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黃山作文(彙編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黃山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黃山作文1
世界聞名的黃山風景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有很多神奇的石頭,吸引了很多海內外的遊客。
黃山奇石最有趣的是仙女彈琴,遠遠望去黃山山峰上有一塊巨石。當太陽穿透雲層,照射在它的上面,這時就像一位身穿拖地長裙、婀娜多姿的美麗仙女。你看她伸出秀美的雙手,優雅地撫弄著琴絃,於是閉上眼傾聽,似乎美妙動聽的樂曲就在耳邊響起。她彈得真認真啊!連太陽都陶醉了,雲霧也久久不願離去。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天狗望月","金雞叫天都"。它們都非常值得我們去觀看,我也很想有一天去親自看個究竟。
寫黃山作文2
黃山松千姿百態,在黃山之巔,處處都能看到他們瀟灑、挺拔的身姿。
黃山松它們千姿百態,有的根似龍爪,有的臥如盤龍,有的壯如巨人,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彬彬有禮。他們高聳入雲;或者緊貼石壁;或者離根於石;或者倒掛金鉤……它們用他們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妝點著黃山。使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麗,更加壯觀。
瞧!那棵雙龍松,枝幹剛勁有力,兩根粗壯的枝幹相互盤繞著,如同兩條兇相畢露的蒼龍。雖然,已經過去了數百年,枝葉還是那麼青翠欲滴,給人的感覺還是那麼蒼勁有力。那雙龍不管嚴寒酷暑、風吹雨打,整天都形影不離,纏綿親暱。特別是霧天,它們好像欲展羽翼,騰雲駕霧,飛向青天的感覺。
孔雀松的樣子就是彬彬有禮,看上去有點弱不禁風的感覺。但是它早就盤根於石。孔雀松栩栩如生,像一隻活靈活現的孔雀,昂首挺胸、堅忍不拔。使路過的人們都對它讚歎不休……
黃山奇松,我站在他們面前,不由得浮想聯翩。它們是那麼的從容不迫,生活在陡崖邊,能長出青翠的枝葉,真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同時也想到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向黃山松學習,學習它們那種不畏艱難,在困難中成長。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寫黃山作文3
黃山松千姿百態。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雙龍松姿態獨特,枝幹彎曲,它分成兩條枝幹,一條向前,一條向後。就像兩條騰雲駕霧,張牙舞爪的龍。雖然它沒有迎客松那樣鬱郁蒼蒼,但是卻顯得蒼勁有力。瞧!這“兩條龍”正在遊客們面前昂首挺胸,對天怒吼,受到遊人的讚賞。
孔雀松姿態優美,亭亭玉立,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高高向上伸去,如同一隻昂首挺胸的孔雀,在向遊人展現它那婀娜的身姿。微風吹來,“孔雀的尾巴”一動一動的,如同一隻欲展雙翼的孔雀在翩翩起舞。
黃山奇松,我望著它,浮想連翩。我彷彿看到了在暴風雪中,松樹從容不迫,它們並沒有向大雪低頭,而是堅忍不拔的屹立在那兒;在烈日的照耀下,松樹鬱郁蒼蒼,它們並沒有耷拉著腦袋,反而更加蒼勁有力,生機勃勃。
寫黃山作文4
黃山松千姿百態,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的瀟灑、挺秀的身影。它們有的像一把大傘,為人們遮風擋雨;有的枝幹粗壯,如同一隻猛虎;有的姿態優美,宛如一隻孔雀;有的枝幹盤曲,彷彿是一盆人工製成的盆景……
龍爪松枝幹粗壯。但與普通的松樹不同的是,它的根是露在岩石外面的,密密麻麻地纏繞在一起,縱橫交錯,猶如一隻只巨大的龍爪,神氣地抓住旁邊堅硬的岩石,以顯示它的威風。
孔雀松,顧名思義,就是形似孔雀的松樹。沒錯,孔雀松姿態優美,枝幹秀麗,美若天仙。它有幾根翠綠的枝幹筆直地伸出去,宛如孔雀那美麗的尾巴。遠遠望去,好像一隻昂首挺胸、欲展羽翼的孔雀,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啊!
