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介紹美食的作文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有關介紹美食的,歡迎閱讀借鑑。
【篇一:品嚐嶺南美食】
嶺南因為氣候較好,種植出來的農副產品比較好,比較多,一直都有“魚米之鄉”之稱。嶺南的美食佳餚,味道鮮美,香濃入味。現在,就來品嚐我們嶺南的各種風味美食吧。
嶺南的特產食品分為小食,家常菜,水果等。第一,我要來介紹的就是我們的嶺南佳果—荔枝。荔枝能夠稱得一是嶺南果霸了,荔枝是我們嶺南培養起來,因為就只有嶺南這一帶地區才適合種植,荔枝是熱帶果實,受不起寒冷的影響,所以就會在嶺南範圍內生長得出。據說,以前楊貴妃很喜歡吃荔枝,到了荔枝的季節,皇帝為了博取楊貴妃一笑,派人騎千里馬從北方千里迢迢地來嶺南摘荔枝回去吃,連續跑了三天三夜,死了幾匹千里馬才將荔枝送到,後來,當地人將楊貴妃曾吃過的那棵樹叫“妃子笑”來命名。荔枝味道鮮美,剝開深紅色的皮,輕輕地咬上一口,鮮甜的果汁滲入口中,稍微有點兒酸,加上甜甜的味道,只要吃過的人,都會讚不絕口,回味無窮,真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嘗過荔枝後、也不禁讚歎道:“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連生水,鮮逾桔湯霜”。什麼東西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而它的缺點就是比較燥熱,吃得太多會上火的哦!
除了香濃甜醇的荔枝,當然還有其它美食,我們嶺南人有喝早茶的習慣。接不來,就說說嶺南美食之四-糯米雞。說起糯米雞也有好多種類,湖南的,贛州的……但我們嶺南的糯米雞就與眾不同,受人喜愛。首先就簡單說製造方法。顧名思義,糯米雞必須用糯米做的,選一些大片的荷葉,將糯米浸泡兩個小時,再取出濾幹,放入蒸鍋中蒸熟,將雞肉切成小塊,調好味道,接著再把蒸熟的糯米飯,雞,蛋……的材料一起用荷葉裹上,再蒸一會就可以吃啦!介紹完作法,就來品嚐一下吧。糯米雞脹鼓鼓的,厚墩墩的,就好像兩隻縮在一起的小狗熊,拆開荷葉,一陣荷葉的香味吸引你忍不住去咬一口,就能夠到裡面的鮮甜,多汁的飯,飯裡還伴有雞肉,蛋,鮮茹等等的佐料。真是“糯米雞中吃一口,美味盡在此刻中。”
我們嶺南的美食真是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吃了保證讓你沁人心腑。
【篇二:湖北的美食】
走進湖北,你便會看見街上形形色色的美食小吃,讓人垂涎三尺。
在湖北的美食小吃中,最惹人喜愛的是孝感麻糖。湖北孝感麻糖生產歷史悠久。相傳在宋朝就負有盛名。封建社會曾用它作為貢品。它以精緻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並配上桂花、金錢橘餅等,經過十二道工藝流程,三十二個環節制成。吃起來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潤燥、暖肺、養胃等功效,對肝腎也有補益。
而聞名長江中下游的傳統糕點——青山麻烘糕也頗受人們歡迎。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點,又有云片糕甜潤易融的風格,麻烘糕選料講究,它採用應山縣的糯米、咸寧市的桂花、黃梅縣的黑芝麻及上等白綿糖精緻而成。吃起來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鬆、甜、脆、爽口等。
坐落在漢口鬧市區的老通城酒樓,以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豆皮而享譽國內。迄今,很多高階政府官員、首腦人物都品嚐過。豆皮以糯米、雞蛋、鮮肉丁、鮮蝦仁等為主要原料,做成一釐米吼、小塊見方的式樣。用油煎好,盛於盤中。吃起來外皮香脆內裡酥軟,美味可口,油而不膩。國內僅武漢獨有。
而湖北最有名氣的美食,便是雲夢魚面。雲夢魚面生產於古澤雲夢,始產於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雲夢魚面選用“白鶴分流”之魚,桂花潭中之水,新麥上等麵粉及芝麻香油等為主要原料,白如銀、細如絲,故又稱“銀絲魚面”。雲夢魚面營養豐富,風味獨到,鮮美可口。1915年,雲夢魚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加特產比賽獲優質銀牌獎,暢銷全國及國際市場。、
湖北還有很多的美食小吃:沙湖鹽蛋、咸寧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風味鴨脖、熱拌麵……湖北的美食小吃琳琅滿目,真不愧是“美食之城”呀!
