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關於數學教案精選15篇

數學教案

關於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數學教案 篇1

  掛燈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6的分解、組成。

  2、能找出按順序分的遞增、遞減規律。

  活動準備:

  1、6的分解、組成式一套,圓片6個。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日裡,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5=6,5+1=6,2+4=6,4+2=6,3+3=6,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麼?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於”。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5等於6。1、4、6各表示什麼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2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於6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2盞大燈籠等於6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徵。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動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題。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我們平時可以用它做什麼事呢?

  教學反思:

  美人魚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6的加減法。

  2、激發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6的加減算式提卡一套。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一、複習6的組成

  我們來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來要是6。

  二、學習6加法。

  1、出示圖一。“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誰會每幅圖用一句話把這件事講清楚。”(指第二幅圖)“這裡為什麼要講成是'又來了'?”(指第三幅圖)“這裡為什麼要講成是'一共有'?”“誰和誰合在一起?”(原來的5只和又來的1只)“誰能把這件事來講一件?”(樹上有5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有6只小鳥)。

  2、幼兒用同樣的方法來講一件另外的兩幅圖。

  三、學習6的減法。

  1、出示圖四。“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誰會每幅圖用一句話把這件事講清楚。”(指第二幅圖)“這裡到底是走掉了還是又走掉了?為什麼?”(引導幼兒展開討論)第三幅圖“底是一共有還是還剩?為什麼?”“能把這件事來講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還剩4只)。

  2、幼兒用同樣的方法來講一件另外的兩幅圖。

  3、幼兒找個同伴互相出加減法的應用題,請同伴猜一猜是加法還是減法,為什麼?

  四、引導幼兒看幼兒畫冊《美人魚》,完成練習。

  1、我們一起把美人魚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數是3、4、5、6的地方塗上相應的顏色。

  漂亮的禮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瞭解其名稱和特徵。

  2、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裝飾好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禮盒各一個,各種正方體和長方體實物。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嘗試根據圖紙製作禮物盒。

  (1)出示正方體禮盒,引導幼兒說出正方體的名稱,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2)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現摺痕。

  (3)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麼它是怎麼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麼?

  (4)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製作立體紙盒。

  2、根據圖形紙,自己製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製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3、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並裝禮物。

  活動反思:

  關於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認識時、分 書本第76~7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知道一時=60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教學難點:

  看鐘表準確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

  實物鍾、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複習整時。

  談話: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錶,(出示實物鍾)而且認識了整時,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上午9時)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2、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係。

  講述:要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小時多少分,就要看鐘表。鐘錶時計時的工具,全世界的鐘表跑得一樣快,學會了看鐘表,你就知道時間了。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鐘錶,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針、分針的聯動關係。

  談話:時針和分針時怎樣走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在你的小鐘表上撥一撥,你就能發現了。撥撥鐘錶,說說你都發現了什麼?(學生邊撥鐘錶邊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評價)

  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了分針走的快,時針走得慢;我發現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他們走得時間是一樣的;我發現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等。

  總結:小朋友剛才撥鐘錶,發現了分針走得快,指標走得慢,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因為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所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你們真聰明1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談話:12到1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學生數出有12個大格)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的兩個點之間是一個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學生數出有5個小格)

  12 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數完後和小組裡的同學交流一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總結: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一共又60個小格。我們還知道鐘面上又12個大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透過走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計時的。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走到1是1時,從1走到2也是1時,也就是說時針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書: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口頭練習: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 走到4,走了幾小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口頭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練習:

  (1) 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 分針從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計時的,想不想在你的鐘表上撥一撥,看分針走了多少小格,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小格,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板書:1時=60分)

  5、感受一分鐘又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談話:一分鐘到底又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一分鐘脈搏大約跳( )次。

  (2)一分鐘大約做( )節眼保健操。

  (3)一分鐘大約跳( )下繩。

  提問:剛剛我們一分鐘都做了些什麼?

  談話:一分鐘還可以幹別的事,有興趣的同學回家後讓爸爸、媽媽

  幫你看著時間做做看。一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卻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鐘印刷1000多份報紙,播音員一分鐘能播180多個字……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抓緊時間學習。

  那麼一小時裡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在一小時裡都能幹什麼?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師生互動撥鐘錶。

  教師讓學生撥出5分鐘、10分鐘、25分鐘、3小時、6小時等經過時間。

  學生提要求教師撥鐘錶。

  2、實際應用。

  講述: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一小時。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關於數學教案 篇3

  分式的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 透過實際操作理解“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四種判定方法”的必要性.

