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15篇)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船借箭》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知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需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實質意義。

  3、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同學認知到諸葛亮“借”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同學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知諸葛亮借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詢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俺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勝利,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俺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後第二題。)

  2、俺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1段:

  什麼叫“妒忌”?

  (對才幹、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身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俺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⑴指名2同學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同學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⑵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俺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⑵那周瑜這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俺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俺意”……

  ⑶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⑴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考慮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⑵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俺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⑴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裡軍令狀、白酒招待。

  ⑵討論、交流:

  6、小結,俺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定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俺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⑴考慮: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⑵他為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考慮這些問題。

  ①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②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節課俺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理解詞語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問: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戰略。

  3、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4、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⑵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俺的計劃就完了。

  ⑶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⑸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⑹俺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假如……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⑴指名讀第三節。

  ⑵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書:

  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⑴比較句子:

  ①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②希望你借給俺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問: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為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示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心中有數。)

  ⑵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這句句子:

  ⑴ “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 “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

  (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合嗎?(符合)用上“果然”表示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⑶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

  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示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讀6~7自然段,說說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動身?

  板書:

  四更時候,因為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⑴板:大霧瀰漫。

  ⑵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⑴出示: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動身。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勝利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動身的原因。

  ⑴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動身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麼?

  ⑵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板書:識天象

  ⑶齊讀小黑板上第⑴、⑷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⑴看示意圖1。(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⑵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由驚訝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第三課時

  一、溫故

  二、繼續學習2~4區域性

  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裡……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自然段)

  4、這樣少的戰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是他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板書:

  知曹操性

  5、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寫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6、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

  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⑴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同學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⑵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⑶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這表示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書:

  曉地利

  4、齊讀第9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四、朗讀全文(分組朗讀)考慮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考慮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勝利的原因。(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六、完成課後練習

《草船借箭》教案2

  匯入: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師:這是哪部電視劇的歌曲? 《三國演義》那個人物最有才能,智謀最高?

  板書:諸葛亮

  出示幻燈片:諸葛亮簡介。生自讀。

  出示學習內容:課本《草船借箭》;叢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課外閱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出示學習目標:1.學會運用語言、動作、心理和側面等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2.學習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學生輕聲讀學習目標。

  學習流程:

  一、初讀課文 感受人物形象。

  1.讀《草船借箭》,找到描寫諸葛亮的句子,說說你眼中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填寫學習單。

  方法提示: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的人,從 課文第()段()可以看出來,這是()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側面等)。

  學生自由起立發言,大家共同補充糾錯。

  學習《諸葛亮舌戰群儒》,方法同上。

  學習《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方法同上。

  二、暢所欲言,交流收穫

  小組討論總結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用那些詞語來形容?抽生到黑板上板書這些詞語。

  3、讀寫結合,完成練筆。

  用今天所學描寫人物的方法,如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一個你熟悉的同學,讓其他同學說說你描寫的同學是怎樣的人,用到了什麼描寫。

  四、學習總結:1.我會透過……感受人物性格。2.我會運用學到的方法描寫人物。

《草船借箭》教案3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延遲、探聽、私自、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是透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學習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學過程:

  一、瞭解《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

  二、介紹背景,引出新課。

  三、板書課題,質疑。

  四、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上面問題。

  五、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認字及自讀課文情況。

  六、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板書課題。

  上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認識了哪幾個人物?主要講的是誰和誰的事?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二、回顧課文開頭部分。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意欲加害諸葛亮,於是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周瑜是怎樣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的?我們一邊觀看錄影一邊回顧。

  2、三天之後造箭情況如何?(如期如數交付曹操)。周瑜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而諸葛亮卻在三天之內借到了十萬支箭,那麼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三、體會借箭之法。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霧)

  2、周瑜看到十萬支箭後長嘆一聲,說——

  (板:神機妙算)

  3、什麼叫“神機妙算”?(指導朗讀。)

  四、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哪裡呢?

  1、最先算到了什麼?當時霧大嗎?從哪讀出的?

  出示句子:

  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從哪讀出霧大?

