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80字(通用20篇)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80字(通用2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雀東南飛讀後感280字(通用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麼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麼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麼倉促、那麼悽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悽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慾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悽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2

  鳴蟬放棄了對往日青春的堅守,一聲蛙鳴蒼涼了秋夜冰釋的溫度,一個人孤孤單單坐在窗前,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一段多麼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走的那麼倉促、那麼悽婉……

  當春去夏來,夏去秋又來,蘭芝的淚水從無斷流,也許匯成一條小河了吧,而她卻還在堅強的等著、盼著、守候著…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了萬里長城;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也是因為愛情,祝英臺忍悲赴清泉;同樣是為了愛情,劉蘭芝和焦仲卿又演繹了一段人間悲情,譜寫了一曲命運悲歌。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3

  讀了《孔雀東南飛》讓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透過描寫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以血的事實有力的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寄託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婚姻的熱烈嚮往。詩中的情節主要圍繞劉蘭芝而展開和發展。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現了她的形象。可見,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破裂。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脫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愛人的一個小缺點,我們總是習慣上綱上線,最後竟然以人身攻擊而收尾。導致家庭的破裂。

  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4

  半殘輪迴半無圓,滄月猶現那時涼。望絕望月絕望月,空白離合轉成空。

  在這個蒼涼的夜裡,獨剩她一個人在回憶。她是多麼期望他能理解她啊!但是她此刻只會對著清澈的池水發表感慨。

  她十三能紡織,十四會裁衣,十五善箜篌,十六懂禮儀,十七為人婦。但她還是被休回到孃家。她在想他說過他會像磐石堅固沉穩,不管什麼都不會使他動搖。她以前也說過她會像蒲葦柔軟結實,如絲一樣不斷裂。但事與願違,有些事她自我也不能左右。上天也給過她一段真摯的感情,她也心滿意足了。今晚的月亮真圓啊!她的命在這天也即將完結。“池水清清,悠悠我心”她縱身跳進清冷的池水中,在陰間去與他相會。那聲音令人心碎,迴響在池水中,消失在蒼涼的夜晚。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5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仲卿“甚宜其妻”,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暱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6

  昨晚讀了《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很是氣憤。古代同是婦女,為什麼當媳婦和當婆婆的地位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劉蘭芝可謂是有才又有德的女孩子,嫁給作為府吏的焦仲卿滿可以配得上的,夫妻兩人恩恩愛愛,感情甜蜜,為什麼當婆婆的就那麼不能忍受小夫妻倆的感情呢?

  難道是因為媳婦剝奪了孩子的愛,自己吃醋了?儘管劉蘭芝很孝順婆婆,可是婆婆還是要對劉蘭芝挑三揀四,雞蛋裡挑骨頭,可見媳婦難做啊!為了孩子的事業,婆婆要兒子放棄對妻子的'愛,住在辦公室裡。

  過生日的時候,兒子為妻子買一朵花,婆婆都不願意,難道對妻子的愛和對母親的愛是矛盾的嗎?夾在媳婦和母親中間的焦仲卿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啊?兒媳婦在現在社會看來已是很標準的好媳婦了,婆婆還是不滿意,最終落得個被休的惡名,真是有冤無處訴啊!封建社會的惡婆婆可見一斑。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7

  “眉黛頻低,遠山何如離恨長”,她勤勞能幹,多才多藝;她外柔內剛,自有主意,不為威迫所屈,不為榮華所動;她對仲卿溫柔體貼,深情專一;她果斷忠貞,為愛情而犧牲。

  “妄自多情,空訴離殤”,他忠於愛情卻不給直接抗爭,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他善良孝順,正直淳樸,為了愛情最後走上叛逆的道路;他可以為了愛情克服性格上的弱點,他可以為了愛情掙脫思想的束縛,他可以為了愛情放棄大好仕途,他甚至為了愛情不惜生命!

  就這麼為愛情忠為愛情貞的兩個人,卻最後落了個不好的結局。是什麼原因,逼得這麼相愛的兩個人落得這麼個結果。

  我羨慕他們之間純真的愛情,卻遺憾他們之間的結局;我羨慕他們之間情誓深深,卻遺憾他們以死赴誓;我羨慕他們堅持自我、維護愛情,卻遺憾他們所遭受的種種困難!

