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細緻觀察樹朋友,用各種方法瞭解比較樹朋友的特徵。
2、萌發親近、愛護樹的情感
準備:
1、幼兒已做好的樹朋友卡片
2、人手一水彩筆、白紙
過程:一、找找樹朋友
——教師帶領幼兒唱《找朋友》進入社群,“生活離不開樹,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啟發幼兒找一棵樹做自己的好朋友。
——將自己製作好的卡片掛到自己的“樹朋友”上,與樹朋友擁抱。
二、樹朋友的秘密
——讓幼兒觀察、認識樹朋友,與同伴相互討論:你的樹朋友是什麼樣子的?
——請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再次引導幼兒用各種直接接觸、觸控的方法,仔細觀察探索樹朋友,從下到上,從樹根、樹枝到樹葉及樹各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形狀、顏色等。
——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描述樹朋友的外形特徵?你喜歡嗎?為什麼?
——樹朋友是活的嗎?你怎麼知道?
——樹朋友會呼吸嗎?有小眼睛嗎?它愛吃什麼呢?
——你還知道樹朋友哪些秘密?
三、觀察樹朋友
——將幼兒分組,每組找一棵樹朋友進行細緻地觀察記錄
——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朋友的特徵,引導幼兒記錄:樹朋友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
——說說樹朋友的種類,聞聞樹朋友的氣味
——向同伴誇誇介紹自己的樹朋友
——我們的樹朋友有哪些作用?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和樹交朋友?怎麼樣對待我們的樹朋友?
四、樹朋友相簿
——將自己的樹朋友畫下來做成“照片”,做一本完整的“相簿”。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紙站起來的多種方法,知道藉助外力能讓紙站起來。
2.願意分享經驗,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積木、夾子、橡皮泥、紙寶寶人手一張,大記錄表,記號筆,展板,相機,多媒體裝置,黑板,音樂《快樂舞會》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感知紙的特性。
師:小朋友,這是一張紙寶寶,今天這紙寶寶想和你們玩遊戲,等一會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回位子上拿一張紙寶寶,和紙寶寶玩什麼遊戲呢?你們可以先看看、摸摸這紙寶寶,多多認識他,現在請你們回位子上吧!
(音樂聲想起,孩子們坐回位子上)
師:你們和紙寶寶都玩什麼遊戲了?(自由回答)剛才我和你一起我們是怎麼玩的?
幼:我在想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
二、引題:紙寶寶闖關,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慾望。
師:朋友們請紙寶寶參加快樂舞會,但是紙寶寶用盡了全身力氣,也沒有站起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紙寶寶站起來?(出示闖關板)
師:紙寶寶出發了,他來到第一關。(出示記錄表)
師:請小朋友們猜猜夾子能不能讓紙寶寶站起來.
幼:可以……不可以……
師:我猜夾子能讓紙寶寶站起來,我就在這裡做記錄,到底夾子能不能讓紙寶寶站起來呢?請小朋友們動手試試吧。
(大部分幼兒完成後音樂響起)
師:請小朋友們把夾子和紙寶寶送回籃子裡去,坐回位子上。
師:你成功了嗎?夾子能不能讓紙寶寶站起來?你是怎麼做到的?(個別展示)
幼:……
師:那我們就在夾子能不能讓紙寶寶站起來這裡做一個記錄,打一個勾。恭喜大家,第一關闖關成功。
1.第二關:橡皮泥關——藉助橡皮泥讓紙站起來。
師:第二關我們看看是什麼?是橡皮泥。請小朋友猜猜橡皮泥能不能讓紙寶寶站起來呢?(個別回答做記錄)還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師:到底橡皮泥能不能讓橡皮泥站起來,請小朋友們動手來試試。
(大部分幼兒成功,音樂響起)
師:請小朋友們把橡皮泥的紙寶寶送回家,回中間來吧。
師:你成功了嗎?(請小朋友上來展示他們的做法)你是怎麼成功的?請你也在動手試試橡皮能不能使紙寶寶成功站起來這一欄打勾。有沒有小朋友沒有成功的,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也可以這樣試試。
2.第三關:無材料關——嘗試不借助輔助材料讓紙站起來。
師:第三關到底是什麼呢?哦!什麼都沒有那怎麼辦呢?這次紙寶寶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了,請小朋友們猜猜,在沒有任何的東西幫助,紙寶寶能站起來嗎?請你喝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等一下請你把討論的結果告訴我。
(大部分幼兒成功,音樂響起)
師:請小朋友們把紙寶寶送回家,坐回中間來吧!在沒有任何的東西幫助,紙寶寶能站起來嗎?請一個小朋友來做一下記錄。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紙寶寶都立在地上吧!