【篇三:美食人生】
美麗的祖國地域遼闊,我沒去過的地方不少。可我以為,北方人的日常飲食,大概都是離不開面食的吧?
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西的“刀削麵”!河南的“大蒸饃”!陝西的“羊肉泡饃”!山東的“煎餅卷大蔥”,我都曾吃過的,那都是各有風味!頗具特色的地方名吃,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回味無窮”啊!
在炎熱的夏季,北京城的地面溫度可以達到50℃,當你大汗淋漓地跑進一家乾淨!清涼小餐館裡,向服務員要一碗“炸醬麵”,裡面還需要配有青綠色的黃瓜絲。這當兒,慢慢地品嚐著清綠色的茶水,等著吃炸醬麵,頗為安逸呢!
消費既簡單,且價錢又不貴,吃起來卻是相當可口的。慢慢地,汗水也沒了,肚子也飽了,甚是愜意啊!
人們的生活好像是“乏味”的。平日裡粗茶淡飯的,卻有利於自身的健康,而在喜慶的日子裡,賓客溢門!高朋滿座,又會美酒佳餚地“鋪張”一番。這樣“跌宕起伏”的生活,又似乎是充滿了詩意!
人們的生活確實是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都離不了,鍋碗瓢盆交響樂,唱響著人生的七色音符。樸素!平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人生,越簡單越好。就如同那些地方“名吃”,只要是具有它們自己的特色或風味,也就足夠了。如果缺乏了其中的“材質”與“工藝”,便可能會是“無人問津”了。
如是,每個人若能夠做出他真實的“自己”,儘可以滿足了!真誠地做人!踏實地做事,謙虛謹慎!以禮待人;清心寡慾淡定從容,就如同品嚐那“小蔥拌豆腐”一般,既價格便宜,且清爽可口,吃在嘴裡涼絲絲的,嚥到肚裡美滋滋的,何樂而不為呢?
人們都會在節假日裡與親朋們互道祝福說:“祝你平安!”仔細地想來,這極為簡單的四個字,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呢!
“平安即福”,此話確是千真萬的。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價值”!生活的“質量”!幸福的“指數”等等,全靠“平安”作為“基石”!作為“天平”!作為人生篇章得以續寫的“文房四寶”。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不論是“謙謙君子”,擬或是“卑賤下人”,只要“質地”優良,且又有先進!合理的“工藝”,就不愁“滯銷”,不愁沒有“市場”!
請鋪就筆墨紙張,大膽書寫自己的美食人生吧!
【篇四:談談美食】
我的家鄉在建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我最喜歡吃的還是我們建南的鹹菜。
記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什麼也不想吃。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他們給我買來了許很多多好吃的東西,我卻吃不下。恰好,奶奶從老家帶回一些鹹菜。媽媽問我:“想吃嗎?”我說,“試試吧!”我夾了一小撮,就著一些白米飯。剛進口,感覺脆脆的,緊接著就有種鹹鹹的、酸酸的、辣辣的味道。這種滋味實在是太美了!不知不覺間,一碗米飯不見了,盤子裡的鹹菜也都吃光了。我胃口大開,不到兩天,我的病全好了。就這樣,我愛上了我們建南的鹹菜。
從那以後,不論走到哪裡,我都忘不了建南鹹菜。漸漸地,我對鹹菜的做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想自己親手做鹹菜的慾望。於是,我便跑去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首先要在大晴天砍下整棵青菜,上杆晾乾後,裝進大盆用溫水泡洗,用竹刷刷淨葉縫土泥垢。晾乾後,把菜剖開分為若干等份,將花椒、辣椒、食鹽、薑末等佐料包進半剖開的菜莖中,放入土陶壇中密封,三月後就能夠吃了。”我又問奶奶,“那吃法呢?”奶奶說,“吃法很多啊,可以做鹹菜湯,鹹菜麵條,鹹菜炒臘肉——吃起來美味可口。”我又問:“為什麼都是鹹菜,一樣的做法,一樣的吃法,不同時候卻有不同的味道呢?”奶奶不厭其煩地說:“乖孫子,你不知道吧!鹹菜不與其他菜相同,其他菜講究新鮮。鹹菜就是放上一至三年的時間也好吃。三到五月的新鮮鹹菜看起來黃金亮色,味道鮮美。一至三年的鹹菜看起來不好看,但是絕不會腐爛變質,而且吃起來美味絕倫!做酸菜魚、洋芋鹹菜湯就離不開這陳鹹菜。等你們放星期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做吧!保證你吃了還想吃!”奶奶的一席話,讓我直咂口水。
朋友,如果你來建南,我一定讓你品嚐鹹菜,我會親自下廚,給你做一頓鹹菜大餐:煮一缽洋芋鹹菜湯,炒一盤鹹菜臘肉丁,再加上一盤鹹菜筍絲,最後再端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鹹菜魚。讓你一頓吃個夠,讓你吃了還想吃。
想嚐嚐我們家鄉的美食——鹹菜嗎?那就快來我們利川建南吧!
