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推薦】水工實習報告三篇

水工實習報告

【推薦】水工實習報告三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工實習報告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工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瞭解建築給排水系統及游泳池水迴圈系統。

  2、瞭解汙水廠水處理流程。

  3、瞭解城市給水水廠處理流程

  4、給將要走入社會的學生提供一次熟悉社會,瞭解社會的好機會。

  5、透過實習培養學生工程形象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查資料,培養對專業課程的興趣。

  6、透過認識實習,使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的作用及地位的認識,增強感性認識,穩定專業思想。

  二、實習內容

  1、建築給排水工程

  7月3日早上,專業老師對實驗的目的、注意事項、日程安排做了簡單介紹之後,我們開始了為期一週的實習。

  我們先到前湖校區建工樓實習。

  建築給排水分為建築給水、建築排水和建築消防三部分;

  建築給水系統的任務是按其水量、水壓供應不同型別建築物及小區內的用水,即滿足生活、生產和消防的用水需要;而建築排水系統的任務是將建築物內的生活、生產中使用過的水收集並排放到室外的汙水管道系統。

  前湖校區建工樓為13層,為高層建築。

  高層建築的供水系統與一般建築物的供水方式不同。高層建築物層多、樓高,為避免低層管道中靜水壓力過大,造成管道漏水;啟閉龍頭、閥門出現水錘現象,引起噪聲;損壞管道、附件;低層放水流量大,水流噴濺,浪費水量和影響高層供水等弊病,高層建築必須在垂直方向分成幾個區,採用分割槽供水的系統。裝置工程師在設計高層建築的供水系統時,首先要確定整幢建築物的用水量。在高層建築內工作和生活的人數很多,用水量很大,裝置使用頻繁,所以對供水裝置和管網都有更高的要求。由於城市給水網的供水壓力不足,往往不能滿足高層建築的供水要求,而需要另行加壓。所以在高層建築的底層或地下室要設定水泵房,用水泵將水送到建築上部的水箱。

  建工樓的供水方式為分割槽供水,下區(1—5層)為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水,上區(6—13層)為由升壓貯水裝置(屋頂水箱)供水。

  他共有兩個水箱,樓下一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屋頂一個不鏽鋼的。屋頂的水箱的壓力的調節是透過穩壓泵來實現的。設於屋頂的調節貯水水箱是常用的儲水裝置,但由於其存在二次汙染嚴重等缺點,現在水箱從材料和加工上已有很大改進,向多元化發展。新穎水箱從材質上說有鍍鋅、搪瓷、複合鋼板、塗塑、玻璃鋼和不鏽鋼的水箱,其和水接觸的內表面不易鏽蝕,對水質無汙染,出減輕結構重量,解決施工不便等問題。材質改變了,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狀也隨之改變,組合式水箱、裝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質量,有利於工廠化生產並縮短現場施工安裝時間,也減少了水箱內底的死水區範圍;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變化,用呼吸閥替代浮球閥,解決了因浮球閥關閉不嚴造成的漏水問題,同時也使水箱從重力供水變為壓力—重力供水的新工況。鋼筋混凝土貯水池也是常用的儲水裝置,其底部及內壁應鋪設白瓷磚。建工樓的水箱是消防和生活共用的。水箱的大小消防要求,以火災延續時間內所需的消防用水總水量計。

  給水管網的幹管呈枝狀或環狀佈置。給水管網布置的基本要求:

  1、要確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條件,力求經濟合理。管道盡可能與牆、梁、柱平行,呈直線走向,宜採用枝狀佈置力求管線簡短,以減小工程量,降低造價。

  2、管道不受損壞。給水埋地管應避免佈置在可能受重物壓壞處,如穿過生產裝置基礎、伸縮縫、沉降縫等處。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穿越時,應採取保護措施。

  3、不影響生產安全和建築物的使用。

  4、利於安裝、維修。管道周圍應留有一定的空間,給水管道與其他管道和建築結構的最小淨距應按規範要求留置。

  (1)建築消防給水系統有兩種:一是消火栓給水系統,一是自動噴系淋統。

  建工樓的給水管網於自動噴水滅火管網是分開設定的。它的水泵房有4臺水泵,兩臺消防水泵,兩臺自動噴淋泵。消防水泵由消防管道接通到消火栓,並有兩支管接通到樓外面的4個水泵結合器。

  (a)消火栓給水系統是由水槍、水帶、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結合器及增壓水泵組成的。水泵結合器是為了保證當樓內沒有水可以用於消防滅火時可以由消防車向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加壓供水。

  建工樓的消火栓佈置滿足了有2支水槍的充實水柱達到同層內的任何部分。水帶長25米,消火栓距地面安裝高度為1。1米。

  (b)建工樓的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為溼式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其特點是系統管網中為常壓水,噴頭為常閉。當建築物發生火災,火點溫度達到開啟閉式噴頭時,水從噴頭噴出進行滅火。地下室是直立噴頭。在地上每個樓層都有煙感應器和溫度感應器、吊頂噴頭。當溫度達到73度時,噴頭就會自動破裂噴出水來水,水的噴射半徑為1.8米,保證樓層內的每個點都能噴到水。若火災持續一段時間使溫度超過一定時警鈴便會響起來並自動啟動供水水泵。整個系統都自動完成,無須人力操作。

