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 【精品】遨遊漢字王國作文錦集八篇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精品】遨遊漢字王國作文錦集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遨遊漢字王國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1

  在“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舉行了猜字謎、交流歇後語和硬筆書法比賽這些活動。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活動是硬筆書法比賽這個活動。

  老師在第二節課提醒我們第四節課要進行硬筆書法比賽,要提前準備原稿紙和筆,至於比賽內容,老師沒有說。

  到了第四節課,老師宣佈了要比什麼,就是我們學過的兩首古詩詞。老師還跟我們複習了三個“一”,就是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桌面一尺。

  老師鄭重地宣佈開始,同學們就拿起筆,認真地比賽。教室裡鴉雀無聲,只聽到筆尖劃過紙的聲音。過了四分鐘,我才寫完第一首詩。我不禁抬起頭望一下同學們,同學們都做到了三個“一”。過了一會,我寫完了,我便疾步走向教壇,心想:我一定要獲得一等獎。

  到下午,結果出來了,我很失望,因為我只獲得了三等獎。

  透過這次活動,同學們端正了書寫態度,領略到漢字的形體美。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2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構成如詩如畫般優美的漢字,一個個漢字又組成一個個絢麗多姿的名字。“橫豎撇捺有乾坤,一筆一畫成文章”,說的不僅是漢字,也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名字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父母長輩在為我們取名字的時候,總是精挑細選,無論單字、雙字,常見字還是生僻字,古典的或者現代的,名字裡對我們的未來寄予最美好的期望!

  我有一個阿公,他的名字是“田”。你猜怎麼著?他的大哥叫“口”,二哥叫“回”,三哥叫“品”。一個個“口”字隨之增加,形成了他們有趣的名字。據說,他們的爺爺是遠近聞名的讀書人,他希望子孫個個都能吃飽喝足,也希望家中人丁興旺,所以孫子們的名字都帶著“口”字,寄託著他樸素而美好的祝願。

  在我們大家熟悉的《紅樓夢》這部經典鉅著中,人物的名字更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寓意!

  賈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春是四姐妹之首,生在大年初一,又是皇宮裡的貴妃,地位級別也最高;迎春向來性格懦弱,“迎”寓意著她總是迎合他人、委曲求全;探春的“探”象徵勇於探索,“四春”之中,探春充滿了活力,她的性格也最火辣。

  從明面上看,賈府四位小姐的名字都很美,很有詩意,每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們走出家門,去迎接春天,探訪春天;當春天快要過去的時候,人們又惋惜春天的離去,期待著春天再次來臨。

  雖然貴為賈府的小姐,每天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們的命運都很悽慘,她們的結局,就是死的死,走的走,所以她們的名字“元迎探惜”也暗示著“原應嘆息”啊!

  賈府“四春”還精通琴棋書畫,她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專長。大小姐元春十分擅長彈琴,琴聲婉轉動聽,於是她的大丫鬟叫“抱琴”;二小姐擅長下棋,她的大丫鬟叫“司棋”;三小姐書法了得,她的大丫鬟就叫“侍書”;最小的四小姐畫的畫就像真的一樣,讓人讚歎,她的大丫鬟就叫“入畫”。當然,這些有著如詩般美好名字的丫鬟們,最後也和她們的主人一樣“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之所以會成為傳世鉅作,從人物的名字裡就可窺見一斑,作者曹雪芹在為人物取名的時候真的是煞費苦心呀!這難道不是小小的名字裡藏著大大的乾坤嗎?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3

  漢字,是我們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字,它歷經了許許多多的年代,經過一次次的修改,成為了繼承中華民族文明傳統,使中華民族成為擁有詩詞歌賦的民族的文明工具.可是,你知道這樣擁有著高度文明的漢字是怎麼誕生的嗎?

  人類早期的時候,是沒有文字的,這樣過去了很久很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要表達情感、事物、交換等感情與行動.於是,古人曾經發明並使用過“結繩記事”、“物語”,可都不方便表達與使用.像“結繩記事”,內容非常廣泛,令人很難捉摸,而且當系錯了結的時候,就很難再打開了;而“物語”呢,卻又非常混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用起“物語”來經常不能使另一方很快地明白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因此,這兩種方法都不怎麼常用.