  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霧垂江賦》為證,感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當時霧之濃之大。後人也有詩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指導朗讀。)

  這一江大霧時偶然碰巧還是早有預見?從哪讀出的?

  2.出示句子,指導學習方法。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排程。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放過第一日]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又放過第二日]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放過兩日,至第三日又到四更時分,險到沒處去矣。]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不知箭在何處?奇甚。]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a.讀讀上面這段話,看看與書中有何不同?再加上批註認真讀讀,看看有何感受。

  b.師生共讀,小結批註內容。(可批註出:當時的想法、看法、心情、疑問等。)

  c.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裡呢?

  自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批註,也學學毛宗崗評一評三國,學學易中天品一品三國。

  d.全班交流。

  3.最難測的莫過於人心,可諸葛亮卻最會揣測人心,他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弱點,草船借箭;取魯肅忠厚守信的優點,草船借箭,知周瑜心胸狹窄,將計就計,草船借箭。

  4.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裡呢?

  出示句子: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齊讀後小結:取箭之法。然後播放錄影。

  五.總結。

  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用計之妙最善於的莫過於一個“借”字。他借江東之兵攻打曹操,借曹操之箭助江東。緊接著他又借東風火燒赤壁,借荊州有借無還。他又是如何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請同學們課後認真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回。

《草船借箭》教案4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為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麼?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後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定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為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複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為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1)板:大霧瀰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出示: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麼?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裡……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才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於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著,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瀰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為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為“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後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複習複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為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複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於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瞭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定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於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後練習

《草船借箭》教案5

  學習目標:

  ⒈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讀準讀通課文。

  ⒉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⒊理清課文順序,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重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改寫的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二、解釋題意,瞭解時代背景。

  ⒈誰知道箭是什麼樣子的?板書劍字,這個劍和箭一樣不一樣?周瑜問諸葛亮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你知道嗎?

  ⒉誰知道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三國指哪三國?(出示地圖)它們分別由誰統治?

  ⒊草船借箭的故事,講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幹什麼的?

  ⒋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史稱三國鼎立。周瑜、諸葛亮怎麼會走到一起的?

  ⒌師出示多媒體邊簡介背景: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三、讀通讀準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⒈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借箭的過程是哪一部分?剩餘部分分別講什麼?

  ①生自由讀書。

  ②指名回答。師板書:起因、準備、經過、結果。教師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四、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⒈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師生讀書)

  ⒉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總是周瑜問,周瑜說?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我們接下去就來透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加上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提示語,再讀讀這段話,進一步體會人物的人性特徵。老師這裡也提供一些提示語,看看可以用在何處,並說明為什麼用這樣的提示語。多媒體出示。

  ⒊學生默讀、思考。

  ⒋討論交流。

  ⒌分角色朗讀。如男女生讀,分組讀等。

  ⒍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逼,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五、播放fiash動畫。

  六、作業:

  ⒈思考: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⒉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能試著評論歷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

  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生: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師:魏、蜀、吳三國並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什麼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曹 操

  劉 備 聯 合 孫 權

  師:曹操剛打敗劉備,又要進攻孫權。因此,孫劉兩家聯手要抗擊曹兵。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奉命來東吳幫助作戰,遇到大將周瑜。周瑜對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誰知道?

  生: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生:讓他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

  師:這可能嗎?

  生:不可能。

  師:諸葛亮草船借箭(板書課題)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那麼諸葛亮找誰借箭?怎麼借箭?結果如何呢?請大家開啟課本。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自學生字、新詞,瞭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師:周瑜為什麼要妒忌諸葛亮?

  生:因諸葛亮挺有才幹。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滿口答應,並立下軍令狀。)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麼很高興?

  (他以為他的陰謀已得逞了。)

  師:這部分寫商議軍事,接受任務幾乎全寫的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除了一處寫周瑜很高興外,沒有再對他倆的神態、語氣作任何細緻的描寫,該怎樣讀才好呢?

  (先請生自由讀,發表意見,再指名分角色讀。)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後,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麼做的?(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並回答。)

  師:你從中看出什麼?