  當然建工樓也有其他滅火系統,如干粉滅火器等。

  接下來我們又到游泳館實習。

  我們的游泳館是按能進行國游泳館是家專業比賽的標準來建造的。在全國大學游泳館中首屈一指。

  我們瞭解到游泳池在使用中,池水混有:人體汙垢、脂肪、菌類毛髮以及大的塵埃等雜物而在逐漸被汙染。所以我們學校的游泳館按CECS14—89第2、2、1條,室內1、游泳池水質按CECS14—89的第2、1、2條規定的水質衛生標準進行設計,如下表:

  序號專案標準

  1PH值6.5—8.5

  2混濁度不大於5度,或站在游泳池兩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四、五道泳道線

  3耗氧量不超過6mg/L

  4尿素不超過2.5mg/L

  5餘氯游泳餘氯:0.4———0.6mg/L化合性餘氯:1.0mg/L以上

  6細菌總數不超過1000個/ml

  7總大腸菌群不超過18個/L

  8有害物質參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地面水水質衛生標準執行

  它的水迴圈系統包括供熱迴圈、池深水迴圈、正常給水排水三部分。游泳館水的迴圈採用的是順流式迴圈系統。滿容時水量為6400立方米。水溫恆定在24—28度。全部迴圈水量從游泳池的兩端壁或兩側壁上部進水。從深水處底部回水。

  水的迴圈週期一般為6—12小時。游泳人數多時,採用較短的迴圈週期,反之遊泳人數較少時,採用較長的迴圈週期。

  (1)水的預淨化。當游泳池的水進入迴圈系統時應進行預淨化處理,以防止水中夾帶顆粒狀物、游泳者留下的毛髮及纖維物體及進入水及過濾器。所以在迴圈回水進入水泵之前,吸水閥門之後,必須設定毛髮聚集器。

  (2)過濾淨化。砂鍋(游泳池用直徑800mm的,3臺用2臺備用,跳水用直徑600mm的2臺用1臺備用)

  石英為濾料,最高處理水量25立方米/秒及15立方米/秒。濾砂需要定期反衝洗。

  (3)加藥。水在進入過濾器前應經過加藥箱。游泳館共有4個加藥箱。加藥箱裡加入混凝劑,使水中的微小汙物吸附在藥劑的絮凝體上。同時為了使游泳池的PH值在6.5—8.5之間,需投PH值調整劑。

  (4)消毒。採用氯氣消毒與紫外線消毒相結合。

  (5)水溫度的控制。採用冷熱水相兌的方法。熱水由館外的太陽能裝置加熱。計算機自動化系統根據冷熱水的溫度調節兌水的比例,將水兌成24—28度的恆溫水。

  游泳池迴圈水處理工藝流程:游泳池的設定:

  進水口設於池壁上,直徑為45毫米,回水口設於池底,口應用格柵蓋板。

  溢流溝水槽用於排除游泳者入池時溢位的池水,並帶走水面的漂浮物。溢流溝有池壁式和池岸式兩大類。校游泳館採用的是池岸式。

  池水的排出採用迴圈水泵作瀉水之用。池岸的雨水沒有斜向游泳池的溢水溝,以免雨量大時可能有少量雨水流人而汙染游泳池。池岸周邊有雨水排水口及龍頭,以備清洗溢水溝格柵及池岸之用。

  2、汙水處理

  7月4日我們到南昌市朝陽汙水廠實習。

  水廠簡介:服務範圍為南昌市沿江路以西城區。朝陽汙水廠1998年開始動工並於20xx年建成投產。同期被南昌水業集團收購。它是我市第一個汙水處理廠。現已成為日處理汙水8萬噸的現代化汙水處理廠。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汙水處理設施、汙水收集管道等。處理廠廠址選在南昌市朝陽洲桃花村;汙水處理工藝為迴轉式氧化溝汙水處理工藝;尾水排水執行國家汙水綜合二級標準,實際上還更高,達到了一級B。設計的混合汙水裡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比例是2.86:1。但實際上處理的基本都是生活汙水。

  朝陽汙水廠工藝流程圖:汙水先經過格柵截流大塊汙物,再進入沉砂池沉下砂粒等較重無機物,然後進入沉澱池去除大部分較細的懸浮物,出水可用於灌溉或養殖(或排放水體)。沉砂池沉下的沙粒可用於填坑,沉澱池中的汙泥被消化池發酵後用作農肥,發酵中產生的沼氣可用作燃料。

  (二)主要處理構築物

  (1)、格柵

  格柵的作用是截留汙水中較大的漂浮固體,在汙水處理廠內,它作為處理流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組成,柵條斜放在汙水流經的渠道內,與水面成60·—70·,以便於清除留在柵條上的垃圾。柵條常用10mmX50mm扁鋼條製成,柵條間空隙一般為16—25mm。根據格柵上垃圾的清除方法不同,可分為人工清除格柵和機械清除格柵兩種。

