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散文:澳大利亞老闆很謙恭

散文:澳大利亞老闆很謙恭

散文:澳大利亞老闆很謙恭

  我結婚時,租了一輛價值百萬澳元1935年的勞斯萊斯車。早晨一個30歲左右的司機,穿著老式的服裝準時地開車來接我,到了教堂,迅速地在前面為我鋪好紅地毯,然後微笑,謙卑地為我開啟車門。整個一天,他一絲不苟。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就是這個租車公司的老闆,擁有20幾輛豪華車,身家千萬。

  老闆可以這樣嗎?在澳大利亞人看來,即使他不是老闆也一樣能夠得到尊重,所以彎腰為別人服務時並沒有自卑的感覺。

  受尊重和平等是我對澳大利亞最深切的感受。這個觀念是那樣深入人心。從清晨出門,友好的鄰居和你打招呼;你去銀行因為不懂的事太多,以至於後面排起了長隊,但沒有人對你皺眉頭;你去政府部門,因為你的英語太臭,解釋半天你還不明白,於是有免費的翻譯人員電話傳譯為你服務。無論你是黃的或黑的,穿得好或差,太胖或太矮,你一路接受的都是笑臉,那就更不用說你是顧客,花錢消費了。

  當然這還要從澳大利亞的歷史說起,看看澳大利亞人為什麼更注重平等。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是1788年由一船囚犯起家的,這樣直到1850年,大約有16萬的囚犯陸陸續續來到澳大利亞,當時英國的總督政策開明,充分利用有才幹的囚犯或刑滿釋放者,給他們身份榮譽,他們的子女也受到平等的待遇,這樣澳大利亞彷彿一個新世界,給了無數人重新發展的機會。以致後來發現金礦,越來越多的自由人也蜂擁而至。

  再後來,1945年後,澳大利亞又敞開大門,吸收了大量歐洲移民,這一下可不得了,達到了650萬人,是原來人口的3倍。

  逐漸,到了上世紀60年代,原來閉口不談他們的祖先是囚犯的人竟然慢慢開始以此為榮了,因為這時人們的觀念已經是不管什麼出身,什麼背景,只要你個人肯努力、肯奮鬥,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前不久,剛剛看了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的傳記,有趣的是,他母親和父親兩邊的祖先也都是囚犯。

  即使是現在,澳大利亞公民中仍有22%是海外出生的,“公平點兒,夥伴”這是澳大利亞的流行語,這句話也幾乎可以是對澳大利亞的全部特點的概括。在過去大家共同創業的年代,夥伴關係已經深入人心。

  不管老闆是什麼樣的`人,他也總是袖管卷得高高的,看上去就像哥們兒中的一個。普通人可能會憎恨他們的老闆,或者可憐他們的老闆,但一定不會嫉妒他們的老闆。在澳大利亞當老闆,他除了要為員工上很高的稅,還要為員工買工傷保險,買養老金等等。

  澳大利亞政府是最大的均貧富的調節者,主要從稅上來體現。去年工黨重新當選,拿出310億澳元實行新的減稅政策,主要是針對低收入的人群。這次次貸經濟危機,又是立竿見影拿出104億澳幣,補助老年人、兒童、第一次買房的人。澳大利亞人一般的信念是,保證每個人,從養老金的領取者到製造商,都得到公平對待是政府的工作。

  澳大利亞不是個競爭奮鬥的社會。普通老百姓不關心有錢人和讀書人的作為,他們一般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房子、汽車、牡蠣、曬得黝黑的皮膚、龍蝦、海濱度假、高爾夫、網球、衝浪、釣魚等。這個國家對生活方式的重視遠甚於對建功立業的追求。不鶴立雞群,接受自己的環境,腳踏實地地幹事,與鄰居友好相處是澳大利亞天性的一部分。“顯得普通”反而是許多人取得成功的一個方式。

  從1890年起,澳大利亞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上個月又被評為“最繁榮的國家”首位。它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富裕社會。不僅要富裕還要平等,沒有想到這種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在澳大利亞的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那麼點兒意思。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