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點”“滴”在古詩詞中的妙用1200字

“點”“滴”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點”“滴”在古詩詞中的妙用1200字

  古人作詩作詞時很注意遣詞造句,往往會因斟酌一個詞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斷鬍鬚。於是,許多詩或詞就因一個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詩或詞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現。比如,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宋祁《鷓鴣天》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動詞的妙用都有畫龍點睛之妙。下面,筆者也想試舉三例,說說點滴在詩文中的妙用。

  (1)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3)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這三句都用了點或滴渲染意境。當然,這三句中還用了比較典型的寄寓愁情愁絲的意象梧桐和細雨,但如果少了點滴就會少了那種清麗、空靈且悽苦的味道。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有必要作一些比較。比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陸甫之《清平樂》中的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桐葉聲聲,張炎《清平樂》中的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雖然也都借梧桐細雨這兩個意象表現了愁悶,卻不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和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表達得更為悽切淒冷。這是因為,有了梧桐和細雨這兩個意象,如果再巧用點或滴,或者將之疊用為點點滴滴,則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詞人愁之難以排遣的悽苦心情和空靈清麗的淒冷意境。

  先看溫庭筠的《更漏子》: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這首詞的高妙之處就在於其不僅以細膩的筆觸寫了閨怨,而且還在寫景抒情中借一個滴字,巧妙地營造出了一種空靈憂傷的意境。上闋從環境到人物,都烘托了一種秋夜孤寂的閨怨。下闋則為了襯托出人物怨憂的心緒,從聽覺的角度寫了三更雨,對秋夜單調的雨聲作了入微的`描寫滴到明,襯托出人物憂怨悽清的心緒。抒情主人公聽了一夜的雨聲,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見離情之深。那密密的雨點不斷打在枯葉上,發出枯燥單調的聲響,已經很叫人心煩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蕩蕩的臺階上發出的擾人的聲音,就更讓人心碎了。於是,這秋夜的冷雨便一點也不像是落在梧桐葉上,也不像是滴在空臺階上,倒像是點點滴滴都砸在抒情主人公的心上,聲聲都在訴說著悽苦之情。空階滴水空靈而清麗的藝術氛圍就這樣被渲染出來了,怎能不使人纏綿悱惻,幽怨傷懷!

  再看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確,面對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等情景,再聯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國之痛、孤獨之怨等,詞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這些浸滿了詞人悽苦和哀愁的意象,雖然也都著力表現了詞人內心的無限愁苦,頗具感染力,卻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一句中疊詞點點滴滴所起的表達效果。因為,點點滴滴從聲音的角度將無限的愁苦具象化,並以疊字的方式實現了雨聲由白晝到黃昏的延續,進而使詞人內心無限悽楚的情感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了。當詞人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為國家擔憂時,卻偏偏從早上到黃昏都在下著綿綿細雨,而且還是一點點、一滴滴都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況味,怎麼會是一個愁字就能說盡的呢?於是,詞人只能借點滴傳遞:點滴是雙聲詞,主要寫聲音,是以聲襯情;點點滴滴一語,更是極富頓挫悽絕感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劈劈啪啪地響著,從早上一直響到黃昏都沒停止。這裡,雖然作者寫的是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但我們卻可以從中體會到這雨點其實是實實在在地都打在了詞人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都是那麼強烈,都在敲擊著詞人的心,讓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著梧桐和芭蕉,每一聲每一點都引發相思人的陣陣秋思和縷縷愁緒。這既是一幅悽風苦雨的秋夜圖,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聽著這聲音,無限的相思之苦便從詞人心底湧起。詞人對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繪,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悽婉惶惑,意境深遠。尤其是那一聲聲、一點點都實實在在地落在詞人的心裡,那是何等的悽苦啊!於是,我們讀來也如聞雨聲嘀嗒既抑揚頓挫又能把整個氣氛都渲染得十分濃厚,進而從這一聲聲、一點點中深深地體味到詞人內心的悽苦。

  詩文詞賦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個意境都表現了出來,進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並使其具有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因此,我們學習和品讀精美詩文時,一定要多學習其錘鍊字詞的技巧,揣摩其所用詞語的深層含義,並品味其所營造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