  (2)、水提升泵房自控

  汙水泵房的自動控制是指以汙水泵站集水池的水位和流量為控制指標,並根據由此發出的訊號,自動運轉汙水泵。其控制裝置是水位與流量感測器、調節儀表和操作裝置等組成。由於水位計和流量計等是汙水泵站自動控制系統的“眼睛”,因此,在對它們的維護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它們的精度並能無故障地長期連續使用。因此不僅應當做到定期檢修,而且在認為測定值不可靠時,應當及時修理與除錯。

水工實習報告 篇2

  根據畢業實習安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一方面是對前三年專業基礎知識的複習和鞏固,另一方面是為隨後的畢業設計做鋪墊,讓我們對水利樞紐工程的設計和具體建設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因此這次實習相對於前面的認識實習、單項實習更有意義。學院統籌安排下,我們02級水工、農水、水動三個專業於20xx年2月25日踏上了此次畢業設計之路。目的地是世界級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在實習教師小組的幾位老師安排下我們的實習流程基本定型在上午聽專題報告,下午做專項參觀實習。報告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峽樞紐概況認識、壩工設計、葛洲壩水利樞紐(此三項講座內容由三峽總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講);三峽水電站設計、三峽工程建設監理概述、三峽水利樞紐截流工程、工程建設監理髮展概況(此三項由三峽發展公司李先鎮副總監主講);長江航運及三峽通航建築物(三峽總公司建設部鄧朝高工主講);施工機械(原三峽裝置處處長主講)。參觀內容有:三峽展覽館、壩頂及120棧橋、右岸廠房及三期圍堰、下岸溪料場、三期工程砼拌和樓、葛洲壩電廠。

  透過這次實習,我對水工專業在工程實踐中的工作物件、面臨問題及解決辦法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增加了行業責任感,實習的日子裡也加深了同學友誼,鍛鍊了團隊精神。現將實習的有關專業認識和個人感想分兩部分總結報告如下:

  第一部分專題報告總結

  總結實習期間專家報告的內容,將這些報告整理成如下幾方面陳述:

  一、三峽水利樞紐概況

  三峽水利樞紐壩址位於西陵峽的三鬥坪,距葛洲壩工程38km,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以及養殖、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壩,洩水閘,兩岸壩後式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垂直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2309m,壩頂高程185m,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總裝機26臺(*32臺)單機容量70萬千瓦(注:另還有地下廠房6臺機組和2臺5萬千瓦廠用發電機),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築物位於左岸,永久通航建築物為雙線五級船閘及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一期5年(1992——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船機及左岸部分砼壩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後完成,長江水位從原68m提高到88m。己建成的導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為20000m3/s,長江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可以保證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間不斷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xx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並完成永久船閘、升船機的施工,20xx年6月1~15日大壩蓄水至135m高,圍水至長江萬縣市境內。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的激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三峽內江段將無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啟用,7月10日左岸首臺機組發電。

  三期工程6年(20xx一20xx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km,最寬處達20xxm,面積達10000km2,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水庫平均水深將比現在增加10~100m。最終正常冬季蓄水水位為175米,夏季考慮防洪,可以控制在145m左右,每年將有近30m的升降變化,水庫蓄水後,壩前水位提高近100m,其中有些風景和名勝古蹟會受一些影響。

  三峽水利樞紐效益顯著,擁有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漁業及旅遊等綜合效益。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投資、技術、移民、生態、水質、人文景觀等。但是在工程進展至今的現實表明,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的。

  二、重要水工建築物

  1、擋水大壩及洩水建築物

  (1)任務:擋水、洩洪、排沙。

  (2)壩型及主要尺寸: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長2309m,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185-4=181m,最大底寬126m(廠房壩段181m),頂寬15~40m,大壩砼工程量1600萬立方米。

  (3)設計標準: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10%校核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洩流量102500m3/s。

  (4)洩洪建築:洩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總長483m,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洩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m,孔口尺寸為7×9m;表孔孔口寬8m,溢流堰頂高程158m,表孔和深孔均採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2、水電站

  電站壩段位於洩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m。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m,採用鋼筋混凝土受力結構。水電站採用壩後式佈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和地下廠房。共安裝32臺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臺,右岸廠房12臺,地下廠房6臺。水輪機為混流式,轉輪直徑10m,最大水頭113m,額定流量966m3/s,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

  3、通航建築物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德國合作方正在技術公關中,計劃用螺旋杆技術取代原計劃的鋼纜繩提升技術),均位於左岸。

  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m(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透過萬噸級船隊。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設計,承船廂設計有效尺寸為120×18×3.5m,一次可透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承船廂設計執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萬牛頓。

  三、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總庫容393億m3;水庫全長600餘km,平均寬度1.1km;水庫面積1084km2。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旅遊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1、防洪

  經三峽水庫調蓄,在上游形成庫容為393億m3的河道型水庫,可調節防洪庫容達221.5億m3,能有效地攔截宜昌以上來的洪水,大大削減洪峰流量,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幹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並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2、發電

  三峽工程最直接的經濟效益是發電。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224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主管三峽發電的長江電力現已將三峽電能搭接上4條大電網,它將為經濟發達、能源短缺的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地區提供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展和減少環境汙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峽工程所提供的電力資源,如果以火電來算,就意味著要多修建10座180萬千瓦級的火電站。

