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優秀散文淡字知人生

優秀散文淡字知人生

優秀散文淡字知人生

  “淡”一個多麼平靜的字眼,一個多麼富於意蘊的字眼。這足以見得古人造字是多麼的富於智慧和禪意。半水半火,水左火右,水火為“淡”。倘若從古代中國的陰陽哲學來分析,那麼,“淡”字似乎正要揭示這樣的道理:明白事物存在的兩面性方是明白人生,換句說法即:人生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假如把“淡”字的兩半視為矛盾對立而統一的象徵符號,那麼,“淡”字無非是要告訴人們:知炎就要知涼,知生就要知死;知道年輕就要知道衰老,知道美麗就要知道醜陋;知道成功就要知道失敗,知道高大就要知道渺小;知道紅就要知道黑,知道明亮就要知道黑暗;知道有就要知道無,知道幸福就要知道痛苦;知道笑就要知道哭,知道上升就要知道墜落等等。

  “淡”的兩半可以說象徵著對立而又統一的人生哲學,可以賦予無窮的涵義和內容。人生倘若懂得一個“淡”字,則萬事皆休,神鬼也奈何不得;而不懂一個“淡”字,則有可能引火燒身,禍端不止。

  人皆有功名之心,“不仕無義”,這也是孔老夫子的一貫主張。然而人倘若在成功和勝利面前,不知止步,繼續馳竟炎炎之心,那麼就會被勝利和成功衝昏頭腦,也許橫亙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道懸崖絕壁或者萬丈深淵。固此,人生倘要做到保持長盛不衰,就不得不在盛時適時止步,回顧反思,以平靜如水之心來抑制趨竟之炎炎之心。

  明白“淡”字象徵,就必然知道:進一步,就要懂得退一步的道理;進退平衡,方才能做到人生平穩。退一步,貌似後退,不妨可理解為為進蓄勢;引而不發,躍如也,張弛有度,是古人行人做事的智慧之道。而進一步,卻不知後退者,以為進步,孰不知卻是大退步。古人有“恃強者亡”,“弓滿易斷”正是此理。

  秦將王翦出征伐楚,秦王詢問:需多少萬軍隊;王翦回答:六十萬。秦王有點猶豫,但吸取了前將李信二十萬伐楚而慘敗的前例。秦王還是忍痛割愛,將六十萬精銳大軍交與王翦。王翦此時應該是心得意滿,志在必得,然而為了使自己毫無後顧之憂,也使秦王更加放心自己領兵打仗。王翦此時後退一步,要求秦王必須答應自己在出徵之前賜予自己和家人良苑良田美僕,以便自己征戰歸來告老還鄉,頤養天年。秦王笑笑,表示這個事情是小意思,不難做到,讓王翦放心出征。事後,有同朝疑惑將軍如何這樣小氣量。王翦笑笑,說這樣才能打消秦王懷疑之心,自己才能放心打仗。

  “淡”之道,王翦是多麼的領會在心:權勢越大,越是炙手可熱,就越要警惕功高震主,惹火燒身。故而他能保持冷靜,未進先退,以退隱如水之心來剋制權勢炎炎之心。而這正是以進退平衡之道來消弭殺身之禍。

  楚漢爭雄,劉邦得到天下,分封諸位功臣,裂土列王,而功臣中惟獨張良表示尺土不求,但願做江湖一閒散漁夫,浪跡天涯,遁隱南山。劉邦苦苦挽留不得,只得任憑張良前去。然而在天下安定不久,那些之前就已經裂土列王的各個功臣如彭越,陳豨,黥布,韓信等就先後一個一個被劉邦剪滅,這正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一句古語。張良尺土不求,反而得以全身。而這正是張良之高明之處,知進知退,知生知死,一個“淡”字裡面就蘊含了豐富的`道理。

  古人有:“日中則昃,月滿則虧”之言;也有“盛極則衰,否極泰來。”的說法。因而,明白“淡”字裡面的水火相生相剋,相反相成的道理。做人以“淡”字修身,成敗以“淡”字看待;那麼,無論成敗就都能做到身心的陰陽平衡,無疾無災;而在人生的路途上,也更能做到穩穩妥妥,平平安安,全身而終。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