疑問,捉了幾隻蝸牛回家。
開始實驗了,我先拿起一隻小蝸牛,想摸一摸它下面是什麼構造,可是我的手在離它五釐米的時候,它就縮回殼裡了,一連幾次都是如此。我十分惱火,想一拳打扁他,可媽媽對我說:“你就這麼沒耐心嗎?”我只好再次坐下,苦苦思考著對付它的辦法:突然,我心中的一個火花亮了起來:我可以敲破小蝸牛的殼呀!說幹就幹,我拿來了小石子,小心翼翼地打碎它的殼,摸了摸它的身體下方。上面有一些“小豆豆”,那是它的腳,還有一些黏呼呼的東西,那似乎是它的排洩物,就是這些東西產生銀線,幫助它行走。
蝸牛可以行走,那它有沒有鼻子和眼睛呢?我拿來了蝸牛喜歡的美味——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放了幾隻小蝸牛。它們先用大觸角晃動兩下,又拿小觸角擺動了幾下,便朝著白菜葉子爬過去“搞破壞”;我把白菜葉子挪個地方,還在旁邊放了青菜葉子,蝸牛慢慢蠕動到兩片葉子前,用大觸角來回擺動“看”了幾眼,貌似無法判斷,又伸出小觸角“聞”幾下,這才向白菜葉子爬去,對青菜葉子置之不理。哦,原來是蝸牛把它的大小觸角當作了眼睛和鼻子,看過聞過了,就選擇它喜歡的食物了。
聽大人們說,蝸牛碰到鹽就會融化,這是真的`嗎?我為了驗證這句話,在一隻蝸牛身上撒了一些鹽。二十分鐘後,蝸牛已經化為一灘“水”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蝸牛身體裡大多是水份,遇到鹽後,它身體裡的水份被吸乾,就變成“水”了。
對於生物,我的認識還很淺薄,今後要多學習多觀察,拓展自己的知識,揭開更多有趣的生物秘密。
蝸牛的發現作文 篇2
今天吃好晚飯在奶奶家牆角發現了一隻小小的蝸牛。吸在牆角一動不動。我特別興奮,把它挖下來裝進一個盒子裡像捧著寶貝似的把它帶回家,還給它取名叫團團。
一會兒,媽媽回來了,看見我把蝸牛悶得嚴嚴實實的就說:“女兒你這樣會把它悶死的,應留著點空隙。”我連忙把蓋子打開了,看著它老老實實地待著,就放心好上樓睡覺了。
第二天,我一起床就去看團團,讓我大吃一驚,小蝸牛怎麼不見了,我很著急,就四處尋找,可始終不見蹤影,我像洩氣的皮球一屁股坐地板上,忽然,眼睛一亮,發現地板上有一條條細細的、白白的帶子,會不會是它爬走時留下的,我急忙沿著這條帶子尋找過去,終於在沙發底下找到了這隻活潑可愛的小蝸牛,我高興得跳了起來。“這條帶子是小蝸牛的大便嗎?”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蝸牛是一種軟體動物,它整個身體都藏在螺殼裡,行動時伸出扁扁的、柔柔的塊狀足匍匐前進,因為它的足底有腺體,行走時候能分泌液體,所以它爬過的地方就有痕跡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小蝸牛裡有大學問啊!
蝸牛的發現作文 篇3
雨後,我和姐姐到外面去玩耍。
無意中我們在一片藤架下的泥土中發現了群出生不久的小蝸牛,我拿著一隻小蝸牛仔細觀察著。這隻小蝸牛外殼比紙還脆、還薄,軟軟的身體在地上挪著挪著,不知不覺就動了一點兒,卻見不著走了多遠,大概要走十多分鐘,才能看出走了那麼一丁點兒。那一對細細的觸角,總是隨著身子挪動著而慢慢伸長,慢慢縮短……我對它的觸角產生了興趣,用手指輕輕碰了碰,哎呀!它竟然以0。1秒不到的速度“嗖”的一下,把觸角縮了回去,不一會兒又若無其事地伸了出來。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它爬行的時候,它的足腺能夠分泌出黏液,它的足緊貼著物體,透過足部肌肉作波形蠕動,就能緩慢向前爬行了;再加上黏液較滑,便於身體滑動。噢!怪不得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有黏液的痕跡呢!
蝸牛的發現作文 篇4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暖和,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爺爺的花草。忽然,看到一隻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麼它走過的地方總留下長長的一條線呢?”“它的鼻子、眼睛在哪裡?”一連串的問號便在我的腦中浮現。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採取“用各種食物品實驗蛐蛐的方法”來測驗蝸牛。我先找來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後又捉了幾隻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極了,爬向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只是每隻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嚼了起來,面對別的食物卻聞也不聞,不大會兒,白菜葉便給吃玩了,這下可斷定,蝸牛是大害蟲。
透過這一連串的實驗,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