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揚州> 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揚州,實為江南的瑰寶。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沉浸在“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譽中,讓人流年忘返!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早就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有名的詩句了。今天雖然還是二月,但我還是迫切地跟隨媽媽單位的旅遊團隊來揚州一睹真容。

  到了揚州,就讓人覺得這裡沒有大都市的繁華景象——沒有高樓大廈,但道路卻特別寬敞。聽了導遊介紹,才恍然大悟:原來,揚州是座千年古城,不可以造高樓大廈的。走進瘦西湖,就看見湖兩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我想:要是再過一個月來的話,那瘦西湖兩岸的風景一定非常漂亮、迷人吧!不知不覺,隨著導遊的一路指點,來到了釣魚臺,從釣魚臺外面站60度角,從兩個洞里正好可以看到五亭橋和白塔呢!

  到了,到了!二十四橋呈現在了我眼前:二十四級臺階,二十四根石杆!真是與它的名字有合!傳說,二十四橋是因為揚州有許多橋,才叫二十四橋的,這只是一個虛指而已。二十四橋景區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橋邊櫻桃花含苞待放,粉紅色的花骨朵兒那麼嬌柔可愛,富有生機。上了橋,向遠處眺望,五亭橋和白塔在綠樹掩映下如詩如畫。望向湖面,亭臺樓閣的倒影在碧綠的湖水中依稀可見……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連往返呢?

  時間悄悄地在我腳下溜走了,一天的旅程就要結束。我仍在出口旁的假山上爬來爬去,不願踏上歸程。望向瘦西湖,在夕陽餘輝的照耀下,我覺得它更美麗了……

  篇二: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用一詩,把揚州展現的淋漓盡致。揚州是我的故鄉,這古雅素淨的地方,充滿了無盡的魅力。

  玲瓏剔透的雨花石,製作精巧的草蓆,讓人直流口水的大儀牛肉,一口便回味無窮的.十二圩香乾……

  揚州的市花當屬瓊花,但廣陵的芍藥與洛陽牡丹齊名。素有“揚州芍藥甲天下”之稱。街頭巷尾,隨處可聽到旋律優美的揚州民歌——《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揚州,有物、有花,自然也少不了景。說景色,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但瘦西湖,還是更勝一籌!“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在遊瘦西湖時,有感而發寫出的千古名句。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稱:長春湖,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瘦西湖可分為六大景點。兩堤花柳靠在岸邊,湖水清澈見底,如同一面銅鏡。瘦西湖自古就是賞月聖地,走在二十四橋上,看著圓月的倩影映在湖面上,分外皎潔,正如詩中所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無論白日或黑夜,瘦西湖景色一點也不亞於杭州西湖。

  揚州,實為江南的瑰寶。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沉浸在“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譽中,讓人流年忘返!

  篇三:關於描寫揚州美景的作文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迴曲折,迤邐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

  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長堤在湖西岸,長數百米。堤邊一株楊柳一棵桃,相間得宜,是賞春的好地方。“長堤春柳”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沿長堤走到盡頭,便見一圓洞門,上書“徐園”二字。

  門內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點綴各種形態的山石,幾株翠柳迎風飄舞,景色宜人。園內正廳叫“聽鸝館”,構造精緻,陳設古雅。正面有紅木護牆板壁,屏風式樣,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畫5塊,外復玻璃,工藝精美。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島,原名長春嶺,建於清代中葉。當時揚州豪紳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開挖了蓮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

  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頂有“風亭”一座,是全園最高點。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為一方亭,名“吹臺”。相傳乾隆皇帝在這裡釣過魚,因而又叫釣魚臺。釣魚臺三面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臺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左面圓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儼然兩張獨幅畫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欽佩。月觀是臨湖建築的廳堂,四面皆為格扇,堂後是桂園。當8月桂花盛開之際,推窗賞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兩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為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