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跳舞的陀螺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跳舞的陀螺中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會跳舞的陀螺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掌握和了解制作陀螺的方法。
2、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3、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自制陀螺
2、圓形硬紙板、圓形卡紙、牙籤、火柴棍、吸管、蠟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的圓形紙片。
“你們看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呀?” (圓形紙片)
“圓片想站起來,邊轉圈邊跳舞,你們動動小腦筋,幫幫它,好嗎?”(讓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動手操作。)
2、請幼兒講述探索中的發現。
“你們的圓片轉起來跳舞了嗎?你們用的什麼好辦法?”
3、教師將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給幼兒,在幼兒面前進行表演。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我也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想轉起來跳舞給你們看,想看嗎 ?”(老師出示陀螺並讓它旋轉起來。)
“這個好朋友跳的舞好看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陀螺。”
“你們想想它為什麼會跳舞呢?”(讓幼兒自己討論後,做出總結。)
教師小結:“我告訴你們,是因為這根牙籤總是繞著自己在轉動,並且保持著轉動速度和轉動方向,這樣它就會跳舞了。”
4、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陀螺,進行探索。
“小朋友陀螺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呢?”
(1)幼兒自由探索製作。
(2)請個別幼兒展示介紹製作的陀螺。
(3)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陀螺轉起來,在製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將牙籤戳在圓紙片的中間,這樣它就會跳好看的舞了。
5、幼兒動手探索找出中心點的方法。
“可是要怎樣才知道戳的地方是圓片的中心點呢?”
(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將圓片兩次對摺開啟,兩條摺痕交叉的地方就是中心點。
6、幼兒再次動手製作陀螺,進一步瞭解掌握陀螺的製作方法。
“小朋友,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圓片,我們再來試一試吧,看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蠟筆呢,我們還可以幫陀螺穿上好看的衣服衣服再讓它跳個舞,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7、延伸活動。
“今天,你們的陀螺都做的'很漂亮,來我們一起到外面轉一轉、玩一玩,比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最長!”
活動反思: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本節課是培養幼兒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首先使幼兒的初步探究,在初比拼中幼兒發現問題,對陀螺進行改進。再進行超越自我,幼兒在改進的基礎之上能夠超出自己的成績,甚至重新整理班級的記錄,這都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活動很成功。
會跳舞的陀螺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名稱:
會跳舞的陀螺(中班)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遊戲,幫助幼兒瞭解物體在繞著自己的對稱軸轉動時,具有保持轉速和轉動軸的方向不變的性質。
2、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仔細觀察,並且將自己操作過程和發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圓形紙片、紙片娃娃、火柴棒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的紙片與火柴棒。
“你們看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呀?”(紙片、火柴棒)
“那你們動動小腦筋,幫幫老師,讓這些紙片站起來,讓他們跳個舞,好嗎?想想,你們可以利用這些火柴棒。”(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2、教師在片刻之後,將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給幼兒,在幼兒面前進行表演。
“我知道你們每個小朋友跳舞都可好看了。我也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看看嗎?”(老師出示陀螺。)
“那你們手中的小姑娘都跳舞了嗎?自己試一試”
“你們想想她為什麼會跳舞呢?”(讓幼兒自己討論後,做出總結。)
教師總結:“我告訴你們,這是因為這根火柴棒總是繞著自己在轉動,並且保持著轉動速度和轉動方向,這樣她就會跳舞了。”
“那你們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利用這種原理呢?”
(慣性導航儀,火箭飛行器等等。)
3、小結。
物體在繞著自己的對稱軸轉動時,具有保持轉速和轉動軸的方向不變的性質。
“今天,我請你們跟小姑娘一起跳了舞,現在我們一起出去做做遊戲,成為好朋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