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兩則

人生哲理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兩則

  導語:小故事有著大智慧,而且每個人理解的可能都不一樣哦!下面就分享這樣兩個人生哲理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哲理故事兩則1:蘇格拉底的“兩個最”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經常向學生提出問題來考驗其智慧,也常向自己提問,藉以反思,其中的“兩個最”,頗有深意。

  最簡單的運動。

  一次,蘇格拉底要生把手臂儘量往前甩,再儘量往後甩,每天甩臂三百下。學生認為這麼簡單的事人人都能做到。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起誰堅持了這項運動,有九成多學生舉起了手。兩個月後,他再提問,堅持下來的只有八成。一年後,他又問及,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便是後來同樣著名的柏拉圖。

  “堅持”當然不等於智慧,但卻是成為智者的前提條件。蘇格拉底的偉大在於,他把腳踏實地的“堅持”看作智慧的一部分,而不鼓勵那種投機取巧的“小聰明”。

  最聰明的人。

  一次,蘇格拉底的朋友到德爾斐神廟請示神諭,詢問蘇格拉底是不是希臘最有智慧的人,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蘇格拉底知道後十分驚詫,因為他一貫以無知自居。

  於是,他到處找“聰明人”對話,以證明神諭錯了,然而,卻失望地發現那些據說聰明的人實在不怎麼樣。

  蘇格拉底終於悟出了神諭的含義:他之所以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不是因為他有知識,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無知。

  一個自以為智慧的人不會再去追求智慧,而一個自認無知的人才會對智慧忠誠,畢生熱愛和追求智慧,從而不斷趨近智慧。

  人生哲理故事兩則2:忙而不滿,實而不塞

  朋友見面,第一句必然是:“最近忙不忙?”“忙!忙死了!”回答很多是這樣的。

  忙好不好?好!要生活,要工作,要出成績,哪能不忙?忙,說明工作有起色,領導正重用,家裡大小事情也離不開,日子過得很充實。我不敢苟同一些文章片面鼓吹那些世外桃源式的休閒生活,那只是富得流油者的行當。對於大部分人,小至謀生混吃、養兒敬老,大到幹事創業、履職勤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能不忙?

  但“忙”不等於“滿”,不必讓“忙”填滿每天每時每分每秒;充實也不等於生活的每一個空間都塞得不留餘地。忙要忙得得法,忙得有序,忙得條理。外國不少總統工作再忙,都有度假習慣。總統能安排的,難道我們就安排不出來?

  如何忙而不滿,實而不塞?有識之士的借鑑做法是:

  坦然放下。放下,是佛教的誨導,又是做人的智慧。當然,事業、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很多大事情是不能放下的,反而必須拿起來,拿得起。但人的一生,又有不少事情是不必在乎的`,而且是必須清空的。該放下的放下,才能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譬如,追名、逐利、虛榮、浮譽、懶惰、消極、抱怨、狹隘、患得患失、錙銖必較、以鄰為壑、爭權奪利……不放下這些攔路虎,就是有空閒,心能閒嗎?慾壑難填不懂知足也是陡然平添壓力的附加物。世上的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錢越多越想賺,職位越高越想升,名越大越想顯,總想追逐到“最”,馬不停蹄肩不卸膊,無休止無終點,能不天天加班熬夜?不放下它就只能放下生命。作家于娟患癌死於病榻前,對此就有很深。

  合理放置。擺放好家裡的物品令人舒適,擺放好工作生活的事同樣如此。時間的組合櫃是有限的,不能不分良莠都往裡塞。透過合理安排,每年每月每週乃至每天二十四個小時,什麼時段做什麼合適,都安排好,才能把緊緊巴巴變成輕輕鬆鬆。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冬瓜豆腐一鍋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亂打碎敲。即使是具體工作業務,也要分清輕重緩急、主次高低,善於把那些與大局關係不大的東西清理乾淨,才能為自己騰出自由的空間。

  大膽放手。要相信別人,有一句:“沒有你地球照樣轉。”老天爺自有它四時更替、春夏秋冬的規律。

  捨得放棄。應付應酬、人情往來,常常讓人疲於奔命。這裡有很多誘惑,吃一個飯局赴一個場面,看似簡單,卻往往尾大不掉,不少麻煩會跟隨而來,甚至有陷阱橫在面前。即使是正常的禮尚往來,多了也招架不了。因此要敢於說“不”,掛“免戰牌”。為什麼說“不”也要敢於?就在於這是傷情面、撕臉皮的事,不容易做到,要考驗自己的勇氣。

  一位香客拜見禪師,忘記帶禮物,不好意思地說:“我空手而來……”禪師說:“你就把它放下吧!”

  一個老人對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有什麼感覺?”孩子說:“有些累!”老人:“試著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老人:“那你就放開它!”孩子長出一氣:“輕鬆多了。”老人說:“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