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欣賞閱讀作文6篇

欣賞閱讀作文

欣賞閱讀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欣賞閱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欣賞閱讀作文1

  耗子哭巴精一生下來就哭得與眾不同。

  就跟人一樣,耗子也是一生下來就吱吱哇哇哭,沒一個剛生出來就笑的。所以一位耗子哲學家據此發議論說,耗子其實是一種悲劇動物。

  這一天,風光鎮的一家耗子生了一窩小耗子。耗子爹和耗子娘非常高興。這一窩耗子吱吱哇哇哭,他們的爹孃也沒在乎。要是這一窩耗子哈哈大笑,反而會把他們嚇壞,以為生了一窩妖精。

  可是接下來,事情就不大對頭了。耗子娘把奶頭兒一個個塞進娃娃們嘴裡,娃娃們立刻停止了啼哭,專心專意地吃起奶來。偏偏有那麼一個娃娃,只顧哭叫,完全不管奶汁的營養有多麼豐富。

  這還不算。他這麼一哭,耗子爹和耗子娘頓時傷心起來,一齊放聲痛哭。那幾個吃得正起勁兒的耗子崽兒,也吐出奶頭兒,吱吱哇哇哭個不停。一時之間,屋頂幾乎被哭聲掀開來。

  你可以解釋說,這是耗子之常情嘛!父子連心,母子更連心,誰知道自己的心肝寶貝兒是不是有先天性心臟病?要是他死了怎麼辦?至於那一群耗子崽兒,他們是親兄弟姐妹,自然也有手足之情。

  你卻沒有辦法解釋後來發生的故事。

  事實證明,這隻小耗子不但愛哭,他的哭還對任何耗子都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這家耗子很窮,孩子們的衣袋裡從來沒一個銅板的零花錢。兄弟姐妹們走過大街的食品店,只好把手指頭含在嘴裡,眼巴巴盯著櫥窗裡的各種美味傻看。這隻後來被叫作哭巴精的小耗子就不同了。他一直走上去,推開食品店的大門,站在擺放著琳琅滿目糖果的玻璃櫃前,放聲大哭。食品店的老闆先是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接下來就覺得鼻子一酸,眼淚禁不住噼裡啪啦落下來。他跑上去抱住那隻小耗子,痛哭失聲,還邊哭邊說:真可憐真可憐!好孩子,別哭了我受不了!受不了想吃糖吧?好給!給!給你!

  老闆把手伸進玻璃櫃,一把一把地抓糖,塞進小耗子的衣袋,還拿了兩片大巧克力放在他懷裡。

  小耗子抱著巧克力,哇哇哭著走出食品店。

  對,他必須哇哇哭著走出去,否則,那老闆就會停止哭泣,突然後悔起來,把他揪進去,搶回所給的糖果。

  一來二去的,食品店的老闆們都知道有這樣一隻小耗子,並且生氣地叫他哭巴精。可是知道歸知道,只要哭巴精站到他面前一哭,他還是忍不住陪著那隻小耗子大哭,拼命把好吃的東西往他衣袋裡塞。有些老闆防患於未然,一見他從窗外走過,就急忙把店門緊緊鎖住。但這也無濟於事。哭巴精只消停下來,對著店門一哭,老闆肯定會哭著又跑去給他開啟大門。

  哭巴精使得幾家大公司展開激烈的爭奪戰

  時光荏苒,哭巴精已長大成人。他哭叫的次數相對地減少,質量卻更提高了一步。這就是為什麼哭喪公司由於都想得到他,彼此之間展開一場明爭暗鬥來。

  原來,這風光鎮又叫孝順鎮,全鎮的耗子以孝順聞名四方。不論誰家死了老耗子,子女都要大大地鋪張一番,讓喪事辦得風風光光,熱熱鬧鬧。這麼一來,兩種行業就應運而生,並且十分興旺發達:一個是哀樂業,再一個便是哭喪業。