  2. 比較熟練地掌握應用邊角邊公理時尋找非已知條件的方法和證明的分析法,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 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或角相等或直線的平行、垂直關係等”的方法.

  4. 掌握證明三角形全等問題的規範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三角形的邊角邊公理證明問題的分析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 例項演示,發現公理

  1. 教師出示幾對三角形模板,讓學生觀察有幾對全等三角形,並根據所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識動手操作,加以驗證,同時寫出全等三角形的數學表示式.

  2. 在此過程中應啟發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 可用移動三角形使其重合的方法驗證圖3-49中的三對三角形分別全等,並根據圖中已知的三對對應元素分別相等的條件,可以證明結論成立.如圖3-49(c)中,由AB=AC=3cm,可將△ABC繞A點轉到B與C重合;由於∠BAD=∠CAE=120°,保證AD能與AE重合;由AD=AE=5cm,可得到D與E重合.因此△BAD可與△CAE重合,說明△BAD≌△CAE.

  (2) 每次判斷全等,若都根據定義檢查是否重合是不便操作的,需要尋找更實用的判斷方法——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來判定.

  (3) 由以上過程可以說明,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不必判斷三條邊、三個角共六對對應元素均相等,而是可以簡化到特定的三個條件,引導學生歸納出: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3.畫圖加以鞏固.

  教師照課本上所敘述的過程帶領學生分析畫圖步驟並畫出圖形,理解“已知兩邊及夾角畫三角形”的方法,並加深對結論的印象.

  二、 提出公理

  1.板書邊角邊公理,指出它可簡記為“邊角邊”或“SAS”,說明記號“SAS’的含義.

  2.強調以下兩點:

  (1)使用條件:三角形的兩邊及夾角分別對應相等.

  (2)使用時記號“SAS”和條件都按邊、夾角、邊的順序排列,並將對應頂點的字母順序寫在對應位置上.

  3.板書定理證明應使用標準圖形、文字及數學表示式,正確書寫證明過程.

  如圖3-50,在△ABC與△A’B’C’中,(指明範圍)

  三、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1.充分發揮一道例題的作用,將條件、結論加以變化,進行變式練習,

  例1已知:如圖 3-51, AB=CB,∠ABD=∠CBD.求證:△ABD≌△CBD.

  分析:將已知條件與邊角邊公理對比可以發現,只需再有一組對應邊相等即可,這可由公共邊相等 BD=BD得到.

  說明:(1)證明全等缺條件時,從圖形本身挖掘隱含條件,如公共邊相等、公共角相等、對頂角相等,等等.

  (2)學習從結論出發分析證明思路的方法(分析法).

  分析:△ABD≌△CBD

  因此只能在兩個等角分別所在的三角形中尋找與AB,CB夾兩已知角的公共邊BD.

  (3)可將此題做條種變式練習:

  練習1(改變結論)如圖 3-51,已知 AB=CB,∠ABD=∠CBD.求證:AD=CD,BD平分∠ADC.

  分析:在證畢全等的基礎上,可繼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對應邊相等,即AD=CD;對應角相等∠ADB=∠CDB,即BD平分∠ADC.因此,透過證明兩三角形全等可證明兩個三角形中的線段相等或和角相關的結論,如兩直線平行、垂直、角平分線等等.

  練習2(改變條件)如圖 3-51,已知 BD平分∠ABC, AB= CB.求證: ∠A=∠C.

  分析:能直接使用的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只有AB=CB,所缺的其餘條件分別由公共邊相等、角平分線的定義得出.這樣,在證明三角形全等之前需做一些準備工作.教師板書完整證明過程如下:

  以上四步是證明兩三角形全等的基本證明格式.

  (4)將題目中的圖形加以有規律地圖形變換,可得到相關的一組變式練習,使剛才的解題思路得以充分地實施,並加強例題、習題之間的有機聯絡,熟悉常見圖形,同時讓學生總結常用的尋找所缺邊、缺角條件的方法.

  練習 3如圖 3-52(c),已知 AB=AE, AD=AF,∠ 1=∠2.求證: DB=FE.

  分析:關鍵由∠1=∠2,利用等量公理證出∠BAD=∠EAF.

  練習 4如圖 3-52(d),已知 A為 BC中點, AE//BD, AE=BD.求證: AD//CE.

  分析:由中點定義得出 AB=AC;由 AE//BD及平行線性質得出∠ABD=∠CAE.