  傳說是倉頡創造了文字.相傳他是在黃帝(距今已4000年)手下當官,他的官職是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每年祭祀的次數、部落人丁的增減等等.由於管理的事物相當多,倉頡一直在研究著讓記事、表達變得簡便的方法.有一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時,幾個老人為走哪條路而發生了爭執.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走,說東邊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邊不遠處有鹿群;另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西邊有兩隻老虎,不能錯失良機.倉頡很奇怪老人們是怎樣判斷出哪邊有獵物的,老人們說,他們都是根據地上野獸的腳印判斷出來的.倉頡聽後,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那我何不用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跑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對倉頡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去各個部落傳授這種方法.倉頡又在一位120多歲的老人的指點下,成功的推廣開了這些符號的用法.後來,又經過反覆推敲字義與徵求大家的意見後,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漢字誕生了.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4

  “有的放矢!”我大笑起來。要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人看見我這麼大笑,肯定會以為我剛從神經病醫院跑出來。原來這是我和侯老師在玩成語接龍游戲。

  中午閒暇之餘,我無事可做,呆呆地看著窗外的雲。侯老師見狀,神秘兮兮地說:“陳睿洋,有沒有興趣跟我玩一局成語接龍。”“求之不得。”我不假思索的答道。“我可以給你三次查字典的機會。”侯老師說。“我不需要”,我自信滿滿。

  第一個詞侯老師隨口說出的是“喜出望外”,我答曰:“外強中乾。”侯老師立馬說:“乾柴烈火。”“火上澆油。”我也不甘示弱。我和侯老師就這麼槓上了,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全都寸步不讓。“油盡燈枯。”“枯木逢春。”“春風十里。”我著實費了一番思量,最後大聲說出:“裡應外合。”侯老師微微一笑,說:“合為一體。”“體無完膚。”“膚皮潦草。”“草草了事。”“事在人為。”“為善一方。”“方圓百里。”我們又是一波快問快答,我感覺彷彿站在了央視《中國成語大會》的舞臺上了。

  “方圓百里”,這可難住我了,怎麼都想不出來如何接下一個。我低聲問到:“可以再用‘裡應外合’嗎?”侯老師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可以!”我很無奈,只得苦思冥想,在消耗了十幾個腦細胞之後,我模模糊糊想起了在哪本書上看到過的一個詞——“裡通外國”。

  我和侯老師就這麼你一句我一句地說個不停,“說”得天昏地暗,誰也不服誰。後面“國難當頭”“頭頭是道”“道不拾遺”“遺臭萬年”“年年有餘”“餘音繞樑”“樑上君子”都沒有費太多思索,可是當我接出“子虛烏有”後,侯老師竟然答道:“有的放矢。”

  我不禁笑崩了,侯老師盯著我看了許多,悠悠說到:“不是你想的那個東西,‘的’是箭靶子的.意思,而‘矢’的意思是箭。這個詞比喻說話做事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我只好收起了笑容。可是比賽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了,我們只好就此結束。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同學們,“學無止境,一往無前。”讓我們徜徉於書海中,遨遊在漢字王國裡吧!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5

  今天,老師讓我們蒐集有關漢字的字謎,舉行了一個字謎的活動,活動中,我對中國漢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經過這次活動,我對漢字的見識有了很大的增長,比如:我知道了甲骨文通行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王懿榮發現的。而小纂通行於秦代。另外,我對漢字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愛好,例如:諧音笑話、對聯、諧音歇後語和字謎等。

  在我眼裡,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我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畫,並且都存在著一段歷史。學習漢字,就是在走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在觸控兩千多年前那跳動的脈搏。

  並且,我覺得漢字不可被世人拋棄,因為有些人覺得: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科技化,只要用電腦,無論要什麼字,都能打出來,不須用到漢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氣去學習漢字,漢字已經落後了。而我認為:漢字是人類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瑰寶。拋棄漢字,就等於把漢字擁有的兩千多年的歷史生命給扼殺掉。

