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永> 柳永詞的雅和俗

柳永詞的雅和俗

柳永詞的雅和俗

  柳永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帶有濃郁市民文學色彩的柳詞,無論是思想工藝術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詞作前進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創作的大量的慢詞,為宋詞的繁榮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對於詞體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柳永詞的雅和俗

  摘 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詞人,是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他留給後人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像《樂章集》等;文壇和詞壇有很多關於柳永的詞風的定位問題,從古至今,這個話題一直是歷代文人爭議的焦點問題;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定位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於到了最後,乾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說柳永的詞風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在筆者淺學看來,對於柳永的詞風不要用片面的觀點去描述,從歷史和從柳永生活的環境,以及詞文化氛圍去全方位的包圍,擴大視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詞界的雅俗成就,這樣才是最穩妥的評價歷史的方法;本文列舉例項來說明柳永詞的雅和俗,望拋磚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關鍵詞:柳永;詞;雅和俗

  1.前言

  中國古代文學最鼎盛輝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詩、宋詞;而宋詞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更顯得獨樹一幟,直至今天都在影響著人們的風格和內涵意境的延展。至於柳永,在宋朝的詞壇上更是名聲鼎沸、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他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詞人,在長達有三百多年的宋朝歷史上,他的詞可以叫做風靡一時、極為流行。“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句話就是對柳永的詞的風靡程度的一種真實評價。但歷史上對柳永的褒貶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賞、有些人不屑一顧;說“俗”者,將柳永一腳踏翻拋棄路邊;說“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極。我們僅從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雖只是兩種風格,但在歷史上他們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來評判柳永的“俗性”還是“雅性”,筆者認為,“雅俗共賞性”應該是對柳永最中肯的評價。

  2.論俗

  對柳永詞的評價,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陳師道、黃昇以及李清照的《詞論》,都將柳永毫不留情的歸於卑俗類;他們甚至不反對柳永詞在創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認其詞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諧,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這些人對柳永“俗”的評論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2.1內容俗

  柳永詞,許多作品中都有內容“俗氣”的特徵;基於這一點,也是歷代文人將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據。如:“百態千嬌,再三偎著,再三香滑”,寫出女子的風情萬種;《鳳棲梧》中的“旋暖燻爐溫斗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寫出男女之間的交歡之態,雖含蓄不奔放,卻難辭“俗氣”之格調。柳詞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豔之中,尤其對女性身體著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軟” 與“……洞房悄悄,繡被重重,夜永歡餘,共有海約山盟 ”。這些詞雖“俗”到每個人都細細品味的地步,但其實對詞類的發展和進步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藉助“戀妓”情節而營造的“如削肌膚紅玉瑩,舉措有,許多端正”、“ 雅態輕盈,嬌波豔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妍歌豔舞,鶯慚口舌,柳妒纖腰”內容實在不敢“恭維”,何況男尊女卑的思想,讓女子毫無地位而言,更別說袒露心裡秘密的直白;所以這類“庸俗”作品也就是的古代一大部分士大夫對柳永之詞不屑一顧的主要原因。

  2.2語言俗

  有人將柳永和白居易的相比,比的就是語言的“俗”;從詞外部的形態上考究,白居易和柳永是存有相似的寫作手法和藝術表達特色。白居易之“老嫗能解”與柳永之“皆能歌之”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無論是《煮海哥》,《題中峰寺》,柳永所表述出來的“俗”卻不如白居易白話般“通俗”;白居易的“俗”是貼近於生活細節的“俗”,而柳永詞的“俗”,卻是掩藏在大多數人的“隱諱”之後的“低俗”。也正是這點,用詞講究的柳永詞,耐不住世人的推敲,而被評論家低拋在“庸俗”的角落,一度“抬不起頭。”其一生性格就是生性浪漫之人,對仕途的失望,轉而形成了自己頹廢以及自嘲般的無拘無束的“放蕩”行為;風花雪月是柳永排解內心鬱悶的一種最佳的精神和思想轉移選擇;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捻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這首詞采用的`是一種變換主角的手法,透過一個思婦的閨怨來講述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和離別的悔恨;心理活動的描寫可謂很是到位,不僅僅只是體現男女之間的“情事”,更是反映其對幸福生活嚮往追求。在思婦的眼中, “慘綠愁紅”。 “芳心是事可可”。窗外豔陽高照,她卻形容憔悴。原因只是一個——“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柳永詞藉助閨怨的角度,徹底將“俗”字書寫到底:早知那樣,真應該當初就把他留在身邊——“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在兩個人的世界裡,“有他”唸書,有我相陪,也不至於“年少光陰虛過”了。“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捻伴伊坐。”詞中,用女主人公潑辣、放肆的直白來表達內心的感受,這對於當時的詞壇是產生了巨大沖擊的,這在“高雅”的文人墨客面前,簡直就是“俗不可耐”。