  生:我看出周瑜是個奸詐、陰險的人。

  生:我看出諸葛亮胸有成竹。

  師: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從他們的語言和做法看出來的。

  (指名分角爭讀3、4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範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師:借箭成功了嗎?讀出書上有關語句。(生讀出船兩邊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等語句)師: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霧,而他選擇這一天行動恰好江面上有大霧,這是巧合嗎?

  (生聯絡上下文討論出:這一切都是諸葛亮預料到的)

  師:從中你對諸葛亮有什麼認識?

  生:諸葛亮的才智過人,我真佩服他。

  生:諸葛亮曉天文、懂地理,我應向他學習。

  4、齊讀第10自然段。

  師: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萬多支。

  師:這一天恰好是周瑜給他任務期限的第幾天?

  生:第3天。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他是怎樣表現的?

  生: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佈置作業:

  1、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

  2、準備複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曹 操

  劉 備 聯 合 孫 權

  (諸葛亮) (周 瑜)

  才 幹 妒 忌

  因:十天造箭十萬

  果:三天借箭十萬

  草船借箭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教學關鍵:教師善於激發學生提問題,憑藉課文(文字、插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3、瞭解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重點是什麼。

  教學重、難點

  藉助課題把握課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

  小黑板 錄音 投影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環節

  1、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2、你還想知道什麼?(師生一起梳理問題)

  3、初讀課文,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4、反饋。 帶著問題讀課文,激發興趣,提高讀書的效率。 透過知道什麼,還想象知道什麼,把學生帶進課文內容中。

  (一)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二)抓借箭讀文,領悟大意。

  1、字詞反饋:指名認讀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在生字旁書寫一遍)、初步理解字義。

  2、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補充完整。

  (1)諸葛亮置備了草船,趁著大霧向曹操借箭。

  (2)出示小黑板出示投影 落實基礎知識理清文章思路

  (三)課後小結

  教時

  第二教時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點,明確文題。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識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課前準備

  錄音 投影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環節

  1、回憶課文內容及思路。

  2、默讀課文第3段,說說最感興趣的內容。

  3、分析諸葛亮在大霧掩護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過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有感而發 這是在學生基本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重點內容。

  (一)導讀第2段,突破重點段。

  (二)導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劃出對話進行研讀:理解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如:就要交戰(與造箭期限有關) 用什麼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這是公事(要挾對方) 軍營裡......(借軍令進逼,暗示要立軍令狀) 主動探究 體會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指導朗讀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地方自由讀,想想該用什麼語氣?

  2、指名讀,同學評議。

  3、分角色朗讀對話。 朗讀欣賞評價促進 在讀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親和力。

  (四)課後小結

  教時

  第三教時

  課業內容

  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聽寫詞語。

  2、品評朗讀,總結全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課前準備

  小黑板,錄音

  教學過程

  方法與手段

  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環節

  1、聽寫詞語:奉命 撤退 崎嶇 山澗 居高臨下 斬釘截鐵 昂首挺胸 熱血沸騰 驚天動地 氣壯山河;

  2、反饋:小黑板出示詞語,同桌互批,全班小結。 報詞語、詞語意思、同(近)義詞、反義詞;

  透過這個環節來鞏固字詞。

  (一)鞏固字詞

  (二)學習首尾兩段

  1、對比著讀讀首尾兩段,有什麼發現。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幹神機妙算心裡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對比法 提示學生進一步理解神機妙算

  (三)品評總結

  1、採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深刻地來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總結:《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騙來取代嗎?為什麼?

  3、你還可以用別的順序安排課文的內容嗎?與課文的安排比,哪一種更合適。 自由讀、分組讀、領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課堂板書

  草船借箭邀請魯肅 同去取箭船近曹營 擂鼓吶喊曹操驚疑 萬箭齊發草船借箭 滿載而歸

  課後小結

《草船借箭》教案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瑜、諸、葛、督、懲、罪、寨、吶、丞”等會認字,“委、懲、吩、咐、罪、私、擂、吶”等會寫字,能夠正確地讀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能夠體會人物的性格、語言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習課文]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東吳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巧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課文透過草船借箭一事,讚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課文內容環環緊扣,引人入勝。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十萬支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教學前,先讓學生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透過課前的預習,學生大致瞭解,三國鼎立時,孫劉聯合抗曹,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