  到底是什麼原因,蹀躞情深的二人面臨生死考驗,上天似乎中要給相愛的兩個人制造些困難,使他們在愛情道路上坎坎坷坷,不論焦劉之情還是唐陸之愛,結局總是不盡人心意。

  對於愛情道路上的人們,彼此包容、理解、關照、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前方有什麼樣挑戰,只能且行且珍惜。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8

  靜默地讀完《孔雀東南飛》,心裡的滋味不知所謂,結尾更是一句牽起我的遐思。

  或許那句結尾是在警醒我們,去認真對待芸芸眾生中的每對伴侶,成全有情人終成眷屬,不知那些情商低於智商的人是否會懂!或許那句結尾是在詢問我們,當你的愛情遭遇與世俗的摩擦,你會如何?真愛,值得我們消得人憔悴,不顧生或死。當初為了自由離開真愛,最終選擇死亡。死亡,可以解脫,卻不是初衷,但那縱身地一躍,沒有遲疑。想來,如若真愛遭遇了與世俗的碰撞,初衷好似無痕輕風,最真實的是去追尋。

  《孔雀東南飛》的每字每句,會讓世人明白什麼是真愛。真愛是堅持裡的心甘情願。堅持你我的真愛,我在投井時毫不猶豫,只為證明心意,堅守真情。真愛是無論你如何我都愛的真意,小吏之身的你,但我仍為你紅妝,同你共枕。真愛是因愛而亡的相隨,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讓我選擇朝東南的樹枝,那是你的居地。真愛是一種衝破世俗的勇氣,頂著不孝的罪名,嚴詞反抗母親只為真愛。我不禁想起寶黛同讀《西廂記》,賈寶玉不顧世俗說出“你若是那傾國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不同的是,焦仲卿是真愛,賈寶玉是調情。

  投身古井只為真愛,自掛枝頭唯有相隨。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9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誓言只不過是過往雲煙,相愛的人總會因為外界的一些東西而被迫分開,一如焦母的蠻橫無理又或是蘭芝哥哥的逼迫。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焦仲卿由最初對母親抱有幻想到最後的絕望,徘徊東南枝的他還是放心不下生養自己的母親,還是記掛自己年幼的妹妹,卻又記掛著與蘭芝許下的諾言。走來走去,思思量量,望向東南方向的天空,仿若,他又看到了昔日與蘭芝相守的畫面,卻也看到自己在府衙忙碌而顧及不上蘭芝,蘭芝獨守空房的場景,是啊,那一刻,他愧疚了,假若時光能倒回,可惜,時間只會一刻不停的向前。

  蘭芝死訊傳來,眼前的場景漸漸消散,焦仲卿心中一怔,是他提出要獨赴黃泉的決定,卻不想蘭芝更加堅毅。回頭望了一眼家的方向,許是心意已決,一片片枯葉落下,帶走了他的情,他的牽掛,卻留下了望向東南的愛,閉眼的瞬間,他仿若看到了蘭芝。嘴角揚起一絲微笑,他知道蘭芝在等他,他要快點,這一次,不能再讓他獨自落淚了······

  是啊,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0

  美麗勤勞的婦女是誰?蘭芝是也。一個願意為愛情而犧牲的人,她與焦仲卿是真心相愛的。但因為焦母,自己的父母兄長,她走上了絕路。蘭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解脫;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剛強的另一種詮釋。

  蘭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對愛情的堅貞不移的精神卻活到現在,播撒在神州的每一個角落,感動著每一個炎黃子孫。蘭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更能展現她對愛情的忠貞,對自我的解脫,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的選擇。

  既然蘭芝之死是那麼令人惋惜的,那蘭芝之死又是誰的錯呢?焦母?還是蘭芝的父母兄長?這一直都是人們所眾說紛紜的。千百年過去了,人們終於曉得:蘭芝之死是由於那個時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說蘭芝不過是那時代的一件犧牲品,有更多的蘭芝在我們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犧牲品。而蘭芝算是幸運與幸福的那個,至少在今天還有人記得她,記得當年可歌可泣的愛情,為她憤憤不平。而更多的犧牲品甚至還說不出名字。對此,我無奈地說:"那是一個末世,是一個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1

