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初中語文魯迅的短篇小說欣賞學習

初中語文魯迅的短篇小說欣賞學習

初中語文魯迅的短篇小說欣賞學習

  一、 教材說明、分析:

  1、 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著重講授“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為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為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鑑賞分析,學會併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鑑賞原則,再通過後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鑑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鑑賞的基本能力,為以後學習、鑑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複”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於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可作以下圖示: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明確作者是如何運用“重複”、“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主題的能力目標:掌握從細節、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並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鑑賞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人物形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 “重複”、“對比”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二、 教法說明:

  在這節課中我將努力為學生展示較為詳細的“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模擬片段操作、改進幾個步驟來掌握這兩種手法的運用。第一課時簡單回憶作者,重點完成課文內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課時簡單回憶第一課時所講要點,重點完成寫法分析和寫作片段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思維操作為主,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靈感誘發法、直觀教學法和操作訓練法,並注重教師示範。

  三、 學法說明: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並十分熟悉課文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借鑑、模寫和自評。按“聽——看——想——寫——想——寫”的步驟進行學習。

  四、 程式設計說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圍繞“重複”、 “對比”手法的運用展開分析,按“回憶舊知識——講解知識點——例證知識點——分析知識點——運用知識點”的思路進行教學。下面作簡單分析:

  1、 回憶舊知識,匯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就魯迅進行了簡單的回憶,對小說的基本知識和鑑賞方法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對《故鄉》的內容和人物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把握。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地回憶一下。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麼是小說?小說鑑賞應注意些什麼?(幻燈展示)

  2、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將就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篇課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運用“重複”和“對比”手法,那麼,什麼是“重複”和“對比”?運用“重複”和“對比”有些什麼好處和注意事項呢?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讓我們將一起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在這節課中我們將重點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併力求透過分析讓大家對重複和對比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並能運用到以後的寫作實踐中。

  3、 講解“重複”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複: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資訊、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資訊、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四、《故鄉》中這樣的反覆與對比也很多,先看前四個自然段。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麼?

  第一段:對故鄉的急切渴望的熱烈心情。

  第二段:渲染所見故鄉的淒涼、蕭索、荒涼和自己的悲涼心情。

  第三段:一種驚詫,在這背後是對故鄉的美麗的回憶和印象,對第二自然段的重複。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麼?想起了什麼?”(教師示範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複、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才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 (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複、對比手法。)

  4、檢查、實際操作:(初步把知識轉變為能力)

  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複”、“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迴指導、點評)

  5、小結: 透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瞭解了重複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物件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後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並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6、作業佈置:(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運用能力。)

  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複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塞馬秋風薊北 杏花春雨江南

  7、教學後記:(批改作業後作課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