  文章篇幅較長,教學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資訊的能力。對於重點部分,教師可組織學生從讀中感知,引導探究、啟發學生思維,進行探究性閱讀,進而培養學生感悟理解、欣賞、評價和積累語言的能力。課文中著力讚美諸葛亮這一人物,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教師先讓學生充分閱讀,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的,但他不動聲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的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

  諸葛亮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尋求幫助,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不瞭解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後必然疑惑,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讓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陰謀慘敗。

  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他算準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有大霧;借箭返回時,船順風順水。借箭妙計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在談笑風生中,諸葛亮輕鬆取勝,沒有和周瑜發生正面衝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從而讓學生對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學生在對全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再讓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複述課文。

  課文中出現的這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課文中體現得很充分。透過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活動。如: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體現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生可邊讀邊議。

  [詞句積累]

  生字中,注意諸葛的“葛”字讀音,應讀“gě”。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懲罰:嚴厲地處罰。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教學設計]

  (課前初讀課文,瞭解大致內容。有條件的學生課前讀一讀《三國演義》,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大致瞭解人物及其關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誰來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瞭解多少?

  2.結合預習,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啟發學生從課題、從內容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1.學生簡單交流《三國演義》。(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及其關係。)

  2.學生質疑,能夠解決的可以當場進行交流解決。

  二、自讀課文,把握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畫出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瞭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看看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

  1.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學生能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瞭解課文大意,清楚課文的脈絡。

  3.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的經過,口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慘敗。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草船借箭》寫了一件什麼事,起因與結果是什麼。

  2.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使事情發生了改變。(草船借箭成功)

  教師板書: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慘敗。

  二、感悟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閱讀,思考:“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課文裡哪些地方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畫下來讀一讀,

  2.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

  3.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1.學生讀書自悟後在班內交流所得,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及時點撥。從草船借箭的時間、氣候、地理環境以及借箭的經過,體會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

  2.師生共同歸納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機妙算表現在:諸葛亮知人心、通曉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3.學生邊讀邊議,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第三課時

  一、深入理解,分析人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體會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2.你對其他的幾個人物是怎麼看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進一步瞭解諸葛亮是一個聰明、機智、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的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平時多觀察、多思考的結果。

  2.學生討論,分析:周瑜心胸狹窄,狡猾陰險;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3.分角色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複述課文。

《草船借箭》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認“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曹”等11個字。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

  3.默讀課文,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悟人物形象,從“草船借箭”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難點】

  透過研讀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並透過讀表現人物的個性。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1.2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哪些故事哪些人物?(生自由交流)

  1.3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啊!長江邊上,曾經有無數的英雄豪傑演繹了無數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其中一個經典故事《草船借箭》。(板題)

  1.4《三國演義》簡介:成書於元末明初,以《三國志》所記載的三國曆史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為基礎創作而成。小說從劉、關、張桃園結義寫起,止於東吳滅亡,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間的鬥爭。書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權、周瑜等。《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合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讀課文,疏通生字詞,理清課文敘事的思路。

  2.1字詞過關

  周瑜妒忌委託都督幔子佈置排程水寨擂鼓弓弩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2成語理解:

  神機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與“神機妙算”意思相近的詞有:錦囊妙計、料事如神、足智多謀)

  2.3理清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周瑜妒忌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將計就計,巧妙計劃,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嘆不如諸葛亮。)

  3.自主學習,感知“借箭原因”

  3.1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周瑜妒忌諸葛亮,要陷害他,那麼周瑜是怎樣把造箭的任務交給諸葛亮的,諸葛亮又是怎樣接下這個任務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1、2自然段,用“----”劃出他們之間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2生讀課文,劃句子

  3.3彙報

  (1)周瑜與諸葛亮在對話中,心中各自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周瑜的暗藏殺機,心懷鬼胎;諸葛亮的胸有成竹,不動聲色。)

  (2)分角色朗讀對話。

  (3)草船借箭後,周瑜對諸葛亮又有何評價呢?

