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創新作文錦集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新作文 篇1
我為蜀都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築一方城,創新杯作文大賽。你是否和我一樣狂熱於那“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的錦官城?
——題記
“狂”字,犭部,所謂狂,即任情地做事,不用理智約束感情。用鍵盤在“為”和“狂”之間敲上“蜀都”二字時,稍稍有些許停滯——真的對蜀都有著如此的狂熱執迷嗎?卻忽然、陽臺上潛入的穿堂風偷來樓下幾家茶鋪熱鬧的吆喝,送來滿室夾雜著夏日香氣的斷續的叫好聲,嘴角的弧度便上揚開來——對錦城的感情,怎麼值不起一個“狂”字?而蓉城那滿室墨香的草堂,那緊扣著諸葛丞相的武侯祠又如何當不起堪堪狂字?“成都是府。成都是天府。天府的人好安逸。”易中天教授在《讀城記》一書中,成都府一欄的開篇,便是這駢散有致的三句話。恰也是這短短三排字,便勾勒出了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好,你又要問我了——成都哪裡安逸?哪裡讓你如此狂愛不已?那我也不能隨便用幾個形容詞敷衍你,我敷衍不起,更不願敷衍。那就只好長話長說,一一為你道來。
我為蜀都狂,狂的不是它“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那外在的區區名號。為我所狂的,是我生在成都,長在成都,感受到的深切的文化關懷。 而說到天府文化,不得不提起的,便是茶。不,說茶還不大準確,細化一些,說白了,應是茶館,是茶鋪。
—、狂熱之——我把童年泡在了茶裡。記憶裡的六七歲,不愛“紅妝”,卻總喜歡隨著爺爺去“泡”茶館。所以為“泡”,是在於熱騰騰的茶水永遠滿杯,嫋嫋的霧氣旋轉著升起在各式各樣的茶鋪裡,伴著人們大清早便開始的議論抬槓,消散——聚攏——消散。那時整天坐在茶館,也並不喜歡瘋來瘋去,而是喜歡靜靜坐在爺爺腿上,聽他和其他一干爺爺叔叔輩兒的人大侃龍門陣。他們不講東家長李家短,他們只會天南地北指點江山,逸聞趣事挨個兒點一通,最愛的是偶爾有個好話題的,大家便開始滔滔不絕,或英雄所見略同而會心一笑。 自己又特別迷戀司馬相如寫的賦,便又覺得個個侃爺都是作賦高手。而自然——龍門陣,便是我們成都人的“賦”。越這樣覺得,愛去茶鋪的次數便就越多,漸漸成痴,養成了每日必去的好習慣。 現在想來,當時是怎樣一種享受啊!一群文化人,本地的、外地的,聚在老街深處,扎堆在茶鋪子裡,話題溫馨,言語親和,和每天高達12萬人大的茶客一起,組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分享心得,等到夕陽落山,再等到夕陽無山可落,終於才戀戀不捨地回家。我想除了成都府,無地敢出其二。誠然,那段泡在茶裡的時光,便就是自己遙遠的童年時代,少了橡皮筋少了毽子,卻多了一份文化積澱 。讓我能早早體會到了成都這方水土上的語言,原來就恰似踢球好手,把話語顛來倒去,反覆品味,形成一支味蕾上的舞蹈,耍出千萬般花樣。
二、古蹟之所以為我心中古蹟。後來稍稍大了些,就愛趁著假期去看那些名勝古蹟。哪怕摸摸那裡一塊磚,一片瓦,也會高興好半天。那時我還不知道,原來踏足過錦官這片土地的文人雅士大有人在,不止只是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還有李白、三蘇、黃庭堅、李商隱……他們都讓這片大地因歷史的沉澱愈加厚重,又因歲月的磨洗愈見輝光。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踏進武侯祠,厚重的歷史氣息便能把自己像作繭一般,緊緊縛祝你不會感到窒息,只是會異常沉重,異常小心,生怕一個大聲,而打破了沉寂以外的未知名的感覺。而我就偏愛沿著低矮的牆壁,以背貼牆,順著牆根,雙手觸著青石磚頭,一步一步地閉眼前移。指尖的微涼似乎可以真實地傳遞到心尖,把因泛起歷史而躁動熱血的心冷卻稍許。是的,或許是因為生長於天府,或許不是,我最愛的詩人便是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當然,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當中自也是偏愛諸葛三分。
三、串串香串起的人生百味。我愛成都的小吃,並不全為一時食慾,在於你能吃到的,是一種家的感覺。大街小巷,路邊攤的叫賣聲聲聲入耳,就像是家裡人喚你無二。串串香麻辣的味道在味蕾上久久揮散不去,促使你張開全身的毛孔呼吸。偶爾芙蓉的香氣傳來,重重一吸,舒適許多,卻還捨不得那股味道散去,便又開始新一輪奮戰。最愛和玩伴一起到錦裡去走街串巷,從街頭吃到結尾。知道瞅見各家已燈火黃昏,才馬不停蹄趕回家,享受家中家常美味。有人總質疑質疑質疑,說什麼成都怎麼就成了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是還有句俗語叫“要拴住男人的心,先拴住男人的胃嗎?”你的品嚐時能感到食物以外的溫暖,怎麼能不感到留戀,不感到不捨?不同國籍不同種族的人來到成都,看見他們吃到麻辣串時那一瞬的糗態,直教人捧腹,又直教人心疼。 大家如此不同,相隔千山萬水,或許你家庭美滿,或許你才從公司離職,你或許高居廟堂,你或許默默無聞。可是卻在一根串串香上有了近乎神似的表情和動作。你不能不喟嘆大千世界的神奇,不得不想起原來人生百味,也可以如此簡單。
