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導讀

《老人與海》導讀

《老人與海》導讀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作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

  《老人與海》導讀

  名著概述

  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前四十天還有個叫曼諾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後來孩子父親嫌老頭“背運”,讓孩子搭了別的船。老人睡覺不像年輕時總夢見海浪、沙灘,而常常夢見獅子。

  第八十五天,孩子為老人準備了沙丁魚和魚食,送老人出海。老人決定到更遠的大海深處捕魚,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老人疲憊不堪,不得不靠吃生魚片來增加力量,最終使盡平生力氣把同樣已筋疲力盡的大馬林魚殺死,並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群,老人和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魚叉扎,用船槳、舵柄、刀子等與鯊魚拼死搏鬥。最終,鯊魚吃掉了他千辛萬苦得來的大馬林魚的肉,老人回港時大魚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子夜時分,老人的船終於駛進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人們對著大魚的骨架發出驚歎,曼諾林送來熱咖啡,表示要和他一起出海。睡著的老人又夢見了獅子。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但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抗爭,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老人與海》文學常識

  1. 厄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當過戰地救護車司機、記者。作品有劇本《第五縱隊》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喪鐘為誰而鳴》,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1961年7月2日用槍自殺。海明威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2. 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是一部寫陸地、海洋與天空的中篇小說,曾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 海明威本人也認為《老人與海》是他一輩子裡寫出的最好作品。

  3.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在《老人與海》中,這種特點具體體現為:①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②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③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④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

  他的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致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最為典型,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老人與海》重點情節

  1. 桑地亞哥追捕大馬林魚的過程。

  老漁夫桑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第八十五天,在深海上,一條大馬林魚上了鉤,但它把桑地亞哥的小船拖得離海岸越來越遠,一直拖了兩天兩夜。在追捕大魚過程中,桑地亞哥精疲力竭,頭昏眼花,右手受了傷,左手直抽筋,又缺乏食品。為了保持體力,他不得不用難以下嚥的生魚肉充飢。他冒著小船被顛覆的危險,始終對它窮追不捨,即使它跑到天涯海角,也準備奉陪到底。結果,大魚沒把他拖垮,卻被他拖垮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他終於制服了大魚。但回程中遭到鯊魚的襲擊,老人一路都在與鯊魚殊死搏鬥,回港時大魚只剩了一副骨架。

  2. 《老人與海》非常講究照應的完美。試舉例說明。

  小說開頭交代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海邊一座簡陋的茅棚裡,第八十五天的黎明他從這裡扛著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兩天後的黎明,他獨自駕著小船又回到了海邊,扛著工具又進了小茅屋,孩子第一個來看他。整個故事在時間、地點、人物甚至道具方面都形成了照應關係,有頭有尾,產生一種完滿的美感。

  這種照應並非簡單重複,而是引導人們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點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然是老人和孩子,用具還是那些捕魚的工具,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已蘊藏了不同的內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擻,充滿信心;孩子為老人擔心、祈禱、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並不是至關重要的。歸來後老人已經疲憊不堪,面臨精神和肉體上的全面崩潰;孩子為老人受傷而哭泣,為老人歸來而歡樂,為將來能繼續跟老人學習本領而慶幸;老人用作戰鬥武器的捕魚工具已殘缺不全;小茅棚此刻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處所。可見前後已發生了本質上的巨大變化。這樣的照應頭緒清晰,有助於對作品進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體感很強。

  故事首尾都寫到老人夢見獅子,也形成了一種完美的照應。

  3. 《老人與海》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寫到老人夢見獅子,對此你如何理解?

  ①獅子是老人年輕時遠航非洲見到的,是百獸之王,是青春、活力、勇敢、自信、堅強的象徵。首尾都寫到“老人夢見獅子”,說明孤獨貧困的老人雖年老並屢遭厄運,但從不灰心,有不服老的精神,在老人體內還充滿著勃勃生機,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頑強的鬥志,總力圖在獅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斷進取,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

  ②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4. 《老人與海》結尾“曼諾林送來了熱咖啡,並告訴老人,以後和他一起出海”一句表明曼諾林什麼樣的想法?

  孩子本就認為老人是最好的漁夫,現在在老人勇斗大魚及群鯊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更是決心以老人為榜樣,並回到老人的身旁。

  5. 《老人與海》最後寫道,“現在我是給打敗了,反倒輕鬆多了”,“我以前從來沒想到被打敗了會這麼輕鬆。可是,究竟是什麼把我給打敗了呢?”老人真的失敗了嗎?簡要分析一下老人的心理活動的意義。   這段話描寫的是老頭兒打跑了吃光了他的大魚的鯊魚後返航時的情景。老頭兒的心裡覺得很輕鬆,他不要再和魚鬥了也不要保護自己的收穫了。他自以為失敗後沒有悲傷,反而很清醒,很輕鬆。他陳述自己,解釋自己,承認自己的命運,接受死亡,完成自己的使命。他雖敗猶勝,他的.精神永遠超越時空,成為一種壓倒命運的力量,是典型的“硬漢子”特徵。