  關於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願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教學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複習比較長短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教學延伸: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絡、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關於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每次幼兒一起玩玩具時,總是把很多玩具攬到自己面前,怕別的小朋友搶,嘴裡還不斷說:“我只有一個了,不得要我的。”他們還不知道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所以就設計了這個活動,能給幼兒瞭解1和許多的關係,還能培養幼兒的語言描述能力。

  活動目標

  1.區分1和許多,初步瞭解1和許多的關係。

  2.學習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係。

  教學重點:

  1和許多的區別,讓幼兒瞭解1和許多的關係

  教學難點:

  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大樹圖片1幅,樹上貼有許多桃子(桃子的數量與幼兒的人數相等)。

  2.猴子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猴子摘桃。

  (1)教師出示許多小猴子頭飾,問:“老師這裡有多少個小猴頭飾?”(許多個。)

  (2)讓每個幼兒戴上小猴頭飾,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老師手裡原來有許多小猴頭飾,分給小朋友每人一個,許多個頭飾分成了1個,1個,1個......小頭飾。”讓幼兒跟著教師說:“許多個可以分成1個,1個,1個......”

  (3) 教師扮猴媽媽,幼兒扮小猴,猴媽媽帶小猴去摘桃子。先讓小猴觀察樹上有多少個桃子,請每隻小猴去摘一個桃子。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原來樹上有許多個桃子,每隻小猴摘1個桃子,樹上的桃子摘完了,許多個桃子分成了1個,1個1個......桃子.

  (4)請小猴把摘的桃子1個,1個,1個......放進大籃子裡,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每隻小猴放1個桃子,籃子裡有許多個桃子,1個,1個1個……桃子合起來是許多個桃子。

  2.交流活動。

  請幼兒找找,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用1和許多來表示,如餐廳裡1張大桌子和許多把小椅子等。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能按照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透過猴子摘桃遊戲給幼兒參與互動,教師分發頭飾給每個小朋友,讓他們瞭解1的意思,又透過猴媽媽帶小猴摘桃子,然後放回大籃子變成許多,這樣小朋友可以理解什麼是許多,許多可以分1個1個,1個1個也能和起來成許多。我用生活

  關於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61頁練習十二第8~12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差關係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各類應用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能正確地解答三類不同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8題後兩題(加和減)

  1、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作業本上。

  2、 集體訂正,讓學生重點說一說計算過程。

  3、 提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加法計算個位滿十要怎麼辦?減法計算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二、應用題練習

  1、 看圖列式

  (1) 示線段圖。(用線段圖分別表示藍墨水28瓶,紅墨水20瓶,求藍墨水比紅墨水多幾瓶)

  請小朋友說說圖上是什麼意思?

  哪種墨水的瓶數多?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算?28-20表示什麼意思?這道題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為什麼?

  (2) 在圖上改變已知數和問題,成為求藍墨水瓶數的題。

  讓學生說說現在圖裡的意思? 怎樣列式?為什麼要用加法算?

  (3) 誰能改變和問題,成為求紅墨水瓶數的題?(根據改變兩個條件和問題) 怎樣列式?

  2、 針對性練習

  現在,說說第一句中是哪種數量多,它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幾隻?

  (2) 公雞比母雞少幾隻?

  (3) 松樹比楊樹少10棵。

  (4) 紅金魚比黃金魚多5條。

  師:我們分清了誰多、誰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來分析數量關係,解答應用題。

  3、 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先做第一題,做完後提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想一想,這道題裡有哪三個數量?(張芳養17只,徐軍養26只,徐軍比張芳多養9只)

  根據三個數量,還可以編成另外兩道應用題。

  做第(2)(3)題

  做完後指出:雖然每道題裡的三個數量都一樣,但由於條件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樣。因此,解答應用題先要分清條件和問題,然後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絡,確定用什麼方法算。

  4、 做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明確和綠旗面數都是與哪種旗比的。為什麼解題的方法一樣?

  三、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前4道計算題,第11題、12題。

  關於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填空

  (1)3/4裡有( )個1/4 (2)2/5裡有( )個1/5

  (3)4/8裡有( )個1/8 ( 4)5/9裡有( )個1/9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展示情境圖內容,讓學生觀察,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分數的加法

  (1)讓學生藉助學具計算:2/8+1/8

  (2)學生交流:請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3)教師用教具演示2/8+1/8的過程:讓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算理。

  2、教學分數的減法

  (1)用教具演示從5/6裡減去2/6的過程。

  (2)讓學生說出教師演示的過程。

  (3)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的過程列出算式。

  (4)提問:5/6表示幾個1/6?2/6表示幾個1/6?

