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觀察日記(10篇)
蝸牛觀察日記1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我從菜地裡捉來的蝸牛。
蝸牛有一個漂亮的殼,它是蝸牛的房子。蝸牛的殼上有細細的螺紋,有些在左右兩側,有些在後面。這些螺紋有向右邊旋轉的,也有向左邊旋轉的,我們分別叫它們右旋和左旋。
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最長、而且在最上面的那一對觸角上長著眼睛,下面的那一對觸角則是用來感知空氣的變化的。我還發現,蝸牛的兩對觸角特別靈活。你去碰一下它的觸角,觸角就用比賽車還快的速度縮回去,和頭縮成一團,像一個小皮球,需要過好一會兒,觸角才會慢慢地、慢慢地伸出來。
蝸牛的嘴很小,幾乎看不見了。可蝸牛是有嘴的,而且嘴裡面有成千上萬顆小牙!蝸牛利用這些小牙來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青菜葉、麵包、果皮......這些味道淡的東西它都愛吃,而且吃得非常快。我給它吃的是青菜葉,蝸牛在吃的時候頭會上下搖晃,它不吃葉脈,只吃葉肉。難道它也像我媽媽一樣不喜歡吃硬的東西嗎?
蝸牛的腹部有腹足,爬的時候就靠腹部的肌肉收縮運動來爬行。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黏液,我知道這是用來保護身體,減少爬行阻力的。蝸牛的尾巴很短、很小,在爬的時候會被拖在後面。
蝸牛的糞便從排洩孔排除體外,大蝸牛的糞便會慢慢地鑽出排洩孔,又粗又長;小蝸牛的糞便小很多,像芝麻點一樣。蝸牛糞便有的黑白相間,有的有黃有黑……老實說,這讓我覺得非常噁心!
我喜歡我們家的蝸牛!這次觀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非常值得。
蝸牛觀察日記2
20xx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多雲
今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去樓下玩,意外地發現了一隻小蝸牛。於是我們決定把它帶回家仔細觀察一番。
蝸牛又醜又憨。它背上揹著一個“小房子”,走起路來總是慢吞吞的。我想蝸牛一定知道自己走得慢,擔心天黑了來不及回家,於是走到哪就把它的家帶到哪,過起“四海為家”的生活。蝸牛的觸角上有兩個黑芝麻似的的小眼睛,顯得格外可愛、迷人。蝸牛最有趣的就是爬行了,它鬼頭鬼腦地東瞧瞧,西瞅瞅,仿若在探測軍情。如果發現有人或者危險它會急忙把頭縮會它的“小房子”裡。等到它認為安全的時候,它就會時不時探出細長的觸角,就好像在探路。
20xx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多雲
早上一起床,我就跑到陽臺看蝸牛,只見它伸長脖子,好像在觀察敵情,一會兒又擺動著觸角到處尋找食物。它好像在說:“主人,我餓了,給我食物吧!”我趕忙跑到廚房拿了一片菜葉,輕輕地放它旁邊。蝸牛慢慢地爬到菜葉邊上,先用觸角在菜葉上來回移動,應該是在聞看看是不是可以吃。我就坐在不遠處一動不動地觀察著蝸牛。過了好久,我發現菜葉破了個小洞,哇!蝸牛就這樣不聲不響地吃起菜葉。慢慢的,我發現菜葉的洞越來越大,看著他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忍不住碰了一下它的觸角,哈哈!蝸牛反應還挺快,它立馬把觸角縮了回去,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這隻憨厚又可愛的小蝸牛給我的假期帶來了無窮歡樂與驚喜。
蝸牛觀察日記3
科學書上常說,蝸牛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潮溼的角落,果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學校花壇的草叢下,找到了好幾只啦蝸牛,我一扒開草叢,它們就一動也不動了,抓住它們實在太輕鬆了。
我用小罐子給蝸牛做了一個溫暖的家,罐子底下鋪上沙子和泥土,再放上幾片菜葉,蝸牛好象很開心,長長觸角不停晃,好像在說“謝謝你,小朋友”呢!
蝸牛好像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吃東西,有一次,我想觀察一下它是怎麼吃東西的,可它就是不吃,再等著第二天去看的時候,一大片菜葉全被它們吃得一乾二淨了。
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它身體軟軟的,背上有個土黃色的殼子,這就是它們的家,我敲打小罐子時,它就把頭收回殼裡,然後再慢慢地伸出來,它們好玩極了。
蝸牛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陽光太旨,氣溫又高,它就收回殼裡了,到了晚上,又從殼裡伸出來,開始活動了。蝸牛喜歡向上爬,每次我清理盒子時,它們都在上面,也許那兒比較涼爽吧!