  我不知道焦仲卿與劉蘭芝相繼赴死時的心中所想,但我總覺得他們並沒有真正冷靜的思考。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僅僅為自己而活,我們有親人,有家庭。在做一些重大決定時,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家人的感覺呢?焦劉二人固然情深意長,情意綿綿,打但他們都太自私了,劉蘭芝的母親疼愛了她十幾年,她可曾真正為她想過;焦仲卿的母親更是獨自一人辛苦將他撫養長大,他可曾真正為他想過。

  是,焦仲卿徘徊過,猶豫過,但他終究放棄了責任,他是否真正想過,他的離開要讓母親獨自一人帶著小妹如何過下去?他們成全了彼此的愛情,但維繫在他們身上的親情又作何而論?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2

  今天再次讀到高中學過的一篇《孔雀東南飛》給我最大的感受還是逼迫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

  原來學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說過,這是一篇愛情故事的悲劇是悽慘的美。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寫劉蘭芝跟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什麼是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掉。劉蘭芝跟焦仲卿本來是恩愛的夫妻倆,卻因為外界的逼迫不得不使得兩個人分開,到最後的雙雙自殺。

  文中寫到:“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劉蘭芝在被迫嫁於太守的黃昏裡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焦仲卿聽說劉蘭芝投水自殺的事情後,心裡知道從此要與劉蘭芝永別了。在庭院裡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吊死了。)所以註定結局是悲慘的!

  如果焦仲卿和劉蘭芝生活在現在,可能不會選擇去死。我覺得劉蘭芝和焦仲卿之所以選擇自殺,除了是殉情,還有就是對生活的絕望吧,劉蘭芝覺得自己從小就學習各種女工琴棋書畫,嫁到焦仲卿家裡不分晝夜辛勤織布,即使這樣努力,還是被休棄,回到家又被哥哥逼迫再嫁,她感到了生命的完全不能自主和生活的殘酷,而焦仲卿呢,他有這樣一個頑固專制的媽媽,他在事業上又不會有大的成就了,家庭生活上有這樣強勢專制的媽媽,也不會有什麼幸福的希望了,所以他向生活投了降。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如果時間重來,這一定也是個悲劇。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3

  “孔雀往東南飛,遊蕩了五英里……謝謝你們的後代,小心不要忘記!分析這首流傳了幾千年的樂府詩,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深深地打動了人們。更重要的是,它啟發後人不要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也不要強迫別人結婚。同時,它也讓人們明白了很多道理。現在,請仔細聽我說。

  首先,我從上面四個主人公身上學到了很多。

  焦仲青:性格衝動,勇敢但足智多謀,但恪守信仰。在我看來,焦仲卿如果聽了劉蘭芝的訴苦後不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的臺詞,然後去找他的母親理論,也許他不會讓劉蘭芝被驅逐出境,將來也不會有悲劇發生。此外,他所謂的“清卻暫時回了家,我現在報告(f)家。”它很快就會歸還,會受到歡迎的。”根本不管用。他現在甚至不能保護劉蘭芝。將來他將如何嫁給劉蘭芝?除此之外,焦牧現在有那麼多理由擊敗焦仲卿的心理防線。當劉蘭芝斷交的時候,她一定會說:你怎麼能娶一個斷交的女人呢?因此,他的計劃只能起到安撫劉蘭芝的作用。儘管失敗的可能性如此之多,焦仲卿最終還是履行了嫁給劉蘭芝的諾言,這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刻。

  再看看劉蘭芝。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孩,會編織13種熟練的紡織品,14種學術風格,15個手鼓和16本詩集。她能在三天內打碎五塊,恪守女人的職責,做女人該做的事,彈豎琴,吟詩,有高雅的愛好和特殊的技能,能在生命最低潮的時候安靜地走路,頭上有烏龜的光。腰如流水,耳伴明月。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4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間固有一種思念,“牽掛”而已。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隨著滿天顫抖的繁星,伴著牛馬的嘶鳴,蘭芝挽住自我對感情的忠貞,舉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我與蘭芝永遠的分離了,自掛東南枝,用瞬間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記憶。

  一襲嫁衣,將感情天涯相隔,僅有鴛鴦仰頭相鳴,點點相思淚,浸溼了枝枝相覆的梧桐葉,留下的僅有對後人的勸誡。

  可誰有以此為誡?誰又遵循著這痛苦而又悽美的勸誡?漫漫長河,又有多少人還堅守著當初“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忠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夠為感情付出一切,即使天地反對,也要長相廝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多年之後,梁山伯與祝英臺心守著這份堅定雙雙化蝶。在沈園中陸游與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麼淒涼?當年緊握紅酥手,飲盡黃藤酒的幸福時光早已不在。此刻呢,相思紅唇萬般恩情都已付諸東流。一首《釵頭鳳》換來的僅有對那段記憶的刻骨銘心,對現實的抑鬱與惋惜。