劉永在《一寸金·成都》中曾經這樣贊過成都:——井絡天開,劍嶺雲橫控西夏。地勝異,錦裡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臺舞榭。雅俗多遊賞,輕裘俊,靚妝豔冶。當春晝,摸石江邊,浣花溪畔景如畫。的的確確,成都美,成都好巴適,成都夏無酷暑,冬不嚴寒,成都人和善。可是倘使你不如我般生長在這片安寧祥和的土地上了16年,你變難以體味我心中那份痴狂。我一直耿耿於懷於“樂不思蜀”,實在理解不了怎會有人樂不思蜀?至少我僅僅呆在這裡,都止不住反覆咀嚼這裡的每一種風味每一個表情。何況我們,大有可能在兩年後各奔東西,到另外的城市開拓自己全新的人生,去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那個時候,成都的夕陽,便再也不會每天照紅自己的臉,記憶裡的小橋流水人家又會不會變成高樓大廈?但我始終喻之於懷,我不會忘記這裡的每一個符號。
除卻茶鋪美食,除卻名勝古蹟,這裡還有太多的我的心之所向。這裡的麻將的碰撞聲,這裡銀杏樹葉做成的書籤,這裡的太陽神鳥……孰敢或忘?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那是屬於自己的土地,那是夢想開始的地方。不是單單一個“狂”字就能解釋得清的。古人有句話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想,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創新作文 篇2
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
近日,國際比基尼小姐大賽選手身穿比基尼並以傳統戲曲扮相出現的照片引發熱議。有網友稱這是“糟蹋國粹”,也有觀點認為是創新。組委會回應稱本意在於弘揚中華文化,決無糟蹋京劇想法。頭飾讓選手更有東方韻味,也向世界傳遞東方美感。
創新?何以為創新?創新,並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造去隨意地瞎編亂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英國17世紀的科學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不可謂不豐富。可當別人問及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的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只是一時謙虛之詞,但細細想來,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如果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執行規律,那麼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執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傳統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傳統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話說回來,國際比基尼小姐大賽組委會面臨如此責難,完全是咎由自取的,應該承認,包括京劇在內的一些傳統藝術如今日漸式微,確實需要創新,使之枯木逢春。但如何創新卻是個嚴肅話題,再怎麼創新都應以保護和繼承為主旨,以尊重傳統藝術為前提,都不能丟棄“傳統”二字,而將其扭曲或惡搞得面目全非。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笑談。“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人的步法,以使自己跟本國的人走路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最終就是爬回去。前幾年的小品《如此包裝》也是說這個道理,本來評劇便是一門值得繼承的傳統,可是那個“總監”非要進行“創新”,將原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樂與民族藝術強行配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創新”出來的“四不像”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些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了傳統便是無源之水,而沒有了創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才會真的“清如許”了。
創新作文 篇3
在現實社會當中,往往有很多人想創造好的生活,卻往往都得不到。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就沒有建好生活的橋樑。有的建歪了,有的建得很好,還有的呢?建得不高不低,不長不短剛剛好。
我的橋呢?建得不高不低,不長不短剛剛好,屬於中等吧。建立好的生活要從小到大。學習是首要的。
在中學時代,學習是最主要的,因為中學到高中到大學甚至博士碩士,中學是最基層的,我們要怎樣才能讓中學更美好呢?
