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合歡樹》這篇文章是高一新教材下半學期《短文兩篇》中的其中之一。另一篇文章是《記住我》,英國作家泰斯特的作品。在選課的時候,我顧忌到是公開課的緣故,所以主觀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課完成。於是著眼於此文,而因為性格的原因,個體情感上比較容易迴避《記住我》的陰沉,而主動投入《合歡樹》的溫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這一堂課。

  細想起來,選擇《合歡樹》的主要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喜歡,它打動人。但問題也同時產生,越是感性的東西,越難以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去詮釋、解讀和把握。其實母愛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麼我究竟要教什麼?但是我想既然已經決定了,改變不是應該有的積極的態度。我不但要教,而且要遊刃有餘地教。於是我就藉著《合歡樹》這件煽情的外衣,講述文學作品欣賞的方法和角度,時而拉近文字與學生的距離;時而拉遠文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無論如何都圍繞在“合歡樹”的周圍,回到了語文的本分上。

  當然在準備這堂課的同時,我考慮的外在於文字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如何上好《合歡樹》;如何把《合歡樹》上成好的公開課;如何把《合歡樹》上成是“有效課堂教學”課題下的好的公開課??想的東西太多,反而無所適從,放不開手腳。有時我想,從很多的目的出發,讓語文課承載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成功與有效的語文課堂。總於有一天,當我拋開所有的雜念,靜靜地自我誦讀《合歡樹》時,我找到了感覺,找到了真正屬於語文的感覺,屬於《合歡樹》的感覺。我常記得我父母那個時代有一句話: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我們中國人始終以不變應萬變。我不恰當地化用它在今天的語文課堂中,這個“不變”就是——從學生自身出發,從文字出發。

  “從學生自身出發”——課堂的匯入。當然這個匯入如果說還有可取之處的話,要感謝三附中的“有效德育”,是他們的工作給了我這樣一個良好的教學契機。

  “從文字出發”——8分鐘的教師全文配樂朗讀。設計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我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勇氣的。在一個40分鐘的課堂中,花8分鐘實時間讀一篇文章是一個非常大的冒險。讀得不好,是徹底得無效;讀得動情投入,那麼怎麼把學生的情緒拉回來。如果讓此時課堂跟著感覺走,設計“請你談談你的母親”或者是“母親對你的愛”、“你應該怎樣去感恩”??那麼這樣的課堂還是不是語文的課堂;還是不是《合歡樹》的課堂?我想這樣的課堂再精彩也只是一次藉著《合歡樹》匯入的主題班會。

  那麼怎麼把已經“氾濫”的情感來回到語文,我想還是要 “從文字出發”——找人物。文學即人學。不樹立優秀人物形象的作品不是好的作品;同樣不解讀人物形象的課堂也不是好的課堂。從“完美不是真正的美”的角度,讓學生髮現人物,發現史鐵生筆下的一個真實的,偉大的母親。再由文學審美的技巧推出“合歡樹”的豐富意蘊,感受文章的巧妙構思與佈局。並且在題型設計上,以“開放性的選擇題”這一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擴大課堂的容量。文學不是科學,它真正的精彩不在於一堂課結束後給出一個既定的答案;而在於留給孩子們更多的回味與思考。於是我在課堂的結束時,播放了滿文軍的《懂你》,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當然課堂還是有諸多的遺憾,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沒有來得及重點點到史鐵生樸實的寫作

  風格。文學作品在結構上尚巧,但在文風上卻要去“巧”。《紅樓夢》中有一句:花至淡時始知豔,說得也就是這一點。而對於如今學生高考應試作文中不斷地模仿、追求、崇尚華麗的文風這一現象,也有一定地正面指導作用,課堂的“有效性”我想在這裡也是一種“從大處、從遠處”著眼的落實。教學的遺憾同時也是一種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我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走在這條教學的“不歸路”上。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今天我要講的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4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第2課時光合作用的過程。

  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細胞作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它的結構和組分,以及它作為生命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開放性(即要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生命系統開放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它是本學段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內容。

  初中階段,學生透過一系列探索性試驗,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學課本則為學生提供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而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是本小節重點和難點,要讓學生重點掌握兩個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以及發生的部位和條件,並從物質和能量轉變的高度去認識光合作用的意義。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明光合作用的過程

  2)嘗試探究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教師講授、總結歸納與比較法相結合

  2)訓練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光合作用過程的學習,養成勇於質疑合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光合作用光反應、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係

