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淺析幼兒衛生學之教學策略範文

淺析幼兒衛生學之教學策略

淺析幼兒衛生學之教學策略範文

  幼兒衛生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把握該專業的特殊性,結合教材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結合練習與實踐側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補充人文性因素,提高學生對此課程的認同。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幼兒衛生學》是研究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特徵、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徵以及如何實現幼兒健康成長的一門專門科學,這也是師範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須進修的一門學科。如何提高《幼兒衛生學》此課程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提升,是此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心理學、衛生學、教育學等知識,對《幼兒衛生學》的教學策略展開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結合教材,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

  首先,以教材為準補充相關教學材料,落實好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育。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參考材料,也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能夠使教學有本有據,重點突出,系統性強。但側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並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要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補充相關的教學材料,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例如在微量元素教學中,教師在講明課程的基本知識以後,可補充如汞、鉛、鉻等微量元素攝入過量對人體造成的影響的`相關例項,繼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其次,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從多方面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學生並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和接受,在沒有得到有效鞏固和運動的前提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就僅僅停留於表面,無法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專業實踐活動中去,時間一長學生就很容易遺忘大部分的課堂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深度挖掘,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開展積極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維生素B1的相關知識後,學生明白維生素B1有利於糖類的氧化,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但對缺乏維生素B1會對幼兒的健康產生哪些影響等知識的理解就模糊不清,教師可透過提問“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會產生哪些嚴重的後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透過相互交流合作探討得出結論,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再次,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幼兒衛生學包括幼兒的身體特點、營養、身心健康和集體兒童保健四個環節的內容,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較為密切,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順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以傳染病為專題教育,教師可結合第三章的預防傳染病和第四章的傳染病管理,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系統掌握傳染病的相關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以學致用,進而提高知識的利用率。

  二、結合練習與實踐,側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知識只有在具體的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鞏固,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衛生學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對幼兒衛生健康的實踐中,實踐教學本就是此課程的應有之義,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由於客觀的條件所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幼兒,現在的教學設施較為先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多方便。多媒體具有較強的展示功能,教師可多利用多媒體開展直觀教學,播放相關的影片和演示實驗,展示操作要領。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配合相關的口頭解釋,進行分步講解,明確每一個動作的要領和意義,講解操作誤區,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操作要領的理解,為學生今後的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需要利用現有的條件,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機會。教師可透過在課堂上創造一定的情境,準備相應的工具和材料,學生透過輪替扮演幼兒,模擬相關的救護場景和健康維護。教師也可以建立相關的急救場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具體情況來展開施救,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促進對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當然教師還需要做好示範工作,透過演示標準的操作過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範,提高模擬練習的質量。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幼兒園以及專業的幼兒護理機構進行實地觀摩。

  三、補充人文性因素,提高學生對此課程的認同

  相對於過硬的專業素質,學生對此課程的認同也十分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學生對此門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

  首先,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開展討論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所選擇的問題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不能過於生澀,否則學生的討論無從談起。就飲食健康而言,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早餐食用豆漿油條或牛奶雞蛋,哪一個更加營養,為什麼?或者長期使用素食和食用精糧,對於幼兒合適嗎?為什麼?這類問題來自生活實際,學生對此較為熟悉,而且這些問題爭議較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廣泛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成就感。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對正確的回答及時鼓勵,對尚待完善的回答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作好總結和反思工作,進而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幼兒衛生學是針對幼兒這一特殊群體,所以這門專業相對於其他專業,它的情感性和人文性特徵更加突出,需要從事此專業的人有更多的耐心、細心、愛心、責任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使學生產生對這門專業真正的認同,並真正應用於實踐中去。當然教師還需要履行“身為人師,行為示範”,以身作則,在課堂上更具有人文性,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情感性,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情感和性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我國目前有龐大的幼兒群體,針對此人群的專業機構和理論知識都尚待完善。針對21世紀的人才強國計劃,幼兒的健康成長自然十分重要。但目前的學前教育朝著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目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在此漫漫征途中,所需要做的就是儘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職業能力。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讓學生本著以幼兒健康成長的原則,薪火相傳,共同促進這一專業的發展,進而提高未來人口的質量。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