  3、航運

  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重慶成為深水港)。航道單向年透過能力可由現在的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經水庫調節,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從現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航運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4、旅遊

  三峽水庫蓄水使老三峽景觀重新組合,並遷移保護了大量文物,在庫區一支流又開發出原始生態的小三峽旅遊區。工程建設本身也是一個難得的景觀。

  四、三峽工程建設中的問題

  1、投資和效益問題

  三峽工程靜態投資900.9億元(1993年物價),工程完成時動態投資約20xx餘億元。三峽工程投資來源有:國家貸款,國有電站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4~0.7分錢,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發電收入等。預計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十年內,總的工程投資本息,包括工程費和移民費,都能用電費收入償還,防洪、航運等沒有分攤投資。而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是長期的,還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應用長江電力上市融資,陸續滾動開發金沙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四大巨型電站。

  2、泥沙問題

  長江宜昌段年輸沙量5.3億噸,將淤塞三峽水庫。水庫正常擋水位175m高程,總庫容393億m3,死水位145m高程,死庫容172億m3,防洪庫容221億m3,蓄水調節庫容165億m3。水庫執行方案為:汛期限制水位145m高程,3年一遇洪水56700m3/s以下不調洪,經洩深孔和水電站暢洩,可減少水庫沙淤積。來大洪水,水庫調洪,仍下洩56700m3/s;汛後沖水庫淤積。九月水庫開始蓄水,約兩個月到正常蓄水位175m高程。次年汛前庫水位降至155m高程,利用蓄水發電。在155m水位,可保持川江航運。到汛期,水位又降至145m水位,由於當時流量大,仍可保持川江航運。這是創新的水庫執行方案。經專家實驗及經驗結論,三峽淤沙平衡在30年以後。

  3、高邊坡問題

  經詳細地質調查,三峽水庫庫岸有若干潛在滑坡,大的可達數百萬m3。但是離壩址最近的潛在滑坡,也遠於26km,如發生滑坡,激起的衝擊波到壩前消減到2~3m高,不影響大壩安全。此外,庫岸如發生滑波,由於水庫寬深,不會影響航運。此次實習我們親眼見證了,庫區及壩址區兩岸邊坡都採用了大量錨索和錨杆,邊坡問題處理良好。

  4、樞紐工程系列技術問題

  三峽樞紐185m高混凝土重力壩和1820萬kW·h發電廠房,工程量大,但都是常規工程,我國有較多經驗。區域性地基穩定問題經過處理,能滿足安全要求。70萬kW水輪發電機組,首批從國外進口,後由國內自制。較複雜的是雙線五級船閘,在巖岸內深挖,最高邊坡達170m,下部閘室垂直60m。但是在三峽建設者們的努力下永久船閘已經順利投入使用,至今未見異常。還有3000t客輪的升船機目前正由德國研究。

  5、庫區移民問題

  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涉及重慶市、湖北省的20個縣(市)。三峽水庫淹沒涉及城市2座、縣城11座、集鎮116個;受淹沒或淹沒影響的工礦企業1599家,水庫淹沒線以下共有耕地2.45萬公頃;淹沒公路824.25公里,水電站9.22萬千瓦;淹沒區房屋面積為3459.6萬平方米,淹沒區居住的總人口為84.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15萬人)。考慮到建設期間內的人口增長和二次搬遷等其它因素,三峽水庫移民安置的動態總人口將達到113萬人。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由有關人民政府組織領導移民安置工作,統籌使用移民經費,合理開發資源,以農業為基礎、農工商結合,透過多渠道、多產業、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併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

  6、生態環境問題

  修建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有利方面為:防治下游土地和城鎮淹沒,減少火電空氣汙染,改善區域性氣候,水庫可發展漁業等。對生態不利方面為:淹沒耕地30餘萬畝,果地20餘萬畝,移民到庫邊高地,將破壞生態環境,水庫靜水減弱汙水自淨能力,惡化水質,影響野生動物(如中華鱘)的繁殖等。工程進展至今表明:保護生態環境雖有難度,但必須解決也可以解決。

  五、三峽工程建設監理

  建設監理是以某些條文法規或行業準則為依據,對一項工程建設行為進行監視、督察與評價建議的活動。三峽工程是個世界級超級工程,其中有不少國際合作專案,所以建設監理遵循如下原則:

  (1)科學性、公證性、權威性;

  (2)參照國際管理;

  (3)結合我國具體國情;

  (4)發展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經濟,打破壟斷。

  三峽工程的建設採用四種制度並行,即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四種制度相輔相成共同打造精品工程。

  三峽工程的建設監理從進度控制、質量控制、造價控制三方面開展。進度控制方面,將總進度計劃分解為階段性計劃即年、季、月、周、日進行控制,或分解為單項工程進度控制;從工程量計劃和工程形象計劃出發進行控制;對於關鍵線路和非關鍵線路採用不同控制強度。質量控制方面,以現場控制與主動控制為主,以單元工程為基礎,單元工序為環節,關鍵點旁站,全過程跟蹤的控制方式。造價控制方面,根據有關合同法條款,在維護業主與承包商合法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同內和合同外的複合管理。

