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8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家風故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於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只是每個家庭的環境、氛圍、理念不同,有的講究勤勞節儉,有的崇尚奮鬥拼搏,有的不言不語踐行言傳身教……你好奇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嗎?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媽媽從小教導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說人的一生誰也避免不了兩個時期:在年幼時需要悉心照顧和引導,在年老時需要關愛與扶助。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到兒童時代,到青壯年時代,到耄耋老人,都會老。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可是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他們可能不缺錢花,但是得不到應有的陪伴與照顧。我奶奶覺得城裡不習慣,覺得鄉下空氣好,還可以養雞養鴨養鵝,喜歡住鄉下。因此一有空我和爸爸媽媽就會回去看她,給她做她愛吃的菜,給她包餃子,陪她聊天,聽她回憶和講述她的故事。我們也會把她接到城裡,帶她去看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長城,去香港澳門。作為炎黃子孫,我覺得我有義務把尊老愛幼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我孝順爸爸媽媽,薪火相傳。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爸爸從小對我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做人必須恪守誠信,男子漢說話必須一言九鼎,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他說諾不輕許,才不容易負人。就是說不要隨隨便便答應別人什麼,否則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導致失信於人。答應幫別人忙也好,約人談合作也罷,應允了一定要說到做到。我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大人之間一諾千金的感覺,所以爸爸要求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按時起床、準時上下學,他說守時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他還要求我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兌現,記得剛進一年級那會兒,我們班鄧思雨特別愛吃棒棒糖,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就答應給她買,可說完沒多久就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爸接我放學,鄧思雨就找我爸說起這事,然後我爸回家就嚴厲地要求我從自己的儲錢罐裡拿錢買兩個棒棒糖給鄧思雨兌現我許下的承諾,從那以後我就不太敢隨便答應同學事了,因為我怕我忘了或者兌現不了。不過透過這件事我也知道了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當然也可能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的情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及時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並道歉,人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憲法”,神聖而莊嚴,它指引著我們,警誡著我們,約束著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2

  花開,蟬鳴,葉落,霜降。四季輪迴,春去秋來,寒來暑往,不知不覺我已經是十歲的少年了。望著窗外那輪明月,我限入思索,成長的路上,是誰一路修剪去我的旁枝末節,又是誰點亮一盞燈,照亮我前進的方向?我的思緒在記憶的長廊中尋找著答案。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和睦的家庭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生活艱苦,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不是很好,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很好,總捨不得讓他們太辛苦,儘管我們家離學校很近,可為了讓爺爺奶奶休息好,二年級開始我就被送到了午託班,一開始,我很牴觸,不能理解為什麼有家不能回,還要花錢去午託班,後來我看爸爸媽媽每天下班回來搶著做飯,每到週末,大伯、姑姑都會來看爺爺奶奶,陪他們聊天,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我漸漸釋然了。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懂得了關心長輩,並慢慢地學會了幫忙做一些力手能及的家務。上行下效,近朱者赤,正是長輩們的一言一行,年少的我懂得了“烏鴉反哺,羊羔跪恩”,懂得了“孝道”,學會了愛,學會了感恩。

  在我的家裡,奶奶是最受歡迎的人,她在我們小區里人緣超級好,左鄰右舍經常誇她。她常常跟我說做人一定要善良,並在生活中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她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與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分享。我們家種的辣椒成熟了,她會摘下來送給四川來的愛吃辣的保安叔叔;我去採楊梅回來,奶奶趕忙送一些給對門的鄰居哥哥;逢年過節,奶奶都要給她那些親戚們捎去禮物……諸如此類的事,舉不勝舉。奶奶常說:“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人與人之間就需要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我想我就是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慢慢地喜歡幫助別人、樂於和別人分享,並享受著“行善”這份幸福:我把我喜歡的書捐給學校,我喜歡同學們閱讀我的書的感覺;我將穿小的冬衣放到愛心回收箱,我想象山區的孩子們穿上便不再挨凍的樣子;莫蘭蒂颱風過後,我跟著大人們一起清掃路障;這些都讓我感到快樂。

  收起回憶的思緒,那些看似不清晰、卻早已植入靈魂的字眼漸漸清晰起來,我似乎懂了,家風就是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影響你的那些好的習慣,我相信,“孝道、行善”這些美德終將影響我一生。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3