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媽媽要我學這學那的,我什麼都不想學,後來媽媽對我說的一些話,使我受益匪淺,這一輩子都可以受用,我當然也不會忘記。媽媽她跟我說:“你小的時候不學到一點本領,到長大怎麼找工作啊!再說了,人不能懶惰的,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是一生下來就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如果是這樣的話,世界上就沒有貧困家庭了,知道嗎?”
我不記得,當時我說:“我還這麼小,不能再大一點嗎?”媽媽又告訴我:“你要養成這一個習慣,從小到大再到老。現在還有一些六七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還不是上大學。”我說:“他們這麼老,幹嘛還要學習啊!”媽媽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因為她們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沒學到文化,現在要學文化拿文憑,所以就去學習,不是有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嗎?”我終於被媽媽的話說服了,所以就答應了媽媽。
學習文化很重要,它不僅可以讓你更好的找到工作,還可以建立好生活的橋樑,創造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的。
創新作文 篇4
創新,在今天不能不說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才教育等等,每一絕,而堅守傳統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是與創新相對的。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在一般情況下,創新代表著變革,即革去FU敗的骨肉,注入新鮮血液,帶著一種不安和憧憬的心境在一片迷霧中突破舊框框的束縛,尋找通向未來的路。光量子理論的提出者是愛因斯坦,但作為這一學說基礎的量子力學的提出者普郎克只比愛因斯坦大幾十歲,為什麼普郎克沒有一鼓作氣地研究下去呢?只因為這一理論一旦被證明成立將徹底打破他一直崇拜並虔誠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在“創新與堅守”的徘徊中他迷失了自我,令人遺憾地選擇了“堅守”——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不料卻被權威束縛了思想的翅膀,使創新成了奢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創新可以給世界帶來進步。可是這個世界如果只存在創新,那又如何呢?
日本曾有一位9歲的天才書法家,4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賣價高達1400萬日元。小田村夫也曾預言他將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但幾年後他在眾多新星中銷聲匿跡,因為他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歡迎,不斷改變風格,不斷臨摹,其作品反成了毫無價值的書法仿製品,失去了原本的風格,成了“王羲之”“柳公權”的複製品。
世界上之所以大師級人物寥若晨星,絕不是因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為太多的天才沒有堅守本心隨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會需要創新,同樣需要堅守——創新者,變其思維;堅守者,守其本心。創新與堅守兼具,才能構成完美的世界。
阿丹與阿蒙是師出同門的畫家,兩人原本都擅長畫虎。一日,老師同時對兩人提出了拓展新畫路的建議。阿丹沉吟半晌,決定不採納這個建議,只是一心研究各類虎的體型、習性;阿蒙同樣思考了一番後決定接受,開始畫山水草木。多年以後,阿丹去阿蒙家小坐,進門後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間的流水、百花盛開的泉邊……剎那間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為回訪,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開屋門,一頭咆哮的猛虎迎面撲來,威嚴的氣勢從天棚直逼地板,雖是墨彩繪制,卻讓人有臣服的衝動……兩種選擇,決定了二人不同的畫風,不同的藝術方式,卻收穫了同樣的成功——畢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條。
探索創新,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這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繼承傳統,堅守本心,會讓我們的發展更穩健,更具自己的特色。做任何事情最忌諱的就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或見異思遷,或墨守成規,這隻會使我們坐失良機,遠離成功!
創新作文 篇5
冷月無言!知了在漸涼的夜氣中發出最後一聲嘶鳴!擾亂我逐漸理清的思緒。選擇,好難的選擇:出國,還是參加高考?我悶坐在房間裡,望著那一輪蒼涼的圓月……
那天爸爸興沖沖地跑回家,告訴我遠在加拿大的叔叔聯絡上了,我可以在高考前出國。那時正值中午,明晃晃的太陽在我的眼前掠過,我慌忙閉眼,冷漠得什麼也沒說。“怎麼?你不想去嗎?”我的表情彷彿一盆冷水,將爸爸興奮的火焰澆熄了。“我……”我垂下頭,心裡覺得沉甸甸的,彷彿裝了一座山!“你考慮一下吧!認真地考慮!”爸爸的話如重錘一下一下敲打著我的心壁。冷月在空中舞蹈,在雲層中變換著模樣。月中出現了一座繁華的城市,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一切彷彿都鍍上了一層珠光寶氣,這是渥太華嗎?那個爸爸口中講述的天堂一般的城市。“你可以上一所好學校,畢業可以在那裡工作。你的一生將會被你的同學們羨慕的!”耳邊迴盪著爸爸的話。我的心漸漸飄起來了,飄向那氤氳的夜氣,飄向那大洋彼岸的夢國城市,飄向那令人羨慕的幸福的地方……
“當”的一聲,牆上的一個相框掉了,我俯身拾起。照片上是我和一位姐姐的笑臉,她去西藏了,帶著一副柔弱的肩膀和一顆堅強的心。“我要去那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了。雖然那兒窮那兒落後,可那裡是祖國的土地,生活著的是祖國的人民。我要去那兒播下知識的種子,讓世界屋脊發出驕人的光!”姐姐的話在我心頭縈繞不去,一點點將我浮起的心拉回,固定在大地上。冷月無言舞蹈,幻化著各種模樣。奶奶溫潤的臉龐在月中浮現,她的佈滿皺紋的臉寫著滄桑:戰亂的悽惶,生活的艱辛,還有今天的幸福,用蜜糖水澆開的真摯的笑臉!臉龐有些模糊,千張臉萬張臉疊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勤勞人民的笑臉。中國雖然落後,可他們仍辛勤地耕耘著腳下的土地,這黃天厚土,處處寫著中國的名字,腳踏著祖國的土地,心裡踏實啊!在他們淳樸的信念中,中國的太陽永遠最燦爛,中國的土地永遠最肥沃!我的`心逐漸月朗風清!