  六、三峽施工機械

  因為三峽工程巨大,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都比較大,在很多方面採用了很多特殊照顧,在施工機械方面也不例外。為了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三峽總公司耗費22億人民幣提前購置了170多臺套施工裝置。其中包括開挖機械(如:H1355液壓挖掘機、992D液壓裝載機、D10N推土機、16G平地機、LM-500C液壓鑽機等);起重機械(如:CC1800洐架履帶式起重機、KMK6200汽車起重機、浮吊船、橋式起重機等);運輸裝置(如:3307自卸汽車、777C自卸汽車、側卸式砼運輸車、平板拖車等);砂石系統機械(如:DB20xx/35側式懸臂推料機、MD2200頂帶機、塔帶機、胎帶機等)。這些施工機械為三峽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七、葛洲壩水利樞紐

  長江流出三峽,江面突然由二三百米展寬到兩千多米,出南津關(湖北宜昌附近)三千米的地方,被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將江面一分為三,分別叫做大江、二江、三江。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壩”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就建在這裡,大壩全長2561米,高70米。葛洲壩工程具有發電、改善航道等綜合效益。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kW,單獨執行時保證出力76.8萬kW,年發電量157億kW·h(三峽工程建成以後保證出力可提高到158萬~194萬kW,年發電量可提高到161億kW·h)。電站以500kv和220kv輸電線路併入華中電網,並透過500kV直流輸電線路向距離1000km的上海輸電120萬kW。庫區回水110~180km,使川江航運條件得到改善。水庫總庫容15.8億m3,由於受航運限制;近期無調洪削峰作用。三峽工程建成後,可對三峽工程因調洪下洩不均勻流量起反調節作用,有反調節庫容8500萬m3。

  工程主要建築物有船閘、河床式廠房、洩水閘、衝沙閘、左岸土石壩和右岸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全長2606.5m,兩側佈置三江、大江兩線航道,航道與洩水閘之間分別佈置二江及大江電廠。二江電站廠房裝有7臺低水頭旋漿式水輪發電機組,共96.5萬kW。大江廠房裝機14臺,單機容量12.5萬kW,共175萬kW。為了保證長江航運,在大江和三江上共建了三座船閘,大江一號船閘和三江二號船閘,閘室尺寸280*34*5米,可透過萬噸級輪船和大型船隊,三江三號船閘,閘室尺寸120*18*3.5米,主要用於透過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

  第二部分參觀感想

  實習中安排的參觀都是與上午報告相對應的,這樣更有針對性,也讓我們的認知更深入。

  一、參觀三峽展覽館

  聽完關於三峽樞紐概況的報告,培訓中心安排我們參觀三峽展覽館,對整個工程先有個宏觀認識。展覽館內陳列了三峽工程歷史沿革、三峽樞紐模型、砼澆注塔帶機模型、機組模型、永久船閘模型、三峽景觀模型等。我當晚做打油詩兩首記錄參觀感想:

  (一)靜如龍鍾動如潮,風雨十七年,昨日煙雲今亦搖。滄桑過百載。大江東去一如舊,盛世樹高峽,壁立千仞不尋常。利濟千秋代。

  (二)猿啼輕舟已無存,館記憶體動靜,鐵輪呼嘯人喑喑。平圖記功勳。沒礁成湖萬古唱,華夏鑄奇蹟,神女離峰欲如嫦。神州三峽行。

  二、壩頂及120棧橋參觀

  這次參觀安排在壩工設計專題報告之後。上壩時壩體昨岸施工基本完成,等待右岸施工到達預期要求再全線澆灌封頂。此次參觀主要對擋水建築、洩水建築和分期建設進行深入瞭解。大壩蓄水水位139m,在三期圍堰保護下右岸廠房正在緊張施工,壩頂可以眺望茅坪溪堤壩和秭歸新城。120棧橋上可以觀察洩水錶孔和深孔以及壩體橫縫,同時可以看到升船機施工。因為在大壩上親眼目睹這一巨型工程的雄姿,感慨頗深,留詩句如下:

  (一)(二)寶島樹峽江作湖,男兒立志建三峽,九歌尤唱秭歸殊。痴心不改復春夏。茅坪高牆利千戶,削島鑿峰成功業,驅閘江航變通途。蛟龍懼嘆變小蝦。

  三、右岸廠房施工現場參觀

  三峽右岸壩後式電站,設計安裝12臺單機70萬千瓦機組,另還設計建設地下廠房裝機6臺機組。現場壓力鋼管外包砼已經拆模,渦殼層安裝也在緊鑼密鼓進行。目前由中水集團下屬三、七、八局的聯營體,四局、十四局聯營的青雲公司承包施工,由華東院、西北院、三峽發展公司等負責監理工作。小詩兩首表達參觀感受:

  (一)(二)拌和澆注施工緊,青雲結合實力強,立模布筋技藝精。三七八聯不相讓。巨型引管樓中架,業主諮詢齊控制,定轉吊裝民工勤。殊途同歸共榮光。

  四、參觀下岸溪料場、三期拌和樓

  下岸溪斑狀花崗岩料場,位於長江左岸下岸溪雞公嶺,距壩址約12km,地面高程200~576m。料場出露的基岩主要是前震旦系斑狀花崗岩,花崗岩巖體表面普遍有一層風化殼,其分佈規律是山背風化層最厚(39.5m),料場平均風化厚29.43m,岩石的主要質量技術指標符合(SDJ17-78)規程要求,貯量為4734.9萬m3。三峽工程二、三期工程需由下岸溪料場加工人工砂1171萬m3,三期工程需人工碎石590萬m3。

  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統裝置配置表:

  車間裝置臺數單臺生產能力(t/h)

  粗碎PX900/502600

  50/65MK-Ⅱ21200-1700

  二破HP500ST-C3580

  預篩分2YAH214861200

  三破HP500ST-F、PYT-Z222732580200-580

  篩分2YKR246010250-800

  超細碎B90005100-150

  棒磨機MBZ2136640-50

  1號拌和樓是國產的特大型拌和樓,承擔著三峽三期混凝土主供任務。右岸高程150拌和及輸送系統由兩座拌和樓、兩座製冷樓和三條塔帶機供料線組成,是三峽右岸工程最大的混凝土主供裝置。它的前身是原79拌和系統,其常態混凝土生產能力為每小時640立方米,碾壓混凝土生產能力為每小時600立方米。系統建設開始於2001年4月份。至20xx年投入執行以來,為RCC圍堰提前完工和創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條件,為實現三峽工程按期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三期主體混凝土施工中,1號拌和樓滿足了工程進度要求,並創出單樓混凝土拌制月產110166.5立方米,日前4673立方米、班產1737立方米的世界記錄。同時,施工質量、安全生產實現“雙零”目標。該拌和樓還連續3年被三峽總公司授予“紅旗裝置”。

  在這裡的感想記錄為兩首小詩:(一)(二)十二成坎二十梯,下岸有溪注長江,鑽爆挖運破篩洗。供應石料千萬方。斑狀花崗岩質好,一號拌樓任務大,精拌細和砼牆立。裝置精良創輝煌。

  (注:下岸溪料場每階12m,共20階)

  五、參觀葛洲壩水電站

  因為工程已經建成多年,又是封閉式管理,我們只能作一般感性認識,我們小組參觀的內容主要是二江電廠機組配套變壓器、廠房內部裝置、中控室以及右岸220kv高壓變電場。此次參觀對水動專業的同學作用較大。作為水工專業的學生對於這些電氣知識也要有所瞭解,但更多是去探究樞紐的工程建設情況和建築物情況。前述報告總結中已經對葛洲壩樞紐做了詳細介紹,這裡不再贅述。將那天留下的.小詩附上:

  (一)(二)萬里長江第一壩,十萬大軍築高牆,橫臥三江不自誇。三江有序不礙航。電力供應通南北,國產進口相照應,

  三峽模板責任大。功在水利惠及商。

  (注:葛洲壩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實驗工程,機組有進口的也有國產17萬千瓦的,葛洲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製造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有效改善了長江航運)

  結語:

  畢業實習結束了,接下來是緊張的畢業設計。相信此次現場實習的經歷將在畢業設計和我們以後的工作學習中產生巨大的作用。我為自己是一個水利工作者自豪,為三峽自豪,為中國自豪!

水工實習報告 篇3

  國家在不斷的發展中,我們要建設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的完善中,現實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解決。比如像我學習的水工建設,我就需要不斷的努力,才能夠做的更好,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不斷的努力的成果,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做好。但是在學校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現實的困難,因此我一直在努力中,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我想要參加實習來更好的提高自己!

  一、實習目的

  1.透過對水庫、水電站、試驗基地以及水文站等的參觀和現場報告,增強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感性認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加工程概念,豐富生產知識,對將要從事的工作有初步的瞭解和親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2.熟水利樞紐的組成與總體佈置,各種水工建築物的作用、佈置方式及執行管理。

  3.瞭解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執行管理的基本步驟,加深對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知識的理解。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絡。

  二、實習地點

  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廣東省水利試驗基地(飛來峽)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裡水試驗基地西南水閘北江大堤佛山市三水水文站

  三、實習內容

  1.北江大堤

  現代北江大堤在廣東北江下游左岸,從清遠石角鎮騎背嶺,沿北江支流大燕水入幹流南下,入三水大塘、蘆苞、黃塘、河口、西南鎮,止於南海小塘鎮獅山,全長63?34公里,是珠江三角洲眾多堤圍中最長的一條。它所捍衛範圍屬北江、西江三角洲地區,地質時期是珠江溺谷灣一部分,海灣中聳立著一系列小島,晚第四紀(1~2萬年)以來,多次海浸海退,形成西北江複合三角洲,但直到近千年時間裡,才堆積形成現代三角洲平原。