  “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呀?”“這可得問你爸爸了。”“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呀?”“呵呵呵,我們家的家風就在平時的生活中,等著你去發現哦!”爸爸故作神秘地說。

  開飯了!早已飢腸轆轆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一邊吃還一邊不停地在菜碗裡翻來翻去揀我最愛吃的蝦仁。爸爸看到皺了皺眉頭說:“還問咱們傢什麼家風了,就你這種吃相,家風都讓你敗光了。”我似懂非懂地看了老爸一眼,連忙站起來給爸爸媽媽拿好碗筷,並一個盡兒地招呼正在廚房忙活的媽媽好來吃飯了。等大家都落座後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是長輩沒有動筷子,小孩子不能自己先吃,吃的時候也不能在碗裡挑來揀去的,要每種菜都吃一點。”“嗯,我知道了。老爸,這就是咱們家的家風吧!”我埋頭趕緊把飯吃了,剛起身要走,老爸又開始嘮叨:“晨晨,你看看自己的碗裡,還有一個人好養哩!”我一看,原來碗裡還粘了許多米飯沒有吃乾淨,我趕緊把碗又“清理”了一遍。

  吃過晚飯,媽媽讓我去把球鞋洗一洗,我拎起鞋子看了看說:“媽媽,這雙鞋子太緊了,要不扔了吧!”說完就把它丟進了邊上的垃圾桶裡。“這麼好的鞋子就這麼扔了太可惜了吧!”奶奶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身後,撿起我丟掉的鞋子“我們小時候,一年只有一雙新鞋子穿,自己穿不下就留給弟弟妹妹穿,破了補一補再穿。現在,你看看,哎呀!”“奶奶,我來洗!”我一把奪過奶奶手中上鞋子,拿起刷子一邊洗一邊說:“我洗乾淨再穿幾次,實在穿不下就把它放進舊衣物回收處,說不定其他貧困山區的小朋友還能穿上呢!”奶奶這時才露出了微笑:“好,好,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和媽媽相視一笑,異口同聲地說:“這可是咱們家的家風哦!”

  漸漸地,我從身邊發生的一件件小事,發現我們家的家風還真不少呢!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勤學好問……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的家規家風能培養我們成長為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美德少年。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4

  家風是一個家庭獨特的風氣,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他會不自覺的影響家裡的每一個人,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我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笑著說,“想想爸爸媽媽平常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教你的,那些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呀。”奧!這麼想想,我覺得我們家的家風還真不少。

  首先是愛讀書,我家最大的收藏就是書了,書房、客廳、臥室……到處都是滿滿的書,爸爸、媽媽常說書是最好的朋友,每年我過生日,收到的禮物也是各種各樣的書。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愛上了讀書。每天放學回家,鑽進自家“圖書館”,拿起書往沙發上一靠,那一刻,感覺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睡前半小時也是讀書的時間,這是一天中最溫馨的時刻,三個人一人一本書,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與他們一起喜怒哀樂,寧靜的夜裡只有翻書的聲音在“嘩嘩”地響著。閒暇時,我們一家經常到書店淘書,我喜歡文學類和歷史類,媽媽也喜歡文學類,而爸爸看的最多的則是心理學專業書。我們在書店一呆常常是2、3個小時卻渾然不知,深深沉浸在書中,往往是等到爸爸提醒我們該回家了,我才發現腳已經麻了,天也暗了……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閱讀的好滲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我能靜心,會思考,平時看得多,寫作起來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另外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媽媽講的最多了,吃飯要坐好,要用手端好碗,飯粒要全吃完,不能挑食。來了客人要懂得打招呼,與年紀小的一起玩要懂得謙讓……我問媽媽,哪來這麼多規矩?媽媽說,媽媽的媽媽就是這麼教她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除此之外是要堅持,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學舞蹈,因為基本功訓練很苦,每次去跳舞我都會哭著跟爸爸說我不要跳了。爸爸沒有批評我,而是認真地跟我說:“做事情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能堅持,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困難。”在爸爸的鼓勵下我也就挺了過來。

  爸媽每天嘮叨的還有很多——“要誠實,要友善,要仔細,要注重過程……”,這也都是我們家的家風。正因為有這樣的家風,現在的我才會是人人誇獎的好學生。我愛我們家的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5