  (5)引導學生說出算理並計算,師板書。

  3、教學例3

  (1)出示1個圓片:整個圓可以用幾表示?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

  (2)用教具演示減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一說演示的意思。

  (3)學生根據演示列出算式 1-1/4=

  (4)讓學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師生共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第100頁的“做一做”1、2題,然後集體講解訂正。

  2、作業:教科書第101頁的1、2題。

  四、全課總結

  1、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關於數學教案 篇8

  一、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九冊第63頁,數學教案-《節約能源》。

  二、 教學目標:

  1、透過調查,瞭解家庭用水用電的情況。查詢相關資料,並進行資料的分析和對比,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初步滲透統計思想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3、透過對生活實際的分析,認識到節能的重要性,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攜手共創美好家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 教學重點:透過活動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意識。

  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

  五、 教學設想:

  新課程改革要求義務教育數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透過學習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並把實踐與綜合運用作為四個學習領域之一。所以在本課各個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圍繞生活實際展開的,讓學生把學習的小數的知識運用到身邊的實際生活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透過水費發票單認識並學會算水電費,無論是問題的引入、範例的選擇還是練習的設計,都儘量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節約能源》》。拉近生活與數學學習的距離。在教學中聯絡節約用電、用水的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知識,更近一步的貼近了我們的生活,並用一首優美的樂曲結束全課,激勵學生的情感態度,喚起全民的節能意識和建設美好家園的使命和責任感,又使教學從單一的學科教學走向多學科、多功能的綜合。

  本課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計算的同時提高收集、分析、比較大小、處理資訊能力,滲透統計思想,進一步利用小數知識。

  六、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聯絡實際,體驗數學。

  (三)彙總資料,分析比較。

  1、匯入。

  2、小組合作填寫彙總表,統計整理資料。

  3、反饋。

  (四)計算分析,感受水浪費的巨大。

  1、由學校的`水電費匯入。

  2、水龍頭滴水計算。

  3、學生彙報。

  4、對比資訊。

  5、小結。

  (五)交流節約用水、用電的方法。

  1、小組交流。

  2、彙報。

  3、師小結。

  (六)設計口號,宣傳環保。

  關於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教材第81頁到83頁內容,練習十八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

  2、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

  課前準備:電腦課件,師生收集不同年份的年曆。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答:(課件出示)

  2時=( )分 60秒=( )分 60分=( )時

  1星期=( )天 4星期=( )天 3分=( )秒

  二、引導探索,認識年、月、日

  1、讓學生妄自尊大說自己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還有認識哪些呢?引出年、月、日後,揭示課題:年、月、日。

  2、讓學生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電腦出示三球(太陽、地球、月亮)並演示,使學生明確,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是一月,地球自轉一圈是一日。

  3、認識年曆

  (1)師生一起拿出課前收集到的20xx年的年曆,電腦出示20xx年的年曆,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問題分組學習

  A、一年有幾個月?

  B、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C、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4、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

  30天:四、六、九、十一各月

  28天:二月

  引導學生在今年的年曆上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並讓學生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星期幾。

  5、認識平年、閏年

  引導思考:是不是每年的二月份都是28天?課件出示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觀察後回答。

  並讓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2頁中間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瞭解確定閏年的方法。

  6、學會記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習慣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引導思考:有什麼好辦法能較快地記住各月有多少天?

  引導學生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一月份的地方數起。

  引導學生小結:大月(31天)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小月(30天)有:四、六、 九、十一月,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並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電腦出示)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2月28、閏年再把一日加

  說明:臘,就是臘月,這裡指十二月。冬,這裡指十一月。

  7、計算全年的天數

  激趣計算?1997年我們國家有什麼大事?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這一年一共有多少天?

  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1)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閏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217天(7個大月)

  30×4=120天(4個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

  閏年:217+120+29=365(天)

  (3)平年:30×12+7-2=365(天)

  閏年:30×12+7-1=366(天)

  讓學生觀察3種演算法,哪種算簡便,並引導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全課小結

  1、引導學生小結透過學習掌握了哪些知識?

  2、讓學生質疑

  四、深化練習(電腦出示)

  1、填空:

  (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四月份有( )個星期零( )天

  2、判斷:下面哪一年是閏年?

  1990年 1996年 1998年 20xx年 20xx年

  3、回答:

  (1) 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天出生的?