月亮一點點下沉,彷彿墜落在我心裡,變成一個不容更改的決定:我選擇你,我的中國!這豈止是心靈的選擇,這更是一場洗禮。我愛我的中國,我要注視著她登上世界之巔!
推開窗,清風徐來,望著西沉的一輪圓月!
中學生出國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出國,還是參加高考?作者選擇了參加高考,還意味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期盼,儘管有“心靈的碰撞”,作者仍選擇的是中國,充分體現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文章立意高遠,個性鮮明。對當前熱衷於出國的學生不啻是一副鎮靜劑。
創新作文 篇6
1.文章開頭新穎,具有先聲奪人之效。使讀者一見面就能對人物產生…的印象。
2.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吸引讀者。…點面結合,使文章生動,具體,詳略得當。
3.文章語言生動豐富,可讀性強。開頭出手不凡,吸引讀者開頭打動人心,具有真情實感。
4.文章開頭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文章選材新穎,激起讀者讀下去的慾望
5.以飽滿的激情,描寫了……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內容具體。比喻貼切,用詞生動。
6.文章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倍感親切。…以輕鬆愉快的語氣,向我們娓娓道來,令人回味無窮。
7.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8.對於景色的描寫,語言簡練而準確,聯想則為觸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9.透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
10.文章邊敘事邊抒情。
創新作文 篇7
冬天清晨六點半,我又照常背上書包,凜冽的寒風從樓道下湧入,刺骨的寒冷讓我清醒了許些。我又一次看到了他,衝著他微笑了一下,便轉身踏上上學的路。
起初,我對他的印象不太好。
他是我樓上的鄰居。他的父親大概是在教育部門工作的吧。那是位和藹的叔叔,在樓梯口碰到時還會尋問我的學習情況。在近十年裡的學習、考試、升學的影響下,我的心裡總有一個標準:憑藉學習才是取得成功的正常途徑。因此,我對於給人以有修養有文化感覺的人都有種親切感,而對於那些不專於學業的青少年們有些不屑。而他在我心中就屬於後者。
有一天下午出門時,我恰巧聽到了樓上的叔叔呵斥的聲音。那種聲音飽含著憤怒與無奈,我聽出了一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顯得那樣壓抑與滄桑。我也並不是太在意,向樓下走去,只是對他印象更差了點。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件對樓上的鄰居很不滿的事。每天中午,都會有準時的“咚咚”的聲音把我吵醒,雖然已經習慣了許多,但心中還是偶爾有點小抱怨:真是的,你不要學習但我還得高考呢!
