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8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8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絡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並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說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徵,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麼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透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複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匯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著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瞭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影象)

  (三)、細讀研討

  1、彙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並說說你的理解。【這裡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為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 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對症下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讚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著讚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並把它們運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麼好的醫生怎麼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麼說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著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髮衝冠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咬牙切齒 暴跳如雷 怒氣衝衝 怒火沖天 惱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氣急敗壞 大發雷霆 )

  這裡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積累,並透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為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才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後他後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麼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後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6、彙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裡?【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 諱疾忌醫)可扁鵲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呢?說明了什麼?(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並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扁 鵲 治 病

  扁 鵲 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蔡桓公 諱疾忌醫 固執己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2.教學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4.教具準備:

  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②.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採用“自讀自悟”、“鑑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這節課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瞭解扁鵲其人: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後,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屍劂”(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於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紮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麼人?

  小結: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並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本節課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的去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本單元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且還要練習學生的複述能力。讓學生自讀自悟,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恆公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麼想

  (2)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為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已見等道理。

  (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出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或:作為教師,我並沒有到此為止,急於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麼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麼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麼就那麼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於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症,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後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願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麼?對,叫“防微杜漸”吧!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設計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指導學生寫好字,是語文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這裡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五、說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扁鵲治病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請治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不治→→ 深入骨髓 渾身疼痛→→病死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透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說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啟用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透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說一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著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著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麼?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於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隻蒼蠅和蜘蛛,學生髮現這並不能做到。因為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髮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鬆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為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鬆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為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詢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透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鄂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第20課所在的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話題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本文屬於寫景、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章構思非常巧妙,作者站在兒童的視角,以輕鬆活潑的筆調,運用詩一般精美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展現了豆花莊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環境,動物們在這裡過著安樂、祥和幸福的生活。文章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能性強,是一篇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思想內涵的經典文字。

  透過探究課文,深切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給小動物們帶來的快樂幸福生活,並讓學生有物及人展開聯想,體會人與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依據《課標》對中段語文閱讀的要求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學習課文內容,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品味課文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想象、綜合實踐以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課文,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

  教學難點:理解幾個重點句子的含義,體味為什麼這樣描述以及怎樣描述的。

  二、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珍視學生閱讀中的個性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課標精神,注重三個維度,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讀中入情,讀中悟理,讀中學法,彰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課文重點句子“多麼美麗的村莊啊,真是個童話般的世界”,直奔重點,組織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入情、悟理、學法 。

  學法:根據以上提示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讀一讀,評一評;讀一讀,唱一唱;讀一讀,背一背;讀一讀,談一談等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讀中寓情趣,讀中求發展。

  四、教學流程:

  為達到教學目標,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內容,自主理解豆花莊的優美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探究小動物們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

  下面我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前播放美麗的田園風光圖片,以及小蟲蟲們各種美妙的歌聲。師邊放邊說:上節課我們在豆花莊裡欣賞了美麗的風光,它把我們帶進了童話般的世界裡,在這個童話世界裡,有哪些幸福的小傢伙們?他們在豆花莊裡過著怎樣的幸福的生活呢?

  我們先來聽聽它們的聲音吧!從歌聲中能聽到都有誰嗎?聽後說一說。

  (創設情境,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激發探究欲。)

  二、直奔重點,初讀明意

  將學生帶入情境後,引導學生直奔重點引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後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8—18自然段,從文中畫出寫了哪些小動物?

  學生邊讀邊圈畫,做上記號,還可以作旁註。

  在這些小動物中,誰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為什麼?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了寫蟲蟈蟈的句子,自讀後交流:課文以蟲蟈蟈為例,寫出了豆花莊蟲蟲們的快樂生活。(透過這一大環節的設計,抓住重點,學生初讀後就能明白這一部分課文的大致意思,這便體現了讀的第一個層次。)

  三、研讀課文,入情悟理

  1、抓重點詞句,自探引導

  蟈蟈在豆花莊裡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呢?讀一讀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重點語句。

  學生自瀆後,小組交流,指名反饋

  師隨機出示四個重點句子:

  ①早晨,他們的歌聲,像豆葉上的露珠一樣,圓潤、晶亮。

  ②午後------那歌聲,像清涼清涼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進了我的心田裡。

  ③傍晚,他們的歌聲,帶著豆花的香味,飄著晚霞的色彩,伴送鄉間小路上歸去的牧笛------。

  ④他們唱的是一支綠色的歌,在綠色的歌裡,好像還飄著金以的夢,那麼優美,那麼令人嚮往--------。

  2、加強朗讀,讀中入情

  同學們,能不能透過朗讀,感受蟈蟈的快樂?讀四個句子,這裡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採用多種形式讀:個人自讀,學生評讀,同桌競賽讀,師生合作讀,比較示範讀等,加強學生語感,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受到感染啟迪。