  (2) 明年是閏年還是平年:明年有多少天?有多少個星期零幾天?

  4、猜謎語

  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快,最便宜又最貴的是什麼?

  ( 這裡可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五、作業

  練習十八的第1~5題。

  關於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活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掌握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統計圖?

  2、這幾種統計圖各有什麼特點?

  3、機率的知識有哪些?

  二、展示與交流

  (一)提出問題

  1、(出示問題情境)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麼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指名回答)

  2、師:先獨立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3、四人小組交流,整理出你們小組都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實施的3個問題。(小組彙報、交流、整理)

  4、接著全班彙報交流(師羅列在黑板上)

  師:大家想調查這麼多的問題,現在我們班選擇其中有價值又能實施的問題進行調查。(師根據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

  (二)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

  1、師:調查這幾個問題,你需要收集哪些資料?怎麼樣收集這些資料?與同伴交流收集資料的方法。

  2、師:開展實際調查的話,如何進行調查比較有效?在調查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什麼?

  (三)開展調查

  1、針對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先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活動,然後把資料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麼樣分工,怎麼樣調查和記錄資料的?(指名彙報)

  3、全班彙總、整理、歸納各小組資料。(板書)

  4、師:分析上面的資料,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5、師:根據整理的資料,想一想繪製什麼統計圖比較好呢?

  6、師:根據這些資訊,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四)回顧統計活動

  1、師:在剛才的統計活動,我們都做了些什麼?你能按順序說一說嗎?

  師板書: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作出決策。

  2、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並說說這些例子中的資料告訴人們哪些資訊。(全班交流)

  指名同學彙報,其他同學注意聽,並指出這個同學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獲得什麼資訊?

  3、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說收集資料有哪些方法?

  (1)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題中收集來

  的例項)來說說自己的方法。

  (2)師歸納: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有:查閱資料、詢問他人、調查實驗等。

  4、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對這些統計圖,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關於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練習十二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提高試商的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重點: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

  教學關鍵: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提高試商的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看卡片口算。

  2、口答。

  14×( )<116 24×( )<150 16×( )<120

  15×( )<139 25×( )<182 26×( )<140

  二、指導練習。

  1、板演:230÷25

  (1)審題,比較除數、被除數,題目有什麼特點?

  (2)議論:怎樣用口演算法試商?可以商幾?(10個25是250,230接近250,比250少20不到一個25,所以直接商9。)

  (3)歸納:今天繼續學習用口算試商方法,題的特點,被除數的前兩位接近除數(略小於除數)可以試用10倍同被除數比較,直接商9或商8。

  2、出示:168÷26 95÷14

  (1)先用口算試商,說出商和餘數。

  (2)教師指出:有時對於14、24和16、26乘以一位數的結果,口算不一定都很熟練。我們還可以把14、16看作15來試商,把24與26看作25來試商,這樣口算試商比較快。

  (3)結合上題把除數14看作15,除數26看作25,重新試商一遍。

  (4)小結:因為14、16接近15,24、26接近25,所以當除數是14、16或24、26時,可以把它們當作15或26用口算直接求商,這樣只要熟記15和25的2倍、3倍、4倍……9倍,就能夠很快地確定商。

  三、作業。做練習十二的第1—10題。

  (9)商兩、三位數的除法(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7、58頁上的內容,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試商方法和計算法則,能正確、較熟練地運用試商方法計算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下面每個括號裡最大能填幾?

  90×( )<532 15×( )<74 25×( )<94

  20×( )<59 28×( )<237 33×( )<320

  2、口算被除數是多少?

  (可提出不同要求,如沒有餘數,餘數都是7,9、13等等。)

  3、板演:

  做題後,由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分析討論:說一說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

  歸納:第1題計算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商1寫在百位上;第2題計算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不夠除,看被除數的前兩位,試商9寫在十位上。

  二、新授。

  1、引言。前幾節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商最多位數的、(板書課題。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

  2、教學例9。768÷32

  (1)讀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或兩位數除多位數。

  (2)32可以看作幾十來試商?(用四舍法,捨去尾數,把32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

  (3)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樣定商的?(除數32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前兩位76,夠除,即32除76個十。

  (4)商是幾位數?為什麼?(用32除76個十,試商2,寫在十位上。)

  例9的第二次試商:32除128。

  (5)試商用30除128,初商4,寫在商的個位上。

  (6)把例9的豎式繼續寫完整。

  小結:兩位數除多位數先從高位除起,因為例9商是兩位數,要經過兩次試商。因此,要提高除法計算的正確率,必須把試商方法練得熟練又靈活。

  3、教學例10。3293÷39

  (1)讀題,四位數除以兩位數,或兩位數除多位數。

  (2)39可以看作幾十來試商?(用五入法,把39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40來試商。)

  (3)除數是兩位的除法是怎樣定商的?(除數39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前兩位32比除數小,要看前三位329,夠除,即39除329個十。

  (4)商是幾位數?為什麼?(用39除329個十,試商8,寫在商的十位上,所以商是兩位數。)

  板書:

  (5)指定學生板演把例題做完。

  讓學生講述。

  ①例10的第二次試商是多少除多少?

