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三作文> 實用的初三作文集錦五篇

初三作文

實用的初三作文集錦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作文 篇1

  我和丁聽到了歡快的聲音,伸出我的魔爪,走到鬧鐘前,把它撿起來,關了。起床穿衣洗漱吃飯一氣呵成,然後拎起書包就往學校跑,彷彿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九年級想要的是速度!

  我們剛從八年級的苦難中走出來,很快就踏入了九年級的火坑。即將到來的中考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龍門。之後,我是幸運的;墮落之後,我命令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在九年級好像都有自己的期待,越來越努力。

  開學了,炎熱的天氣沒有消退。一個叫秋虎的淘氣男孩又來漫遊世界了。學生們邁著歡快的步子一個接一個地走進教室,在風扇的呼呼聲中開始了今天的交響樂。

  晨讀課上,同學們都拿出了自己獨特的音質去努力學習。聽著!男高音忘我地讀著詩,女低音默默地揹著詞,男中音拼命地回憶著歷史事件

  中午就要開學了,的學生們早就餓得說不出話了。只有班裡的老師垂涎三尺,在講臺上跳舞。突然,鈴響了。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鈴聲好親切好說話。學生們奔向食堂。

  下午,天氣像往常一樣熱,教室裡的風扇在無力地吹著。學生們與沉睡的上帝搏鬥到死,努力睜大眼睛,努力不漏掉老師說的任何知識點。

  而在晚上。一整天的發呆差不多結束了。我們一邊打哈欠,一邊聽老師講課,不時做筆記,時不時說幾句小話,彷彿進入了一種慢生活。時間很安靜,時間很溫柔。不知不覺,放學了。下課後,漆黑的天空佈滿閃亮的星星。

  十點左右,宿舍的燈一盞一盞滅了。隨著燈光熄滅,周圍突然靜了下來,只聽到幾聲汽車喇叭聲。今天的交響樂也悄然畫上了休止符。

  遠處,有一盞燈仍然微弱地亮著,彷彿在等待明天的到來

  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初三作文 篇2

  人生中的第一次,有很多,多得只有一次。

  步入初三的欣喜,不同與往常,是甜中有苦,苦中有樂。

  第一次進入初三你的世界,有同樣的建築,同樣的擺設,同樣的格局,是同樣的人。外表平淡無奇的你卻讓我感受到你內心的萌動。你又能重新認識許多新同學,你開心了;你又可以再次激勵學生奮發努力,你躍躍欲試了;你又將期望我們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驕傲地說:“我初三可不是白讀的!”你就開始努力了。在我踏進新的教室,我都懂了,因為你很好的感染了我。你會讓認識你的人感到欣喜和充滿活力。

  身在初三的艱苦,只有爬過崇山峻嶺的人才懂。

  早讀時,我們麻雀般唧唧啾啾的聲音讓你舒心,覺得動聽,因為你聽到了我們的努力;上課時,我們被釘在黑板上的眼球,手上“刷刷”的聲音,你從我們臉龐中看出了堅忍,因為你肯定我們又學到了不少東西;當課後我們仍孜孜不倦的求解時,你會覺得我們長大了,不再像雲雀一般貪玩,不像木頭人一樣不知前途的遙遠和方向。

  在伴著落日的泛泛金輝,我們總算是一個個扛著書包書袋奔回家。太陽的那端是我們的方向,進取和明亮。你一定會記下的,多少個夜晚,我們奮筆疾書,聽著萬物的沉睡,我們的頭只得有一下沒一下的點啊,多少次努力撐起眼皮,只為快點,快點將書看完,快點將東西學透,快點……快點去睡覺……卻又在床頭的鬧鐘下被叫醒,看著世界醒來,再一次面對新生活、新希望。你一定會記下的,只有執著的人才登得了成功的殿堂。你會讓人體會到你是位嚴厲的師並貼心的友。

  未來的初三是怎樣的?是不是會如同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搖擺不定。

  當深夜的燈火驅除黑暗,是不是才會靜心思考想了那麼多,那麼久,為的是一張張白紙試卷還是一個個豐富多彩的夢想,我不知道,只是現下的目標是奮戰中考,才有之後人生。初三,到底該立一個怎樣的目標,小學是為了好的初中,初一初二是為了中考,初三了,我想有更大的目標,才有更大的動力前進。所以,熱血沸騰就是這個樣子,努力了,目標會實現的對嗎?初三,你真讓人感到迷茫,更多的是前路的遠長。

  我呢,該怎樣讀懂你,初三?良師?益友?