三、參加快樂舞會,活動自然結束。
師:恭喜大家第三關闖關成功,紙寶寶在你們的幫助下順利來到舞會,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
參加快樂舞會,活動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 篇3
讓孩子知道在何種情況下要用什麼禮貌用語。
活動目標:
能知道在哪些情況下要使用“請,謝謝,對不起”,奠定團體中互動的基本禮節,體會更豐富的感情分化,建立積極和諧的個性。
活動準備:
圖片,分組
活動過程:
1、引導者先和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許多的禮節,如早上到幼兒園問候老師,與幼兒打招呼,道早安,拿東西時用雙手接,並會說謝謝,不小心撞到別人時要說對不起,拿東西給別人時,要說請,放學回家時會和老師、幼兒道別說再見等。
2、接下來,引導者可以發問,讓幼兒來回答,如踩到別人時要說什麼,幼兒就回答“對不起”,以此方式來練習生活中常用的禮節及禮貌用語,同時在這一週內提醒幼兒要注意禮貌
注意事項:
除了課程上的教學外,引導者應和幼兒將這些禮節融入日常生活中。
失敗的處理:
幼兒最記得或常用的詞彙可能較少的原因是因為不知道在何種情況下要用什麼禮貌用語,因此討論時知道,實際上不會使用,因此需加強日常生活練習。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一起回教室。
活動名稱:四個好朋友(小班)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向幼兒介紹情境表演的名字“四個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看情境表演“四個好朋友”
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白兔、小花貓、小黃狗、小公雞四個好朋友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和小花貓在跳舞,跳著跳著,小白兔不小心踩了小花貓的腳,小白兔連忙說:“對不起”,小花貓說:“沒關係”。它們互相笑笑又繼續跳舞。小黃狗和小公雞在玩拍球遊戲,小黃狗不小心撞了小公雞的頭,小黃狗連忙說:“對不起”,小公雞說:“沒關係”。它們又在一起高高興興遊戲,玩的可開心了。
3、討論:
我們向故事中的誰來學習?為什麼來學它?
4、請小朋友再次表演“四個好朋友”
5、教師小結:當你不小心撞了、碰了或踩了別人時應該賠禮道歉並說“對不起”,別人向你賠禮道歉時,你要原諒他並說“沒關係”。
三、結束部分
表揚幼兒會使用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瞭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望,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製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著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遊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遊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遊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例項講解什麼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麼?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製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著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後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玩磁鐵,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
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
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為什麼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麼做的?
3、小結:鐵製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遊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著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製品也會跟著移動。
(五)延伸活動
1、在科技操作區提供磁鐵及各種製品,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尋找鐵製品。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科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樣幼兒在以後的教育過程中才不至於因為自己的方法不當而走彎路,幼兒每天都離不開各式各樣的遊戲,遊戲伴隨著幼兒的成長。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對塑膠袋的大小、顏色、軟硬和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塑膠袋的材質和聲音,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讓幼兒在遊戲中學到本領,收集經驗。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慾望。
活動目標:
1.感知塑膠袋大小、顏色、軟硬,及發出的聲音。
2.體會“玩中學”科學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材料準備:
不同大小、不同顏色、軟硬的塑膠袋等。
活動過程:
一、用各種感官感知塑膠袋
1.直接引入塑膠袋,吸引幼兒的興趣
2.運用看、聽、摸等感官,感知塑膠袋的材質和聲音。
(1)摸一摸、看一看,講一講。
(2)互相摸一摸、看一看感受塑膠袋的不同。
自己摸摸和看看言語介紹
比較大小
讓塑膠袋發出聲音
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發出聲音
藉助音樂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遊戲的樂趣。去戶外和塑膠袋做遊戲。
二、瞭解為什麼塑膠袋是不同的
塑膠袋是幹什麼的,利用比賽的形式讓小朋友用塑膠袋裝東西。在裝東西的時候,有的小朋友的塑膠袋破了,從而引入探索為什麼會破。
透過探索出的結果,引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同樣的力度下塑膠袋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小朋友利用塑膠袋不同的聲音給歌曲有節奏地伴奏跳舞。
活動反思:
活動中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來體驗,並有充分時間表達的機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遊戲化的科學讓我感受到,不僅材料能給幼兒帶來快樂,而且情景和遊戲也能給幼兒帶來快樂,讓幼兒在遊戲和情景中開開心心地學到了本領。科學教育的玩中學就是指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動手操作、記錄資訊、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發展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教學理論依據: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於發現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杯子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杯子,使用的也比較頻繁,但大多數幼兒對杯子外部特徵、及功能並不瞭解。為了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透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透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膠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膠杯(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膠杯)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膠杯哪個更好為什麼?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膠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膠杯會造成二次汙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裡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用高昂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用開創性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根據活動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了多種不同的杯子,同時製作了大量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判斷杯子的不同,並能比較同種材質杯子的不同之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在比較杯子時,教師讓幼兒在瞭解一次性紙杯和塑膠杯的同時,知道了什麼是白色垃圾,使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最後,幼兒利用彩色面泥動手製作杯子,活動達到高潮,他們想象和製作出了多種多樣,色彩豐富的杯子,並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和表達,體現了成功的愉悅。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有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為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採用"六個一"互動使的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生成:激發幼兒進一步尋找、發現更多生活中各種各樣聲音。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透過探索,操作活動來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活動過程:
1、人手一件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鐳射筆《這是誰的聲音》的光碟
3、錄音機,有 "牛、羊、下雨、洗衣機、小蜜蜂、公雞"的圖片活動過程:
4、 聽一聽:老師啟動"會發聲音"的玩具狗|
5、玩一玩:請幼兒自選玩具
6、說一說:玩具發出的聲音。
7、看一看:根據圖片模仿各種聲音。
8、唱一唱:《 模仿聲音》的歌表演
9、猜一猜:電腦娃娃中的《這是誰的聲音》播放課件"小孩笑聲、馬叫、掌聲、槍聲、汽車跑的聲音" 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聽到了這麼多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們繼續去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和老師繼續尋找更多的聲音。
小班幼兒對聲音非常感興趣,教師抓住幼兒特點,將生活中有聲的現象集中在一起,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聽、玩、說、看、唱、猜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幼兒愉快地參與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