  漢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每字每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漢字的海洋裡遨遊。趣妙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鬥志……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6

  這個星期,我去旅行了你猜我去了哪裡?哈哈,我和同學們一同去《遨遊了漢字王國》,在漢字的王國裡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魅力。

  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甲骨文的發現》。這篇文章建德市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個叫王懿榮的學者,在生病服藥時發現有一味叫“龍骨”的藥,上面可有似字型的痕跡。經過他再三的研究,發現這的確是一種文字。後來,人們把這種文字成為“甲骨文”,隨後出土了一大批“龍骨”,於是,我國文字領域就又多了一門“甲骨學”。

  讀了這則閱讀材料,我覺得王懿榮是一個十分細心留意生活的人。因為,生病服藥有用到“龍骨”的,肯定不只他一個,可為什麼只有王懿榮一人發現了“甲骨文”呢?因此,我懂得了:我們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應該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就還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除此之外,我還學習、認識到了關於漢字的字謎、諧音、來源以及演變過程等知識,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和奧妙。再次,我不得不稱讚漢漢字。

  這次旅行我的收穫真的不小啊!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7

在這一個星期裡,老師帶著我們在漢字王國裡轉了一圈,真是感慨萬千,真是受益匪淺。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知道了神奇又有趣的漢字是由倉頡造出來的,在近三千的歷史裡,漢字不斷變化,最終成為了現在的簡體字。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點值萬金》這一文。這篇文章寫了烏魯木齊某掛麵廠在設計並製作包裝袋是錯把“烏魯木齊”寫成了“鳥魯木齊”,使這18萬元錢成了一堆廢品。如果檢查人員再仔細點,或許,損失就不會這慘重了。

  這樣讓我想起了我以前的聽寫。我總是不三思而後行,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原來多寫了一點,也會造成那麼大的損失。如果,全世界都三思而後行,那麼,世界上還會有錯別字嗎?

  漢字既有趣又神奇,加幾筆,變新字。有時,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我們要儘量少寫錯別字。

  我多麼希望能在漢字王國裡多轉一會,多收穫一點知識。

遨遊漢字王國作文 篇8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第五組課文——遨遊漢字王國。這組課文分別是《贊漢字》、《甲骨文的發現》、《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一點值萬金》、《我愛你,中國的漢字》。這幾篇課文寫的都是關於漢字的知識。學過這幾篇課文以後,我對中國的漢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我不由得對漢字多了幾分觀察。我這才知道,原來漢字並不像我們平常認為的那樣枯燥無味,她也是一個個有形有像、有血有肉的精靈。

  當我看到“笑”的時候,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笑眉笑眼的小姑娘,天真無邪地張著嘴巴,把眉毛都笑飛起來了;又彷彿看見了一位長著白眉毛、白鬍子的老爺爺,開心地笑著。每當看到這個字,我也不由自主地露出會心的微笑。當我看見“哭”這個字的時候,彷彿看見了一個人在傷心地流淚,心情不由得難過起來。當我看見“棉”的時候,我的眼前便出現了一大堆雪白雪白的棉花,更有奶奶給我做的厚厚的棉襖,彷彿那件棉襖現在就放在我的面前,等著我來穿。這時候我覺得渾身暖暖的,即便是數九寒冬我也不會感到冷了。當我看到“熱”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孩子,在夏天穿著厚厚的棉襖,渾身淌汗。當我看見“冷”的時候,一陣涼氣瞬間包圍了我,清澈的溪水瞬間結了冰,雖然沒有失去水的本質,但是三點水卻變成了兩點水。同樣的像“涼”、“冰”“凍”都和“冷”有關係。當我看見“虎”字的時候,一隻虎頭虎腦的小老虎便出現在的眼前。它有頭有尾有生命,還披著威武的披風,它不慌不忙,不怒自威,頗有百獸之王的風範……

  一個個漢字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漢字就是一種種生動的表情,我寫我悅,我讀我樂,我愛你,我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