  出示句子: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生齊讀。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研讀借箭的經過,看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地方。

  3.4神機妙算“借天時”——知天時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諸葛亮早料到第三天四更時會“大霧漫天”,果然神機妙算。]

  3.5神機妙算“借地利”——懂地理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達到最大。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為了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

  4.關注情節變化中的人物表現,感知人物形象

  4.1結合課外知識和初讀體驗,概括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神機妙算)

  4.2聯絡情節變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現,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1)關注文段,自學探究。

  探究問題:

  聯絡下軍令狀前後諸葛亮的表現,聯絡諸葛亮與魯肅的對話和魯肅的表現,聯絡諸葛亮的推斷與曹操的表現,等等,看看諸葛亮究竟算到了些什麼,從中你又認識到了怎樣的諸葛亮?

  自學建議:

  A.默讀課文,勾畫相關句子。

  B.自主思考,提取關鍵詞概括“算到了”。

  (思考舉例:我從文中畫了這樣兩句話:諸葛亮說:“只要三天。”“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這說明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之前就算到了三天後會有大霧。透過諸葛亮“算到了”三天後的天氣,我們可以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所以我填的是“只要三天,算到了三天後大霧漫天”。)

  (2)互學(組內完善和補充)。

  (3)展學(合理分工,說清觀點)。

  (4)組際交流(對照組內學習成果,商討補充、質疑或反駁)。

  4.3梳理觀點,小結歸納。

  聯絡情節變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現,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背後,對天氣的預判、環境的瞭解、人心的洞察。他的神機妙算已經到了出神入化、讓人歎為觀止的地步。

  5.拓展延伸,昇華人物形象

  5.1出示讚揚諸葛亮的古詩:

  一天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5.2指名讀古詩,品析古詩意境。

  5.3 總結全文:

  透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諸葛亮,他知天文,借了長江的霧;他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他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可見他既會神機妙算,又會巧妙安排,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師:“草船借箭”既為借,則有“還”,那麼諸葛亮借來的箭怎樣還給曹操呢?周瑜真服氣了嗎?他和諸葛亮之間還有哪些明爭暗鬥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三國演義》。

  5.5作業:

  (1)複述課文,寫成一篇日記。

  (2)課後讀名著《三國演義》第46回。

《草船借箭》教案9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

  學的慾望。

  【教學重點】透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課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當時魏國剛剛打敗蜀國,又派兵進攻吳國。於是,蜀、吳兩國聯手抵抗曹操。師: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誰能幫大家理順一下人物關係?生:課文中有四個人物,曹操是魏國的首領,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而周瑜是吳國的都督,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師:周瑜見諸葛亮很有才幹,心裡很妒忌,這才引出了這個故事。

  二、新課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這個故事精彩嗎?(精彩)是呀,文學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作者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的塑造又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這節課,我們要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讓這些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的。

  (一)賞析重點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作者使用什麼方法描寫人物的。(人物對話)師: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人物對話。(課件出示對話,隱去旁白)現在同桌一組,分角色讀一下對話,邊讀邊想: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再說這句話時,心裡會想什麼,臉上是什麼表情?讀完後同桌把意見交流一下。(學生彙報,教師引導揣摩人物心理,並啟發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每句對話前加上提示語)師:大家都很聰明,能根據對話走進人物內心,下面我們加上提示語,再來讀一下課文。(課件出示加有提示語的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互評。)師:透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周瑜、諸葛亮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談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初步認識)但僅僅根據這一段的文字,我們還不能透徹的瞭解人物特點,下文中,還有一些人物的語言描寫,找出來讀一讀,看你對人物有什麼更深的認識。

