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範文5篇

小學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範文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2.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算理。

  3.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演算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下面各題。

  1.36裡面有( )個十和( )十一。

  2.5個十和7個一是( )。

  3.65裡由( )個十和( )十一組成的。

  4.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

  二、新授。

  1.教學例8.

  (1)課件演示:媽媽買了3排的樂百氏飲料,每排10瓶,小明買了2瓶樂百氏飲料,他們一共買了幾瓶樂百氏飲料?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30 2=32

  提問:30 2表示幾個十與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引導學生說出:3個十和2十一合起來是32。

  (2)從32瓶中拿走2瓶(課件演示)。

  提問:還剩多少瓶?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322=30

  (3)提問:2個一加3個十共是多少?

  2.練習:第48頁做一做。

  第1題

  先讓學生擺小棒,再對著擺的小棒寫算式。

  學生寫完後,指定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計算,並集體訂正。

  第2題

  以做遊戲的形式出現,看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說明:卡片正面寫50 6,背面寫6 50,口算時先讓一名學生看正面的題目並口算得數,再讓另一名學生說出背面的題目並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再翻到背面讓學生看一看口算。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四、佈置作業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教學反思:

  在執教這一節的前一天,我給同學們留下了準備一百根小棒的任務,就是這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們的班級微信群裡熱鬧了起來,有的家長在群裡曬出準備的小棒,並註明這是冒雨買來的;有的家長曬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來的小棒,還有一位家長曬出一堆凌亂的枝條,這讓我不解,但過了一段時間,她又曬了一張照片,已經是整齊的十捆小棒了,我藉機稱讚這位家長的用心,大家也跟著稱讚,後來,還有的家長在群裡說有多餘的小棒,誰若沒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課前,我把這份家長的愛講給同學們聽,並請同學們用這份帶著愛的小棒展開學習,果然,效果極佳,同學們在擺小棒時是那樣認真,她們的學習是那樣幸福。數學與愛就在一起,對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學 科 數學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根據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絡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麼。

  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提問: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怎樣列式?

  學生計算,集體交流演算法。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提問:你能找出有聯絡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麼?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並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麼條件?怎麼求?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複習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透過複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整理

  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透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引入:這節課我們將透過系統地整理,複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15頁“複習”第1題。

  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

  師小結:

  (1)兩位數乘整十數,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的乘積。然後數一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並注意進位。

  2.完成教材第15頁“複習”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

  教師要透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個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十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十位。最後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什麼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3.完成教材第15頁“複習”第3題。

  指名估算,並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捨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的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頁“複習”第8題。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現了什麼。

  5.完成教材第16頁“複習”第10題。

  (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絡。

  (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絡。

  (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絡。

  6.完成教材第16頁“複習”第11題。

  (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並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並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頁“複習”第4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量之間的關係。

  得出:單價×數量=總價

  2.完成教材第15頁“複習”第5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

  引導學生彙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於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

  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頁“複習”第7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並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麼。

  4.完成教材第17頁“複習”第12、13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絡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麼,再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評講。

  5.完成教材第17頁“複習”第15題。

  讓學生先根據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係。然後再根據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後全班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有趣的乘法計算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特殊數相乘所得得數的規律,並能初步運用這一規律進行一些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透過比較,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並發現數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律的方法,並學會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律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律。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發現這些有意思的規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的兩位數相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彙報:

  ①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等於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等於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於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麼發現?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再問:為什麼百位上的數“6”變成“7”,多了1是從哪裡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裡的兩個兩位數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裡面藏著什麼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它們有什麼特點?把你們的發現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同,個位上的數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於兩個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等於十位上的數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並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麼發現,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學完百分數的意義與納稅、折扣、利率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活動課。

  活動構成:

  1、明確問題。主要圍繞“媽媽要存款一萬元,供兒子六年後上大學用,怎樣存款收益?”這一問題展開,該問題共蘊含著三個關鍵的資訊: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資金用途。

  2、收集資訊。主要包括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教育儲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應的利率,國債的購買及其利息的計算等。課前,學生可以透過去銀行諮詢以及查閱相關規定的方式獲得資訊。

  3、設計方案。就是從收集到的資訊中篩選出有價值的相關實用資訊,設計出具體的、不同的儲蓄存款方案。

  4、選擇方案。即從上述各種可行性方案中選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並計算出到期時的總收入。教材這樣編排,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瞭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相關知識,並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會與人合作、交流的同時,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活動目標:

  1、使學生鞏固對存款的認識,瞭解教育儲蓄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

  2、學習綜合運用儲蓄存款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並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

  活動重、難點:

  使學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問題的方法。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臺計算器。

  一、舊知鋪墊,引入活動

  1、複習:楊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買了一臺復讀機,這臺復讀機的價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問: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麼?你是透過哪些渠道或方式瞭解到的?

