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德> 有關傳承美德作文合集七篇

傳承美德作文

有關傳承美德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承美德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承美德作文 篇1

  弘揚中華美德,這幾個字,從記事開始,就一直環繞在我耳邊,也一直被我記在心裡。可是,慢慢長大,接觸得更多,懂得更多,看到得卻更多的是人間的醜惡,一次次的事件讓我失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那麼多的美德,那麼現在,這些美德都去了哪兒呢?直到今天,我讀到了這本書,讓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危急時刻推開學生的張麗莉,忍著巨痛完成剎車工作而拯救了幾十條生命的吳斌,在地震中將孩子護在懷中的母親——這些人,讓我又再次看到了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熠熠發光。

  其實,看了這麼多故事,受了這麼多感動,流了這麼多淚,我也想做些什麼,來創造自己的感動,為弘揚中華美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過,我無法做得那麼“驚天動地”,也沒有那樣的機會。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經常在公交車上,看著擁擠的人流,看到那些老人顫顫巍巍地扶著扶手,而他們旁邊,那些年輕人就心安理得的坐在旁邊的座位上,一臉茫然。那麼,在這種時候,我會起身把他扶到自己的座位上,附帶一個微笑。

  經常看到乾淨的街道上,出現一引起不和諧的垃圾,多少人從它們旁邊走過都視而不見,那麼這時候,我會走過去,彎腰將它拾起,放進垃圾桶裡。不管有沒有人知道,這樣做,只為不愧於心。

  經常回到家,看到疲憊的家人,而自己,正舒服地坐著,這樣的時候,實在無法再繼續無動於衷,站起來,遞上一杯熱茶,幫忙掃掃地,做做飯,就能讓家人感到無比舒心。

  仔細想想,自己要做的事原來這麼多,可以做的事原來這麼多……

  一個微笑,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以改變很多,都可以給世界帶來新的希望。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禮儀之邦,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卻在科技逐漸發達的今天有些沉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人把它們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就播下美德的種子,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裝扮我們更美好的生活!

傳承美德作文 篇2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太爺爺奶奶在世時,家裡人很多、很窮。太爺爺奶奶雖然很窮,可他們收留了很多吃不上飯的窮人在家裡,大家生活在一起,很和睦很幸福。到爺爺奶奶的時候,大伯、小叔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一家人雖然過得不太富裕,可是很快樂幸福美滿。

  記憶中,一到夏天,奶奶一大清早都會生火燒水,泡上柳樹條葉子的茶水,然後擺在大院子裡,供那些過往的行人喝,每次有人給奶奶錢時,奶奶總樂呵呵的說不要。大家都稱讚奶奶心善。我也不解的問奶奶為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說:“我是看你太奶奶這樣做的,大家很高興,我也就做了。爺爺是鄉里的會計,每天走鄉串村的開會,經常拿出自己的錢財幫助那些可憐的孤寡老人看病。爺爺當了一輩子的會計,家裡窮的叮噹響。有一次,小叔偷了爺爺的一毛錢公款,被爺爺發現,和我大伯、父親把小叔吊起來痛打了一番,小叔以後再也不敢了。爺爺還教育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要。否則就是這樣的下場。

  奶奶不幸得了食道癌。媽媽日夜守護照看。最後,攤在床上,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媽媽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從沒有一句怨言。一直到奶奶臨終。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所以,我們姐弟三個也不嫌棄爺爺奶奶髒,都會幫媽媽照顧孝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去世後,爸爸媽媽又承擔起照顧小叔一家,接濟大伯一家。還要我們都要對我的大姑好。媽媽說,我的大姑不是爺爺奶奶的親生女兒,而是我大爺爺,也就是我爺爺的哥哥的孩子,當年大爺爺被抓去當壯丁就沒有回來。爺爺奶奶就把大姑當親生女兒一樣。以至於我們比親姑姑還要親。現在,我們堂兄妹十幾個關係也處得非常好,相互幫助,相互關愛。

  父親母親一直都以言傳身教來影響我們,傳承祖輩的積德行善、孝順父母,關照兄弟姐妹。父親母親經常教育我們不要忘了本,不要忘了我們的祖輩,更不要忘了祖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優良傳統文化——孝、悌、仁、愛、禮、義、忠、信。父親母親現在每年都會回老家祭祀祖墳,帶上我們這些後輩兒孫,要我們懂得感恩我們的祖輩。母親經常教導我們不要忘了祖宗。我們現在有這麼賢順有德行的兒孫後代,都是祖宗積德行善種下的善的種子。感恩爺爺奶奶為我們留下了做人的典範。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勞節儉,樂於助人。尊敬領導師長,團結同事鄰里。

  這也許就是我們家族的家風家訓吧。作為兒孫,我一定要傳承下去。以身作則,為兒子做榜樣,不辜負祖輩的期望,不要給祖輩丟臉。讓我們的兒孫都做有道德人!