  學生邊讀邊想象四個重點句子描述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進入一種詩畫般的意境中,培養想象力,在讀中求發展。)

  3、合作探究,細讀悟理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根據《左傳》改寫的歷史故事。課文簡練的筆觸,生動的語言,講述了祁黃羊讓位薦賢的事。表現了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個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不過這種歷史題材的文章,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要求,我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瞭解課文大意。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 藉助課文具體語言材料,領會祁黃羊公私分明、一心為公的精神。

  三、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嫩聯絡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四、教法學法

  根據素質教育新思想和語文課程標準新理念,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會透過初讀 指名讀理解文章層次;討論分角色讀,領會祁黃羊公私分明、處事公正、一心為國的精神;最後,在透過複述文章,進行點評,理解祁黃羊崇高的思想境界。

  本節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

  1、 自讀自悟法,以讀促講,以讀促悟,以讀悟情。

  2、 不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勤於動筆,樂於思考

  3、 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流程

  (一) 談話匯入

  1、 揭示課題,簡介祁黃羊在晉國的身份,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在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課文講了什麼故事,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 初讀之後,鼓勵學生質疑,教師提煉重要問題。

  (二) 精讀課文 重點感悟

  指導學生精讀可以從人物的對話入手,感悟祁黃羊一身正氣,一心為國的精神。

  1、 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2、 在討論交流中,理解 “幾個大國 ” “征伐”

  3、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祁黃羊辭職的原因。板書:因病辭職

  出示第三自然段 討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是怎麼一回事?

  1、 理解 外舉不避仇

  ① 引讀悼公和祁黃羊的第一次對話,體會悼公對祁黃羊的重用和信任。從祁黃羊“想了想”“鄭重”體會舉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② 引導讀第二次對話,體會祁黃羊的公私分明,不計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 指導分角色對

  2、 理解內舉不避親

  ① 自讀8到11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② 從“只有”“想了想”“鄭重”這些詞語中體會祁黃羊舉薦兒子是無奈而慎重的決定。從悼公的驚訝神態和反問中,體會祁黃羊的舉薦是出人意料的。

  ③ 指導學生讀好祁黃羊的話,理解祁黃羊舉薦兒子的原因。

  五、小結

  採用即興表演的方式,讓學生評議:祁黃羊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裡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裡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透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匯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裡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裡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生命的壯歌》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五單元 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有 二個故事《蟻國英雄》和《生命橋》,《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群螞蟻團結合作,扭成一團,肝膽俱裂戰勝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橋》講的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是頗具匠心的,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薰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字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薰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螞蟻、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學習動物的合作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

  2、透過學習感受動物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感悟動物的偉大,體驗生命的偉大。

  二、說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慾望,匯入新授。

  在教學前 我透過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一定想知道題目為什麼叫《生命壯歌》?《蟻國英雄》“英雄”做了什麼?“生命橋”是怎樣搭成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新授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首先,重視指導透過朗讀的理解。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不僅採用了個別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牽引。讓學生讀、畫、議、再讀的方式抓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當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備課時,為每一個環節,巧設小問題。出示的課件中,透過理解一些典型詞語螞蟻和羚羊的捨身精神。讓學生知道動物它們不能用語言商量,卻能在危機前,在那麼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這表現了動物的什麼精神?這樣的提問,一下子促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會加深一層。總之,恰到好處的點撥,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3、巧抓想象點,使學生“情感蔓延”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的功能,是推進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我在文中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A、透過學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想對這些動物說些什麼? B、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人具有螞蟻和羚羊的精神?學生一下子就情動才湧,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

  4、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篇課文有兩個故事,我透過一扶一放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有實效的理解課文,又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藉助於第一個學習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總結學法,以此運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的第二個故事,學生採用了讀、畫、議、再讀等一些方法,親自走進文感悟故事的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學時,我注意製作一些直觀而且對教學發揮實效作用的教學課件,有有聲有色的引人入神的羚羊跳崖動畫課件,有螞蟻被烈火包裹的壯觀畫面,以及有美觀漂亮的幻燈片,這些課件都為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畫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2、彙報學習結果。說出自己感動的原因。

  3、教師小結並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

  (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1)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3、指名完整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

  2)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注:教師的隨機瞭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資訊,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2、彙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三)由此及彼,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但想到了些什麼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麼?

  總之,想透過一些有效的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受益匪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裡,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二、說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閱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透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