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職業學校教學的論文
1資訊科技是把“雙刃劍”
在現實中,資訊科技已成為社會的主導技術,為發展政治、經濟、文化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奇蹟。同時,由於科學技術的“雙刃”作用,資訊科技亦存在許多消極的影響,如網路時代的資訊氾濫、資訊汙染、資訊病毒、資訊滲透、文化衝突、網路資訊犯罪等等。
2資訊科技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了綜合素質能力極強的有用人才,推動了中職學校的教育事業的發展。
3資訊科技帶給中職教學的挑戰
3.1中職教師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發生變化
傳統中職教學主要是透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充當著傳播物件的角色;而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本人作為資訊源的資訊科技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中的應用文/路文禎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規模普及,熟練掌握著各種資訊科技網際網路“原住民、數字土著”們的出現,使得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教育物件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如何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大力培養提高中等職業學生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能以及創新能力,拓展校外課堂,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所面臨著的機遇和挑戰。摘要優勢已不再突出,即教師已不再是教學的唯一資訊源。資訊科技對中職教師而言,重要的不是資訊科技能不能夠完全或是部分的取代中職教師的工作,而是資訊科技能夠為我們中職教師所用,以便更好的服務於教學。
3.2教育物件的改變
有人說:“如果你的年齡小於20歲,你就是數字土著;如果你大於20歲而小於40歲,你是數字移民;如果你大於40歲,且拒絕使用網路和數字技術,那你就是數字恐龍。”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規模普及,網際網路原住民、數字土著們的出現,使這個時代的教育物件發生了質的變化。
3.3加強培養學習者的資訊素養
好資源並不代表好的學習效果,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也缺乏分析、辨別資訊的能力。我們必須熟悉和研究新一代學生喜歡和需要的學習方式、學習行為,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個性化學習、強化學習活動設計;最佳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習者學習體驗。即轉化學生的上網觀念,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重要內容。
4資訊科技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4.1資訊科技在中職各學科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資訊科技在支援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學校的教師在我校新課改的大潮中,把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已經做了不少的嘗試和實踐。利用多媒體技術,基於網路環境下,實現資訊科技為重要實現手段的建模式教學、學案式教學、反饋式教學。
4.2虛擬現實技術在中職實習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及相應的硬體裝置可以進行各種技能訓練,如護理技能、學前教育教學技能、汽車摸擬駕駛技能、果樹栽培技能、電器維修技能、裝置操作技能、虛擬導遊、虛擬財務管理、虛擬物流體驗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設計互動式三維課件、在虛擬實驗室系統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虛擬場景與技能訓練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反覆操作練習,直至掌握操作技能為止。
4.3運用資訊科技,培養中職學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一個具有創新思維的中職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問題,蒐集、獲取資訊的能力強,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這樣產生的創新能力也就比較強。在高科技迅猛發展並日益滲透於教育又改變著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運用資訊科技激發中職學生的創造興趣,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愉悅中體驗新知。
4.4運用資訊科技,拓展校外課堂
鑑於資訊科技學科獨特的學科特點,我們應該積極拓展有關資訊科技學科校外課堂:①建立“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模式——即利用網際網路、無線網路的資源,讓每個學生擁有一件數字化學習裝置,在經過培訓的老師以及配套的課件,就可以構成“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模式的基本環境;②發展中職“微課”教學模式,對中職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一種可以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課外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③利用部落格開展中職教研教學活動,加強家長、教師與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絡,建設一個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師生互動平臺,是開展網路德育和家校交流的重要載體。
5結束語
現代資訊科技已完全融入職業學校日常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做為職業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要清晰的意識到國內青少年對網路利用的充分依賴以及網路社會下教育教學對網路的“擯棄”的現實,要求我們充分發揮網路新媒體的作用,豐富自己的課堂,寓教於樂,做技術的主人,不做技術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