  ②商是幾位數?

  小結:例10兩位數除多位數,也是從高位除起,因為除數是兩位數,試除時要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比除數小,再看前三位。

  三、鞏固。

  完成教科書第57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討論。

  把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比較,看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

  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後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不同的地方:

  (1)除數是一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3、討論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思考:(1)從哪位除起?

  (2)怎樣寫商?

  (3)餘數怎樣?

  歸納三條:

  ①從被除數的( )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 )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 )位數;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 )。

  ③每次除後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 )。

  五、作業。

  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關於數學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由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是在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材先安排了數的組成的複習。這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數的組成,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口算和筆算做準備。然後,教材結合實物圖進行40+5和45-5的教學,使學生明確40+5就是把4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45-5就是從4個十和5個一中去掉5個一。這樣學生就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演算法。然後讓學生“想一想”,5+40怎麼算。這是一種變式練習。在“做一做”中,第1題是讓學生擺小棒後再列式計算,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方法。第2題是先練習加法後練習減法。

  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為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透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後透過練習鞏固演算法。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準確地計算出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100以內的組成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並能準確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填空:

  (1)40裡面有()個十

  (2)45裡面有()個十和()個一,4個十和5個一是()

  (3)38裡面有()個十和()個一,3個十和8個一是()

  2.課件出示口算題: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激勵匯入:

  剛才大家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非常熟練。這節課我們學習比20大的數字的加減法計算,你有信心學好嗎?

  2.教學例9.設計情境

  一天,小明與媽媽去超市裡買酸奶。媽媽原本打算買30瓶,就在付錢時,小明又在貨架上拿了2瓶,這樣以來媽媽一共要付多少瓶酸奶的錢?要解決此題,怎樣列式計算?

  生答師板書:30+2=

  (1)用小棒擺一擺.

  請同學們先擺出30根小棒,代表30瓶酸奶,你們怎麼都白了3捆小棒呢?(3捆就代表3個十,師板書:3個十)

  再擺出2根小棒代表2瓶酸奶。(2根小棒代表2個一,師板書:2個一)

  請同學們把兩部分合到一起,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誰能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

  看小精靈是怎麼想的?和我們的想法一樣嗎?(30是3個十,2是2個一,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所以30+2=32)

  (2)如果媽媽買的是60瓶,小明又拿了3瓶,他們一共要付幾瓶的錢呢?怎樣列式計算呢?

  生答師板書:60+3=

  30+2大家會計算,60+3你會計算嗎?自己先說一說演算法。誰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3)反饋練習:

  先說演算法再說出結果.

  30+4=20+8=50+2=

  3.如果媽媽原本買了32瓶奶,付錢時發現錢

  不夠,讓小明退回2瓶,她應該付幾瓶的錢?怎樣列式計算?

  生答師板書:32-2

  (1)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試著算出32-2=?

  誰想給大家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看小精靈和大家的想法一樣嗎?(32是3個十和2個一,減去2就是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也就是30.所以32-2=30.)

  (2)若媽媽本來買了63瓶,付錢時退回了3瓶,應該付幾瓶的錢?怎樣列式計算?(63-3)

  請自己先算一算,並你的計算方法說給同桌聽。

  (3)反饋練習:

  先說想法再說得數:56-6=98-8=74-4=

  4.引導學生思考

  2+30=□,應該怎樣計算?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使學生明白算理,2+30表示2個一和3個十合起來,得32.與例9:

  “30+2”只是加數的位置不同,但演算法相同.

  (2)反饋練習:

  3+60,9+807+205+40,先說算再說得數.

  自己在練習本上編幾道同類幾十加幾的口算題,再顛倒位置口算.算完讓學生思考,看學生能發現了什麼?(兩個數顛倒位置相加,但計算結果相同.)

