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精選6篇)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1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離別五年的家鄉——西芹坪山峰。

  又一次回家鄉,我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又能見到外公外婆和一些小夥伴;發愁的是又得爬那條又長又滑的山坡小路。隨著飛速轉動的車輪,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五年前……

  那是一個春節的前夕,天下著小雨,讓人感到陣陣寒意。在西芹等了兩個小時,才等到開往家鄉的車。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公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在半路下車了。媽媽對我說:“外婆家比較高,沒有公路上去,得走五里山路才能到。”我看了看那一眼望不到頭的泥濘小路,山上只有稀拉拉的一些竹子,周圍沒有一幢房子。我心裡直埋怨:“怎麼住在這個鬼地方呢?”媽媽看了看我,沒說什麼拉著我朝山路走去。這條小路本來就不好走,又下雨,黃泥加雨水使得小路表面又爛又滑。我踮著腳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一路上,到處可見墳墓。山風吹過,我既寒冷又害怕,一不小心,我滑倒了,乾淨的衣服沾滿了黃泥,後來還是爸爸揹著我走……

  “唉,這次回家想必還得走那條山路,住那百年的舊木房,我可受不了……”正想著,突然“哧”的一聲,車停了。媽媽說:“下車了。”我向四周望了望,到處是新磚房,周圍綠油油的竹林環抱著。我驚奇地問:“我們來這裡幹什麼?快走吧。”媽媽神秘地笑了笑說:“別問這麼多,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我們來到一座樓房前,只見外公笑容滿面地出來迎接我們。我疑惑不解,難道這就是我五年前回來過的家鄉嗎?外公高興地介紹說:“這幾年,農民開荒種果,種植反季節蔬菜,搞科學養殖,又開發了當地的資源,辦了幾家竹製品廠,很多人都富起來了。我們還響應黨的號召大搞先行工程,你看,這條公路就是由原來小路擴建的,現在坐車就可以到家門口了。”說完,他樂呵呵地笑了。

  聽了外公的話,我感慨地說:“這兒的變化真大啊!這全靠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2

  春節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因為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跟自己的親人一起度過春節,我跟爸爸媽媽也是一樣回家陪爺爺奶奶過春節。

  臘月二十七,爺爺奶奶每次都是笑盈盈的在村口等我們。二十八的中午是紀念先祖的日子,奶奶和媽媽會忙一上午,準備忌品,放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爺爺和爸爸會很虔誠的點上香燭,燒些紙錢。

  最喜歡的是跟爸爸一起貼春聯和花邊,春聯是找村裡的老太爺寫的。二十九早上,奶奶把用乾麵燙成的漿糊交給爸爸我們就開始貼春聯了。我把春聯一張一張分好,爸爸用刷子粘漿糊塗在春聯的反面,爸爸一邊貼我一邊讀,春滿人間百花吐豔福臨小院四季常安”、“百業興旺五穀豐登”…門上,豬圈,雞窩到處都貼上紅紅的春聯。家裡頓時一片喜慶,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真正的過年,是從三十晚上的年夜飯開始。奶奶說,農村裡年夜飯是一年中自己款待自己的一次,一定要有豆腐、芋頭、魚,吃得越好來年越興旺。

  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都會早早的起床,我會第一個衝到爺爺奶奶房間他們說:“爺爺奶奶新年好,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他們也會把很多祝福送給我。這時候,媽媽已經把熱騰騰的湯圓端到了桌子,一家人圍著桌子,喝紅棗茶,吃湯圓。

  家鄉的春節真是年味濃啊,讓我想要的春節感覺又回來了,希望以後每年都能回來過春節。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3

  一放寒假,我就盼著回老家過年。但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離春節還遠著哪!

  待到爸爸媽媽收拾行李那天,我驚奇地發現,明天就要上路啦!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乘上火車出發了。火車每次進站,我都十分高興:我離外婆家又近了一步!

  傍晚,我們到了。我興奮地跳下車,衝進了外婆家的小院。

  外婆正在內屋切香腸,見我來了趕忙放下菜刀,跑過來,說:“喲,我的小乖乖回來嘍!”我很激動:終於看見外婆了!雖然外婆又黑又瘦,但依然精神、健康。

  外婆家是兩層樓,我最喜歡那裡的樓梯。二樓的臺子上是我常常玩耍的地方。護欄是鐵絲勾的,有大白鵝、大熊貓、小魚等各種各樣的圖案。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和外公外婆去院子裡放鞭炮。外公點了引線,我就捂著耳朵,趕緊“逃”到樓梯上。

  但我覺得,看鞭炮似乎比聽鞭炮要有趣得多。過一會兒,大家都起床了,吃過早飯,我們去鄉下拜年。鄉下有許多我平時看不到的雞、鴨、羊、豬和兔,我太喜歡了!在鄉下,家家戶戶都掛上燈籠,貼上春聯,到處都能聽見啪啪啦啦的鞭炮聲。