  綜觀北江大堤地區水利事業是在三角洲網河水文、地形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始於宋代築堤圍墾,經元明以來擴大和發展,到清代達到高潮。然而只到民國時期,水利才作為一項綜合性基礎設施出現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這個過程和發展規律,又與三角洲開發歷史階段性特點緊緊聯在一起的。宋代北江堤圍主要在發展糧食生產方面起了保障作用,明中葉以後,則在三角洲經濟作物種植,基塘農業興起,促進廣州、佛山等工商業城市繁榮,以及三角洲東部區域發展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北江大堤所具有的直接或間接的航運、防洪、灌溉等功能,雖每因時代而變遷,但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互相影響,綜合發揮作用的,且與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狀況、生態環境變化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聯絡。可以說,沒有水利事業的發展和興盛,三角洲的開發和經濟繁榮是不可能的,北江大堤在其中起了一個舉足輕重作用。即使在今天,水利事業仍是三角洲各項產業發展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它的歷史作用並沒有因其發展過程完結而泯滅。總結北江大堤修築、維護、管理等歷史經驗,尋找其成敗得失,對三角洲水利事業、城鎮和流域規劃、產業佈局都有重大意義。

  2.飛來峽水利樞紐

  飛來峽水利樞紐位於廣東省北部,清遠市飛來峽境內,距省會廣州僅65公里。飛來峽水利樞紐是以防洪為主,兼有航運、發電、供水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水庫,總庫容19億立方米,最大壩高52.3米,主副壩長2952米,裝機容量14萬千瓦,船閘可透過500噸級組合船隊。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4l萬km2,佔北江流域面積的73%,水庫總庫容l9.04億m3,防洪庫容l3.36億m3,多年平均年發電量5.54億kw.h。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開發目標以防洪為主,兼顧航運、發電、養殖、供水、旅遊和改善生態環境。

  工程為一等工程,擋水建築物為l級。樞紐建成築物由主壩、船閘、廠房和副壩等組成,根據地形、地質、施工等條件,從左岸問右岸依次佈置為船閘、廠房、溢流壩和土壩。

  主壩由兩部分組成∶溢流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共設l6個流流孔,採用弧形鋼閘門,其中15孔為帶胸牆的洩洪孔,另一孔為排漂表孔:土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長度1826m,最大壩高28.8m。副壩共3座。總長539.3m,最大壩高27m。船閘為單線一級船閘,最大過閘船隊2x500t,上引航道長約l300m,下引航道約l500m。廠房型別為河床式,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3.5萬kw的燈泡貫流式機組,該機組的轉輪直徑和單機容量為全國之首。

  這是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也是我所見到過的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可以說,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水工人的重要一站。

  3.廣東省水利試驗基地

  廣東省水利試驗基地是廣東省重點科研基地,基地位於清遠市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區內,於XX年開工建設,總佔面積123400m2(長200m、寬130m)、簡易試驗場37000m2(早在1999年建設並已投入使用)、科研辦公樓以及各種配套場地設施,配備了基於工業乙太網的新型水力物理模型試驗測控系統,並裝備有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三維造波機、二維移動式造波機、風浪水槽等一大批先進科學儀器裝置,是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水利科學試驗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1#試驗大廳可滿足同時開展我省東、西、北、韓江防洪減災及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工程體系的試驗研究、珠江三角洲網河及八大口門綜合治理等特大型物理模型試驗所需場地要求。利用簡易試驗場,已完成了思滘水利樞紐、潮州供水樞紐、高陂水利樞紐等多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科研任務,為廣東現代化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科技支撐。

  4.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裡水試驗基地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裡水試驗基地於XX年投入使用,XX年又掛牌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基地的珠江河口整體物理模型佔地三萬多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潮汐物理模型之一,該模型主要對上游來水的分流比和水沙的運動規律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珠江三角洲防洪、防鹹、防汙的解決方案及應對措施。基地面積3825平方米,橫跨50米,長76.5米,土建面積5014平方米。大廳主要包括試驗區、辦公區、控制室、儀器室、會議室、分析室、資料室、儀器值班室、資料室等。多年來,珠委科研所完成的大量大、中、小型水工模型試驗專案包括水工整體模型,施工導流模型,泥沙模型,流道模型和洩洪、引水管道等模型試驗研究,研究範圍覆蓋整個珠江流域和三角洲網河地區,為珠委行使流域管理職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試驗大廳建成後,擬在內開展的試驗研究專案主要有:樞紐整體模型,導流截流整體模型、洩洪閘斷面模型、引航道衝沙閘進口模型、輸水系統水利學試驗整體模型、溢洪道氣蝕試驗等。實習中,我們主要參觀了大藤峽水庫、珠江三角洲等試驗模型,並且觀看了珠江三角洲水系模型和衛星圖,聽取了有關港珠澳大橋等工程的相關介紹。

  在廣東省水利試驗基地和裡水試驗基地,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工程物理模型和衛星照片,深深的感受到了一個個偉大水利工程後面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多麼的不容易。在聽取了工作人員熱情的講解介紹後,更為自己的專業而驕傲。

  5.西南水閘

  西南水閘位於北江下游左岸三水縣西南涌口,與蘆苞水閘共同控制北江的過量洪水進入廣州及其西北地區,直接為西南涌內14萬畝農田排水灌溉創造有利條件,並減輕洪水對大堤的壓力。

