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

口腔科的實習小結

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

  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該好好寫一份小結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了。你想好怎麼寫小結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1

  將近1個月的口腔內科實習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的理念,樹立愛傷觀念,學習處理好醫患關係,培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職業道德,對醫療工作的高度負責的精神和認真仔細的工作作風。實習期間在帶教老師的細心指導下,能基本完成口腔內科實習中的日常門診診治以及每週一到兩天的急診,病房會診工作,並且基本掌握口腔科常見疾病的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能較為準確的採集病史,規範的進行口腔的常規檢查和必要的特殊輔助檢查,病歷書寫字跡工整,清晰,有條理,邏輯性強,能積極配合和協助帶教老師日常診療工作,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不純熟,尚待完善。

  在口腔外科1個月的實習中,增強了我作為一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責任感,促進了從醫學生到醫生角色上午轉變,培養了學和靛崗的敬業精神和臨床思維能力,學習到了服務藝術,理論聯絡實際,掌握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苦練基本技能是口腔外科實習中最大的體會。實習期間認真學習書寫入院記錄,查房,換藥,寫病程錄,跟手術,寫出院小結,並基本掌握口腔頜面外科門診病人的檢查,診斷,診療和防治原則,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能處理一些小型的門診手術和病人急救的處理,另外對手術室無菌操作,無菌技術和手術基本操作(切開,結紮,縫合)以及各種傷口的處理方法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讓忙碌的工作變得充實而快樂,但由於臨床知識和經驗的缺乏,在診療過程中仍存在很大不足,有待探索和學習。

  透過1個多月的口腔修復科的實習,期間始終保持謙遜與不恥下問的態度,在習慣了醫院的繁忙,緊湊的工作氛圍的同時,更多的是口腔臨床工作給予我的滿足感和興趣感,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領悟和學習著。實習期間,在帶教老師的耐心指導和鼓勵下,經過自己一段時間的觀摩和摸索,能較為熟練的運用所學完成口腔修復體的設計和修復後出現問題的處理,能較為準確的對常見的牙頜畸形作出診斷和正畸複診的熟練操作,工作日漸理清頭緒,逐日步入了正軌。更懂得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道理,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理論和技術更為完善。

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2

  一年的實習已經結束了,那麼在實習中我獲得了什麼呢?

  首先我瞭解了實習是做什麼的。以為是和在學校一樣,一心等著老師去教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實習必須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去學、去揣摩,這樣才學的踏實,老師才會用心去教。在實習過程中切勿拋掉課本,實習不意味著書本學習的終結,相反它是書本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是我們檢驗書本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想著一心一意去學帶教老師的技術而忽略了課本,這樣學下來的結果和一個純粹的學徒沒什麼兩樣,只學得皮毛而未得其精髓,這與我們實習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其次,實習學什麼?因為我們學習專業的特殊性,從踏入門診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我們已經脫離了相對封閉的小環境要投入去一個更大的環境中去。在科室裡,除了與我們一起的同學,還會有其他學校的實習生,還有醫生、護士,當然還有我們所要接觸的患者等等。我們要面臨的是如何獨立地去處理同學、同事、師生、醫患之間的關係,將這些關係處理好,我們的專業學習之路才能更加順暢。另外,科室裡每個醫生理論、臨床、操作習慣等都不盡相同,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們在實習時有機會就可以多學幾位老師的東西,取長補短才能學的更好。實習要學細節、勤動腦,遇見不懂的要趕緊用自己隨身帶的筆記本記下來,下去後先查書,書上沒有的再問老師,這樣印象就會更深刻,學的更紮實。還有就是學接診,這關係到一個很重要的醫患溝通問題,這個問題做好了,後期的臨床工作就好處理的多了。除此之外,還有醫生的氣質培養等等。

  除了以上所說的,還有實習臨床操作問題。以前去口腔門診見習過,或者見過別人的操作。到了實習單位剛開始還好一點,可是後來就開始急躁了:這麼簡單的東西為什麼不讓我動手操作(在這裡分配去大醫院的同學可能好點,因為大醫院不愁病號,可能動手操作要早一點、機會要多一點,地方門診可能要晚一點)?不讓動手操作不是意味著我們所學的東西就差,我們的動手能力就不行。這其中就有帶教老師對一個學生職業生涯的考量。剛去一兩個月老師就讓站在一旁觀察,什麼也不做就讓把這最簡單的操作爛熟於心時再去操作,我們才可能不會出錯牙科門診實習心得體會牙科門診實習心得體會。臨床出錯對一個長年在臨床的醫生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於一個像我們這樣的新手來說,還沒處理幾次患者就出現錯誤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這將給我們以後的職業之路蒙上陰影。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我們得為自己負責。

