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議論文範文罵名成名

議論文罵名成名

議論文範文罵名成名

  有網友問燭照元初:“成名有捷徑嗎?”燭照元初回答:“有。”又問:“是什麼捷徑呢?”又答:“一條非常簡單的捷徑,就是罵名人,叫做罵名成名。”聽燭照元初這麼一說,網友驚愕不已,流了不少冷汗。燭照元初所言非妄語,而是來自於生活,又可回到生活的。然而網友還是不信,於是燭照元初引經據典,給予說明。

  東漢末年一個叫禰衡的讀書人,他丹青留名,是他的一罵。他罵誰?罵曹操。曹操是當時最有名氣,最有權威、炙手可熱的人物。罵曹操可以說找對了人。他罵曹操無人,說“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墩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是擊鼓鳴金,許褚可使母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詔,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酒桶、飯囊、肉袋耳!”這班能臣戰將被罵得體無完膚。其次,他罵曹操無德,“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再次,試問在當時的背景下,敢於罵曹操的有幾人呢?禰衡這一罵,罵出了大名,罵出了美名。

  燭照元初講完禰衡的舊事,網友稱是。但他還是存在疑問,說他是文學作品中的人,不足採信。於是燭照元初又在現實中找到幾個例項,一個是八十年代劉某人寫文章罵美學理論權威李澤厚,一罵成名。李澤厚是中國當代美學研究的權威人物,他的《美的歷程》、《中國美術史》、《美學三書》、《李澤厚哲學文存》等著作給中國當代哲學、美學注入了濃墨重彩,他提出的文化心理審美積澱說開闢了美學研究的新領域。罵這一權威當然容易出名。罵文發表後,我們的老師立即組織我們影印學習。不過當時的我看來看去也不知道他究竟哪裡罵到李澤厚的七寸上。網友對我舉的'這個例子,倒是很贊同,沒有提出異議。我又給他說出一例子,近年有一年輕娃,大罵魯迅,也是出了名的。最近又有一人撰文——名義上是揭露文懷沙,實際上也是含有罵的很大成分在內,鬧得網上沸沸揚揚,有挺文的,有倒文的,不管怎樣,始作俑者卻已經成名了呢!

  罵名人容易出名,容易成名,但是真正要罵,也不是那麼好罵的。這一方面是由於物件難找,不是隨便找個什麼人罵一通就可以成名的。罵得不好還要吃官司,因此選準物件最為重要。另一方面,罵的人的確需要一些水平,一般是半桶為宜。有一桶自然不需要罵人。水不夠,才罵人嘛。罵人就是把別人的水搞到自己的桶裡來。一般的罵搞不來水,所以罵“名”還需要與時俱進,改進方式方法。這裡列舉幾個新法供參考。一個是不罵人,罵文化,例如柏楊,就是專門罵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比做一個大醬缸,狠加批伐,寫了不少文章,出了不少名。一個是不罵人,罵特定的事件。汶川地震後,就有人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罵災區,這個人一時成名,舉國皆知。一個是利用特殊的重大事件,反叛傳統道德,自己不能罵別人,但可引來別人罵自己。範跑跑就是這樣一語成為全國之的,名聲家喻戶曉。還有一個法子,就是暴露見不得人的隱私,自己的隱私與別人的隱私。這些出名的法子都發源於罵名人法,可說是罵“名”成“名”的亞流。風格不同,但效果一樣。

  聽完我的一番話,網友莞爾一笑,戲曰:“罵名成名,燭照元初,你找到物件了嗎?”燭照元初暈倒。燭照元初醒來後,尚有一些補充,即如何找物件問題。要是想成虛名,像禰衡,就要罵權貴,誰的權力最大就罵誰;要是想在學術上成名,那就罵罵者所在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什麼“泰斗”、“大師”;要是想在小品文上成名,當然罵魯迅最好;要是在小說上出名,最好罵曹雪芹,罵他“男女關係”不正常是有力的一罵。謹記:只要抓準物件,一罵即可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