俗話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果然名副其實。更別說松樹了。看著這些神奇秀麗的黃山奇松,我不禁浮想聯翩。松樹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經歷過多少風霜雨雪,卻依然鬱郁蒼蒼,枝幹蒼勁有力呀!它堅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寫黃山作文5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徐霞客說的好,但人們更喜歡的還是黃山松。
連理松,是由兩根又粗又高的樹幹依偎在一起。纏綿親暱,形影不立。不管風吹雨打雷霆電閃,都不會分離。兩根樹杆上的分叉幾乎都是一樣的。
臥龍松,顧名思義,就是像臥在地上的龍一樣的松樹,臥龍松的枝幹蒼勁有力,樹枝盤根於石。欲展羽翅從遠處一看,還真像一條隨時展翅高飛的龍一樣,我嘖嘖讚歎。
龍爪松。經過多年的飽經風霜,又細又長的樹根已露了出來,但仍然堅忍不拔,沒有到下。如果你看一下它的樹根的話,就會發現樹根像龍的爪子一樣。
黃山奇松,我望著它,浮想聯翩,它是那麼的從容不迫,樂觀向上,它不像玫瑰花,擁有良好的施肥,而是在懸崖峭壁之上,千萬塊岩石的縫隙裡紮根。
黃山奇松真是大自然的一部傑作啊!
寫黃山作文6
我的家鄉在安徽,家鄉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群山環繞,是個可愛的地方。哪裡有舉世聞名的黃山,你若有機會登上山頂,黃山的美麗景色便會被你盡收眼底。雖然我只去過一次,但黃山的美麗已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舉目眺望,只見山頂有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面對著天都峰啼叫,還有一隻淘氣的猴子,“觀看”著似海洋的樹林。再看那邊!有一位仙人正在給路人指引方向,一位漂亮的仙女則輕柔的彈著琴,優美的琴聲被秋風姑娘帶進了我的耳朵裡,那時,我的心情無比暢快,我想:山上可真奇妙啊!
可我一爬上山,想一睹他們真面目的時候,卻發現仙人不見了,公雞不見了。咦?他們怎麼消失了,難道是我來的太晚了嗎?但我仔細一看,發現原來所謂的仙人只是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呀,這些石頭真有趣,形狀不一、大小不一、千姿百態,好玩極了。
我的家鄉安徽美,安徽的黃山美,黃山的奇石更美!我愛我的家鄉——安徽!
寫黃山作文7
作者:楊德雨涵
安徽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哪裡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巨石,每當夜幕降臨月亮出來的時候,這塊巨石就變成了一條大黑狗,坐立在那裡,伸著長長的脖子,仰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彷彿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月亮上真的住著一位傳說中的嫦娥嗎?這個問題不知道它想了多少個白天黑夜,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
山上有兩塊巨石,一眼望去它們真像兩隻頑皮的'獅子在搶著皮球玩。兩個你爭我搶的,誰也不服輸。這就是有趣的“獅子搶球”。
最有趣的就是“仙女彈琴”了。在陡峭的山峰上,遠遠看上去,有一塊石頭像一個石人坐著,感覺它像一位漂亮的仙女披著長長的頭髮,身體微府在琴前,臉上露出美麗的笑容,雙手撥動著琴絃,發出美妙的琴聲,琴聲彷彿蔓延了整個黃山的山林之中。這就是有趣的“仙女彈琴”。
黃山的石頭真是太有趣了!
