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母親放飛的風箏-敘事散文
我是母親放飛的風箏
豫歌
當我呱呱墜地的時候,想必母親已經非常非常疲憊了,母親的第一個親吻雖然我不曾有記憶,但那情景肯定是溫馨而甜美的。我的降生,給家裡帶來了勃勃生機,因為母親是在三十歲上才懷上了我,而我又是家中的長子。
一歲多了,別的孩子都已經在咿呀學語的時候,我還不會叫一句“媽”,以至被人懷疑“這孩子會不會是個啞巴?”聽到這些話時,母親總是把我緊緊地抱在懷裡,好像稍一鬆手,我就會不見似的。
上學了,家裡沒錢買不起新書包,母親就讓父親到集上扯了幾尺洋布,我記得是藍底白點的那種圖案,手感光滑如絲綢。晚上母親坐在油燈旁給我縫製新書包,我坐在母親的旁邊,突然看見母親皺了一下眉頭,我湊上去一看,原來是針紮了手,隨即母親的手指上開出了一朵鮮紅的梅花……我的新書包縫好了,由於是連夜縫製的,時間緊,沒有花邊,做工也不那麼精緻。可我仍然激動得半夜睡不著覺,那書包上的每一針、每一線都寄託著母親對我的關愛與希望啊!
上中學了,我要離開家到鄉里去讀書,由於路遠,母親一咬牙,用她當時整整三個月的工資託人給我買了一輛新的飛鴿牌腳踏車。從此,我便騎著它,帶著母親的期望與自己的夢想,跳出了“農門”。然而,這縱身一跳,也讓我離開了深深眷戀著的土地,離開了愛我的以及我愛的母親。
現在,我已經成了家,立了業,好像完成了父母給我佈置的人生作業。心中雖時常牽掛著已經年邁的母親,可總是因為事情多,工作忙,淡忘了家,淡忘了母親,手上的.事情千千萬,似乎每一件都比回家,都比看望母親重要。有時幾個月也難得回家一次,我心中懷有對母親的愧疚,可她從不埋怨,任何時候都不會把她的兒子忘掉。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工作,我永遠是母親心中的牽絆:遇到挫折的時候,母親為我祈禱;工作順利的時候,母親為我驕傲。
如今,母親老了,頭髮花白,背也駝了。母親的形象讓我想到秋天裡的落葉,也曾綠過,也曾風裡起舞,雨裡輕唱過。此刻,卻在秋風中日漸泛黃。我更多想起的是一座碑,母親的一生正如那歷經風雨的青石板一樣,刻滿了苦難和滄桑。我多怕余光中所寫“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有一天也會變成現實啊!我已經記不得最後一次牽母親的手是在什麼時候,但殘留在我手掌上的餘溫和著我的血液,仍在我的體內流動。
母親常唸叨:兒女是母親手裡放飛的風箏,無論你飛得多高、多遠,線的那一頭永遠牽在母親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