【篇五:談談美食】
我並不是一個美食家,但我是一個對吃很講究的人,我從不亂吃東西,我吃東西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考慮的,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有利的東西,不管是好吃還是不好吃,我都要吃,而且我在飲食的過程中還會注意各種膳食的合理搭配,比如:肉類與素菜的搭配呀,水果與雜糧相配合呀等等,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所謂的綠色食品,這表明人們對美食的要求已經上升到了對健康有利的概念了。
我吃東西也講求變化,就算是再好吃的美食,要是天天重複吃,也不會覺得好吃了,有些東西偶爾難得吃上一兩回的時候,那才算好吃,畢竟物以稀為貴吧。
說到吃我最清楚因為我很胖!
中國菜餚素有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說。四大風味是:魯、川、粵、淮揚。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
粵菜系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廣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內。地域最廣,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風味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潮汕菜故屬閩地,其語言和習俗與閩南相近。
我很喜歡吃肉但我要奉勸同學們肉不能夠吃太過!多吃蔬菜。我給大家說幾種蔬菜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炒土豆絲:土豆切絲,水中泡五分鐘,洗去表面的澱粉,表辣椒一個,切絲。鍋裡放油燒熱,倒入土豆絲、辣椒絲同炒,放入少量鹽、醋、雞精、味精。炒熟裝盤。
豆腐西紅杭湯:豆腐切成手指大小的塊,西紅杭切塊,鍋裡放油燒熱,倒入豆腐,加入盛湯用的盆子的半盆水,放少量鹽、雞精、味精,燒開後再燒3分鐘,倒入西紅杭燒開盛入盆子。
豆腐白菜湯,做法同上,倒入白菜燒開後再燒一分鐘盛入盆子。
青辣椒炒雞蛋:青辣椒三個,切成絲,雞蛋二個,鍋放油燒熱,倒入雞蛋炒熟盛起,鍋裡放油燒熱,倒入青辣椒絲炒,加少量鹽、味精、雞精、醬油,倒入炒熟的雞蛋炒熟裝盤。大家可以學著做。
【篇六:江南美食】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大浪淘沙,也惟有臭豆腐,依然在時代的浪潮緩緩的衝擊中默默地傳承和發展。
臭豆腐“聞著臭”的經典口號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在江南的`街頭巷尾中,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場景:一副擔子,一頭小灶油鍋,一頭木格按板;油鍋小沸,一位老爺爺用鉗子把鍋中的臭豆腐翻個身,按板上放著調料瓶、竹籤。
臭豆腐其名俗氣,但是愛吃者多而又多。臭豆腐是用黃豆進行發酵做成的。它穿著一身牛奶白的外衣,帶著一股特殊氣味,呈長方形或正方形。炸熟後換了一身金黃色晚禮服。賣臭豆腐的老爺爺總是先拿出做好的白嫩臭豆腐,放進油鍋裡炸。頓時,鍋裡熱鬧起來,隨著“噼噼啪啪”的交響曲,把臭豆腐翻個身再炸。老爺爺會撒上點兒調味品:雞精、胡椒粉、自制的辣椒粉。接著撮一點兒切細的蔥花均勻地放在臭豆腐上。這樣一份美味的臭豆腐就做好了。每次,老爺爺的攤前總是排著老長的隊伍。
“臭豆腐”、“臭豆腐”,兩元、三元、五元都行。一聽到這熟悉的吆喝聲,便會忍不住買上幾元錢。瞧,這些臭豆腐,長長的、方方的、扁扁的,加上排放整齊的配料,令人看了垂涎三尺。把這些金黃的臭豆腐往鼻子上一靠,哇!一股香臭相間的味道撲鼻而來,直鑽我的胃中,望著這些可愛的臭豆腐,我真有點捨不得吃呢……開一個小天窗,鮮而美味的汁順著舌頭流入口中,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中間似海綿般柔軟的臭豆腐腦。外酥內嫩,這正是臭豆腐最純正的味道了!這臭豆腐還十分有嚼勁呢!送一塊放入嘴中,瞬時間,雞精的鮮、胡椒、紅辣椒粉的辛香辣味和蔥花兒的香伴著鮮嫩多汁,外酥內嫩的臭豆腐味一起湧進口中,令人口味無窮。
呵!臭豆腐這種小吃,大家都應該去嘗一嘗哦!