  2、引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還可以讓本錢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形式的存款,獲得的收益也會不一樣。現在有一個問題:媽媽準備給小靈存1萬元,供六年後上大學用,同學們計算分析一下,應該選擇哪種存款方式收益?為什麼?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案

  1、小組合作探究

  2、彙報交流

  預設:

  生1:選擇存款期限長的,這樣利息會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慮利息稅。

  生3:國債和教育儲蓄免徵利息稅,都可以考慮。

  生4:國債的利率比教育儲蓄的利率相對低一些,可以優先考慮教育儲蓄。

  師:課本第111頁有兩個表格,請同學們再次發揮小組成員各自的聰明才智,按照你們的思路設計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較高。

  3、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4、每組交流一種方案,說說這種方案為什麼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師:(根據彙報)看來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合理獲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據大家的彙報,老師把各小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來看看。

  問:對比後,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為什麼不考慮了?

  學生各抒己見。

  師:透過探討,我們知道了存款有許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研究,認真發現,就能獲取的方案,讓存款合理的獲利。

  三、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所設計的方案是六年後才取這筆錢的。現在,老師這裡也有1萬元錢,這1萬元四年內不使用,四年後可能會隨時取出。請同學們為老師設計一個存款方案,使方案獲益。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

  2、學生彙報,學生評述。

  四、活動結束,暢談收穫

  1、這節課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

  2、你還有哪些需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15減幾

  教學目標:

  1、掌握15減幾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15減幾的計算題。

  2、經歷探究15減幾計算方法的過程,感受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3、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準備:

  影片展示臺、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學生口算出結果後,抽學生說一說13-5和12-8的具體計算過程。

  教師:我們在前面學習了11減幾,13減幾的基礎上,這節課繼續學習15減幾。板書課題:15減幾。

  二、進行新課

  校園一角有一塊空地,學校決定給空地披上綠蔭,因此全校同學響應號召,都去植樹,瞧,這邊有4個小朋友正在植樹。(出示課件例2)

  4個小朋友有植15棵樹的任務,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完成任務沒有啊?學生觀察圖後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還要植多少棵?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列出算式:15-9=

  教師:同學們,開始我們學習了14減幾,那麼你們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來計算15-9?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將交流的結果告訴大學,教師選取3種,板書:

  因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這多麼的方法來計算15-9,非常好。請你們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題,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一題,把自己的演算法在小組裡交流。

  學生先獨立計算,再把自己的演算法在小組裡交流,最後每組出1名代表將本組的演算法講給全班同學聽。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兩道題的聯絡:兩道題都能想一個加法算式來計算,由7+8=15,可以計算兩道減法算式:15-7=8,15-8=7。

  教師讓同桌的一個同學說一道加法算式,另一個同學說兩道能用這個加法算式計算的減法算式。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並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裡,一是借鑑前面的計算方法來計算15減幾的題目。二是在計算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兩道題的聯絡,從中強化想一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按課堂活動的方式寫出15減幾的算式,完成課堂活動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成功的發現?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能比較熟練地判斷大月、小月和平年、閏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九第4題。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課題。

  猜謎:小寶寶,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打一物)謎底:掛曆。

  提問:日曆上第一張和最後一張各是幾月幾日?每天一張,撕完一本日曆要多長時間?一年裡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說明:這些知識都是上節課中學到的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這節課就進一步練習年、月、日的有關內容。

  板書課題。

  二、整理知識

  1、出示下表:

  世紀

  年

  月

  日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問整理。

  1個世紀是多長時間?(板書:100年)

  說明:1901-20xx年是20世紀,20xx-2100年是21世紀。

  1年是多少個月?(板書:12個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麼月?大月是哪幾個?(板書: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麼月?小月是哪幾個?(板書: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個月?哪個年份二月是29天,哪個年份是28天?

  (板書:閏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樣記住大月和小月的?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平年全年多少天?閏年全年多少天?

  3、介紹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們習慣上還把一個月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每個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是下旬。

  提問:每個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一月下旬是多少天?四月下旬多少天?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組織練習

  1、口答。

  (1)一年中有( )個月,分成( )個季度。

  (2)一年中有( )個大月,( )個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閏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閏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練習九第5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書上。

  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板書,並要求說明判斷的理由。

  3、補充判斷題讓學生判斷,說明理由。

  (1)一年中有6個大月,6個小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頭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記他又去了北京。………………………………………………( )

  (4)1998年是閏年。………………………………( )

  4、練習九第6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看題目要求,說明要怎樣做。

  第(1)題:第一個答案經過了8個月對嗎?為什麼?第二個答案經過了5個月對嗎?為什麼?第三個答案,經過了4個月對嗎?為什麼?

  括號裡該填哪個答案?

  第(2)題:讓學生做在書上。提問:你選擇的第幾個答案是正確的?為什麼?

  5、練習九第7題。

  學生填在書上,口答核對。結合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練習九第8題。

  學生獨立思考後口答,如有困難,老師提示。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練習了什麼內容?對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了哪些?

  猜謎:

  我們已經知道了時間單位年、月、日的許多知識,猜猜這個謎語是什麼:最短又最長,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麼?

  學生猜出是“時間”後,結合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九第9、10題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