  在中國五千年的滄桑歲月裡,許多家族為了傳輸給後代良好的精神、品質、思想和價值觀,就制定了家風。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的家風就是: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知恩圖報。你可別小看這短短的九個字,裡面可蘊含著大道理。

  首先是光明磊落。我認為它排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因為做人就應該不做虧心事,心裡坦蕩蕩,不怕別人說閒話,這樣的人總是能受到別人的愛戴、尊敬。相反,有些人做什麼事情都偷偷摸摸、不可告人,做了見不得人的壞事,自然算不上正人君子,即使不被法律制裁也會遭到他人的冷眼相看。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不能幹壞事,心裡才會舒坦。我從小也立下決心:永遠永遠永遠不幹壞事,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其次是與人為善。樂於幫助別人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國各地助人為樂的事情更是像星星一樣數不勝數。媽媽也常常對我說:“你如果真心地幫助了10個人,不但你的心情會很愉快,而且當你掉進人生道路上的坑時,哪怕有一個人拉你一把都是值得的。要知道,有時生活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就會轉變為巨大的能量,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的確,我們要在世界上好好地生存下來,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的,況且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幫助別人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

  最後是知恩圖報。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不這樣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我二年級一天的課間,我不慎在教室的門口摔了一跤,膝蓋也流了血。樂於助人的符強就送我去了校醫室。事後,媽媽讓我多幫助符強。我就問媽媽:“為什麼要報答幫助我們的人?”媽媽語重心長地說:“知恩圖報不僅是還別人一個人情,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啊,想做一個好人不單單要與人為善,還應該懂得知恩圖報,無論是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的家風對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它讓我牢記住要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那麼,你的家風是什麼呢?請與我分享一下,好嗎?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6

  我的外婆家是有名的勤勞之家,村裡人一提起我外公外婆,就直誇他們是對勤勞的夫妻。

  前幾年,村裡流行上了打麻將、跳廣場舞等。整天打得、跳得不亦說乎,甚至吃飯睡覺都不得不拖得很晚。可外公雖然也收到過許多朋友、鄰居的邀請,但是每次都一一拒絕了回去。外公有著一塊很大的田地,因此每日便把心血放在這塊田地上。春天種稻谷、花生;夏天種玉米、番薯;秋天種蘿蔔、青菜;冬天種大豆、芋艿。田地也總少不了勃勃生機:春天一片脆生生的嫩綠;夏天如草原般幽綠;秋天碧綠中帶著點點黃斑;冬天又是一番青黃。這些都少不了外公外婆的一片苦心。

  記得有一次,外公生了場大病,大病過後一星期左右,全家十口人再次去外婆家聚餐。那一天烈日炎炎,吃完飯後,大家正聊的熱火朝天,這時,外公從房間裡走出來,只見他頭上戴著一頂草帽,一手拎籃子,一手拿著裝滿種子的小筐,肩上扛一把大鏟,出門了。起先,我們並沒有注意,而後才突然發覺,就急急忙忙奔向田地。不遠處,外公一人在太陽的曝曬下十分明顯,一會兒彎腰鋤地,一會兒蹲下播種,臉上大汗淋漓。媽媽立即趕上去扶住外公,勸到:“哎呀,你身體才好,天又這麼熱,還是回家休息吧,地就讓它荒著唄。”外公望著還沒種完的一大片土地,搖搖頭說:“不行,土地不能荒廢,趁著我還有力氣,種點兒什麼,將來才會有收穫,不能白白浪費這麼好的土地資源啊!”大家望著外公那黑黝黝的面龐,都被他的勤勞、固執感動了,都紛紛下地幫外公幹起來。連我也搶著幫外公播種呢!外公看著勤勞的我們,呵呵地笑了起來。事後,外公教育全家人:“要勤勞持家,不能好吃懶做,多一份辛勤,就多一分收穫。人的一生,總要勤勞、勤懇一點才好。”

  我們在外公、外婆勤勞作風的影響下,也愛上了勞動。每到休息日,我們就會去外公家幫他們下地幹活,摘花生啦,挖番薯啦,拔蘿蔔啦。前幾天,我還和外公他們一齊學種芋艿呢!在勞動中,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我知道了各種蔬菜莊稼的名字,還知道了它們的播種的時間,如何播種等等,真是收穫滿滿啊!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7