  (二)感悟

  1、指名讀一讀描寫周瑜的語言,總結出周瑜的性格特點是陰險狡詐。(板書:陰險狡詐)學生朗讀。2、再說說諸葛亮的語言。(1)指名讀,課件出示第一個句子,從中你有什麼感悟。(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胸有成竹)你從魯肅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樣的人?(板書:忠厚老實)(2)還有那處寫了諸葛亮的語言?指名讀第二句話。(課件出示)老師發現,諸葛亮是笑著說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諸葛亮說,為什麼這個地方要加個“笑”字呢?來,我們先齊讀一遍。(齊讀)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麼?彙報:生(1):在笑曹操,是一種嘲笑。師:你說的真好,你來讀一讀,讀出對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學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語言描寫,並體會到他的謹慎多疑。)(板書:謹慎多疑)生(2):在笑魯肅,是一種友善的笑。你來讀一讀。生(3):在笑周瑜,是一種勝利的笑。你來讀一讀。讀出諸葛亮的自信。小結:你看,諸葛亮說得多準呀,他說曹操不趕出來兵,他真不敢出兵,說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帶著魯肅來取箭。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話說,諸葛亮真是——(學生一起說: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條件同學們,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都算準了什麼呢?生:他算準曹操不敢出兵、算準周瑜要加害他、算準魯肅不能出賣他。師:也就是說諸葛亮他算準了人,這也是“識人心”(板書:識人心)但僅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嗎?他還算準了什麼?生:三天後有大霧。師:這是他知天文。(板書:知天文)生:回來時順風順水。師:這是他曉地理。(板書:曉地理)總結:是呀,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草船借箭才會成功。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諸葛亮?(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等)三、全課總結同學們,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還領略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400人,那裡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老師希望課下,大家能以“走進三國”為主題,完成本週的積累,並把你積累到的知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神機妙算(識人心知地理曉天氣)曹操----謹慎多疑

  魯肅----忠厚老實

  【課後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透過閱讀活動,為學生開啟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學目標我就確定在“透過對人物對話的研讀,感受名著中性格鮮活的人物特點,透過分角色朗讀,走進名著中精彩紛呈的故事。”教學時,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和訓練重點,我主要引導孩子透過研讀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再透過課後的延伸,達到讓學生愛上名著的目的。雖然課堂還有許多遺憾,比如指導朗讀還是不算到位,時空沒掌握好等,但是,從學生那積極地參與教學上,從課後孩子們賽讀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看孩子們從課堂上收穫到了什麼,在老師的引領下受到了那些薰陶,掌握了什麼能力。只要孩子們在那短短的40分鐘裡參與了,收穫了,就不失敗。語文課堂就是充滿遺憾的課堂,沒有遺憾,又怎麼有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的動力呢!在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們會走向成熟。

《草船借箭》教案10

  一、教學內容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課文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想一想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二、教學設計: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採取講學結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瞭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麼地方。

  四、教學難點:

  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我們十一冊學習過《赤壁之戰》,對於三國的歇後語和成語大家積累了哪些?

  同學踴躍發言教師小結,對於課外積累多的學生鼓掌表揚。

  關於三國的歇後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東吳招親----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關於三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味如雞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 老馬識途 木牛流馬

  2、 學生分組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教師巡視。

  (2)根據寫事的繼續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 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草船借箭?結果怎樣?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陰險狡猾; 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魯素: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不喜歡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

  喜歡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於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回來時順水順風;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c、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圖文結合,看出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博才多學,知己知彼,善於運籌帷幄。是歷史山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5、把本課的內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6、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0個生字,會寫本課13個生字,掌握“妒忌、軍事、委託、照辦”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瞭解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通讀課文,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1)學生交流。

  (2)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指名認讀生字,並組詞。

  3.齊讀詞語:

  妒忌,軍事,委託,照辦,預計,緊急,軍令狀

  懲罰,探聽,私自,佈置,排程,水寨,吶喊

  神機妙算

  指名讀,接龍讀,齊讀這些詞語。

  4.說說下列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些什麼:曹,督,遮,寨,插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2.學生讀後交流,教師引導概括。(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幹,要諸葛亮10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軍借了10萬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風。)

  3.這篇文章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順序寫的,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立軍令狀。

  第二部分(3-5):探聽情況。

  第三部分(6-9):借箭經過。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四、研讀1、2自然段,瞭解起因。

