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隻木桶對話說起的作文
有2只小木桶,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有一天一隻小木桶實在無趣,就對同伴說:“我們的生活多沒有意思啊!不管從井裡打了多少水上來,到後來,我們總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得到。”
第二隻小木桶聽了之後淡定的說:“我想的可跟你不一樣啊,雖然我們下井時是空空的,但上來是滿滿的,我們得到了很多。”
看了這兩個小木桶的對話,讓我想到兩隻木桶之所有會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心態,第一隻木桶用悲觀的心態去看問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第二隻木桶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覺得自己收穫滿滿,它更在意的是自己過程的收穫。
這就像我們自己一樣,不管做什麼,都要以積極的狀態和心態去應對,心態的不同就會決定行為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同樣一件事,積極者發出的觀點永遠是樂觀的,就像一個裝著一半水的大肚瓶子,悲觀的人就會覺得就剩半瓶水了,樂觀者就會想:“還好,還有半瓶水,幽默者就會笑著說:瓶子的大肚子像個孕婦,藝術家就會覺得瓶子裝水更美。一樣的.物品,角度不同,心態不同,觀念不同,發出的聲音就會不同。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一句話:“觀念的改變,並沒有改變事物本身,但是改變了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我也很喜歡這句話,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去對待學習的態度也需要改變,比如,有時我們會煩父母的嘮叨,老師的說教,有時會以敵對的狀態對待他們,但是仔細想想,應該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老師們是百年樹人的心態,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們,有時候,我們自己也需要換種思維。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和立場上去考慮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自己做了父母,也會對孩子嘮叨,慢慢的我們也會理解,嘮叨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小木桶的對話折射心態的不同,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態度的不同決定你收穫的不同,現在想想很有道理,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一種態度,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學習,學習也會以什麼樣的結果回報你,這是相輔相成的。我自己也有不少體驗:學習狀態不佳時,考試的成績會下滑,也會找一些理由去搪塞父母和老師,其實問題的本質是自己的學習態度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弄明白這個道理,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和對時間的感悟,自己體驗之後會懂的更多。
前幾天看了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關注青春期教育。81天成長記》一些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面對父母的管教和父母作對,當他們接受81天訓練的時候,自己更多的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有一個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一句話記憶猶新,他說:突然發現自己感悟出來的東西比父母和老師說100遍還管用,因為自己有體驗有感悟,或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吧。
聯想到現在全社會到處都能看到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社會需要用正能量去引導別人踐行自己,一句話說的好:“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需要從小以正能量的心態和狀態去面對社會,面對學習和未來的生活,不能以第一隻木桶那樣的悲觀和抱怨,負能量纏身,我們更需要正能量。
不管做什麼,堅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不勞而獲永遠是種奢望,勞的過程就是收穫的過程,春天不播種,秋天就不會有收穫,好的心態才有好的未來。
兩隻小木桶,我更喜歡第二隻,因為正能量,因為積極陽光,積極的心態可以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這比什麼更重要,或許這就是老師和家長眼裡的“身心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