傳承美德作文 篇3

  作為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我們勤儉而誠懇,友善而勇敢,這是叫億萬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的傳統美德。

  勤",是中國傳統美德中最聞名於世的。中國人以農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累月辛勤地勞動,以汗水換來碩碩豐成,造福子孫後代;同時也因為"勤",加上極富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造了四大發明、圓周率、渾天儀、(本草綱目)等等智慧結晶,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篇章。

  中國人是勇敢的,有傲氣的。南宋名將岳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保衛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終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後從容就義。他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壯烈感人的豪語!他們的忠義能與日月爭光,在民族史冊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跡!

  中國人愛國,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非筆墨可形容的深感情。愛國詩人陸游在遺作(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對死亡泰然處之,臨終時還念掛著國家民族的安危,是多麼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范仲淹,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情操。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則徐、孫中山、周恩來等等,真是數之不荊(此兩段說"愛國",例舉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的愛國人物,議論中有強烈的感情,用語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臥冰求鯉""黃香暖席"的故事,廣受傳頌。而古詩裡的人物花木蘭更是家喻戶曉,她為免老父再受征戰沙場的痛苦,決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觀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變得淡雹冷漠,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際關係,缺乏彼此的互諒關懷,完全沒有溫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的倫常悲劇,差不多每天都可在報紙上讀到,在新聞報導中兒女一朝飛黃騰達後,便對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風餐露宿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的浮誇作風,自以為是、吊兒郎當的處世態度隨處可見,實際上,這種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噓,對他人的才華不屑一顧,甚至冷嘲熱諷,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現今社會的一大哀歌。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若這些社會弊病越來越多,越積越深,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認為,中國傳統美德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在這個時代,有重新提倡其價值的必要,以廓清社會歪風,為年青的新一代培養優良的品行、淳樸大方的風度,重見我國道德文化的光芒。

  孟子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者,正圓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遵守規則。規則不僅保證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帶給我們高效率,甚至保證著我們的心靈自由,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規則看守世界,是生命的聖潔花園,是人人嚮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良善的規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為什麼可以飛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為什麼就能實現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樑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因此,我們應當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為集體添一片綠葉,奉上一束鮮花,做出一份貢獻吧!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文明禮儀就像和煦的春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絲絲溫暖,縷縷芳香。

  其實美德還有許許多多,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以堅持德育為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祖國的明天更好。

傳承美德作文 篇4

  有一本書一直陪伴著我,這本書叫《奔跑的幸福》。書中告訴我: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必須要與文明美德相伴而行,如果失去文明的美德,那麼即使你的成績再好,你也將是一個“醜陋”的、不受歡迎的人。

  這本書一共講述了15中關於文明美德的表現,讓我瞭解了祖國的文明歷史,也讓我瞭解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我明白從小就要有良好的美德,待人謙和寬厚,就像“舜”一樣,要用微笑面對每一天,努力學習,要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不管老人還是小孩;不管貧富貴賤;要學會報答老師、家人,幫家人、同學、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誠實守信、勤儉節約

  我們從小就要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有的同學整天滔滔不絕的說要講文明禮儀,可是每當看見校園內丟棄的紙屑、飲料瓶、零食袋、聽著某些同學大言不慚的吐出髒話時,怎麼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與從來沒有接受文明教育的人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做、言、起、行上下功夫,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傳承文明 ,踐行美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時代給予我們的光榮與夢想,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相信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我們青少年從平常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華章!

傳承美德作文 篇5

  8月2日上午,我們海星社群領導組織我們去看望社群的孤寡老人。雖然天空下著陣雨,但絲毫沒有改變我去的決心。我帶著早已準備好的禮物,來到社群。哇!人還真多!大家帶著各種各樣的禮物,有水果、餅乾、果凍、薯片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雨停了,大家開開心心地拎上禮物,排好隊出發了。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很輕鬆。我們來到興建路三弄一座破舊的院子裡,那裡已經聚坐著七八位老人,大家把禮物放在老人們的面前。哇,各種各樣的禮物都堆成小山坡了。然後,大家整整齊齊排好隊,齊聲喊道:“祝老爺爺、老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看到這麼多小朋友來看望老人,他們個個笑得合不攏嘴,連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西瓜,端到我們面前說:“謝謝小朋友!祝大家學習進步!來,快來吃西瓜!”不一會兒,每個人手上都有了一塊“愛心”西瓜,大家都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像在進行吃西瓜比賽。

  接著,我們聽了社群領導講話,然後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奶奶也講話了,大家鼓掌歡迎。原來她還是這個樓道的道長呢!在她的介紹中,我們瞭解了每一位老人的情況。看著這些年邁孤獨的老人,我心裡想:“我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老爺爺、老奶奶們看著這麼多禮物,一個勁兒地想讓大家再帶回去點。大家異口同聲地向老人們說:“謝謝!不用了。再見!”說完,我們就像兔子一樣一溜煙似的跑回家了。

傳承美德作文 篇6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內容,其大意為:在一列列車上,年過八旬老人帶女兒去看病,由於沒有買到全程車票,希望與一旁的大學生擠一擠,但卻被大學生拒絕,從而大學生受到了周圍人的指責,最後大學生想:我做自己的位置有錯嗎?