  蒲葦的一時韌,卻也留下了如曇花般絢爛的一瞬。它的堅韌是刻骨銘心的記憶,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牽掛。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人留戀於人生,對情“忠貞不渝”而已。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5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我打開了被稱為“樂府雙璧”的《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是我在高中時期學的一篇文章,今天重新再讀一遍,產生了無限感慨。

  《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一起起被稱為“樂府雙璧”。東漢末年,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因為被焦仲卿的母親嫌棄,趕回孃家。而孃家的人又逼迫劉蘭芝再嫁,但是劉蘭芝已經發誓不再改嫁。後來蘭芝投河自殺。焦仲卿聞得妻子死訊之後,在自家的庭院樹上自縊而亡。後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就作了這首詩。

  這首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卻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東漢建安年間年僅十七歲的蘭芝嫁給仲卿,夫妻兩人總是聚少離多。攔在在家裡日日紡織,然而卻不能得到公婆的喜歡,並希望趕走她,希望兒子去娶隔壁的女子秦羅敷。最終夫妻兩紛紛選擇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讀完這首詩,我深深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在古代一夫多妻的情況下能夠有如此悽美的愛情,就像梁山伯和祝英臺一樣悽美。現在社會非常浮躁,充滿了誘惑,離婚率非常高,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明星離婚或出軌,各種糾紛分手。很多人為了利益對愛情背叛。孔雀東南飛讓我懂得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感情,愛情是美好的,一定要好好經營愛情,不要為了金錢和偏見而傷害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6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摘採蜜本一則一首超長的詩,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焦仲卿是一個府吏,他的妻子劉蘭芝一直不討焦母的喜歡,一天事情惡化了,劉蘭芝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她丈夫說:“我嫁給你後苦練五年的本領,三天織五匹布還說太慢。”焦仲卿去勸說他媽媽,焦母說:“我早就看她不順眼了,品質太差,動作太慢,把她休了!”焦仲卿辯駁道:“我天生苦命,好不容易得了個好妻子,這本是我三生有幸的事,可卻要把她休掉,這。”焦母堅持要休掉劉蘭芝,還說要重新給焦仲卿找個更好的。

  傷心離別,劉蘭芝道:“你好比巨大的岩石,千百年不動搖,我好比柔韌的蒲葦,一時曲折。我媽媽和哥哥將我又許配給太守公子,我們永不分離的願望可能無法實現了。”

  這是一部古代家庭悲劇,仲卿和蘭芝本來感情很好,只因焦母看媳婦不順眼,就強迫兒子“開除”妻子。蘭芝誓死不再嫁,可其兄長為了自己飛黃騰達,硬要妹妹嫁給太守五郎,最後兩人憤而自殺。作者顯然對吃人舊制度的封建思想的抨擊,仲卿蘭芝勇於向那萬惡的舊制度鬥爭的精神給予最崇高的評價。

  本文的人物也徐徐如生,仲卿蘭芝好比巨石蒲葦,焦母劉兄一副勢利嘴臉,可惡!

  這篇文章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代表作,故事悽美、動人。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7

  《孔雀東南飛》全文都用5言的句式,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情節緊緊相連,扣人心絃,回味無窮。結尾也秉承了這類歌頌愛情古文的一貫風格,將原本悲傷的結局巧妙地轉化為一個虛幻美好又引人深思的結尾。

  《孔雀東南飛》在人物的塑造上善於運用人物的語言來塑造一個人物的形象。就如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僅僅用對話就把蘭芝不亢不卑,堅強堅貞,以及對焦仲卿的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缺少一些動作、神態、外貌描寫,但這也更加突出了文章的語言描寫。

  本文意在控訴了宗法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家長專制和宗法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男主人公焦仲卿雖然性格有點軟弱,但他身上那男子的骨氣與剛強讓他勇於反抗,最後自縊殉情。總而言之,《孔雀東南飛》在當時表達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渴望與追求,勇於反抗整個社會背景,在當時是具有先進意義的。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8

