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範文(通用5篇)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範文(通用5篇)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1

  8月23日至8月25日,我們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部分同學來到江蘇省泰興市新街鎮吉莊小學,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吉莊小學的三天中,我們幫助學校拆遷d級房屋,整理裝訂資料、為小學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裡,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熱衷於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現將在活動過程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吉莊現狀

  (1)吉莊簡介。吉莊小學創建於1953年9月,學校位於新街鎮政府所在地東南面,距鄉政府13公里,坐落在吉莊村中心,未通公路,從學校步行到村級公路約需26分鐘,而步行到吉莊村中心街則需1.5個小時左右。學校服務新街鎮的車馬、杏塘、陸野、嚴堡等五個純天然的小農村,轄區人口3500人,適齡兒童30多人。校園佔地面積750平方米,有磚混結構教學用房一棟,建築面積210平方米,有教室六間,辦公室兩間(其中一間兼做教師宿舍),沒有磚瓦結構師生生活用房,建築面積50平方米。學校現在有教師11人,開設六個年級,現有在校學生2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吉莊小學辦學效益好,教學質量最高的全縣民族教育視窗學校。

  (2)艱苦的條件。作為一個在較貧困地區。1、學校師生生活用房緊缺影響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2、交通不便。吉莊小學位於居民區,道路平坦。3、學校的裝置還不完善。4、用水緊張。水龍頭只有2個,在村裡,人們的生活用水都是靠井水。

  (3)師資短缺。辦學以來,先後有二十幾位老師在這所學校任教,但因環境艱苦,辦學條件差而不能堅持。學校也因多方面原因於面臨停學。1983年9月,周春生到該校任教後,他以一顆火熱的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經過近28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經營,把學校辦成全鄉同類學校教學質量最高、辦學條件最好、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極具典型的中心學校。但是,全校只有11個老師。

  (4)吉莊的孩子。這裡的孩子雖家境不好但都十分懂事,他們活潑熱情,尊師守紀,在學習上也表現突出。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全縣各類奧數競賽有20多人獲獎。同學們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但卻存在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據瞭解,孩子們在吉莊讀完六年級後,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完成自己的學業。可從村裡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這樣一種遭遇,那就是農村的孩子被人瞧不起。唉......

  二、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也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在《中國青年報》上他們被看作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的人。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結合家訪以及調查,我們瞭解到,在吉莊小學讀書的200多名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往上海、蘇州、無錫等地,只有農忙時才回家,家裡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務撫養他們。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導地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外出打工,使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留在家裡的老人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吉莊 的孩子在周老師的細心關懷和精心教育下,不僅懂事而且成績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優秀。、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一些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能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農村政策問題

  為切實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國務院決定,XX年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標是:透過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一政策的頒佈和實施,不知解決了多少貧困農民的生活問題。但吉莊村的村民,卻沒人知道有這麼一個政策,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他們種的是小麥和水稻,生活過的是還好。在人人都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的社會里,有這樣的村莊,這樣的事情發生,我確實震驚了。對於國家對農村的一些優惠政策,這裡的村民似乎都是一問三不知,這裡似乎已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山寨。國家政府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只有這樣,構建和諧社會,建立新農村,關注民生,這些國家對貧困農村的優惠政策才可以真正實現啊。

  這次"三下鄉"活動雖然早已結束,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那裡的經濟還不夠發達,那裡的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2

  7月13日

  今天是7月13日,來三下鄉已有兩天了,跟平時的學校生活比起來,三下鄉是艱苦的,但大家都很樂意去挑戰困難。我們今天的日程安排是與當地黨支部進行經驗交流,以借鑑他們的先進經驗。前一天晚上,我們首先開了一個小會,會上讓一些還不是黨員或對黨內事務還不是很瞭解的同學瞭解我們黨支部的建設情況,並強調黨的事情是很嚴肅的事情,要認真嚴肅對待。上午10點我們懷著向前輩學習的心情來到交流會現場,交流會開始了。由我們三下鄉隊員班靜主持。首先,對方給我們講了一下當地黨支部建設的情況,接下來是我們隊員謝宛霖同學介紹我們系黨支部的建設情況。我覺得謝宛霖同學介紹我們黨支部建設情況很詳細,很清楚。與當地的相比起來,他們顯得很沒準備,固而使後面的交流有點陷入僵局。接下來我們進行交流,主要是由我們向他們提問的方式來展開,我們的隊員都很積極發問。但大多數問題得不到很確切的回答,還偶爾有冷場的現象。這次交流會我們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對方卻顯得有點不太重視。但是我們對於場面控制方面還有待提高,做得不夠。可能是雙方關注的話題略有所不同,所以交流會沒有按我們原來的方向展開了。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能抽出時間來和我們交流。

  7月16日

  今天我們趁著是當地的街日,而且又是開超級稻簽約動員大會暨收割大會人流比較多的原因,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進行我們關於電腦知識的宣傳以及調查問卷。