  大年初二、初三也是如此,大家都穿上新棉襖,表示年年都有新氣象;嘗糕餅,希望步步高昇;嘗果子,說好聽的“祝福語”……

  我太留戀這裡了!但是我得走了。我多麼希望過春節啊!因為我的家鄉在遙遠的江蘇。

  在春節,能見到慈祥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在春節,能得到壓錢和糕點;在春節能體驗到親人間最溫暖的祝福……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4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相信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中旬就開始了。

  臘月二十三日,是傳統的“小年”。這天,人們要把灶臺打掃乾淨,殺雞宰鴨送灶君爺爺上西天。臘月二十八前後,人們選擇吉日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這時,千家萬戶都忙碌起來,包粽子,炸“油角”,做“煎堆”……

  除夕,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到了。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內貼上了各種各樣的年畫,掛上了新日曆,房間換上了新洗的床單、蚊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除夕夜家家燈火輝煌。在外工作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夜幕降臨時,全家人便團團圍坐在桌前吃飯,大家舉杯互祝,有說有笑。吃完飯後就要守歲了,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人睡覺,一到子時,鞭炮聲雷鳴般響起來……就這樣,除夕夜噼啪噼啦的來,又噼啪噼啦的'去了。

  正月初一,也是春節的高潮。這天,人們不許殺生,洗頭,掃地。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給小孩們壓歲錢。吃罷早飯,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般湧上球場看打籃球比賽。球員們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他們的嫻熟技藝。人們圍在一邊觀看,不停地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喝彩聲。

  元宵上市,春節的最後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熱鬧非凡,敲鑼打鼓。全天節目不停,“舞獅貓”“轟獅子"“炸獅子”“放鞭炮”……精彩極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在逛街,有的在觀看。到了晚上,還有歌舞表演、放煙花等活動。最主要的,這一天還必須吃“元宵”,它代表圓圓滿滿。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啊!

  正月十六,人們要在傍晚殺雞拜神,春節在這天正式結束,一切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5

  我的家鄉過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說過年要吃餃子,要在門口橫竹竿,放鞭炮等習俗。我最喜歡包餃子、升火,和吃餃子了。

  餃子有不少別稱:扁食、角兒、角子、粉角、水點心、水包子等。是中國傳統麵食。我們初一早晨開始包餃子,聽奶奶說,初一早晨的時候吃菜的,是因為想讓下一年過的素素靜靜,30日時吃肉的,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很充實。大家一起包,我也一起包。但是我包出來的餃子總是站不住,軟軟的。經過努力我包成了一個好餃子,這個餃子很有力。

  開始升火了這是我的看家本事。我先捧來了一些柴火,找了一些塑膠袋。我把塑膠袋點著,放在灶膛裡,我趕緊放柴火,結果把火壓滅了。我又向裡面放了塑膠袋,提前把柴火壓在袋子上,心想,這下它可滅不了了。我點燃塑膠袋,火災蔓延,燒到柴火那裡,果然把柴火引著了。這個方法成功了,我忍不住歡呼起來。姑姑往鍋裡到水,我趕緊把火升旺,怕大家吃不上餃子。我扇呀扇呀,大冬天竟然出了一身汗。水很快就開了,姑姑往鍋裡下了餃子。我又往裡加了一大堆柴火,火旺極了,但我還在扇,因為怕火滅了。不一會,柴火燒完了,我又往裡面加了不少柴火,再扇。開鍋了,姑姑把蓋子拿起來,熱氣像原子彈爆炸一樣衝上房頂,極為壯觀。等熱氣散了,姑姑把香噴噴的餃子撈出來,端上桌,我把火熄滅,洗洗手,也上了桌。

  看著誘人的餃子真香,我不禁饞涎欲滴。在吃餃子之前奶奶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我說:“千千萬萬不能掉餃子,也不能數吃了多少個!”一說開始吃,我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嚥,一會兒一盤就over了,又幹了半盤。啊,真飽呀,真是一頓美味的晚餐哪!

  吃完了,爸爸給我講了一個餃子的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不關心國家大事。一位大臣出主意對他說:“你如果每天上朝,再請一個人給你做100種不同的菜吃,你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皇帝就天天上朝。過了99天,廚師沒菜可做了,就把白菜、羊肉剁在一塊,用麵皮包起來煮了給皇帝吃,皇帝吃後說:“這道菜最好吃,叫什麼菜呢?”那個人想:這哪有名呀,是偏菜。就叫扁食吧!“回皇上,叫扁食。”餃子就這樣傳下來了。

  過春節是我一年都盼著的事!

  寫春節回家鄉的作文6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夥伴們高興得就像一隻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裡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裡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並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麼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裡。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於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著玩“上游”、“怪嚕”、“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鑽“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裡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傢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裡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乾電池,捨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後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後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麼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於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學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遊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眯眯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麼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後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裡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徵東》、《徵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年後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裡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裡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於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裡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裡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的電視節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回家過年又有什麼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願望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