  二.說教法

  1.教具:多媒體課件、黑板

  學具:筆記本、書

  2.教學方法及手段:提問法、自讀課本、觀察法、講授法

  3.重難點突破:

  以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同時,透過自讀課本大致建構光合作用具體過程,再輔以教師的講授點撥,細化知識結構,突破思維誤區和難點。

  三.學法指導

  1.透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透過自讀課本回答教師提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四.教學程式

  一)課前預習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自讀課本相關內容

  二)教學程式

  1.新課匯入

  1)複習初中所學光合作用概念,同時板書光合作用概念式

  2)問:能不能從該式看出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生答:不能)

  3)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

  4)演示光合作用的總過程動畫,得出光合作用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2.新課進行

  1)光反應

  ①觀察光合作用課件

  ②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照課件自讀課本光反應的相應內容

  ③師生以課件為載體共同完成光反應過程學習

  ④總結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2)暗反應[同光反應]

  3)幻燈片出示光反應、暗反應比較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該表

  3.課堂小結

  1)總結光合作用實質

  2)拓展得出影響光合作用環境因素,並分析各條件對光合作用具體過程有何影響

  4.練習

  幻燈片出示選擇填空,由學生完成

  5.作業佈置

  完成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比較表

  6.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透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透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透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透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透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四活動延伸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本課以水平五的具體教學目標為依據。在課的設計過程,以多維的評價形式,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用主題和背景音樂體現散打運動的特點,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和輕鬆的環境中體驗鍛鍊的樂趣,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並從中學到散打的知識,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武術散手俗稱散打,是武術的一種,武術散手要求遠踢、近打、貼身摔,是一種鬥志、鬥勇的體育運動專案。能培養學生頑強、果斷、堅毅的意志品質,能達到防身自衛的功效,是高中體育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學情分析

  散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和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出拳最後的力度。

  難點:整體動作的連貫性和協調性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散打技術衝拳原理及其在散打技術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使大部分學生掌握散打衝拳技術,並能較好的結合步伐進行練習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和障礙,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

  六、教法學法

  1、 教法:

  講解示範、完整與分解法、口令提示法

  2、學法:

  模仿練習法、自我評價法、互相評價法

  七、教學流程

  1、引情入境階段

  ①課堂常規(集合整隊、清點人數、處理見習生)

  ②宣佈課的內容及目標(提問:你們知道跳遠有哪幾種方式嗎?)

  2、激發興趣階段

  ①熱身:繞籃球場慢跑2圈。

  ②10m單腳跳接力賽(將學生分成2組進行單腳跳接力賽)

  ③做操(兩人一組,“背靠背”後相互背起體會挺身、展髖動作;原地單腳支撐騰空步動作後收腹舉腿落地,幫助回憶初中學過的蹲踞式跳遠的動作,原地單腳支撐騰空步動作後向後襬腿展髖練習)為下面的挺身式動作奠定基礎。

  )

  3、實踐學習探究階段

  (1)複習基本格鬥式

  (2)學習左右衝拳

  蹬地:

  轉髖:

  轉肩:

  送肘:

  旋臂:

  握拳:

  (3)學習前滑步左右衝拳技術動作

  (4)學習後滑步左右衝拳技術動作

  (5)學生自我展示階段(教師在旁指導)

  (6)素質練習:學生在墊子上做俯臥撐推手練習,俯臥兩頭起練習,蛙跳練習。

  4、身心調整階段

  播放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進行放鬆活動,從而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

  最後,引導學生談收穫與心理感受,收器材,師生再見。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評委。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見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五課《記憶大比拼》,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的說課將採取“四說”的模式,我的教學理念將貫穿其中。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課藉助主題、圖片起首語假擬了一種競爭狀態,力圖解決用線條表現物體結構以及空間透視的知識技能。半遮半掩的物體圖片,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在觀察寫生中融入默寫的因素。本課共分兩個課時,我說的為第一課時——添畫。

  2、 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的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能認真觀察物體的外形結構

  技能目標:抓住物體外輪廓線與內部結構線的大致關係,合理地添畫立體形

  情感目標:樂於觀察周圍的事物,能以線條繪畫的形式記錄對事物的感受。

  3、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添畫物體的方法以及步驟

  難點:瞭解物體結構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相關聯的情境,把兒童帶入這種情境當中,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濃烈的課堂氛圍當中感受美、發現美。

  2、 觀察分析法:透過觀察分析讓學生主體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另外,我還運用問題討論,做遊戲等方法,圍繞教學重難點分層次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說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透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教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能添畫出完整作品,發展學生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說教學程式