蝸牛生命力頑強,我第一次養它們時,好幾天沒給它們餵食物,它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後來,在它們身上滴了水,它們就又活了。
我要繼續養蝸牛,它太好玩了!
蝸牛觀察日記4
在春節時間,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讓我慢慢道來。
在春節的時候,我與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隻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這十隻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隻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隻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與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
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隻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說,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裡,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
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隻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於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裡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
小小的一隻蝸牛就有那麼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一定會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蝸牛觀察日記5
在最近的科學課上,我認識了一種可愛的、與眾不同的小動物,觀察這種小動物讓我大開眼界,它就是——蝸牛。
科學課開始了,更多精品小學生作文請關注起步作文老師發下了一個小盒子,裡面有兩隻可愛的小蝸牛,蝸牛的殼是淺褐色的,上面佈滿螺旋狀的花紋。它的身體柔軟而光滑,身體下面是腹足,蝸牛爬行的時候會分泌一種液體,這種液體能溼潤蝸牛的腹足,還能保護它柔軟的身體不被尖銳的東西割傷呢!
“不好了!不好了!蝸牛躲到殼裡不出來,怎麼辦?”我們著急地向老師求援。老師說:“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瓶子裡,再耐心等待20—30秒就行了”。就這樣,兩隻可愛又膽小的蝸牛被放在一個裝滿水的瓶子裡,不一會兒,兩隻蝸牛都把頭和脖子伸出了水面,好像很討厭水的樣子。
蝸牛怎樣排洩呢?原來,蝸牛從它那螺旋狀的`“家”中間的小孔進行排洩,蝸牛的排洩物是一條一條的,很多人都沒有見過,但我們卻有幸在科學實驗課上見到了。
蝸牛的殼是怎麼產生的呢?原來,蝸牛的殼是由一種構造叫“外套膜”所分泌和製造的,主要成分為堅硬的碳酸鈣與貝殼質。蝸牛的殼就像人的骨頭,更多精品小學生作文請關注起步作文所不同的是,人的骨頭長在身體裡面,而蝸牛的“骨頭”卻長在身體外面。
沒想到小小的蝸牛身上有這麼多的科學知識!
蝸牛觀察日記6
今天,我在菜園裡捉了一些小小的蝸牛,帶回家把它們放在一個透明的盒子裡。
蝸牛有兩對觸角,兩根長觸角,兩根短觸角,這幾根觸角就像幾根天線。長觸角長著兩顆芝麻般大小的的小眼睛,不仔細看是看不見的。兩根短觸角下面有一張非常小的嘴巴。最引人注意的那還是蝸牛的殼了,它的殼黑黃相間,上面有螺旋形的花紋,還是逆時針的方向呢!摸起來滑滑粘粘的,一碰到它的身體就會縮排殼裡。它的殼好像一個家,每天揹著它的殼東晃西蕩!
聽說蝸牛可以倒著爬行,我要做個試驗來驗證看看它可不可以倒著爬行。我從盒子裡抓了一隻小蝸牛,把它放在一片綠色的菜葉上。蝸牛先啃一點菜葉,然後才開始慢慢地向前爬行。它爬啊,爬啊,終於爬到了菜葉的另一面,我不停地搖啊搖,它還吸在上面。我的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蝸牛為什麼能牢牢地吸在菜葉上而不掉下來呢?我就立刻去查了百度,原來,蝸牛會產生出粘液,所以它就能靠吸盤式的腹足牢牢地吸在上面並不會掉下來!
這小小的蝸牛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啊!