寫黃山作文8
人們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天,我多麼慶幸可以來到名山的腳下,來攀登和觀賞黃山秀麗的美景。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沒有看見過黃山這一帶氣勢磅礴的山。黃山的山真高啊!高的衝破雲層,直上雲霄;景點黃山的山真陡啊!陡地讓人驚悚,危峰兀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摔個粉身碎骨;黃山的山真奇啊!奇形怪狀的石頭,千姿百態,人們還給它們起上了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
景點黃山裡的雲海更加是美如仙境啊!那厚厚的雲層,就像無數個雪白的千層餅鋪在天空中;那白茫茫的一片雲海,就像冬天裡剛下的一場大雪;那波瀾壯闊的雲海,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但又似海非海,有似霧非霧。站在山的頂峰,雲海就在頭上,好像一伸手就能觸碰到雲海,真是夢幻和奇妙啊,那個感覺更像是天仙般的快活自在啊!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雲,這樣雲襯托著這樣的山,再加上山下汨汨流淌的溫泉,真是“奇山異數雲中裹,天下美景歸黃山。”
寫黃山作文9
假期裡,我和媽媽去黃山遊玩。
黃山很有名,我在二年級的課文裡學到過《黃山石頭》,這次去黃山,那裡的石頭真的很奇特。我看到了“飛來石”,“金雞叫天都”,“猴子觀海”等。不過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猴子只能觀懸崖。
導遊介紹了更多的石頭。有“鰲魚吃螺螄”,嘴巴朝天張著,要吃上面的小螺螄;“烏龜下蛋”,龜媽媽在前面趴著,後面4個小石頭,像它的蛋寶寶。
我自己也發揮想象,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石頭。有火箭噴射器——那是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有兩條黑色的條紋,就像火箭升空時後面拖著的煙道;有冰淇淋——在一塊倒錐形的石頭上有一個圓球。真像美味可口的冰淇淋;還有的像手機——長方形的機身上還有一個小小的突起,像天線呢。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石頭是它最大的特點了吧!黃山石頭“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想象”。有了我自己的想象,黃山更多了一分親近和趣味。明年我還要去黃山,用那時的心情發現更多我的黃山石頭。
寫黃山作文10
自從學了《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後,我就非常向往黃山。今天,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睡在黃山腳下,怎麼都睡不著,心想著:黃山到底有多高?我爬得上去嗎?黃山真的很美嗎?
早上,我期盼已久的黃山之旅終於開啟了。纜車上,我看見山峰連綿起伏,就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纜車把我們帶到了山頂,我接著爬,看見了迎客松,他的樣子很特別,樹枝向外伸出去,好像在迎接我。
我還看見很多美景,有仙桃石、老鷹守蓮花讓我最難忘的還是一線天,抬頭望去,只見臺階很高,直衝雲霄,我心裡直打顫,心想好陡啊,這麼窄,我上得去嗎?媽媽鼓勵我說:沒關係,勇敢點!我得到了鼓勵,可還是有點猶豫。這時,我心中出現了兩個我,一個我說:你別上去,很危險!另一個我說要挑戰自我!他們吵了起來。終於,第二個我佔了上風,我鼓起勇氣往前爬。快到山頂的時候,我看到兩座山之間有一條縫,陽光灑下來,真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啊!終於爬到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一線天很危險,也很有趣呀!
爬黃山真有趣,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緞煉了我的毅力,我期待能再遊黃山。
寫黃山作文11
國慶長假,全國各地的人紛紛湧向黃山,我們也不甘示弱,一夥人自駕遊黃山。
我們先來到網上預訂的家庭旅館,放心地住下了。主人很熱情地帶我們去香溪漂流,我們坐在橡皮艇上衝浪、戲水,一會兒水花四濺,一會兒轉圈圈,真刺激!
第二天凌晨三點,天還黑漆漆的,我們就起床——去峰頂看日出!我們乘坐了後山索道纜車,來到峰頂,那兒早就聚集了很多人,熱鬧非凡,一輪紅日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冉冉升起,我趕緊拿起相機按下快門,記錄了這一黃金時刻。
我們觀看了著名的“迎客松”,松樹的枝條伸出來,好像伸出雙手來迎接我們,除了迎客松,還有陪你喝茶聊天的陪客松,還有歡迎你再來的送客松,以及猶如一隻正在捕食的猛虎般的黑虎松。給我印象特別深的還有“猴子觀海”,一處山項上的“猴子”抓耳撓腮的樣子令人讚不絕口。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山上都是人潮人海,我們在山頂住一晚,只能和大多數遊客一樣租帳篷,睡在裡面也挺有趣的。
這次旅行,我沒讓爸爸媽媽陪伴,也沒讓他們擔心,我很自豪。
寫黃山作文12
名不虛傳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風景如畫,尤其是那些怪石,美麗極了!