  是的,我想說:你做你自己的位置是沒錯,但你卻忘卻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計其數,中華美德的傳承不僅僅是靠說的,更是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是的,生活中也不乏這類人的身影,其品質也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在我高一上學期時,就見到過這種人。那是在回宿舍的路上,我走著走著,前面的人突然彎下了腰,撿了個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兩百元錢,他撿起來也沒說什麼話就走了,就在我們都以為他要獨吞時,幾天後便傳出來表揚他拾金不昧的訊息。原來他徑直交給了老師。是啊,傳承美德無須過多的言語一切盡在你的行動。

  尊重他人,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德呢?.作為長期住校的我老說,學校吃飯的時間再多不過了,食堂的叔叔阿姨為了讓我們營養均衡吃得好,吃得飽,也花了不少心思。在打飯時說一聲“謝謝”也不是一種多麼難的事,就這樣一句話,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就這樣一句話可以溫暖阿姨的心,可以給他人做個榜樣,可以將中華幾千年所積澱下來的美德繼續傳承。那麼這一言一行中就可以將美德傳承,何樂而不為呢?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最起碼的道德修養,應該學會傳承,公交車上給老幼讓座,大馬路上老人摔倒了扶一下,雖然可能因為一些原因我們不敢扶,不敢讓,但如果我們不扶不讓,就一定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和社會道德的批判。所以,尊老愛幼,弘揚美德不應該是一句口號,更因是一種傳承。言語行中的美德傳承,其散發出的光與熱將會是一種永久性“能源”。

  不要讓傳承美德流於形式,更不要讓中華美德就此止住,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體現美德的魅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承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7

  在我們呼籲“珍愛糧食,傳承美德”的同時,有人在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麼?”是的,也許你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當你瞭解一下“三年自然災害”和“貴州畢節兒童自殺案”你就不會那麼說了。

  “三年自然災害”是我國從古至今最為慘烈的一次饑荒饑荒餓死的人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饑荒初期,人們便靠著吃樹葉,草根等東西餬口度日,慢慢的想找片樹葉都不容易,因此便有許多人餓死,最後還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據村中老人說:“那個時候胖點的人都不怎麼敢出門,因為怕被別人打暈拖回家吃掉”,再回到現在,我們在食堂中吃飯,每次同伴吃完,便把剩下的一點,扔到垃圾箱,和同伴一起返出食堂的大門。

  我曾這麼做過,雖然那幾口飯對於我們不算什麼,但對他們來說,這幾口飯能夠緩解一下一個人的飢餓,想到這裡我便覺得十分慚愧,如果可以時間倒流,我將不會再浪費食物。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要從現在開始節約糧食,這樣以後發生自然災害,我們也就不會捱餓。

  就在今年貴州畢節四個留守兒童因為飢餓而絕望自殺,這件事曾震驚了整個社會,聽到這件事的我曾留下眼淚,我在想:在這個一片和諧的社會竟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天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一筷子也不夾就扔了,而他們卻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寫到這裡,我的心覺得很沉重。那四個孩子,其中大的13歲,小的才五歲,他們的人生之路還漫長著,而他們的生命卻在那一刻終結了,他們是有多麼飢餓從而陷入絕望的漩渦之中。在我們這個解決溫飽問題,在我們這個邁向小康的國家,竟還有如此貧困與飢餓實在讓你悲憤、心疼、難以想象。那些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資產的人,只要稍微奉獻一點愛心就可以讓這些悲劇避免,而他們卻一餐飯吃了幾千幾萬,點了一桌飯卻沒動多少,這不是浪費美食嗎?如果那些孩子看到如此豐盛的飯菜,一定會衝上去吃個精光。

  那些有錢人他們吃的都是面子。難道他這一個面子比人命還重要麼?再看看海外僑胞,他們經常自我組織慈善救濟活動,為生活極度困難的人購買食物,他們雖然經濟富饒,卻對糧食十分珍惜。他們雖然遠離中國,卻真正繼承了炎黃血脈,知道怎麼做一個有道義、有慈悲之心的人。要知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每天扔掉的剩飯不多,但同樣美德也從我們手中飛向垃圾筒。再呼籲一次:珍惜美食,傳承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