  初三的生活、學習很繁瑣,很是煎熬。只是這一次,我同樣不想錯過。

  初三,很高興能認識你,希望在你手中前途能更漫長。

初三作文 篇3

  在我們這個年齡

  在我們這個年齡,我們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潛力,有了自己的鑑賞潛力,我們是xx歲,正值花季,如春天的花朵般綻放。

  在我們這個年齡裡,我們是為人率真的。我們充滿正義感。我們有自己的負擔,更加坦誠地處理事和處理人際關係,真誠的應對老師,同學和朋友,使師生,朋友之間的關係更加的融洽。我們已經懂得了怎樣我為人處事,學會怎樣去理解他人,換位思考。我們已經擺脫小學生的影子了,我們明白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愛,什麼是騙。我們做事不再優柔寡斷,不再猶豫。確定了目標就會一向走下去,不會退縮。

  在我們這個年齡裡,我們是自信的。我們明白自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自重,自愛,自尊,自強,自信。儘管在人生路途中謠言多猖狂,我們也不動搖決心,相信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我們會堅定信念,不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只為做好自己。正如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在這漫長的人生長途中,擁有了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個性是我們這些中學生。自重,自信,自尊,自強,自愛。有了他們,我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在我們這個年齡,我們在與親人,同學,老師的交往中獲取知識,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也有憂傷。我們學會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擔當……在我們這個年齡中,我們懂得了很多,長大了很多,成熟了很多……

初三作文 篇4

  一次偶然,開啟小櫃抽屜的瞬間,看到了曾經陪伴我整個童年的那串鑰匙。

  那串鑰匙上,有三把都是東關老家的,還有一把腳踏車鑰匙及一輛喜德勝山地車圈鎖鑰匙。而之所以我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它們承載且陪伴了我小學生活的全部路程。

  拿起老家的三把鑰匙,思緒慢慢走遠……它們是我三四年級時得到的,因為有了腳踏車,爺爺奶奶不用接我上下學了,而有時我放學家裡沒人,奶奶就專門給我配了家門鑰匙。自從住到丁莊以後,雖然還帶著這三把鑰匙卻不怎麼回老家了,因此串在鑰匙圈上的它們這兩年幾乎沒用,久而久之便不知去向了。今天意外看到,倒是勾起了我對往事的懷念。

  拿起我的24#蘭色腳踏車鑰匙,仍能想起,當時爸爸帶我去買這輛車時難以抑制的興奮,買到車後我從鬧市區騎到寬闊的音樂廣場,就像一陣風颳過……這輛車非常順溜,騎上它我感覺自己好像插上了翅膀,之後的時光裡它一直是我的最愛。別人借,我都捨不得借出去,騎著它不知歷經了多少路,由東關到門市部,由西關騎到沁陽一小,我熟悉的幾條小路、大路騎了無數遍。如今看著這把有點舊卻又彷彿蒙了一層灰的鑰匙,我的思緒一下又湧了出來,感慨萬千。

  這第三把鑰匙,是升初一時,媽媽為了讓我練腳力,帶我去專賣店買的山地車。當時我想買電動車,媽媽卻說: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山地車鍛鍊身體,還是鍛鍊兩年吧!我也同意了,儘管不太喜歡這種車,還是騎了一年多,今年春天換了電動車之後,一時沒地方放,媽媽就把它送給了表弟。

  我輕輕將這串鑰匙用自封袋裝好,收藏起來,以此紀念我曾經走過的曼妙時光。

初三作文 篇5

  在春天,這個放風箏的季節裡。當你拿著風箏奔跑於飄著微風的空曠的原野,享受著春風的舒適的放風箏帶來的喜悅,但是,在你沉侵於快樂中時,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風箏為什麼需要線?、

  風箏需要線,風箏又不需要線。

  風箏需要線,這是由於風箏在起飛的時候,需要藉助於人的力量,透過我這座窄窄的橋樑牽著它逆著風跑,從而產生了一股託力,託著風箏越飛越富,越飛越遠。假如沒有了線,沒有了這座唯一的橋樑,那麼人就無法對風箏施力,風箏也無法向人借力,那麼即使風箏再大,再輕巧,風再大,放風箏的人技巧再好,風箏也很難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就只能望“空”興嘆了。

  對於風箏來說,線就如同過河需要的橋,划船需要的槳,寫文章需要的筆一樣重要,因此,風箏需要線。

  而我說風箏不需要線,恐怕就令人難以理解,但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我們放風箏的`時候,大家都會產生一種想法——一定要讓自己的風箏飛得比別人高,以此在別人炫耀,但由於受我的影響,大家在產生這一想法後,第一反應不是別的,而是在風箏系一根更長的結實的線,以便風箏能飛得更“高”,其實不然,在我們有這個主意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極簡單極淺顯的事實——線阻礙了風箏的“自由”,於是,比誰的風箏飛得高就變成了比誰的風箏的線長。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更好的辦法是——把我剪斷,只有這樣,風箏才能更好地翱翔於更高的天空,更藍的天空,更美的天空。

  因此,風箏不需要線。

  然而,在現實生活,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反映線與風箏的關係這一無可爭辯的事實,就拿教育這一尖銳而又倍受關注的問題來打個比方吧!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和管理,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孩子來說,是給孩子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必不可少的基礎,然而,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識之後,家長又千方百計地扼殺孩子的許多優秀的思想,使之“惟命是從”,從而阻礙了孩子個性的發揚和思想的發展,使其思想禁錮在一定的範圍內,成為井底之蛙,最終成為天才中的庸人。

  不僅是家庭教育能體現這一點,國家教育也能體現出這一點。

  我國的教育過程,大致分為二個過程,即老師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去死記硬背的過程,這種教育方法,固然能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論研究,成為知識淵博的研究生、碩士。但是,卻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趙括,因此,就有人稱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

  不只是教育,拿世間萬物來講,性格與成功,文明與科技,戰爭與發展,人類與自然……它們哪一對不是風箏與線的關係,相輔相成,相互制約,這不令人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