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我的第一本書》練習題

《我的第一本書》練習題

《我的第一本書》練習題

  一、積累與運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2.按課文內容填空並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①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書和紅薯在我們村裡都是____________東西。

  3.下列詞語有無錯別字,若有請改正。

  ①優默悽慘紅暑夢幻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奧密馬鬃賴皮孰師翻來覆去

  ____________

  4.“父親的藏書裡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這些名字你陌生嗎?你讀過他們哪些作品呢?試列舉一二。

  5.文章第二段說“書裡有很多奇妙的東西。”你有過同感嗎?結合你的讀書體驗簡單談談。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裡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裡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誇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裡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隻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裡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悽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麼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著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裡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麼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麼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瞭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後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裡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裡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麼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麼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裡,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上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6.用自己的話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7.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一本書”的樣子的?

  8.當父親弄清“我”那“悽慘的課本”的原委後,並沒有批評“我”,只是“深深地嘆著氣”,試揣摩,父親的嘆氣包含什麼含義?

  9.透過父親的言行,你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試發表你的看法。

  10.透過讀“第一本書”的故事,你認為“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二)

  父親挑書

  ①重一百多斤的書壓在六十多歲的父親的肩上。

  ②我幾次請求父親放下擔子讓我挑一氣,都被頂了回來。沒辦法,我只得藉著電筒發出的可憐的光跟在父親修長的身子後面,背上揹著個裝有幾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紅色吉它,樣子瀟灑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親此刻的`心情。中學時我因母親病逝,被迫從滇東北轉到滇東南就讀。6年多來,父親都是形單影隻地過著獨身生活,一大把年紀了,仍起早貪黑地勞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學畢業,在眾親友的勸說下,我最終放棄了在昆明一報社工作的機會,回到離別多年的家鄉。這一決定出臺後,最高興的當然是父親了。“這回有個說知心話的地方了!”父親逢人便說。

  ④一路上,父親重複著那句重複了多年的話:“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魚人。”碰上熟人問:“要幹什麼?”他就抬高本來就很宏亮的聲音:“秀才搬家——盡是書。幫娃娃挑書到他舅舅家,請他家的客車送到城裡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裡上班去了。”“這回算得了!”對方回敬了一聲,“嗨!”

  ⑤農村人的“要幹什麼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話,今晚做的事又是父親盼了很多年的,於是,在回話時父親理所當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幾十年就是為了等這幾句讓人欣慰的話從內心裡流出來,以至於每一個字都吐得相當有力,像釘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樣,發出的聲音樂曲般悠揚。尤其是那個“嗨”字。只可惜,父親的身子搖出來的每一個動作,都使我聯想到“蹣跚”這個詞,加之腳下不時地打滑,父親幾乎是踉蹌而行了。

  ⑥我沒有再要求父親讓我挑一氣了。這個時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書——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賦予我智慧的書,父親也會固執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後面。看著被書的重量擠壓成弓形的父親,眼裡溢滿了一種閃亮的東西,讓我覺得滿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藉著這滿天的星星發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賦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從今以後,我想我會更加珍愛這些書——即便不能為父親做些什麼。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讓它像春風跟隨種子一樣跟著我——我忘不了這個雨夜,白髮蒼蒼的父親為我挑著沉重的書踉蹌在一條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1.父親是個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13.試揣摩文中畫線句子的真正含義。

  14.文章塑造父親這一形象,除用了語言、行動描寫,還有什麼?請舉例說明。

  三、寫作

  15.課文中的人物,像考了第一名的喬元貞、一隻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的二黃毛、只教一本書的先生“弄不成”,雖著墨不多,卻都各具特色,讓人難忘。試從中選取一個,結合課文提供的材料,發揮想象,編一則小故事,在班內交流。

  ☆3*我的第一本書

  一、1.牛漢

  2.①荒寒快樂夢幻童年沒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個時代,物質是匱乏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兒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氣,和小夥伴、小動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此題有一定難度,學生能理解即可)②稀奇那個久遠的年代,那樣一個窮困的小山村,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極端匱乏的。

  3.①優改成幽暑改成薯②密改成秘孰改成塾復改成覆

  4.魯迅:《故鄉》《孔乙己》《社戲》等等。周作人:《故鄉的野菜》《烏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散文詩《匆匆》等。

  5.答案舉例:從書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或從書中懂得了什麼道理;或學會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論。

  二、(一)6.寫了“我的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

  7.悽慘的課本,哪裡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

  8.父親是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

  9.父親溫和善良、知書識禮、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於助人。

  10.“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二)11.文中父親是一個淳樸、勤勞的農民。他善良、正直、有點固執,深愛著自己的兒子。

  12.文章主要記敘了一個雨夜,白髮的父親為“我”挑書的感人故事,讚頌了父親深沉無私的愛以及對“我”的希望和鼓勵,表達了“我”要繼續努力、積極進取的決心。

  13.④段畫線句子含義:做人不能虛浮,要腳踏實地,多做實事。⑥段畫線句子含義:“我”感受到了父親所給予我的激勵,努力向前。

  14.除語言、行動描寫外,還有肖像描寫,如“白髮蒼蒼”、“修長的身子”、背“壓成弓形”等。

  三、15.提示:學生根據課文資料提供,發揮自己的想象編一則小故事。如《“弄不成”正傳》《喬元貞的故事》《二黃毛外傳》等。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初二語文《我的第一本書》練習及測試”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諮詢中考頻道。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