  早上7點30分我們就來到大會場,協助當地政府佈置會場並展開我們的宣傳畫,拉好我們的橫幅。由於調查問卷和傳單數量都不少,我們在佈置妥當,人們剛開始聚集的時候就開始了工作。我們負責調查問卷的同學首先深入到群眾當中,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還有另外一些同學就負責發傳單。經過全體隊員的努力,我們好不容易把兩百多份的調查問卷給完成了,在大會正式開始的時候傳單也所剩無幾,以至於到大會開始了,村民們紛紛湧到科技處,質檢局那邊拿傳單,我們都沒有得發了。據我們向被問卷調查的人瞭解,一些30到40歲的人很想學習計算機知識但又沒有條件,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開培訓班。經過這次活動我們瞭解到這裡的電腦知識並未普及,我覺得下次我們系三下鄉時可以發揮我們系的專長,專門對電腦知識這塊進行著手。針對一些年青人及有需要的人士,不一定面向當地中小學生開培訓班。

  7月17日

  今天是7月17日,轉眼間我們的“三下鄉”活動就接近尾聲了,時間過得還真是快啊。

  早上我們一大早起來,準備好各樣東西,去探望五保戶。這次活動我們分為兩個小隊,這是根據兩個五保村所處的地方不一樣來定的,而且目的地離我們的住處也比較遠,需要乘車去,而我們能夠用的車子跟活動的經費有限,所以只能分兩隊。一隊是去離我們住處較近的新樓村探望了83歲高齡的退休老幹部五保戶楊xx,另一隊是去離我們住處比較遠的雄會村。我們兩隊人同時出發,分頭行事。我跟隨隊長去了新樓村的五保戶,我們一路驅車,沿途一路陽光明媚,不一會就到了目的地。那住著八位五保戶,我們到那兒的時候,剛好有兩位60多歲的爺爺正在吃早飯,我們尋到了楊爺爺,他已經80多歲了,但身體還是很硬朗,視力還很不錯,同學們跟老爺爺進行了親密的交談,和他拉拉家常,談談他過去的光輝歲月。並問寒問暖。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合照,然後告別了這些五保戶們。

  透過這次活動,我真切感受到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關心,去關愛的人。我們能夠幫助他們,自己心裡面也會得到比物質更重要的滿足感。

  7月17日

  今天下午,我們要與當地政府組成的籃球隊進行一場籃球友誼賽,這也是我們這次來到xx區xx鎮的最後一項活動了。

  下午6點,我們來到政府球場上,為我們的隊員加油,比賽開始時我們以10分的大比分遙遙領先。首先由我們的隊員譚湘鯤個人突破得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打得還算輕鬆,第一節結束了,對方還是沒有突破0分的記錄。第二節開始了,對方看出了我們的球路,對我們的主要得分球員進行了攻防,但由於與我們相比,他們的總體技術比我們稍猻一籌,我們仍以幾分的比分領先。但他們已經有所得分,第三節下來,他們換上了自己的王牌,他在運球,投籃,攻防方面的能力都是一流的。我們的比分越拉越近,最後在緊張而激烈的氣氛中我們以36比35險勝。這次比賽我們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取得了勝利,即賽出了我們系的風格,又贏得了友誼。

  透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認識到了什麼是吃苦,也瞭解了現在農村的發展。有機會,我還要參加更多的服務活動。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3

  今天,我們小分隊來到了xx區人民中醫院,開始了第三天的`下鄉活動。醫院裡的人不算太多,但可能因為都急著看病拿藥,秩序比較混亂,所以,我們決定幫助該醫院維護就診秩序,讓醫生們能更快看病,病人們也能更好地就診。由於醫院需要安靜的環境,因此我們的活動範圍不宜過大,便分成了兩組成員,第一小組負責樓下的掛號排隊,第二小組負責二樓的排隊取藥。透過我們的維護和時不時的幫助,果然,排隊和取藥的病人和家屬都有序了很多,整個醫院也少了很多爭執和喧譁。還有同學看到有的病人行動不便,主動幫忙拿號取藥,這些都讓我十分感動。在家裡,我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但是在這裡,這個沒有空調的醫院大廳,大家一心一意想的都是如何更好的維護好醫院秩序,讓病人們能高效看病,高校就診。然而,我也意識到,我們的這一舉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要想讓更多的人遠離疾病的困擾,僅僅是維護醫院秩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大力宣傳這一現象,同時有關部門要提高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效性,確保病有所醫,國家也要進一步立定社會保障制度和醫保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做到關心病人,為病人辦實事。在活動結束之前,我們還採訪了一位正在排隊取藥的病人家屬,據他告訴我們,這家中醫院每天的人流量很多,特別是週末和節假日,但大家都不注意排隊有效地掛號取藥,有時視窗那兒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導致醫務人員的辦事效率無形降低很多。他表示十分感謝我們組織的這一活動,是真正地為病人著想的,也很贊同大學生多搞一些類似的活動,既鍛鍊了能力又看到了社會百態,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4