  哀樂業靠的是吹奏手和樂器。吹奏手只要底氣足、胳膊有勁兒就成,而樂器也不外笙、管、笛、蕭以及鑼鼓、鐃鈸之類,沒多少潛力可以挖掘。因此去年一年,競爭的結果,幾十家哀樂公司不分軒輊,大體上打了個平手。

  哭喪業可就不同了。各公司哭喪隊隊員的哭號水平和臨場發揮相去甚遠。有些隊缺乏真情,虛張聲勢,雖然哭聲震天,卻很難引起孝子賢孫們的共鳴,更不用說打動圍觀的耗子們;有些隊則是聲淚俱下,感情真摯,使得送葬的親人悲從衷來,一路號陶不止,就是路人見了,也不免心中有慼慼焉。同樣花錢,喪主自然願意租用後一種哭喪隊,這就造成了各公司盈利金額極為懸殊的局面。

欣賞閱讀作文2

  Some people prefer to stay in the same job for the same company; but others prefer to change jobs frequently.

  You should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oth sides.

  The uncritical view that is prevalent among some people at present is that people can no longer expect a job for life. This conception has its advantages, as far as I can see,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new technologies constantly turn up. Therefore, a person will have to pursue several careers during his life, so that he will not become technologically obsolete, with skills that are no longer needed.

  Furthermore, large corporations sometimes make it a policy to move their men from one job to another. This is the protean man, having several different lives and having a variety of work experiences. B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is frequent shifting of one’s job is expending too much time and energy on renewing one’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the difficulty of landing a suitable job, especially in a recession when rivalry for employment becomes severe.

  In contrast to those protean men, some people will stay in the same job for the same company. This practice avoids the risk of losing one’s accumulated rights, especially during a recession and the risk of joining on a “last in, first out” basis when they go to a new company. But what they lose is promotion because nowadays promotion is increasingly through career moves between companies.

  To sum up,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life and work. Some tend to lead an easy life and flexibility is out of the question, while others think otherwise and mobility is their philosophy in life.

欣賞閱讀作文3

  關於孔夫子

  從來不主張在部落格上轉別人的帖子,因為BLOG就是個人日誌,轉許多別人的帖子過來充實自己的部落格,那就失去了開博的意義,還不如放在自己的收藏夾裡好。可是昨天在五木的部落格裡發現了他轉的這篇劉惠雯女士寫的文章,感嘆之餘,我毫不猶豫地把它轉到自己的部落格裡,一為了自己能更方便的溫習領悟,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孔子,關注孔子。

  五木在留言中說我用心良苦,但可能會失望,因為他想在這裡沒有多少人會看此類文章,我很感謝他對於我的這份理解,但我不悔我的做法,世事不是自己能夠支配左右的,但不能因此不做,這是我的一番心意。

  我對於孔子的關注大概在一年前,驚詫一個二千年前的人物,何以對中國有如此大的影響,然後又對他有深深的不滿,覺得正是他的一句"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讓中國婦女幾千年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能自拔,就算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當今,也還有許多條條框框束縛著女子的言行,難以達到真正的平等。

  於是心裡有個願望,想更多地瞭解孔子,看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但由於生性懶惰,並沒有真正地探究,[論語]雖也讀過,但以我的古文水平難以詳盡的解讀,終歸是一知半解。近來興起了國學熱,于丹在電視上將自己的論語心得公諸於世,今天又看到這篇文章,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才逐漸地鮮活起來。

  我佩服他思想的高深,見解的精闢,品德的高尚,修為的到位。其實敲打鍵盤的時候,我知道這些形容詞於他都是很蒼白的,但是我不知道該換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表達;應該說他近乎完人,所以才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神。他隨意說的話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他的思想人格就象啟明星,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照亮國人前行的路。他的道德倫理又規定了國人的行為準則,讓大家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是非善惡標準。

  儘管他的觀點不完全正確,也有白璧微瑕,但是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一國人幾千年尊崇的物件,而且現在我輩咀嚼起他的話來,仍感覺如飲甘醪。實在另人佩服之至。至於那句我一直耿耿於懷的話,聽說也有另解,說不過是他的一句玩笑被弟子們當真了等等。