  5.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加法有什麼共同點?(都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或兩位數減一位數),師: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板書課題。結合上面例題的計算說說怎樣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上做一做習題,看圖寫算式:

  2.34裡面有()個十和()個一.

  3個十和5個一是().

  3.比比誰算得有對又快.

  70+8=40+4=75-5=

  83-3=90+8=30+7=

  4+70=67-7=80+6=

  4.列式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A、停車場停了50輛腳踏車,又推來了9輛,

  一共有多少輛?

  B、花房裡有36盆花,搬走了6盆,還剩多少盆?

  C、有40個學生,3個老師。每人一瓶礦泉水,帶40瓶夠嗎?

  D、小明剪了50顆星,小東剪了7顆星,學前班共有54個學生,他們剪得星星夠每人一顆嗎?

  5.提出問題並列式解答。

  松鼠哥哥摘了20個松果。松鼠弟弟摘了8個。請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並列式解答。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怎樣計算?

  教學反思:本課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學習使學生經歷兩位數、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瞭解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從整節課學生表現情況和課堂練習反饋來看,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知識掌握較好,學習積極並具有熱情,就實效性講很令人滿意。

  關於數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幼兒積極參與排圖講述活動。

  2.連貫、完整講述故事,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3.啟發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編出合理的情節。

  活動準備

  1.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2.大掛圖5副,小圖片每人一套,3.錄音機,磁帶。

  一、匯入

  利用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談話匯入課題。

  提問:你知道烏龜和小蝸牛各有什麼本領?烏龜和小蝸牛碰到一起回發生什麼事情?

  二、展開

  1.出示一幅圖片,提出觀察要求。

  提問:它們在哪裡?在幹什麼?它們的心情怎麼樣?它們會說些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我們看圖時要仔細,要看清圖上有誰,他們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再根據它們的動作、表情猜猜它們會說 些什麼話。

  2.出示多幅圖片,嘗試排圖講述。

  (1)提出排圖講述要求。

  指導語:這幾幅圖連起來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試著給圖片排排序,然後再看著圖片編出好聽的故事。

  (2)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互相講述。

  3.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分析示範。

  (1)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排圖的順序並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集體評價。

  (從排圖順序是否合理,講述是否連貫、完整的角度進行評價)

  (3)教師選取一組排圖,進行示範講述。

  4.幼兒合作排圖,練習排圖講述。

  (1)小組幼兒合作,商量排圖順序,編出連貫、完整的故事,並給故事取名字。

  (2)選派代表向大家講述故事,教師錄音。

  三、結束

  小結幼兒活動情況,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編出不同情節的故事。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圖片及錄音機、磁帶放到語言區,供區域活動時繼續排圖講述,也可欣賞故事。

  關於數學教案 篇14

  中班數學:認識6和7

  活動目標:

  1、會正確感知數量6和7,認識數字6和7。

  2、能按數字正確匹配相應數量的物品。

  3、能大膽地表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重點:

  會正確感知數量6和7,認識數字6和7。

  活動難點:

  能按數字正確匹配相應數量的物品並大膽地表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認識數字1到5。

  物質準備:

  1、

  2、教具:5、6、7數字卡,5、6、7實物卡。麥思操作單一張。學具:(1)、5、6、7數字卡,5、6、7實物卡

  (2)、蓋印章8份,排小熊4份。

  (3)、圈一圈12份

  (4)、種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複習:數字兒歌。(師幼邊念邊出示數字卡1到5)。

  二、基本部分

  1、新授

  認識數字6和7,理解6和7的實際意義。

  (1)、出示數字卡6,引導幼兒觀察字形,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對,它是數字6,你覺得它像什麼呢?

  (3)教師出示6個數量的物品卡,引導幼兒理解6放入實際意義。個別幼兒上前操作,將物品與相應的數字卡匹配。

  2、遊戲

  (1)蓋印章、排小熊

  玩法:根據提示的數字在相應的方框裡蓋上同等數量的印章或排上小熊。

  (2)卡片:數物對應

  玩法:將同等數量的數卡和物卡進行匹配玩找朋友的遊戲。

  (3)圈一圈

  玩法:根據各人手上的數字卡,圈出相應數量的小汽車。

  提高組:種花

  三、結束部分

  師幼玩大家來找茬的遊戲。

  關於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立方根和開立方的概念;

  2。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的立方根,掌握開立方運算;

  3。培養學生用類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運算能力;

  4。由立方與立方根的教學,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5。透過立方根符號的引入體驗數學的簡潔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立方根的概念與性質.

  教學難點:會求某些數的立方根.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手段

  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平方根我們是如何定義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質?

