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幼兒詩歌說課稿
設計意圖: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表現形式,以優美的語句和意境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在教學活動中,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和圖片,給幼兒強烈的視聽刺激,提高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詩歌《春天》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語言教材,適合大班幼兒學習。這首詩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聲音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既讓幼兒欣賞春天的美景,又讓幼兒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描繪和製作春天美景的強烈願望。
本次活動的知識點:讓幼兒理解和體會詩歌的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課前老師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季節的變化,讓幼兒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特徵,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重難點:
熟悉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詩歌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會用感覺器官感受春天,並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4.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學準備:
1.春天的圖片
2.彩筆、貼紙、膠棒、剪刀等。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根據《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透過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讓幼兒更好地掌握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容,同時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做做的過程中輕鬆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程式:
一、匯入活動。
在歡快的《春天在哪裡》的歌曲中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師)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裡,你都看到、聽到了春天的什麼變化呢?
請幼兒自由談一談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
(師)總結:春天裡各種顏色的花都開了,小朋友開心地笑了,連小燕子和青蛙都唱起了歌。
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春天。
(播放圖片)
二、欣賞詩歌,初步理解作品。
老師把這些編成了一首詩歌,請你們聽一聽,聽完之後告訴我在詩歌你聽到了什麼?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詩歌的題目是什麼?在詩歌裡你聽到了什麼?
三、欣賞詩歌,感受文中的優美意境和詩歌的語言。
春天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都有什麼顏色?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誰在笑?小池塘為什麼笑了?(幫助幼兒理解風吹出的波紋)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誰在歌唱?
這首詩歌真美,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遍,大家邊聽邊跟著一起朗誦。(全體)
四、動手操作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春天的景色做出來、畫出來吧。將幼兒分成2大組,再自由結合分成6小組,分別做彩色的、會笑的、會唱的春天。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組推選一名用詩歌裡的語言朗誦自己的書。
4.分組讀
5.集體讀
活動結束:小朋友們制的書真漂亮,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好嗎?
延伸:準備材料放在操作區,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操作。寫上XX班出版,也可以向別人推銷自己的書,帶回去給家長看,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