  5.1規劃設計

  水閘工程的規劃設計,是以北江水位4.78米以下時儘可能滿足北江下游堤圍排水。在此水位時能透過346立方米/秒的過閘流量而定。由水電部廣州勘測設計院負責,水閘工程規設原則是按西、北江下游防洪規劃,以西江高要站百年一遇洪水機遇北江橫石站10年一遇洪水時,西南水閘最大分洪流量1100立方米/秒,推算得閘外特大洪水位為9.88米為校核條件。如遇1915年型洪水時,仍須在清遠一帶採取臨時分洪措施,方能保證西南水位不超過校核洪水位。

  閘址是根據水工模型試驗來選定,參照蘇聯專家的建議將閘頂工作橋高度降低,使梁底與胸牆頂銜接,增加閘頂超高。水閘總淨寬90米,分設9孔,每孔淨寬為10米,孔高4米,孔頂高程5.8米,全閘總寬為106米,總長為127米。當閘外水位為9.88米時閘門關閉,閘內水位3米,最大閘外內水位差為6.88米。閘門孔設鋼製弧形閘門,孔頂以上至閘頂為鋼筋混凝土胸牆,高5.08米,各孔胸牆外緣墩面上設有擋水橫樑為消除門外兩側水流產生立軸漩流之用。胸牆頂設有(精選幼師實習報告)工作橋(橋寬4米),橋上安裝9臺人力、電動兩用捲揚機,作閘門啟閉用。工作橋內側設人行橋(橋寬2.3米),各孔閘墩寬2米,墩長16米,為重力式分離結構,兩岸閘臺與北江大堤連線。閘前鋪蓋長36米、厚0.3米混凝土保護層,底下為防滲粘土層(粘土層前端厚0.5米,後端2.5米,左右埋深在翼牆下與閘臺後粘土心牆相連線。閘底板長17米(滲徑總長73米),滲流從閘後反濾體溢位,閘後消力塘總長26.5米(前段10.5米),塘深為0.74米,中部包括反濾板,寬3.2米,板上設有消力墩,三排墩頂高1.8米,塘下游連線漿砌石海漫10米及幹砌石20米,上、下游兩邊翼牆均為漿砌石扭曲面,各與引水堤或導流堤相連線,其中,右前導流堤長70米,堤前連線岸牆,閘後左岸引堤長100米,右岸長200米,均用幹砌石護坡防衝。

  5.2北江大堤加固達標工程的重頭戲——西南水閘重建工程

  西南水閘始建於1957年,是北江大堤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XX年6月召開的西南水閘安全鑑定會,鑑定結論認為:西南水閘存在嚴重安全問題,無法按原設計正常運用,需報廢重建。水閘重建工程於XX年2月25日正式動工。

  水閘為分洪閘,同時兼顧引水灌溉與改善水環境功能。閘底板設計高程為一0.5m(舊閘底板高程為1.80m),水閘共設3孔,每孔單寬20m,液壓平板鋼閘門,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基礎,砼防滲牆截滲。

  西南水閘重建工程由廣東省水利水電第二工程承建,廣東科源工程公司監理。工程總投資約為5400萬元,XX年5月完成,竣工後的西南水閘不僅擔負著分洩北江洪水的重任,而且還將常年引水入閘,改善西南涌的水環境。

  我們所參觀的現代化裝置和管理的西南水閘,正式重建後的西南水閘,所以按設計提出的管理執行技術要求,現在均已經進一步完善。

  6.佛山市三水水文站

  6.1三水水文

  佛山市三水區境內河涌交錯,西江、北江、綏江在此匯流,三水資源豐富,擁有水域面積24.85萬畝,主要江河每年流經境內的水量2891.9億立方米。

  西江流經青歧、金本、西南街道、白坭鎮邊境,北江從北至南縱貫大塘、蘆苞、西南等鎮(街道),並經思賢滘與西江相通。另流經區境內,長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蘆苞湧、漫水河、青岐湧、樵北湧、九曲河、左岸湧、大棉湧、劉寨引水湧、樂平湧等10條。XX年有三水(河口)、馬口2個水文站,大塘海仔口、大埗塘水閘、劉寨水閘、蘆苞水閘、黃塘水閘、西南水閘6個水位站。

  6.2三水水文站實習

  6月24日,我們最後參觀的是一個全國重點水文站――三水水文站。這個水文站看起來簡簡單單,站上的員工只有屈指可數的9人,但是實際上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1899年由海關設立的廣東省最早的水文觀測點。站長給我們做了精闢的講解:水文站的取址是很有講究的,它所觀測的水主要由西,北江的水組成,同時受潮汐的影響。接著介紹了我們的母親河—珠江流域的概況及三水水文站的歷史沿革,並針對目前三水水文站近幾年先進儀器裝置在一些專案的使用情況做了介紹。站長還帶我們到該站在江上的一個光側點參觀,讓我們瞭解了水文儀器的設定和觀測方法,對水文資訊的採集有了初步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在站址旁邊,我們看到了一棟古老的標誌西式建築,據說那可以算是清朝時期的三水水文站呢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