【篇七:談談美食】
提到河南小吃,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麵,是河南齊名的三大小吃。今天我就給大家簡紹一下這:河南燴麵。
這燴麵,看上去賣相極好:透白的麵條,配上好像碧玉般的香菜。可是讓人食慾大增,還沒吃呢,哈喇子估計就要留下來了。如果再淋上辣椒油,白裡透紅,綠配紅。當藝術品展出都可以了!
看著好看,做法嘛……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說白了,就是羊湯煮麵,但是想做好,這裡面的門道可就多了去了。
先要熬煮麵用的羊湯。用羊肉和羊骨頭,配上八角、大料、草果、茴香一起用紗布包裹,製成調料袋,放進鍋裡煮。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燉2——3小時。(怎麼感覺好像某些泡麵的廣告……)煮完放鹽,放在一旁備用。煮完出鍋的羊湯,帶著一股鮮味。還沒吃麵呢,胃口都已經打開了。
之後和麵。和麵前要先加上一勺鹽。之後,每揉10分鐘,就要醒20分鐘。而且要反覆3——4次,不然麵條可不會勁道。不過,這個步驟,也確實有點麻煩。麵條揉完後,擀成合適的形狀。還可以抹一些色拉油,增加色澤。再蓋上保鮮膜,接著再醒20分鐘。在醒麵條的時候,還要準備一些配料:羊肉、粉條、黃花菜、香菜、豆腐絲、海帶(或選用木耳)、鵪鶉蛋。
接著就要煮麵了。鍋中放入熬好的羊湯,接著把羊肉、香菜等配料放入攪勻。之後放面,並加鹽調味。煮熟出鍋。一碗美味的燴麵就做好了!
吃的時候,就是一種享受了。依照我的習慣,先把配料吃了。各種鮮味,衝入嘴中。一下把胃口開啟。之後吃麵,一口口面片帶著羊肉的鮮味入口,一點也不覺得膩,而是很爽滑。吃碗麵,再喝上一口鮮美的羊湯。一聲“爽!”脫口而出,真乃人間第一美味!
不光是好吃,這燴麵的來頭也很大。傳說,在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登基前。他患病落難與一個農民家。一個老婦人將一頭“四不好像”(麋鹿)宰殺,燉成湯。做麵條給李世民吃。他一吃,病就好了。
怎麼樣?這就是我們河南的特色美食:燴麵。各位“吃貨”(指特別喜歡吃的人)們,動心了就趕緊找家燴麵館,買一碗大快朵頤吧!
【篇八:談談美食】
說起餃子,可以說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中國,每當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會包餃子。餃子滑潤可口,味道鮮美,寓意深刻。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國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這句話代表著人們對餃子的鐘愛之情。
餃子由來已久,始於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在冬至回鄉路過南洋時,看見不少窮困老百姓耳朵凍傷,飢寒交迫,很多人染上風寒。張仲景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熱的藥材做餡,再用包成耳朵形狀,盛給窮人們吃。人們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為了感謝張仲景的善良、無私。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們都要吃餃子。漸漸地,吃餃子就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俗。
在不同的時期,餃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東漢末年稱餃子為“嬌耳”。唐代卻稱之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歲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又稱為“扁食”……隨著歷史的發展,餃子漸漸開始變得名目繁多。如廣東的澄粉蝦餃、上海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水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釧水餃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歡迎。
餃子不僅好吃,而且做法獨特、簡單。首先需要將麵糰搓成長條,再把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塊,擀成麵皮。接著將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鹽醬醋等佐料調成餡。再用麵皮把餡包起來,用手把麵皮一點點兒捏緊,這樣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做好了。這些包好的餃子也是形狀各異,蘊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寶形的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麥穗形的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看來,這小小的餃子裡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餃子可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哦!外國的餃子也別有一番風味。如俄國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蔔、雞蛋、蔥頭、鹽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餃子餡中新增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很大。最特別的是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湯。不過,對俄國人來說,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和是第二道菜。其他諸如匈牙利餃子、義大利餃子、朝鮮餃子等,也都很有特色,別具一格。
看到這裡,你一定很饞了吧!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份香噴噴的餃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