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教案設計稿

離騷教案設計稿

離騷教案設計稿

  《離騷》本來是用楚地曲調吟誦的,音樂性很強,誦讀時首先要劃分好節奏。下面是離騷教案設計稿,歡迎閱讀借鑑。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秀文化的興趣。

  2、瞭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和重讀。

  【教學重點、難點】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媒體設計】

  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餘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裡接受美的薰陶。

  二、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選出來的。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 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⑵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註解弄清文章內容,並進一步強化生難字(教師巡迴指導)。

  ⑶ 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⑷ 課堂訓練。

  ① 區別下列各組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餘冠之岌岌兮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餘以蕙兮

  竟周容以為度

  固:

  固時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餘佩之陸離。

  ⑸ 課文總理。

  全詩工13節,26句。前7節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後6節抒發不變初衷之決心。

  ⑹ 放錄音,指導朗讀、背誦。

  2、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具體研習課文

  1、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明確:

  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

  ⑴ 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⑵ 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汙。

  ⑶ 加強自身修養,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習1~7節:

  ⑴ 這一層作者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的話概括遭貶原因。

  ⑵ 面對遭貶,屈原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3、研習8~13節:

  詩中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據此,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屈原妥協了。請同學們朗讀後討論。

  三、欣賞品味

  1、品味賦的寫法:

  本篇的賦既用於敘事,也用於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易於接受。如用於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用於敘事的:“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2、品味比的寫法:

  本文用花草禽鳥來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還用打比方來說理。如用“鳥之不群兮”來說明自己不同於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汙。“偭規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

  四、佈置作業

  課後討論:屈原的精神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他的精神影響到哪些後來人?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請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拓展閱讀:《離騷》中心意思與寫作特點

  中心意思

  《離騷》透過詩人一生不懈的鬥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為,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鬥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慼、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表現了他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人格。同時透過詩人戰鬥的歷程和悲劇的結局,反映了楚國政治舞臺上進步與反動勢力的尖銳鬥爭,暴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和反動勢力的囂張。

  寫作特點

  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

  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徵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於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線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最後,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