  加之我最近重看魯迅的[祝福],文後的註解中說對女子的.束縛其實是從宋朝之後始,程朱理學才是罪魁禍首,(劉的文章中也提到這一點。)所以我竟然從心底完全解除了對他的敵意,甚至有點喜歡這個古代的老頭了,不是嗎?你看他跟弟子相處的那種平等和諧的關係,

  談到理想時那種毫不遮掩的嚮往,說錯話被別人識破後那種幽默的自嘲,見到美女時不怕別人誤解,敢於跟著感覺走的勇氣(當然也是一種心底無私天地寬的無畏),邦有道而出,邦無道而隱的明智,顏回死後那種入骨的悲痛,聽到好聽的音樂後還要求人家再唱並和之的天真等等,正如惠雯小姐所言,真的是可親可感。從惠雯小姐的隨意順暢的文字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生生如鄰家老人一般的孔夫子,

  於是又生出一個想法:影視劇的作者們整天拿著唐宋明清幾代帝王將相說事,四大名著也拍了個遍兒,腦子裡的素材想必枯竭了吧?於是變著法折騰,除了戲說就是重拍,就連近兩年搶眼的幾部大片,也是隻注重有一個離奇完整的故事情節,

  以及宏大的場面,絢目的色彩,只強調一時的娛樂轟動,不注重實質。何不把孔子的形象性格行事特點以及一生行蹤好好地編排一下,把他的道德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穿插其中,用白描式的手法拍下來,定是一部既有思想性又有故事性,題材新穎,且寓教於樂,對國人產生重大影響的佳作。對不對呢?

  于丹的心得的確更多的是講自己的一種感受,兼有濃重的說教氣息(可能跟她是大學老師有關)我的感覺是稍顯空泛,不如惠雯女士的文章通俗易懂,更接近孔子和論語本身,讓我對孔子其人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我願意把這篇文章在這裡向大家推薦,希望如我一般想學而又懶惰的人們對孔子有更多的興趣,不知不覺中一步近似一步地走向孔子,走向智慧。

欣賞閱讀作文4

  一直聽說婆婆媳婦之間只有戰爭,因為她們是天生的敵人,水火不相容。想為人妻的我也曾十分恐懼醜媳婦見公婆的那一天。因為將成為我先生的他,是家中的小兒子,他的父母也就是我未來的公公婆婆自然對他格外關注些,我想象著二老對未來的小媳婦一定會特別地挑剔。

  直到了那一天,我不得不怯怯地跟著他去見公公婆婆,自我感覺灰溜溜的,剛剛大病初癒的我黑黑瘦瘦的很憔悴,沒有半點青枝綠葉的味道。我沮喪地等待著面試通不過。

  但是很意外,婆婆一點都沒有用陌生人的目光審視我,只是很親切地拉住我的雙手,慈愛地說:“阿三總說你很瘦、很瘦,其實還好呀,我比你瘦多了。”霎時,我的擔憂害怕全沒了,只感到婆婆那雙粗糙、瘦骨伶仃的手十分的溫暖,與媽媽牽住我的手感覺一模一樣。我真的是個幸運的女子,除了有一個好媽媽,與婆婆居然也有一種天生的母女緣。

  接下來的日子,我常常有種流浪漂泊多年的遊子找到了失散多年親人一樣的感覺,有了安寧的歸宿,好像他的家在許多年以前原本就是我的家。很自然,在當天我就將進門的稱呼“伯父、伯母”改成了“爸爸、媽媽”,婆婆連聲答應著,憨厚寡言的公公只顧“嘿嘿”地樂,甚至忘了答應。

  從此,這個世上就多兩位疼我愛我的老人,他們像我的親生父母一樣。只要有一個星期不見,他們就隔三差五地來電話,問我好不好,而我的心中從此也多了一重牽念,隔一段時間總要去看看兩位老人,就像回孃家一樣。

  我和婆婆特別投緣,見了面總有說不完的話。特別疼愛孩子的婆婆什麼家務都一人承包,不讓兒子沾手也不讓我這個媳婦插手。她洗菜、做飯、晾衣服忙來忙去的,我就像條小尾巴,跟著她轉進轉出和她聊天拉家常,嘰嘰喳喳地,弄得滿屋子的聲音。公公見狀常常“嘿嘿”笑著說我們孃兒倆:“怎麼有說不完的話?”