  人間本有一種回憶叫“銘肌鏤骨”,人間固有一種懷念,“掛念”罷了。

  “我命絕今天,魂去屍長留!”跟著滿天哆嗦的繁星,伴著牛馬的嘶鳴,蘭芝挽住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舉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己與蘭芝永久的分離了,自掛東南枝,用瞬間深深埋藏了舊日的回憶。

  一襲嫁衣,將愛情天邊相隔,只要鴛鴦仰頭相鳴,點點想念淚,浸溼了枝枝相覆的梧桐葉,留下的只要對後人的勸誡。

  可誰有以此為誡?誰又遵從著這苦楚而又悽美的勸誡?漫漫長河,又有多少人還堅守著最初“我欲與君相知,龜齡無絕衰。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六合合,乃敢與君絕。”的忠貞誓詞?又有多少人能夠為愛情支付全部,即便六合對立,也要長相廝守,而做出盡力呢?

  “君作為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搬運。”多年之後,梁山伯與祝英臺心守著這份堅決雙雙化蝶。在沈園中陸游與唐婉的相逢,又何嘗不那麼蒼涼?當年緊握紅酥手,飲盡黃藤酒的美好韶光早已不在。現在呢,想念紅唇千般恩惠都已付諸東流。一首《釵頭鳳》換來的只要對那段回憶的銘肌鏤骨,對實際的鬱悶與悵惘。

  蒲葦的一時韌,卻也留下了如曇花般絢爛的一瞬。它的堅韌是銘肌鏤骨的回憶,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掛念。

  人間本有一種回憶叫“銘肌鏤骨”,世人眷戀於人生,對情“忠貞不渝”罷了。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19

  愛情,這本是個最最古老的話題,不想字字句句讀下來,眼眶裡不覺間竟還是有股酸澀在滾動。

  當日,劉蘭芝這樣立下誓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哪成想,這一日她收穫的卻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責“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這對苦命的鴛鴦能在二三里外就聽出了故人的馬蹄聲,內心裡的那份愛戀呵,它該是怎一個深字了得?!

  然而,別人不明瞭劉蘭芝的心倒也罷了,連心中念念不忘的愛人也這樣指責於她,試問劉蘭芝除了說出“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又還能怎樣?!

  相愛卻不能相守。痴痴苦等著情郎早日實踐“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的誓言。然而,辭過了縣令又來了個太守……媒人一個接一個地上門,他的誓言卻始終沒有做到……母親的抱怨兄長的責難,身為被遣回家的一個“棄婦”,她又該何去何從?!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臨去的那剎那,她的心應該是解脫的吧?她的面容應該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經和他再次攜手於奈何橋畔,即便做著四處遊蕩的孤魂野鬼也始終不肯喝下那投胎轉世的“孟婆湯”?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後人看到的總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卻不知道,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的卻是永遠不能再續寫的生命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衛……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20

  蘭芝啊!汝何所懼?即使黑暗中的愛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會驅逐一切。從古至今,“不守婦道,紅杏出牆”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堅強,只要自己做過的,都會無怨無悔。千般戀愛萬種情,一切盡在不言中。縱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寧死不再嫁,只為仲卿對你許下的承諾,你的專情,你的專一,讓我傾佩。

  仲卿的愛,枝頭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悽慘。你愛蘭芝,愛的無怨無悔。你對她許下的“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讓我置身在封建社會看到了你的執著,看到了你對愛情的追求。但在當時,你的“孝道”未免對蘭芝有些殘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將蘭芝置身何處呢?我也許不是你,不能體會你的心情。蘭芝只是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愛的人手裡的一紙休書。如果在現代,我相信你對蘭芝,一定是不離不棄,對嗎?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時間在老去。那時的花開,那時的剎那芳華,我們目光集聚,沒有別離!青山依舊在,真情萬古存。棒打鴛鴦,說到底就是一種現實的罪過,這種罪過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來不及陪你一世,來不及問你什麼是永恆,甚至還來不及哭泣,你就這樣悄然而走,頭也不回......

  結局雖然不是很美好,但是透過讀這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愛情的真摯不予,兩人突破了生死的考驗,獲得了真摯的愛情。而現在的年輕人,說結婚就結婚了,還沒過多久呢,又說離婚就離婚了。這也證明了現在的人們對愛情的不珍惜和不尊重,所以我們要尊重,珍惜愛情。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