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吃公期的散文

吃公期的散文

吃公期的散文

  剛過年,海南最有特色的“公期”就如期而至了,有的村子從正月初三就開始吃“公期”。阿良哥早就跟我約好,大年初八晚上,叫我哪裡也不用去,一定要帶上朋友來他家裡吃“公期”。今天上午,阿良哥又專門給我打了電話,千囑咐,萬叮嚀,可見阿良哥對“公期”是何等的重視。

  “公期”是海南特有的一種民俗,在我們北方農村是沒有的。海南人一般將祖先尊稱為“公”,祭拜祖先就說是“拜公”。海南人所謂的“公期”,就是全村人所供奉、拜祭的神靈或者祖先的生日。因此“公期”不是這個村子哪一人家單獨擁有,而是全村人共同的盛大節日,比過年還要熱鬧。各個村子的“公”不同,因此“公期”也不是同一時間。

  “公期”這天,全村人家都會從早上就開始開門宴客,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都放在飯桌上,擺的是車輪宴,凡這天來家裡的人,都是這家的朋友,一律免費吃喝。因此,過一次“公期”的花費,比這戶人家過年的花費要多得多。但是,在“公期”這一天,哪戶人家來的人多,就證明這戶人家的人緣好,朋友多,會受到全村人的羨慕。

  “公期”這天的良辰,男性村民會抬著“公”按固定的路線在村子裡走上一遍,男子們抬著轎子,轎子中坐著“公”的雕塑,又是敲鑼,又是打鼓,煞是好玩。“公”“走”到哪戶人家門前,這戶人家就開始放鞭炮,意思是,“公”沒有忘記村裡所有的人家,全村人都能得到“公”的庇護和保佑,這也是“公期”中最熱鬧的時刻。剩下的時光,就是吃喝了,因此,過“公期”又俗稱吃“公期”。

  阿良哥性格內向,不太喜歡海口的筒子樓,說面積太小,沒有綠化,沒有院子,太吵,太雜,經常休息不好,於是索性就離開城市,在老家農村蓋了一幢兩層別墅。阿良哥家的院子大約有一畝地大小,規劃得十分合裡。院子裡整齊有序地種著黃花梨、柚子、橘子、木瓜、荔枝、芒果、菠蘿、菠蘿蜜、九里香、三角梅等花草樹木,所有的花草樹木都被嫂子修剪得十分精美。

  阿良哥家的院牆一律就地取材,都是用火山岩壘成,既美觀,又大方,還特別實用。小院的大門口,種著兩棵枝繁葉茂的'風景樹,象兩個威風凜凜計程車兵。牆的一側種有茂竹,早就連成了一大片,象一副優美如詩的山水畫。估計這就是東坡先生所說的:“寧可食不肉,不可居無竹”的意境吧。院子東側的三百平方米,是阿良哥的車庫兼菜園。阿良哥家吃的所有青菜,都是嫂子在這個菜園中種的,既經濟,又環保,讓人看了眼饞。

  今天,我們一共去了二十幾口子人。如果在城裡,多大的房間也很難盛得下。可是,在阿良哥家的小院裡,我們卻坐得十分寬敞。大家一邊談笑過年的趣事,一邊誇獎著阿良哥院子的精美。阿良哥特別沉穩,只是微微一笑,說,我天生就是農村人,就喜歡這樣的環境,清靜,自在,隨意,在城裡住不慣,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還是嫂子心直口快,在一旁插嘴道:剛蓋起房子時,我們是在村外,人少,房少,車也少,特別安靜,感覺特別好。現在可不行了,你們看看,我們的周邊光這兩個月就蓋起了好多的房子,一轉眼,我們就成了村裡了,再也不能過安生的日子裡。我們順著嫂子的手勢朝四處一看,果然,在哥良哥的房前屋後,竟然雨後春筍般地立起了六七幢房子,阿房哥的別墅,真的成為村裡了。

  都說南方人宗族觀念深,家族意識重。不到南方生活,就不會理解箇中緣由。在南方,村村都建有“公廟”,家家都設有祠堂,戶戶都保留著祖屋。逢年過節,凡家族中的男人,不論老少,不論遠近,不論貴賤,一律都要回老家“拜公”。不象我們北方,除了家裡住的房子,什麼“公廟”、“祠堂”、“祖屋”早就煙消雲散了。不知道這是北方人的幸福,還是北方人的悲哀。

  我突然想到,一個風俗也好,一個習慣也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在耳濡目染中鑄就的。現在人們都喜歡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句話,發洩著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其實,與其天天發牢騷,與其天天怨天尤人,不如就在我們孩子面前,從我們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孩子也從小就耳濡目染我們的良好習慣。我想,如果人人如此,不用百年之後,國風必然為之大變。這,就是我今天吃“公期”後的一點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