  《老人與海》重點細節

  1. 簡述桑地亞哥勇鬥鯊魚的一個場面。

  ①第一條鯊魚飛速逼近船艄,襲擊大馬林魚。老人使出全身力氣,用魚叉猛扎鯊魚的腦袋,鯊魚翻了幾個身,自己纏上了老人準備好的繩子,老人知道鯊魚快不行了,它越掙扎繩子繃得越緊直到斷裂。鯊魚在水面上靜靜躺了片刻,老人盯著它,然後它慢慢沉入海底。

  ②兩條鯊魚一道來到跟前,他看見離得近的一條張開大嘴插進死魚的肚皮時,把短棍高高舉起,朝鯊魚的寬大的頭頂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當兒,他覺得好像碰到了一塊堅韌的橡皮。鯊魚從死魚身上滑下的時候,他又朝它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③那條鯊魚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魚。老人放鬆帆絞索,船橫過來時鯊魚從船底暴露出來,他一看見鯊魚就一槳戳進去。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傷了,鯊魚迅速浮上來,露出腦袋,老人對準腦袋正中紮了兩次,又戳進左眼,鯊魚還是吊著,老人又紮了一刀在脊髓和腦子中間,鯊魚的肋骨斷了,老人把槳片插進鯊魚兩顎間,鯊魚鬆了嘴溜開了。

  2.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句話表現了桑地亞哥堅毅剛強的性格。請舉作品中的一個細節具體說明。

  午夜時,鯊魚成群襲來。老人又要搏鬥了。他不顧死活亂棍打去,棍子被鯊魚咬走。他用舵把又打又砍,可是鯊魚一條一條躥上來,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又一次,舵把斷了,他就用斷下的把手朝鯊魚戳去。鯊魚一鬆嘴,一翻身遊走了。這是最後一條鯊魚,它們再也沒什麼東西可吃了。

  這段細節描寫了老人在午夜群鯊來襲時已經沒有辦法對抗的情況下,還“不顧死活”地“又打又砍”,“再也沒什麼可吃”表明群鯊最終吞食了老人的戰利品大馬林魚,但老人明知必然失敗而表現出來的英勇則體現了精神的不屈,而這正是“硬漢精神”的體現。

  《老人與海》重點句子

  1. “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作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也許這些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絕不屈服的精神,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2. “但是隻要我有槳和短棍和舵把,我就要試試。”

  槳、短棍和舵把是老漁夫朝夕相伴的工具,也是他在困境中對付所有惡勢力的武器。只要還有一絲力量,老漁夫就“要試試”,就不會泯滅鬥志,就決不放棄,這充分展示了老人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

  3. “我跟那孩子說過來著,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兒,”他說,“現在是證實這話的時候了。”

  老人的“不同尋常”特別表現在身處困境而毫不畏懼。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老人都不會屈服於命運,都會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行動上不屈抗爭,即便失敗,也能捍衛“人的靈魂的尊嚴”。

  4. 要保持頭腦清醒,要懂得怎麼才能受苦也像個男子漢的樣子。

  這才是“硬漢”的英雄本色!“保持頭腦清醒”,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知道怎樣捕獲目標(到更遠的大海深處才可能捕到大魚),可能會有什麼危險(大魚的抗爭、鯊群的襲擊),唯一的對策(千辛萬苦,殊死搏鬥),必須的態度(不屈,不倒,不言敗),這才是“男子漢”的形象。

  拓展閱讀:《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位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與大馬林魚機智地周旋、搏鬥,正在歸程中卻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了魚頭和魚尾以及一段骨骸。

  “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在老人與大馬林魚的搏鬥中,大馬林魚無疑成為了犧牲者,鯊魚來到後,老人和大馬林魚一樣,同樣成為了犧牲者。老人與鯊魚間的搏鬥,正是老人的意志和一切強大的敵對力量抗爭,而鯊魚則化身成為了敵對力量的代表。雖然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老人的意志。老人聖地亞哥雖然是一位失敗者,但是他敢於同惡勢力抗爭的精神,使他成為了英雄。所有東西都註定會毀滅,只有你的行動才是永存的。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在生活中,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磨難。我們也許會因為難題而退縮,我們也許會因為落後的成績而氣餒,我們也許會因為考試而煩惱……這些小小的挫折不值一提,卻往往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有些人會像老人聖地亞哥一樣追越極限,在困境中迎難而上,即使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因為你做出了行動,你就是一個成功者!有些人卻沒有信心和勇氣去直面失敗和挫折,而是得過且過,最終被命運從成功的行列中抹除,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人。鯊魚或許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毋庸質疑的是,老人也是一位勝利者,他始終知道這偉大的“傑作”是屬於他的。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投降和妥協。我們也需要具備這種敢於同命運抗爭的勇氣。在任何時候,都把失敗看成一種磨練,讓它成為我們墊腳的基石,來攀登更高的山峰,挑戰自我,直面缺陷,超越極限,你就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英雄!

  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會少得了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總會摔倒,只是看你能否重新爬起。是否還能勇敢地去面對,成功總在風雨後,只有經歷了失敗,才會體驗那成功的來之不易。只要你用一顆頑強的心去對待,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