  1.多媒體出示1-2自然段。

  1.學生帶著問題輕聲朗讀一、二段課文。

  (1)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

  (2)為什麼要趕造十萬支箭?(①與曹軍水上交戰需要用箭。②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

  (3)諸葛亮為什麼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

  (諸葛亮已識破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傷了和氣,那聯合抗曹戰線就可能破壞,同時又從大局考慮與曹軍交戰必須用箭,所以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

  2.分角色朗讀周瑜與諸葛亮的對話。

  3.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草船借箭》教案12

  草船借箭

  教材說明

  〔解題〕

  《草船借箭》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分別確立國號為魏、蜀、吳。曹操剛打敗劉備,又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才幹超群,引起孫權軍隊的首領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諸葛亮在10天內監造10萬支箭,企圖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萬支箭,使周瑜陰謀破產。這個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膽識超群,讚揚了他以大局為重、團結對敵的可貴品質。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46回的內容改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小說以漢末三國曆史故事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為基礎創作而成。全書共120回。從劉關張桃園結義起,至東吳滅亡止,描寫了漢末及三國時期的社會鬥爭和廣泛的社會生活。

  對本文標題不能當主謂片語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應當作偏正片語理解。即(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這個標題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內容。“草船”,紮了草人的船。

  〔結構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發展順序,緊扣“借箭”展開的,共10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借箭”的準備。這部分寫了三層意思,其一,周瑜為諸葛亮造箭設定障礙,並派魯肅探聽情況;其二,諸葛亮求魯肅幫忙,為“借箭”作準備;其三,魯肅沒向周瑜如實報告情況,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借箭”的過程。分三層意思,其一,寫諸葛亮“借箭”的時間;其二,寫諸葛亮“借箭”的過程;其三,寫諸葛亮“借箭”結束時戲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借箭”的結果。

  〔語意理解〕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

  這是本文開篇的話,交代了“草船借箭”這個事件的起因。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是東吳名將,總督東吳兵馬,是蜀吳聯軍的總負責人。周瑜字公瑾,聰明過人,但心胸狹窄,忌妒心太重。多次與諸葛亮較量均失敗,後忌恨而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被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來歌頌的。作者對他極盡崇敬和讚美,特別對他的智慧,更是著力進行渲染。在民間,人們把諸葛亮說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諸葛亮的糾葛,大都是才智與氣度的較量。兩個人都有才幹,但諸葛亮高周瑜一籌。諸葛亮心胸豁達,關注大局,講究團結,而周瑜則氣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10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這是周瑜與諸葛亮商議軍事時說的話。表面看,客客氣氣,內心裡卻暗藏殺機,他一步步引誘諸葛亮就範:讓諸葛亮自己答應短時間內完成造箭任務,再以完不成任務為藉口剪除之。“水上交戰”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試探,引出“箭”的問題。“這是公事”話,外軟內硬,以“公事”為藉口,冠冕堂皇,逼迫諸葛亮接下造箭任務。“不要推卻”,口氣上緊逼不放。“軍情緊急”句的真正含義是:軍中無戲言。在周瑜看來,10萬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諸葛亮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是文章的結尾句。這句話照應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兩人的鬥智;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挫敗周瑜的陰謀,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嘆曰“我不如他”。“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人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和利用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在本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預見到周瑜的險惡用心。在第一部分裡,他是順著周瑜意思說話的。表面看,似無覺察,其實瞭然於胸,甚至變周瑜的10天造箭為3天造箭,出人意料。這麻痺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為陰謀得逞。從下文可看出,諸葛亮是成竹在胸。這種預測周瑜之心、並迅速作出判斷與決策,確實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籌劃借箭之策。他預測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霧,足見他通曉天文。他設計在船接近曹軍水寨處擂鼓,恰好可讓船中箭,又不至於被敵人追上,足見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故求他幫助幹事;周瑜聰明心狹,故不讓魯肅告訴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謹慎多疑,虛實不清時必不敢出兵追擊,故大張旗鼓,佯攻曹營;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讓魯肅取箭,做個見證。這些足見他了解諸人。他設計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數量,足見他“老謀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詭計。蜀吳是聯合抗曹的,如周瑜與諸葛亮相鬥,可能壞了抗曹大計。所以,當發現周瑜耍陰謀時,諸葛亮機智地化解。他談笑風生之中輕鬆取勝,迴避了與周瑜的正面衝突,顧全了大局,實在是妙極。

