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洲> 英國之旅六年級作文

英國之旅六年級作文

英國之旅六年級作文

  每每看見上海灰濛濛的天氣,不由得會想起英國的藍天白雲、清新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小編收集了英國之旅六年級,歡迎閱讀。

  第一篇:英國之旅

  在學校聽了幾天課後,不禁對英國人隨性的處事方式所吸引,心裡隱隱對今天的倫敦之行充滿期待。

  在肯特開往倫敦市區的火車上只停留了短短的幾十分鐘,我們就到達了心裡不知期待了幾百次的目的地。剛下火車,就被倫敦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漫步在倫敦的街頭,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來往的車輛雖然很多,但有序完全感覺不到濟南大街上那種擁擠和嘈雜。大約走了10分鐘,遠遠的看見了了舉世聞名的它穩穩的矗立在泰晤士河畔,獨特的懸臂式結構讓人看起來很驚險的把大部分摩天輪懸吊在河中央,但是在水洗似的藍天白雲的映照下,讓然發出銀色璀璨的光芒。走進泰晤士河,清澈的河水映襯著碧綠的.水草在水中搖曳,每幾分鐘在岸邊出發的遊輪像一顆顆明珠般點綴著這充滿歷史氣息的古老河流。沿岸的酒吧在河畔支起巨大的太陽傘,遊人們一邊品嚐著美酒一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沿著河邊走,就可以看到英國皇室建築的最典型代表站在它下面,才感覺它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宏偉。圍著它繞了一圈,來到了議會大廈的入口,經過簡單的安檢後,我們終於進入了議會大廈的內部,來參觀英國的權利中樞的構造。我們的整個參觀過程是由一個名叫的貴族議員來引導的(據說就是他的祖父發明了這風靡世界的快餐)。進入貴族院後,感覺自己的感受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金碧輝煌的女王寶座,氣勢宏偉的屋頂壁畫以及世界矚目的精美雕塑,無不令人歎為觀止……

  一直到晚上,我們都在不停地參觀倫敦著名的景點,白金漢宮,國家美術館……草草的打發了晚餐後,我們又再次踏回倫敦街道,走向看莎士比亞戲劇的劇場。倫敦市區的街道不似濟南的,他們仍舊是幾百年之前的樣子,古老的街道旁聳立著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建築,漫步其中好像將自己置身於時光隧道之中,從幾百年前一直穿越回21世紀,古老的畫面在腦中迴盪,但耳中不斷晃過汽車的油門聲卻將我拽回現實。

  回憶一天的生活,這座充滿朝氣與活力但又充滿歷史滄桑的古老城市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了我們這群懷有夢想的女孩,我們都在心中畫下一個圈,我們一定會再回來。

  第二篇:英國之旅

  每每看見上海灰濛濛的天氣,不由得會想起英國的藍天白雲、清新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去年12月,我有事去了趟英國,感觸很深.

  我原以為英國倫敦是個非常現代化的大都市,可是走出希思羅機場一看,才發覺一點不是.確切地說,她非常的古典.因為在倫敦市中心,很難見到一幢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市中心繁華的路段基本上都是一些三到五層樓高的很有些年代的老房子.像外灘那樣的樓房比比皆是,只是人家的石頭牆體仍然保持著乳白色,而外灘那幾幢已有點灰不溜秋了,我想可能是長期受汙染的空氣侵蝕的結果.

  比起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我寧願看倫敦那些精美的石頭老房子,現代化的高樓折射的是金錢的光芒,而倫敦的老房子卻蘊藏著深厚的歷史.那巨大的圓形立柱,那哥特式的尖頂,以及牆體上精美的雕塑,令人遐想,百看不厭.

  倫敦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又是極其的普通.唐寧街10號就在大街邊上,如果沒人介紹,恐怕你想也想不到這就是英國的首相府.其他一些如英國的外交部、財政部的辦公樓,也都很普通,甚至還沒有周邊其他房子上眼.倫敦的馬路都很窄,且大都彎彎曲曲,就是那條著名的畢卡第裡大街,也遠沒有我們的四車道馬路來得寬敞.

  同樣是著名的馬路,我們在南京路上散步,除了驚歎它的繁華和濃重的商業氣息外,不大會有其他感覺.但是站在畢卡第裡大街上,你會想到幾百年前它也是這樣溫暖的陽光,皆因為這條大街仍然保持著以前古老的傳統.在倫敦可以看出,英國人基本上沒搞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一切都是那麼古老,而我們的大多數城市,都已經失去了本來面目,被改造得非常現代.可能是因為我們錢多,喜歡來“大手筆”.

  英國出產賓利、勞斯萊斯高檔車,可我在倫敦一個星期,沒看見一部這樣的車子,在大街上行駛的多半是小排量的兩廂車.據說這些高檔車大都推銷給中東的富豪和我們國家的有錢人了.英國人非常講究實際,一般不會為了裝面子而過度消費.在哈羅德百貨公司的包袋、鐘錶和化妝品部,東亞人的面孔佔了相當一部分,耳朵常能聽到熟悉的漢語聲.這讓我幾乎產生錯覺,以為自己是在一家豪華的國內商場裡.

  在英期間,我曾參加一次酒宴,蠻上檔次的.酒店不用空調,不過每間房間都生有壁爐,因此一點不覺得冷.酒店牆壁都用護牆板裝飾,牆上掛著許多精美的肖像油畫,可是吃的卻極其簡單,只有四道主食:軟麵包、雞脯、生魚片和甜點,其中只有軟麵包可以隨意添.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吃了個精光,卻剛好把肚子填飽.而我們的酒宴,明明知道吃不完,還大碗大碗把菜端上來,有的菜甚至剛動一下筷子就沒人再碰,真是浪費驚人.我們真的應該跟英國人取取經,如何不摜派頭,講究適度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