  和風吹過天際,終於迎來了太陽,經過昨天大雨的一番洗刷後,科院到處都煥發著新意,而我們“三下鄉蜀口小分隊”一行20人帶著捐贈給蜀口孩子們的300多本書,儘管十分重,但因為是送給孩子們的,同行的小夥伴們,甚至是女孩子都沒有一個喊累。擠火車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大夥拎著小包扛著大包在人潮中湧動,經過一番掙扎後總算是擠上了火車。可能是真累到了,小夥伴們不一會兒就睡著了。3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泰和了,村裡特別熱情的把我們一行人接到了村裡,剛到村口就被這裡的環境給吸引了,真真是滿村綠色關不住,一棵古樟迎客來。早已餓瘋了的小夥伴們一起吃了一頓樸實的農家飯,真心要為這裡的好山,好水,好人家點個贊。飯後,指導老師王書記給大家開了一個簡短的小會,王書記要求大家要將我們在蜀口的住所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愛護,要嚴格要求自己,一切行動要服從命令聽指揮,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形象而是我們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的精神風貌。

  第二天,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吐出了燦爛的早晨。蜀口的早晨甚是撩人,忍不住走到天台,雨後的蜀口在雲霧的圍繞裡如幻如夢,贛江自群山中滾滾淌來,嘆一句江山如此多嬌,蜀口當真無愧於“千里贛江第一洲”的美名。6.30我們的隊員們準時集合,開始我們的晨跑,不要有太多的拘束,不要有太多的壓抑,在這個寧靜的小村莊裡吐出胸中的濁氣,肆意的奔跑吧,一切煩惱和喧鬧都在你的意識裡消失的無影無蹤,你看我笑的甜不甜,你看我笑的美不美,簡直美哭了。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沒錯,晨跑之後是早操環節,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是不是萌萌噠,感覺要被自己萌化了,哈哈哈。消耗了那麼多體力,不補充點能量怎麼可以對得起自己逝去的脂肪,哈哈。米粉,包子,粥都是我的愛,光碟計劃我在行動,噢耶。沒錯,新徵程的號角已經吹響,下鄉目標召喚在前方,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融入和服務蜀口村,本村的歐陽家族理事長歐陽爺爺專程給我們充當講解員,老爺爺年紀大聲音也不小,饒有興致的和我們介紹起了歐陽宗祠於歐陽家族的歷史,當聽到歐陽家族一門出了21個進士之後,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而歐陽爺爺臉上卻充滿了自豪。雖然蜀口村是著名的貧困村,但村領導對於教育方面卻絲毫不敢馬虎,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讀書要從娃娃抓起,學風如斯,怪不得光是歐陽一門就出了21個進士。最後,我們全體成員與歐陽爺爺合影留念,感謝他為我們的精彩講解,祝他身體健康,開心快樂。拜別歐陽爺爺,我們的隊員們繼續在村裡走訪,村裡的古樟樹是一個特色,村子裡有3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樟有600多棵,最大的一棵古樟已經有1400多歲了,據說要9個大人合抱才能抱下,這深深地震驚了我們一行人。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上午的時間就在我們的走訪中悄悄劃過了,在回住所的路上,我們還看到了這一和諧的一幕,發哥,你在幹什麼?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日記5

  早上七點出發還是睡眼朦朧,我們乘著公交車一路顛簸,下車後步行十幾分鍾來到了七里亭村,走進村口,一副新農村的氣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進了村口就已經有幾個小朋友跑過來和我們玩,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好的兆頭,對我們每個團隊成員也是一個鼓勵,讓我們有了信心去開展這次的活動。居委會的負責人替我們打開了活動廳的門,我們到了活動廳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將裡面的活動桌椅擺放好以供小朋友們坐下來聽課,我們今天主要的活動是創意講堂和電腦義診,創意講堂氣氛也是非常的好,小朋友們都非常的活躍,都搶著回答問題,與這些小毛孩相處的這幾個小時,我們都彷彿回到了我們小時候,那種童真,那種天真,那種幼稚,是我們懷念,有時我們也會嚮往這種童真,天真和幼稚,童年的時光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今天,看著這些小朋友露出的天真無邪的笑容和稚嫩的話語,我彷彿回到了我的那個時候。

  在今天的活動中,也出現了不少的令人開懷大笑的事情,今天發生了令我們團隊每個隊員都好笑的一件事,我送給一個小朋友一個玩具,然後他叫我爺爺,這個真是令我費解,我不禁要問:我一個青春有活力的大學生,真的像傳說中的那麼老嗎?總體來說,與小朋友一起做活動總是很有趣的,同時我們也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了他們,我們感到很有意義,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因為我也覺得孩子才是我們國家需要培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