  在同學們回答後,啟發學生是否可試著給數的立方根下個定義.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於a,這個數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稱數a的三次方根)

  用數學式表示為:

  若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或稱x叫做a的三次方根.

  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類似於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數a的立方根我們用符號 來表示。讀作“三次根號下a”,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3叫做根指數,注意,在前面我們學習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說過當根指數為2時可以省略不寫,現在是立方根了,這個根指數3是絕對不可省的,否則就會與平方根混淆了,例如 表示125的立方根,而 則表示125的算術平方根。

  練習:用根號表示下列各數的立方根:

  3.開立方概念:

  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

  4.開立方運算與立方運算互為逆運算.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立方運算來求一些數的立方根.

  例1. 求下列各數的立方根:

  解:(1)∵(-2)3=-8,

  (2)∵23=8,

  (4)∵ (0。6)3=0。216,

  (5)∵03=0,

  下面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正數有幾個平方根?負數有沒有平方根?一個正數有幾個立方根?負數有沒有立方根?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由前面剛剛做過的題我們不難看出像8、0。126、103、 這樣的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像-8、 、 這樣的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們得了立方根的性質.

  5.立方根的性質:

  (1)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

  (2)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是0.

  這裡我們不妨與平方根的性質做個比較,平方根中,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正數只有一個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負數是沒有平方根的,而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平方根與立方根唯一相同之處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解:(1)∵33=27,

  (2)∵ (-3)3=-27,

  (5)∵ (102)3=106,

  (6)∵ (103)3=109,

  例3. 解方程:

  (1)x3=0。125;(2)3(x-4)3-1536=0.

  解:(1)x3=0。125

  x=0。5.

  (2)3(x-4)3-1536=0(此題可由學生先做,教師糾正錯誤)

  3(x-4)3=1536

  (x-4)3=512

  x-4=8

  x=12.

  儘管我們學習了立方根,而我們也只能由立方根的定義求解x3=a(a為常數)這一型別的

  簡單的三次方程,所以像第(2)小題,我們要把(x-4)看成一個整體,依然轉化成為x3=a的形式,再由立方根定義去解.

  填空練習:

  (1)1的平方根是____;立方根為____;算術平方根為____.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數是____.

  (3)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數是____.

  (4)算術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數是________.

  (5) 的立方根為________。

  (6) 的平方根為________。

  (7) 的立方根為________

  (8)一個自然數的算術平方根是a,那麼與這個自然數相鄰的下一個自然數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____.

  解:(1)±1;1;1.

  (2)0.(此題學生容易把1也算進去,注意糾正他們的錯誤.)

  (3)±1和0.(由此題,再複習一道立方根的性質.)

  (4)0,1.(此題有學生可能會忘掉0.)

  (5)-2(此題學生易得出-4的答案,應引導學生將 翻譯為-8,在求立方根,也有學生將 看成 得到 ,講解時注意)

  (6) (此題首先讓學生把 計算出來,再求平方根,而且平方根有兩個)

  (7)-2.

  (8) , (此題引導學生先根據算術平方根來表示被開方數為a2,再表示相鄰的下一個自然數為a2+1,注意表示其平方根時有兩個值.)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質,一定要與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相對比去理解.平方根與立方根是今後我們學習中經常會用到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地掌握它,尤其是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七、作業

  教材P.141練習1、2、4.

  八、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立方根近似值的求法

  當立方根是一位整數時,很容易求出這個立方根;但當立方根是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整數時,也能容易地求出嗎?例如求140608的立方根,怎樣求容易?

  下面就介紹它的巧妙求法.

  先用前三位數140來確定立方根的十位數.因為53<140<63,所以十位數是5,而不是6.再用最後一位數8來確定立方根的個位數.因為23=8,所以個位數是2.就是說,140608的立方根是52.確定立方根的個位數時要注意下面規律:我們知道:13=1,43=64,53=125,63=216,93=729,就是說當被開方數的末位數是1、4、5、6、9時,立方根的個位數就等於它本身(1、4、5、6、9);

  因為23=8,83=512,就是說當被開方數的末位數是8和2時,立方根的個位數就分別是2和8,叫做2與8互換原則;同樣還有3與7互換原則(被開方數的末位數分別是3和7,立方根的個位數就分別是7和3).

  一般地,如果103<a<1003,且a是能開盡立方的數,那麼就能用這種方法求a的立方根.請用這種方法求下列各數的立方根:

  21952,50653,79507,287496,97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