  婆婆長年準備著我愛吃的零食,像話梅、山楂片之類的,就像我媽媽一樣對我的嗜好知根知底。

  她常常對我說起她年輕時公公被打成右派舉家流落他鄉,缺吃少穿受人歧視那段艱難心酸的往事,其實那時只要婆婆說一聲“劃清界線”就可以留在城市安安逸逸地過日子,但她從來都是堅貞不渝,堅定不移地跟公公上山下鄉,受餓挨凍,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養育了一群孩子,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她對我說起這些時,常常會讓我感動。她對自己的青春年華、對自己的愛沒有半點患得患失的想法。

  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兩位老人心地灰暗,他們也沒有半點對生活報復的心態,只是更加寬容、豁達、樂觀。

  家中鄉下來的客人一撥一撥長年不斷,善良的婆婆總是那麼好脾氣,鋪床疊被燒水煮飯忙得不亦樂乎,從沒半句怨言。

  看著婆婆忙忙碌碌,與婆婆聊著天,我的心中常常被一種柔柔的幸福充溢著,我覺得婆婆不僅僅是疼我愛我的好母親,也是我生活中的楷模。

  真實的生活告訴我,婆媳是天生的親人,是心連心的孃兒倆,根本不需要戰爭,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宣告:那些“婆媳難相處”的陳詞濫調早就該被這個文明的時代淘汰了!

  首先,不要想當然人云亦云把“婆媳一定會發生戰爭”當作生活的寶典。事實上,現在有許多老人都很開通,作為年輕一代的媳婦更沒有必要死抱住陳規陋習不放,相信婆媳間可以建立一種全新的母女關係。

  其次,要弄明白婆婆就是那個把你愛的人從小撫養成人,就像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一樣,都是勞苦功高,是對我們有恩之人。

  最後一點最重要:千萬不能在婆婆面前抱怨自己的丈夫、數落丈夫的不是。雖然你和她一樣愛著那個男人,但婆婆的那份愛更無私無畏、不圖回報。即使婆婆在你面前訴說兒子的缺點:他和他的爸爸一樣一點不懂得體貼人,人也懶得要命……這種時光你不要以為自己有了知音而痛快地把自己對男人的不滿傾瀉而出,你只能反著說:不過他脾氣還是挺隨和的,心地也不錯。至多也就應付:還好啊,還算過得去。這樣,婆婆會認為你和她立場一致,會覺得你通情達理、賢惠懂事而更喜歡你。

欣賞閱讀作文5

  自從六歲來到深圳這座陌生的城市後,就一直都沒有再回到家鄉,直到有人問我:你想回你的家鄉嗎?我才自己問自己想不想念回家鄉看看。

  自從來到深圳後第一次回家鄉是在九歲的那年春節,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五年了我卻還能記起,彷彿這件事是剛剛發生的,記憶猶新。

  回家鄉的前一天晚上,我特別地興奮,晚上根本睡不著,我也從來都沒有晚上不睡覺第二天早上卻還有精神的經歷。

  終於到了第二天了,爸爸一叫“起床啦!”雖然當時是冬天天很冷,但是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被子一掀就起來了。但是這種精神過不了多久就消耗完了,一上車就呼呼大睡。

  經過了三小時半快到家了的時候,爸爸說了一句:起來咯,要到家咯! 這一聽便立馬睜開眼睛有力地做了起來。然後頭立馬轉向窗外看外面的風景,回憶著小時的那些“影子”,看著外面自己就看著看著就開始發呆了,直到爸爸停了車說:到咯!我這才反應過來說了一句:這就是我有些不敢相信地說,當時在我眼裡看來一切都變小了,也許是我在深圳待久了吧,眼界大了吧!待我一下車,就有小夥伴走到了車門那裡看著我,由於時間過去了那麼久,一時認不出來是誰,而我一下車她們就說,噫,這不是那誰?

