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2022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

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

2022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1

  教學內容:

  複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資訊: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資訊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資訊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資訊,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資訊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資訊?(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專案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資訊”。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專案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資料資訊,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資料,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三)彙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2022一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最新2

  教學內容:

  複習“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錶(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透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錶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