總之,每當我看見他時,不帶任何表情地瞥一眼就走了,不過,他手上的創口貼倒是很引人注意,很好奇為什麼總是貼著。我看向他的眼睛,給人一種很乾淨清爽的感覺,所以應該也不是因為打架這類事情造成的。那,他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直到某天中午,我走到家門口,翻遍了書包也未找到鑰匙。在經歷一番心裡鬥爭後,我向樓上邁去,希望藉手機打電話。就在我不斷在懊喪糾結之中,門開了。並不是叔叔,而是比我稍大一點的他。我有些緊張地敘述了一下事情原由,他只是衝著笑了一下,客氣地說了句:“請進”。
他給我倒了杯茶,並把手機給我,就去幹其他的事了。打過電話後,我就坐在椅子上,突然聽到了“砰砰”的聲音。心中一陣好奇,在猶豫不決之中還是走進去,敲了敲房門。
他拿著雕刻工具給我開了門。
我一眼就看到了他潔淨的桌面上的雕刻作品。我突然間瞭解為什麼中午總是那樣吵,為什麼他的手上經常有創口貼。我吱唔著尋問是否可以看一看他的作品。他平靜的眸子似乎閃亮了一下。
這兒有一隻灰白的小巷放在桌子上。青石板的小路雖短卻似乎能夠延伸至很遙遠的地方。兩側的矮牆上帶著淡淡的裂紋,牆上的小窗透著木頭獨有的氣息。那是一個縮小的江南水鄉風景,但是有些缺憾,因為小巷裡撐傘的少女顯得有些突兀。
“你覺得如何?”他小心地用手摩挲著小巷。“嗯……很漂亮,但好像那位少女有點突兀。”我專注地欣賞著,心裡對他的印象有了質的改變。“唉,我也這樣認為,都已經刻了很多次了……”他沒再多說什麼,再次投入到了雕刻之中。
我向他告了辭,腦子裡卻不斷回想著《雨巷》裡的句子:“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我想無論老師怎樣為我講解這首詩,大概我體會到的也遠不及他吧。我所知的不過是手法技巧、思想情感、行文構思罷了。但是被灌輸進腦袋裡的情感不過是幾個冷冰冰的形容詞而已,而他卻是用青春的一切去刻畫著美麗雋永的小巷。他所體會到得內容遠遠超過刻苦學習的人,我無法達到他的心境。
高考之外,亦有嬌豔的花朵開放。
是啊,當我為了高考去理解著詩詞時,那種一見鍾情、心心相印的感受早已被消磨殆盡了。也許,我的確可以憑藉學習進入理想的大學,也許,因為高考,我可以步入大學,將來會比他過得更輕鬆一些,可是這些又能夠說明誰勝了,誰敗了嗎?
高考之外,依舊有著那些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鬥的人。我的勇氣自是不及那些人的,自然也不應該抱著心中的舊標準去武斷地評價他們。或者說,他們的熱情與付出,使他們能夠熬過熊熊烈火後鍛造出獨一無二的寶劍;他們的汗水與期望,使他們看到悽風苦雨後第一縷撥開雲霧的陽光。
東方天空微亮,在朝霞之中,我向高考前進;亦有無數的人,藉著清晨第一縷光追求高考之外的夢想。
創新作文 篇8
清明時節,緬懷故人,掃墓、祭祀是我們寄託哀思的傳統方式,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如今,清明節掃墓、祭祀的傳統習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前幾年住在在老家,清明節當天掃墓是頭等大事。每到這一天,奶奶總是天矇矇亮就起床,將春節沒吃完的豬頭肉重新燒一遍,放在飯盒裡,並去村裡的小店購置銀紙、香火等。回到家教我們把一張紙銀紙折成“金元寶”、“別墅”、“賓士”等各式各樣的紙製品,整齊地擺在竹籃中。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大大小小一群人帶著香燭、祭祀貢品等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到了先人的墳前,花炮就迫不及待地衝向雲霄,一聲又一聲的“呲溜”響徹天空,聲聲巨響地告知先人我們的到來。接著,我們恭敬地把色香味俱全的祭品排列好,帶著對先人的思念和未來的美好期盼,朝著墳頭拜三拜。最後,我們地在墳上撒下摺好的“金元寶”、“別墅”、“空調”……人們總覺得撒越多越好,遠遠看去,好似鋪上了一層七彩地毯。
長大後,跟隨著父母親來到一個新的城市生活,多年沒有回去參加掃墓,我內疚著,無奈著。去年的清明節前夕,陳老師佈置我們回家利用電腦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聽完我們都十分詫異,祭英烈不是應該在山上嗎?怎麼會在電腦裡面?聽完陳老師的話,我們才知道,原來網上祭掃從20xx年出現第一家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路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儲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支蠟燭、留一曲旋律,或是在寄語欄裡抒發自己的思念。於是,一到家我就開啟電腦,按照老師教的步驟,登入“數字少年宮”,點選“我們的節日——清明節”專欄,恭敬地為先烈們獻花、寄語。爸爸在一旁看著我完成“網上祭英烈”活動,忍不住地稱讚:“這真是新型綠色、安全環保的祭掃方式啊!”
是啊,科技的創新改變了我們傳承清明習俗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在弘揚清明傳統文化時做到了文明祭祀、擯棄陋習。看來,創新的力量果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