  “對呀!”然後她們全都叫著我的名字,而我卻一臉疑惑地看著她們。她們也看出來了我不記得她們了,一個個都說“我是…呀!你不記得了嗎?”大部分的人我都忘了,倒是有三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忘記,就是我從小一直到我離開故鄉的好盆友,目前我和她們還是好盆友,但很遺憾的是在她們中卻沒有她們。我有些失望,但後來一想說不定人家拜訪親戚了呢!畢竟過年嘛!但後來一想說不定人家不知道我回來了,還在家裡呢!於是快到家了的時候我把我的行李丟給了我爸爸然後很急切地說:“爸爸,幫我拿回去,我要出去一下。”爸爸聽了有些疑惑地說“都快要吃飯了你要去哪?”等他說完我就已經跑地老遠了。

  我憑著兒時的記憶,找到了我第一個最重要的人的家,她果然在家,會沒進去就聽見她的聲音,他爸爸看見我立馬就認出來了:這不是蕾蕾嗎?我有些驚訝地回答:是的,您還記得我呀!叔叔笑著回答:當然啦!你是來找萍萍的嗎?她在樓上,你快去找她吧!我笑著點了點頭就跑上人家的樓上去了。他爸爸就衝樓上大喊了一聲:啊萍,蕾蕾回來了,她來找你咯!

  她應該是聽到了叔叔叫了,就走下了樓。當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她居然比我高好多,天哪,好可怕!但是這可怕我並沒有說出口,只是微笑的說了一句:還記得我嗎?她很淡定地說了一句:記得呀!蕾蕾!

  這時她的媽媽抱著一個小男孩走出來走出了房間,看到我特別驚訝微笑地說:蕾蕾,你回來啦!好久不見咯!這一下長高了不少。還沒說完,懷裡的小男孩便哭了起來,然後阿姨立馬哄小男孩,便哄還邊說:那你就跟啊萍要吧,阿姨要去喂他吃迷糊了!對了,快要吃飯了,要不你留下來跟我們一起吃?我微笑地拒絕了:不了。家裡有煮我的飯,我回去吃!然後阿姨就走回了房間。我就轉頭向我的好盆友:“陪我走走吧!”

  “好啊!”

  就這樣我和她在周圍走了走,很久都沒有見面了,不知要說些什麼話題,於是我就問了很基礎的一些問題,沒聊多久,手機就響了,爸爸打電話過來叫我回家吃飯了。我們就這樣暫時分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聽到了許多的鞭炮聲,這在城市裡可是怎麼也聽不到的,因為城市裡不讓放鞭炮,不僅有鞭炮聲路上還有雞叫聲,那些小雞仔在自由地自己吃著自己的東西,這種生氣只有在自己家鄉才能看見的,城市裡是沒有的。還有…

  由於爸爸要著急回去上班,我們在家鄉只待了三天就回了深圳,只有在那幾天我才發覺時間真麼好快,當我離開的時候我的那些盆友都來送我。突然感到好捨不得你們…

欣賞閱讀作文6

  暑假到了,輕鬆的長假讓我悠遊自在,父親大人當然是看不下去,於是他就讓我寫一篇文章練練筆,並且確定好了內容:我的奶奶。

  我從小就認為我的奶奶與眾不同,為什麼?因為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每天上下課都有奶奶爺爺接送,我就沒有,而是由父母接送。我也經常看到別人家老人每天都鍛鍊,跳廣場舞什麼的,然而我的爺爺奶奶都不去,也去不了。為什麼?長大後我才明白,原來我出生那幾天,奶奶得了腦梗,昏迷中進了醫院。從我看到她,她就沒有健康的樣子。她有腦梗後遺症。我的爺爺也有腦溢血後遺症。

