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趙三娃詩歌中的思想美與意境美
詩歌是源於生活, 最終高於生活的神聖高貴藝術,趙三娃的詩歌表現在詩歌精神上, 歌頌真善美, 鞭撻醜惡假。從小我到大我,敲擊宇宙和人類進步的靶心。有愛,有情,有理,創意高;他的詩歌作品不是花籃,不是無病呻吟的華麗文字。是一幅畫,一幅活生生的畫。會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 把人帶到美妙的萬花筒中。他堅持著真理和正義的捍衛者,而不是權勢的走卒。他總是用底層心理破解一切,去歌頌陽光,歌頌真情和友善。
一、 富有張力的思想美
當今許多詩歌讀者只通過詩歌的內容是否感人,是否能產生共鳴來判定詩歌。趙三娃的詩歌作品,在取材上遠遠高於生活,他的詩歌將佛陀的空靈與現實生活的繁雜進行對比,看似平鋪直敘,其實則蘊含著大愛的思想,在紛雜的社會里始終在尋找真愛與和諧,他的詩歌意象是將純潔的思想意識再次昇華,是在安靜的創作裡引吭高歌,《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在這首詩歌裡他這樣說:“人性中最真實的本性/是不變的/因此/唯有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才是成功”。這樣的詩句,讀出之後,總能讓人思考點什麼.特別是去思考自己的生活與目標,給自己定位,給自己的心靈深處一擊。超越自己還是安守現實。努力不一定有滿意的結果,找到自我,才是心靈的慰藉。特別是對一個高貴的藝術創作者來說,趙三娃做都很好。
“悲涼的神經/麻木了整個軀體/天地間/只覺內心隱隱作痛”(《失落》)當生活中的美遭到破壞,或者,思想的制高點遭遇低俗的衝擊,作者的心裡,在作痛,他說天地間,只覺得內心隱隱作痛,當美破壞後,不只是作者的心,還有宇宙間超越自我的心也在作痛。作者在為美而吶喊,在維護美,在建築美。作者就是美和美的.眼睛。《夢》“我曾用心地去觸控/天堂的雲彩/多渴望乘它而去/和它融化在一起/從容地/鳥瞰大地/將一切徹底釋放”作者在夢裡釋放著各種壓力,面對挑戰和雲彩融化,超越夢想,釋放一切,尋找著真實的自我,這讓我想起了莊周夢蝴蝶的故事。境界是這樣的高遠,另外,讓我沉思的是作者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 語言凝鍊、自然、流暢
詩歌的語言是需要十分的凝練,自然與流暢,趙三娃做到了,並且做的很好。他的詩歌,沒有太多的修飾,看似簡單的語言組合,其實蘊含著很深的韻味,那就是佛陀的思想貫穿著整個句子,當吧他的句子延伸一哈,換個角度去思考,是那樣的樸實,充滿詩意,好的詩歌是不需要太多的華麗詞彙,作者表達的是人類更深層次蘊含的文化意識。
作者的詩歌言:“將生命的根/默默地插入大海/讓它/在波濤洶湧中飄蕩/最終/釋放出燦爛的光芒!”(《回 歸》)簡單的幾句話,沒有修飾的幾句話,誰都可以看懂的文字,但是,蘊含的是,迫切迴歸自然,再次綻放光芒,照亮別人,照亮世界。流暢的語言,一口氣就可以讀完,留下的是這樣的博大精深,這恰恰就是詩歌的意境,有人言“意像是詩歌迷人的眼睛,會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作者做到了,做的很好。
另外,作者在詩歌節奏和韻律上也把我的很好,“一陣陣微風/一縷縷花香/一陣陣細雨/一片片新綠/一串串腳印/一步步人生”(《舞動人生》),這個節奏,我們看來很一般,但是這些句子之間的聯絡是很有延伸的地方,不是簡單的話語表達而是詩歌精闢的語言建築,擁有音樂的視覺美。一層層昇華,直到花香、新綠、人生。聯絡的很緊密。全篇看來作者的語言在跳舞,延伸為作者的思想意識在跳舞。
詩歌,重在歌,而不在詩。沒有美就沒有詩歌的韻味。沒有跳躍就沒有詩歌的意境,詩歌韻味與美是在跳躍裡展現的。詩歌不是簡單的文字分行,詩歌是詩人與文字的和諧構建。詩歌沒有思想美與意境美的結合,那就是“雲裡霧裡捉夢影,海闊天空撈月亮,”。
讓詩歌是一首歌,讓詩歌是一幅畫,讓高貴的藝術在每一個虔誠的佛陀筆下抑揚頓挫、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