  我生活在一個很溫馨的家庭中,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隨時用他們的優良品質影響著我。

  我是家中的獨生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儼然是一位小公主,同時,我也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首先,我的胃口很小,卻總是少吃多佔,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導致每次都剩飯。一天下午我在家裡看書,爸爸突然叫我:“快,過來一下!”我很好奇,於是便走了過去,看到爸爸正坐在電腦桌前,對我說:“你看這些圖片,這些都是我們國家那些山區的小朋友們!你看,他們吃不飽也穿不暖,哪像你,成天剩飯,你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你知道嗎?我看了這些圖片後深深地感到愧疚,這麼多小朋友連吃都吃不飽,我又有什麼資格剩飯呢?

  我在刷牙的時候,總喜歡把水開著,奶奶每次都會將水龍頭關掉,在訓斥我多次我仍然沒有改正之後,奶奶和媽媽特地和我在吃飯的時候交流了一下,他們告訴我:“我們國家人口多,淡水資源卻比較缺乏,你這樣浪費水可以嗎?你知道嗎?非洲也有很多地方沒有水,都是乾涸的,你卻還在這裡浪費!”“可是我用的是咱們家的水啊!”“哈哈”家人們都笑了,爸爸笑完後突然嚴肅地對我說:“咱們家用的水難道不是中國的水,不是地球的水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的話,地球上的資源豈不是已經枯竭了嗎?以後用水一定要注意啊!”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勤儉節約的用處這麼大啊!

  現在的我,已經深深地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與家人們相互監督,在有時候家人們忘了關燈時,我會幫他們把燈關上,不僅僅是在家,在學校也是這樣,當看到一些同學沒有關水龍頭時,我也會替他們關上,我認為,勤儉節約是從平時的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更是一個人外在的崇高道德素養的體現,讓我們一起攜手,勤儉節約,傳承這種好精神,更要付以行動,更要去宣傳,讓我們大家都懂得保護資源,勤儉節約吧!

  勤儉節約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更是我的長輩對我的諄諄教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我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呢,我會將勤儉節約的傳統發揚下去,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8

  家風是每個家庭道德的標準,也是每個家庭的教育的主旋律,更是我應該時刻明記的。好的家風承擔著祖祖輩輩們對後代的期望和鞭策。大家應該都知曉“狼來了”的故事:前兩次放羊的小孩為捉弄大家尋開心,而欺騙山下的農夫,等第三次狼真的來的時候,山下的農夫再也不願意去救他的羊。爸爸常用這個故事來告誡我:“做人要講誠信。”這就是我家的家規。

  爸爸要求我講誠信,同樣我們全家人也是這麼做的。一次,我們去銀行存錢。平日裡我對數字特別感興趣,於是好奇地盯著櫃檯上的點鈔機,前三次都顯示出的是“100”,最後一次卻只顯示了“84”。“1萬,2萬,3萬,4萬,您們共存4萬對嗎?”阿姨微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愣了一下,立馬轉身疑惑地問站在一旁的爸爸:“老公,你有沒有補齊到4萬?”“沒有啊,就只有38400元。”爸爸肯定地回答道。“不對,阿姨您再數數,我們存的是38400元,不是40000元。”我對阿姨說。“哦,難道是我數錯了嗎?”於是阿姨又重新數了一遍,“確實是38400元,瞧!您這兒子真細心啊,教育的多好啊。”媽媽微笑說:“沒事兒,本來我們存的就是38400元。”

  離開銀行後,我便好奇地問爸爸:“如果阿姨給我們存的是40000元,那麼結果會怎麼樣?”“等銀行下班盤存清點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少了1600元,到那時阿姨就有可能要自己拿出這1600元。或者銀行會調當天所有的監控,這樣會給銀行增添很多很多的麻煩,阿姨因此有可能會受銀行的處罰。”爸爸向我解釋道。“我明白了,所以我們一定誠信!”“兒子你說地很對,做人要有誠信,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不能要。”爸爸又微笑地對我說。今天我感到陽光特別的明媚,天空特別的藍,鳥兒的叫聲也特別得悅耳。

  每個人都喜歡與誠實、守信的人交往,這樣雙方都會感到安全、高興。請相信誠信對待他人,必會獲得他人傳遞你的誠信,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您朋友,並且一直信任你,支援你,選擇你。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