  但奶奶的精神卻是健康的。

  奶奶很堅強。腦梗的後遺症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她腿跛,右手抬不起,話也說不清楚。父親先後僱過幾個保姆,都被倔強的奶奶偷偷地辭退了。雖然行動不便,但是奶奶依然樂觀向上。每天她用左手給自己洗衣、做飯。做了麥飯,還打電話讓我父親去取,因為她覺得這是好飯。奶奶炒菜時,只得用左手把鏟子背在鍋裡翻,翻幾下再把鏟子轉成正面在鍋裡鏟。放調料時,她先把鏟子放在一邊,用左手抓起調料撒下去,等放回調料包,再拿起鏟子繼續翻著、鏟著。雖然難,也不湊合。炒菜時她總會挑一根紅辣椒扔進鍋裡,奶奶說:“辣椒提味呢!”我本來就不太能聽懂她那地道的關中話,後遺症讓我更加聽不懂了。不過我在努力,儘可能去聽、去理解。她喜歡吃自己做的饅頭。做饅頭揉麵正常人也很費勁,可是奶奶堅持用左手和麵、揉麵。顯然我的奶奶蒸饅頭要比一般人費更大的勁,用更長的時間。她還自己拖地,有幾次我看到她用左手抵著拖把向前推,推一下,“吧嗒”走一步,推一下,“吧嗒”走一步。見奶奶很難,我趕緊走上去幫奶奶。

  奶奶很大方。親戚看奶奶,會帶食品或水果。親戚走時,她總是分一些讓他們帶上。我是奶奶唯一的孫子,所以我每次去看奶奶,她都會指著那些吃的對我用關中話說:“岸兒,你吃。”我大多數都在晚飯後去看奶奶,也沒有吃幾次,頂多父母把奶奶咬不動的或不能久放的食品或水果給我拿回來。我要離開時,奶奶還會拖著一條腿,以最快的速度趕上來,給我塞一個蘋果或兩個桃。我儘可能地接下,這時候她便滿意地笑了。奶奶過去準時進韋曲的教堂禮拜禱告,現在住明德門,去不了教堂,她就讓我姑伯捎錢去。她在枕頭下取,每次都是二三百。奶奶顯然有自己的寄託。

  奶奶很愛笑。每次去看她,敲完門,奶奶就連喊幾聲:“來嘍、來嘍。”便聽見“吧嗒、吧嗒”的腳步過來,她給我們開了門。因為她是用一條腿拖著叧一條腿走路,所以要耐心地等上一段時間。奶奶見了我們,總很高興,看著我,她便更高興了,笑得張開了嘴,就露出一顆牙。她也只有一顆牙,它孤獨地歪歪地立在牙齦上,像極了風燭殘年的老戰士仍然默默地立在崗位上,幫助它的主人咬爛食物,送進食道。奶奶的笑是無聲的,但那無聲的笑包含了太多的意思:別人看望她,她高興,她瞭解了別人的情況,她高興,甚至她問我吃了沒,我說吃了她也高興。尤其問我寫沒寫作業,我說寫了,她最高興。奶奶只要高興她就笑。

  今年5月,在我奶奶患腦梗14年後,她有點癱瘓,很難坐起來、站起來了。我和爸爸去看奶奶,奶奶更瘦了。當她看見我們走進她房間,她躺在床上依然露出一顆牙在笑。奶奶問我“吃了沒”,我又沒聽懂,她就用一隻手指著自己的嘴點了點,我頓時明白了,趕忙答道:“已經吃了。”奶奶又笑了。爸爸與奶奶聊了一會兒,告訴她這學期我的進步非常大,奶奶開心地又笑起來,這時候她臉頰上的、眼角周圍的、下巴上的皺紋,全都堆積到鼻子的兩旁了。

  我的奶奶顯然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奶奶愛我們,我們更愛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