  (1) 激趣匯入

  課堂一開始課件,出示課件水壺的半張圖片,讓同學們猜一猜,這個東西是什麼?隨後課件展示水壺的另一半。在這時揭示課題並板書——記憶大比拼。

  (2) 探究方法

  這時分發給每個同學一張只有一半的火鍋圖片,讓同學們把它新增完整。

  學生完成後,指導矯正作業中常見的問題,如:線條是否流暢?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火鍋的外形結構特點。然後小結:火鍋是由爐筒、鍋身、底座三大部分組成。

  接著,我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更加了解物體結構,我出示幾張不合理的圖片,請同學們來找一找圖片裡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然後請找出不合理地方的同學上臺來指出錯誤的地方,重點引導學生說說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畫合理,透過遊戲的方式歸納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徵。如瓶子的頂部是個橢圓,那麼瓶子的底部也是一個橢圓。

  透過以上環節,突破本課難點。

  (3) 教師示範

  接下來由我示範正確的添畫:拿出一張不完整的電腦,首先根據記憶慢慢畫出其外輪廓線,再新增其內部結構線條。

  用示範的方式,這樣做能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

  以上3個環節,我用18-20分鐘完成

  (4)動手畫圖

  接下來每個同學自己先創作一張不完整的物體圖畫,然後個人之間相互交換,將他們新增完整,比比看誰新增的畫又快又好。這時我開始播放事先選好的音樂鋼琴曲《風的色彩》,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作業。

  以上環節,我用16-18分鐘完成

  (5)評價感知

  我讓學生把已經添畫完成的作品貼在教室四周,學生之間相互評論,看看誰新增的線條最清楚,結構最完整,而我也會圍繞添畫的完整程度,進行評價

  以上環節,我用4-6分鐘完成。

  (6)知識拓展

  透過以上的學習,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立體的物體的結構,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的設計,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引導學生創造美。透過美術和音樂學科的整合,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作美。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等差數列為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式與函式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性質與應用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二、說學情

  對於我校的高中學生,知識經驗比較貧乏,雖然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但並不具備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透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的說出等差數列的特點;能夠推匯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並可以利用等差數列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領會函式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式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鍛鍊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透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激發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差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難點】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推導,用“數學建模”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活動共同發展的課程,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採取指導自主學習方法,並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類比函式,複習提問數列的函式意義,即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正整數對應的一列函式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式的解析式。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為本節課用函式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將課堂設定成為階梯型教學,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二)新課教學

  教師創設具體情境,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1.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100,98,96,94,92

  2.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5,10,15,20,25

  透過練習1和2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徵,為後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接下來由學生嘗試總結歸納等差數列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

  (三)深化概念

  教師請學生深度剖析等差數列的概念,進一步強調

  ①“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示式:an+1-an=d(n≥1)

  同時為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小於0,第二個數列公差大於0,第三個數列公差等於0。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四)歸納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上述四個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透過總結對比找出共同點猜想一般等差數列的通向公式應為怎樣的形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透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猜想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匯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裡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在迭加法的證明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利用等差數列概念啟發學生寫出n-1個等式。

  對照已歸納出的通項公式啟發學生想出將n-1個等式相加。證出通項公式。

  在這裡透過該知識點引入迭加法這一數學思想,逐步達到“注重方法,凸現思想” 的教學要求

  接著舉例說明: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1+(n-1)×2,

  即an=2n-1,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運用。

  同時要求畫出該數列圖象,由此說明等差數列是關於正整數n一次函式,其影象是均勻排開的無窮多個孤立點。用函式的思想來研究數列,使數列的性質顯現得更加清楚。

  (五)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透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先讓學生求等差數列的第20項、30項等。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a1、d、n、an這4個量之間的關係。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此外還可以聯絡實際建模問題,如建造房屋時要設計樓梯,已知某大樓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為3米,第三層離地面5.8米,若樓梯設計為等高的16級臺階,問每級臺階高為多少米?

  這道題我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注意每級臺階“等高”使學生想到每級臺階離地面的高度構成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將該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等差數列。

  設定此題的目的:

  1.加強同學們對應用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2.透過數學實際問題引出等差數列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再者透過數學例項展示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經抽象概括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還原說明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

  (六)小結作業

  小結:(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示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會知三求一。

  3.用“數學建模”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等差數列的實際應用呢?根據實際問題自己編寫兩道等差數列的題目並進行求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不僅回顧加深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開闊學生思維,還鍛鍊了學生學以致用、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註,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