  踏上實習崗位,就應該以一名醫生的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待患者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這樣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我的實習之路雖然辛苦,但是收穫很多。

有關口腔科的實習小結3

  見習第1至第5天,我跟隨口腔科的老師在醫院的口腔科開始了我的暑期見習之旅,期間觀察了老師拔牙、鑲牙、根管治療、拍牙片、取模、正畸等治療過程。雖然由於知識有限,但在老師孜孜不倦的細心指導下,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例如:在為患者治療時,還要學會為患者解釋他們的病情,並向患者說明可行的醫療方案及最佳的方案。這樣不僅能讓患者更加信任我們醫生,從而使患者更加配合醫生的工作。還能避免許多意外的糾紛。總之,我們要學會做到“讓病人明白的看病。”

  我在口腔科見習的過程中,遇到做根管治療的患者最多。需要做根管治療的大多是因為牙齒內部的根管裡的組織有了炎症,導致牙齒脹痛(有些因為牽涉痛會使整個頭部都有疼痛感)。使病人難過不已。

  根管治療一般要分幾次治療。因為一般患者根管內的組織並未完全壞死。這時就需要先放藥,把根管內組織“滅活”。這樣,在清除根管內組織時能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根管治療的大概過程是:1。用牙鑽鑽開牙齒,開啟牙髓腔。在鑽的時候鑽頭必須垂直鑽下並慢慢向下,待有突破感時,說明已經打開了牙髓腔。許多病人因為牙齒內有炎症所以感到脹痛。開啟牙髓腔後,這些有炎症的組織可排出,所以鑽開後有少量血出現時正常現象,而疼痛感則會消失或大大減輕;2。清除牙髓腔及牙根管內的組織。這裡需注意的是,如果清除時患者感到劇烈疼痛,則說明根管內組織尚未完全壞死,這時就向前面說的,先放藥封口。待幾天後再讓患者來治療。清除根管內組織時,用拔髓針伸入牙根管,旋轉180°,然後拔出。根管內組織就會被拔髓針拉出;3。測量根管的數量、深度。並用對應的擴大針把根管擴大;4。用牙膠尖填充根管;5。用材料把鑽開的牙封好。常用的是光固化材料。

  除了根管治療,拔牙的患者也不少。一般是拔正畸牙的(可惜我見習期間沒有拔阻生牙的,聽說拔那個挺費勁的)。拔牙並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如果用力不均勻會把牙弄碎從而增加手術難度,而且也會給患者增加痛苦。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學習了使用牙挺等工具以及常用麻藥的使用方法。老師常用的麻醉有兩種:組織麻醉和必蘭麻。用組織麻需要打到神經的附近。例如在下頜用組織麻醉時,針管需從對側第四尖牙伸入,在翼下頜韌帶中下1/3處向外2~3mm處入針,待針頭碰到骨板後稍微回抽再向裡插入幾毫米,回抽注射器,沒有血迴流的話就注射大部分藥物。然後收回針頭約1/3長度,再次回抽注射器,如果沒有血迴流,則可再注射部分藥物。然後再收回約針頭約1/2的長度,再次回抽注射器,若沒有血迴流,則把剩餘藥物全部注射。組織麻醉一般用4~5ml的利多卡因。而用必蘭麻則方便許多,只需要在待拔牙的周圍的牙齦表皮注射至該處牙齦變白即可。麻醉過後等待數分鐘讓麻藥擴散,然後即可開始拔牙。

  另外,老師還大概跟我講解了潔牙、拍片、取模的方法及要領,讓我受益匪淺。

  見習的第6天,我去了外二科(胸腹外科)學習。早上先是開晨會。各個醫生把各患者的情況,醫療方案和計劃一一說明。遇到複雜病情的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治療方法。由於關乎患者生命健康問題,所以這裡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嚴謹。晨會後是每天例行的查房,老師帶著我去給他的每個病人換藥,詢問患者情況,囑咐醫囑。老師的一絲不苟讓我感觸很深。畢竟行醫那麼多年必須每天都堅持那麼認真的去對待每一個病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