  〔寫作特點〕

  1.人物個個性鮮明。

  本文有4個主要人物,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周瑜陰險妒嫉,諸葛亮從容鎮定,魯肅忠厚老實,曹操

  謹慎多疑。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寫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語言描寫。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都鮮明地反映人物的個性和內心活動。

  2.故事情節生動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節,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環環緊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開始,似乎諸葛亮“中計”了,讀者會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魯肅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再後來,諸葛亮船隻近到曹寨卻大擂戰鼓,更讓人驚詫、擔心。最後,巧取10萬支箭,讀者這才恍然大悟。正因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傳,歷久不衰。[ 內 容 結 束 ]

《草船借箭》教案13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動地理、識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周瑜與諸葛亮對話時的言語態度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能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一、激趣匯入,解題質疑。

  1、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對於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如:(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麼要借箭?(3)怎樣借箭?)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剛才所提的問題,對於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所提的問題。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做到能簡單的講述這個故事。(意在使學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後果。)

  教學目的:進一步熟讀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透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裡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裡。”(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麼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裡。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麼?(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並上黑板來擺一擺,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2)討論諸葛亮為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徵。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幹。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老師讀提示語,一、二組同學讀周瑜的話,三、四組同學讀諸葛亮的話,體會一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讀後討論)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歎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理解“妒忌”等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與體會,學習作者透過語言、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談話匯入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最喜歡的名著,交流其中印象深刻的內容,進而引出課題《草船借箭》。

  四、初讀

  生字詞:“妒”的書寫、辨析

  內容:課文主要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順利的借得十萬箭,使得周瑜不得不歎服。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從哪裡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知天文(大霧瀰漫)

  1、諸葛亮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天氣實施計劃?(霧大,“江上的人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更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射箭)

  2、能不能猜猜諸葛亮讓船“一字擺開”的用意呢?(“一字擺開”便於統一行動,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3、為什麼還要讓軍士們擂鼓吶喊呢?(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4、讀到這,你想對諸葛亮說些什麼?

  (二)識人心(草船受箭)

  1、曹操上當了嗎?(霧很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射箭便是)

  2、從這裡能感受到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生性多疑、小心謹慎)

  3、如果你是諸葛亮,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

  4、有感情朗讀。

  六、品讀

  想象一下,草船借箭事件之後,曹操、魯肅、周瑜會有怎樣的表現?

  七、小結作業

  作業:周瑜嘴上說自己比不上諸葛亮,但他對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嗎?請大家課後去看一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下節課一起來分享你的體會。

  八、板書設計

  略

《草船借箭》教案15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假借商議軍事急於造箭來為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教學時,可緊扣題眼“借”字,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逼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顧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狹窄,妒賢忌能;魯肅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透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瞭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麼妒忌諸葛亮。

  教師準備: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1)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

  (3)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哪裡。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麼想的?

  角色扮讀。

  (2)聯絡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

  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2)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秘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說,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說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後彙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1)讀:有感情地朗讀。

  (2)說: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說一說。

  (3)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4)評:評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5)寫:根據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1)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並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2)說:採用“說一說”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說?

  (交流要點:①主要的情節和內容要講清楚。②可以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④說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3)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臺詞”。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夥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彙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彙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採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麼‘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裡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後,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著眼前的船隻,聽著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臺板書)

  2.用關聯詞說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為……所以 如果……就只有……才 雖然……但是 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儘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後果介紹完整。

  3.彙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尋常,

  要論成敗 有文章。

  都督周瑜 欲陷害,

  孔明先生 巧應對。

  妙算天文 霧漫天,

  通曉地利 蒙曹操。

  洞悉人心 妙計成,

  箭如雨下 滿載歸。

  神機妙算 諸葛亮,

  世世代代 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連結名著,拓展文字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後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複述故事。

  2.把文字演成課本劇。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