就說“指南石”吧,他好像用手指著雲海,他的手指粗壯粗壯的,無名指直指北方。
“天狗觀海”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條可愛的小狗蹲在很高很高的山峰上,伸著四條長長的腿,望著翻滾的雲海。
每當太陽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位年邁的老人站在兩峰之間,他身背籃子,籃子裡裝著藥材,這就是著名的“老人採藥”了。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兩隻“獅子”,一隻獅子手拿籃球,另一隻獅子瞪著他,好像在說:“快把球給我”。這就是“獅子搶球”。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很多,如“仙女彈琴”、“金雞叫天都”“猴子觀海”等等,小朋友們要是有時間,就一定要去看看。
寫黃山作文13
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而人們最喜愛的還是黃山奇松。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黃山最美的松樹當然是姿態優美、枝幹獨特的孔雀鬆了。孔雀松的頂上有許多枝幹,如同一隻孔雀的頭。它有一根粗壯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孔雀的肚子。那粗粗的主幹就成了孔雀的腳。在孔雀松的身後有一叢茂密的枝幹,就像是一隻孔雀正準備開屏。遠看,孔雀松就像是一隻綠色的美麗的大孔雀。
黃山最奇的松當然要數帖壁松啦!黃山的貼壁松有兩株,一株在黃山白雲新道,另一株在黃山天都新道。貼壁松就像一隻綠色的大壁虎,它葉子稀疏。有一首詩讚美它:帖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山崩地裂身猶健,那怕嚴寒酷暑煎。
黃山最妙的松樹是探海松。它生長在天都峰頂,在經過天橋,你就可以看見一棵松樹懸掛在崖邊。探海松又叫小迎客松,它的枝幹非常茂密,有一側的枝幹很長,如同一條龍在探取海中的寶物。
黃山的松樹千姿百態,各種各樣的松樹還有許多,它們把黃山裝點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寫黃山作文14
黃山,以雄奇壯麗馳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臨遊覽呀!沒想到我居然有這樣一次機會和媽媽一起去遊覽,多麼令人興奮呀!!
黃山,我簡直不知道該看什麼好了。起初步入眼簾的就是那飛流直下的瀑布。它就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從天上的雲裡抖落下來,還夾帶著嘩嘩的流水聲急流奔騰,氣勢雄壯,真是應了李白的那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順著山溝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成了溫順柔和的泉水。那泉水真清,水底沙石清晰可見,我忍不住把腳伸了進去。呵,冰涼冰涼的,真比吃了冰棒還痛快!
我爬過張家界黃石寨的山,可我從未見過像黃山這樣陡峭的山巒!黃山可真高呀!一座座山峰插入雲霄,不見絕頂,拿黃石寨的山和它相比,那可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黃山可真奇呀!有的像仙人揹簍,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豬八戒吃西瓜,有的像武松打虎··· ···奇峰羅列,引人入勝,黃山真險呀!險要的山道非得拉著鐵鎖才能爬上去。最險的要數“鯽魚背”,這是由兩個山峰間架起的天橋,高達1800米,兩面懸空,低頭向下一望,不禁叫人心驚膽顫。
黃山,那美麗而又奇妙的黃山,那雄壯而又壯觀的黃山,我愛你!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遠忘不了你。
寫黃山作文15
暑假的一天,我們全家一起遊黃山。
在去黃山的路上遠遠便看見了黃山,由遠到近,黃山的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
到了山腳下,黃山變得像巨人一樣巍峨,我好像它腳下的一隻螞蟻。抬頭仰望,只見黃山的峰頂像一根巨大的銀錐,狠狠地直插雲霄,好像把天都刺破了,好比幾十層高的摩天大廈。黃山下人流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奔來,肩並著肩,熱氣沖天。
衝出人流,終於走上了前往高處的石階,我們逐漸進入了山間。只見黃山樹木環抱,茫茫的綠色在我眼前展現出了各種各樣的美。松樹千姿百態,有的像一名飄飄悠悠的仙女;有的像一朵美麗的雲朵;有的像一顆閃著綠光的星星。
怪石也是一大奇觀,各種各樣的石頭栩栩如生,有正義勇敢的“悟空石”;有善良慈悲的“唐僧石”;有惟妙惟肖的“金雞叫天都石”;還有美麗壯觀的“仙桃石”......
走到山頂,迎面吹來一股清涼的風,正值酷暑,而山頂卻有絲絲涼意,眺望遠方,只見飄著許多白雲,雖不是雲海,但依然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抬頭仰望藍天,那火紅的太陽似乎就在我的頭頂,好像一伸手,就能抓到似的。
太陽落山了,我們迎著夕陽的餘輝,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