蝸牛觀察日記7
我家養了兩隻大蝸牛,每隻都有一個雞蛋這麼大。它揹著一所螺旋狀的房子,身穿一件雪白的大衣。頭上長著四根天線,兩根長,兩根短,兩根長天線上還長著一雙米粒般大小的眼睛。在碰到物體時,天線會告訴它,讓它改變前進的方向。
以前總聽大人說,蝸牛的觸角有很多作用:能聞氣味,能判斷方向,能……我想做個試驗。
我先給蝸牛搬了個新家——一個大臉盆,然後在蝸牛的面前放一個乒乓球,再在乒乓球的後面放一些菜葉。一切準備就緒,我靜靜地等在一旁,觀察蝸牛的一舉一動。
過了幾分鐘,蝸牛慢慢地挪動著,就像在播放慢鏡頭似的。觸角不停地向遠處伸展著。就在這時,它的觸角碰到了乒乓球,只見它本能地快速地縮排殼內,彷彿遇到了天敵。又過了幾分鐘,它慢慢地伸出觸角,像偵察兵一樣向四周探索著,終於成功繞過了乒乓球。它又碰到了菜葉,咦,它怎麼沒縮回去,反倒是爬到菜葉上,啃了一個小洞,在吃菜葉了呢,還吃得津津有味。
蝸牛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秘密,等著我去探索去發現。
蝸牛觀察日記8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天空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在枝頭歡蹦亂跳,有的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好看極了。可是我喜歡的還是我家裡那隻調皮的小蝸牛,我和它簡直就像親密無間的夥伴呢!
小蝸牛揹著一個半透明的“大房子”,在小樹葉下懶洋洋、慢吞吞地蠕動,它有一雙又細又長的觸角,還有一個小的看不見的小嘴巴,據說在放大鏡下它那張小巧玲瓏的嘴巴里有成千上萬、密密麻麻的牙齒呢,它的身體黏糊糊的,看起來像長期沒有洗澡啊。
我在書上看到說蝸牛碰到鹽就會脫水而死,我很好奇,於是我把鹽水灑在青菜上給它吃,看到蝸牛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了,過了一會兒,蝸牛果真“不見了”,我認真查看了蝸牛房子,原來蝸牛身體已經縮小在“大房子”裡再也出不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上網查了才明白,原來蝸牛是軟體動物,有鹽存在時,外界的滲透壓很高,會使蝸牛失水,最後慢慢變小而死亡。我再也不敢給小蝸牛鹽水喝了。
我喜歡小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9
9月24日星期四小雨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抓了一隻蝸牛,放在一個瓶子裡,餵了些菜葉後,我就去寫作業了。
寫完作業,我看著瓶子裡的蝸牛,想到它會縮排殼裡,不禁產生了好奇心。我拿鉛筆輕輕觸碰它的眼睛,它馬上縮回眼睛。過了一會兒,它才試探著伸出眼睛向外看,好像在觀察“敵情”。我把它從瓶子裡拿出來,它馬上縮排殼裡,我想:它有“恐高症”吧。為什麼我一碰它,它就會縮排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資料,原來,它縮回殼裡是為了躲避危險,防止天敵來打擾。蝸牛在冬眠的時候也會縮回它的“小房子”裡,但是,如果把它的殼砸碎的話,它肯定會一命嗚呼。
蝸牛走路的速度很慢,它是怎麼走的呢?我把它貼在玻璃杯上,從外面透過玻璃杯往裡看,只見它的底部呈波浪狀規律地向下移動。那呈波浪狀的就是它的腹足,利用腹足伸縮向前走。蝸牛底部還會產生出粘液,使它緊緊貼在玻璃上。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勁,根本不可能把蝸牛從玻璃上拿下來。
我在這天裡解決了兩個問題,過得真是充實啊!原來,小小的蝸牛身上還有這麼多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10
今天,剛下完雨,我到樓下院子裡透透氣,突然看見地上有幾隻蝸牛在那散步呢!我突然想起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蝸牛一般都是在下完雨後才會出來呼吸新鮮空氣。”
我出自於好奇,就蹲下來觀察。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背上揹著一個淺棕色圓殼,殼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紋,它慢悠悠地爬行著,我發現蝸牛的身體上好像沒有骨頭,身體很柔軟,全身滑滑的、溼漉漉的,頭部有一對細細的“天線”,那就是它的觸角,觸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黑黑的,圓圓的。用來尋找食物;蝸牛脖子旁邊還有兩個較短的觸角,觸角上還有兩個小氣空呢!那是它的鼻子,能聞到很遠的食物。這個小氣孔很難被人發現,蝸牛用氣孔呼吸,它的觸角可以伸縮,用手輕輕摸一下,小蝸牛會馬上把身體縮排它的殼裡,他那柔軟的身體,不一會兒,就全部縮排堅硬的殼裡了。這時我發現它很像一隻海螺。
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層透明的粘液,回到家後我就急忙問爸爸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爸爸告訴我說蝸牛為了保持平衡,就會從尾部分泌出粘液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爬行速度更快。
蝸牛真是有趣,我喜歡觀察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