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範文700字(精選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700字(精選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紅樓夢有感1
說到《紅樓夢》,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原名《石頭記》,全書由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為線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史為軸線,濃縮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內容。
《紅樓夢》的開卷詩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兩句詩,把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揮發得淋漓盡致,那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更是頗為耐人尋味,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名著!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有:率性單純,溫和善良,無功利心,同情心強,反對封建思想禮教的賈寶玉;美麗而敏感細心,易傷感,絕頂聰明,悟性極強,蔑視高官權貴的林黛玉;穩重隨和,野心勃勃,城府極深,極會拉攏人心,恪守封建婦德的薛寶釵;精明能幹,尖酸刻薄,兩面三刀,心狠手辣,天下陰毒之能事的王熙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弱西子勝三分。”明明是這樣一個妙人兒,卻寄人籬下,只能悽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真是令人惋惜!
熱鬧的“元妃省親”;有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悽慘的“黛玉焚稿”......作者曹雪芹幾乎是用生命去完成《紅樓夢》的創作。“披閱十載,增刪是十五次”就是這樣認真的態度,成就瞭如今的傑作《紅樓夢》。且看那金陵十二釵,就這麼十二個人,在作者的筆下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徵,作者把這些人物刻畫得是那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這就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果!
《紅樓夢》寫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實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高度縮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最後的結局都很悲慘,賈母歸天,賈寶玉出家,林黛玉含恨而亡,王熙鳳魂歸金陵,一個風光無比的的賈氏家族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合卷沉思,令我感懷不已。生活在封建社會里的他們,悲慘命運是自然註定的。相比之下,我們則是無比的幸福,我們生活成長在如此美麗的社會里,家庭是如此的和睦幸福,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學習中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勤奮努力,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
讀紅樓夢有感2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這段話出自紅樓夢第70話。《紅樓夢》已成為我喜愛的書的一本,我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了嫻靜如嬌花照水的林黛玉,在母親去世後,被住在京城賈府的外祖母——賈母接過來和她一起住。黛玉和寶玉最親近,他們互相喜歡。但不久後,林黛玉聽聞賈寶玉要和薛寶釵結婚,就病倒了。後因王熙鳳使用了掉包計,寶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滿心歡喜的與薛寶釵舉行了婚禮,但事後發現是薛寶釵,吵著要見林黛玉,可惜黛玉已經去世了。寶玉大病一場後,去做了和尚。故事也已悲劇結尾。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愛而不得,與被迫接受的心酸,雖是“主子姑娘”,卻又被稱作“小肚雞腸”,她除了一顆對寶玉的痴心以外,被無其他。對於的愛情的悲劇,我認為重要的因素是:林黛玉性格過於清高,她與世俗格格不入,難以融入整個家族,她的自卑卻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人生悲劇的開始。林黛玉是那樣的令人憐憫,而薛寶釵也是那樣的無情。薛寶釵——堂堂千金大小姐,卻以別人之名嫁給了一人不愛自己的人,她難道不怕寶玉掀開紅蓋頭後因失望離她而去,這又叫她如何是好,她沒想到一個“任情無情也動人”會落得獨守空房的下場。
世俗之人恐怕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花落,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境,無法釋懷,情不自禁的痛哭流涕。在金川投井後,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作為冤枉遮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只是一味的哭,將眼睛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而是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聲援寶玉,才能使得愛的更深。
當我合上《紅樓夢》這本書,一遍一遍的回想著黛玉和寶玉的不幸,真是“說不盡紅樓夢啊!”這真是一個悽慘的故事。我想:若沒有王熙鳳阻撓,他們一定會很幸福的。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知兩不知。
讀紅樓夢有感3
書籍就像灰燦燦的瓦房,溜出了各式各樣純真的童年,有青綠色的荷葉,有為人遮風擋雨的黃雨傘,有飄揚在胸前的紅領巾,還有媽媽那雙牽掛的黑眼睛;書籍就像一首甜美的歌,常常帶著一雙想象的翅膀飛翔在藍天上,讓人總感覺到天上的星星會說話,讓人總感覺到山間的小溪會唱歌,讓人總感覺到山上的竹子會飛翔;書籍就像一把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把朦朧中的孩子解脫出來,讓他們在知識的殿堂裡盡情地吸收,讓他們在智慧宮裡盡情地吸取,讓他們在聰明海里盡情地攝取。天天看書已成為我的習慣。在一縷縷金色的陽光下,我坐在石頭上,靠在大樹旁,靜靜地閱讀了《紅樓夢》,讀後,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紅樓夢》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曹雪芹。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他的祖先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索性放達,曾身條優伶而被鎖空房。他的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的酸甜苦辣,後以堅持不懈之毅力,歷經多年之艱辛創作出極其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讀了《紅樓夢》,讓我瞭解了林黛玉心中的悲涼,她渴望得到一份真摯、自由、美滿的愛情,卻只能在森嚴冷漠的封建家族中,悽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讓我瞭解了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是吃人的社會。當我讀到王熙鳳的機關算盡、善弄權術,毒設相思局、弄權鐵檻寺、逼死尤二姐、破壞寶黛婚姻,但最終落了個卿卿性命的下場時;讀到了劉姥姥進大觀園被取笑的情景時,讓我深思,讓我開懷大笑。《紅樓夢》真是一本百科全書,真是一本經典名著,讓我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三位名人名言都告訴我們讀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與書為友、與書形影不離。
讀紅樓夢有感4
《紅樓夢》,一部流傳於世的名著,帶著悲傷的愛戀來到我們身邊。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文中所刻畫得最仔細的,那就是林黛玉,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 並且她常常把自己內心的痛苦放在心裡,不說出來 在賈府中常常默默寡聞,因為她多猜疑,並把愁放在內心的性格,和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實在太少了,使她與寶玉的愛情也無法長久。她與寶玉無法長久的在一起,是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理。她有愛情,可她只放在心上,無法讓寶玉真正的理解。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體會不到。黛玉悲哀只能用詩來寄託自己的精神。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就是萬箭穿心的那種窒息感,那種肝腸寸斷的刺痛。
她實在是太愛寶玉了,直至臨終前還是在笑著喊著“寶玉,寶玉……”。悲慘,委屈地離開人世。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