  3.論雅

  柳永詞並不只是“俗”字當頭,詞中也有“雅”的成分,對此有人多有指出。柳永詞,無論是相聚歡歌詞或是悲愴離別,無不透露著“文人雅志”的語言和結構特色,即使是羈旅、詠史、詠物、戀舊,也是“志在當世”之抒寫,而與“戀妓”之“俗”截然相反。

  3.1情感高雅

  所謂情感高雅,大到國家興衰,以天下為己任敢為天下先的感嘆;小至個人保家衛國、德才報恩之抒寫。體現出一種大風,我們也許不太清楚柳永何來的這種背景,但我們面對“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等等,無不素仰起敬;其情感之深切、內心之渴望的無不打動人心。聯想今日,時隔千年仍有“夜夜姑蘇城外,當時月,但空照荒臺。”之悲慼。這類情雅之詞,是由於柳永的所有人生經歷所衍生出來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難免使得柳永在無奈的現實面前,用詞來表達、或者用另類幻想來抒發內涵對仕途順達的渴望;儒家的薰陶,使得柳永更是收到 “學而優則仕”的影響,積極“入仕”態度,造就了柳永詞的情感高雅。   3.2語義高雅

  語義高雅是眾多文人對柳永詞的一種看法,即便是認為柳永詞“俗”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等等。細細讀之,我們能體會悽婉或蕭瑟的意境,不僅如此,一字一句之中,我們能瞭解柳永心中的鬱悶情懷,柳永是一個風月之人,喜好風花雪月的氣氛,擅長在人與人之間內心之間捕捉那一絲一毫的情緒,具有非常的高雅不顯現的高遠氣質;“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等等;柳永善於曲折委婉,鋪敘展衍,更增添意境美。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 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 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 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這首詞明確點出了苦要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畝,歸來分取閒中趣同調,都是士大夫的典型心態。毫無疑問,這類詞都應屬雅詞,面對如此雅緻之詞,論俗之人又是另一番滋味。

  4.總結

  無論是“內容俗”還是“語言俗”或者是“情感高雅”或者“語義高雅”,都讓我們從不同的視野看出了柳永的兩面風格,我們既不能說柳永是“俗派”也不能說柳永是純粹的“雅派”,柳永打破了“花間”的窠臼,開創了俚俗詞派。他寫的詞來源於生活的角落的各個層面,努力深入生活的細微之處,吸收和改造了市井俗樂,用通俗化的詞結構和耳熟之言語,使得大眾接受並都非常喜愛他的詞;從而將文人墨客始終認為的推向“高雅”的詞,推向基層老百姓的生活,而回到俗文學的發展軌道上來。他留下的《樂章集》,蘊含著藝術的魅力,我們要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正確看待柳永詞的“雅俗”性。

  參考文獻:

  [1]鄧紅梅.《詞學視野中奇特的“兩面人”—柳永詞新論三題》.《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2]鄒吉猛.《柳永詞的獨特風格及影響》.《四川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08年06月第一期.

  [3]吳靜.《歌女之思 浪子之情—柳永豔詞的思想內容略析》.《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4]寧夏江.《柳永詞的“本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22卷第5期.

  [5]鄧安麗.《從柳永詞之爭觀“雅”與“俗”》.《唐都學刊》.2000年第4期第16卷.

  [6]王娟雲.《談柳永俗詞對元曲的影響》.《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2月第2期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