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美術教案模板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水果的名稱和特徵,知道哪些水果是山東特產。
2.嘗試用繪畫表現出水果不同的形狀、顏色及水果之間遮擋的關係。
3.讓幼兒知道家鄉有很多種類的水果,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家鄉的水果圖片若干,收集各種水果若干,蘋果、梨子、西瓜、桃子、葡萄等水果。
2.水果籃若干,桌布一塊。
3.作畫用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
1.(出示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這是什麼水果?
2.你在哪一個地方看見過這些水果?
3.這些水果都是我們家鄉的水果,你還知道哪些家鄉的水果呢?”
(教師將孩子們說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
4.小結:我們的水果可真多。
二、認識水果,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顏色和味道
出示圖片。
1.教師:“小朋友,注意看,老師今天帶什麼水果來了。
2.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上的水果,引導幼兒比較桃子、葡萄、枇杷、西瓜、李子、棗等水果的外形特徵,說說幾種水果的不同吃法。
3.讓幼兒品嚐水果,與同伴交流水果的不同味道,並知道里面都有果核,提醒幼兒將果核收集起來。;知道哪些水果是山東特產,如:蘋果、桃子、棗等都是山東特產。
三、佈置水果展臺,並觀察不同的水果造型
1.桌布上擺放水果: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水果。
2.水果籃中放滿水果: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和相互遮擋的水果。
3.品嚐區展示:切開和未切開的水果。
四、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水果的形狀、顏色,提醒幼兒關注水果之間重疊關係的造型特點
1.啟發幼兒畫出水果不同的顏色和形狀,引導幼兒觀察水果的遮擋關係,前面的水果要大一些,後面的水果要小一些,後面的水果不能畫全,只畫看到的那一部分。
2.引導幼兒思考作畫的先後順序:如:先畫前面的水果還是後面的水果;先畫水果還是桌布、水果籃;先畫完整的水果還是切開的水果等。
五、幼兒自主選擇內容進行寫生,教師觀察指導
六、作品展示,相互欣賞
說說你都畫了哪些水果?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麼?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從情節、遠近順序、色彩上欣賞美術作品《喂小鳥》,感受畫面的單純與簡潔以及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溫暖的柔情。
2、透過遷移生活中和媽媽在一起的經驗,體驗作品中的母親對孩子無限的愛。
3、愛媽媽,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愛與關心。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能用簡單的語言說說在和媽媽在一起的事情
幻燈、電腦、電視、MP3。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米勒的畫:
1、出示幻燈《喂小鳥》。這是法國畫家米勒的一幅畫。提問:這是白天還是晚上?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陽光照在身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2、這幅畫遠處有什麼?近處呢?他們會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3、畫中有幾個寶寶?媽媽在喂誰?寶寶是怎麼吃的?(我們來學一學)旁邊的寶寶在幹什麼?(我們來學一學)我們想象一下,媽媽餵飯的時候表情會是什麼樣子的?當媽媽微笑地看著你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媽媽一邊餵飯的時候還會說什麼呢?我們來聽聽這幅畫中的媽媽對她的寶寶說了些什麼?教師用語言描述作品。欣賞完這幅畫,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
4、其實,每個媽媽都很愛她們的寶寶。欣賞幻燈。請幼兒仔細觀察媽媽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她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除了我們人類的媽媽這麼愛寶寶之外,動物媽媽們也非常愛他們的寶寶。重點講解北極熊。
5、我們給米勒的畫取個名字。
二、遷移已有經驗表述媽媽對自己的愛:
1、請幼兒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教師將幼兒回答進行提升。
2、這裡還有一首說媽媽的歌呢!仔細聽一聽。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跳。
三、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媽媽:
你也愛媽媽,怎麼讓媽媽知道呢?
活動延伸:
美工區提供一些材料,想做禮物給媽媽的小朋友可以使用。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畫人的影子,發展手的動作。
2.知道物體在陽光下有影子,影子是會變化的。
活動準備:
粉筆,色筆,白紙或報紙。
活動過程:
1.玩手影遊戲。做手影給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鳥等,引起幼兒操作的興趣。
教幼兒做手影遊戲,讓幼兒試一試,在陽光下有手影,在背陰處沒有手影,從而知道太陽發出光亮,光亮被擋住了,就會有影子。
分組玩手影遊戲,可進行手影表演,手影編故事等。
2.畫影子。讓幼兒站到陽光下看身體的影子,知道身體擋住陽光就有影子。
兩個人合作畫影子,甲在陽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筆沿影子邊畫下影子。然後甲再畫乙的影子。也可以把紙鋪在影子上,用筆畫下影子。
還可以讓幼兒畫不同時間的影子,同一個人站在同一個地方,畫下上午的影子;再畫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時間影子不一樣,知道是太陽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名稱:美術(線描畫)——花瓶
活動目標:
1、欣賞花瓶,瞭解花瓶的基本結構。
2、能大膽想象,嘗試用線描畫的形式設計出各種造型的花瓶。
3、對繪畫活動感興趣,能獨立完成畫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觀察、瞭解過各種造型、材質的花瓶。
物質準備:各種花瓶圖片、實物、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出示花瓶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觀察花瓶的基本結構。
教師:看一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花瓶)你們知道花瓶有哪些部分嗎?(瓶口、瓶頸、瓶身、瓶底)
2、欣賞不同造型的花瓶。
(1)教師:請你們來說說,你看到的花瓶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先從整體上來講)
(2)教師:每個花瓶的造型都不一樣。讓我們仔細地來看看,它們到底哪裡不一樣?每個花瓶的獨特之處又在哪裡呢?
(3)教師小結:有的瓶口又圓又小,有的瓶頸細而長,有的瓶身腹是梯形,有的瓶頸和瓶身是連起來的??
(4)欣賞線描畫花瓶,請幼兒說一說花瓶上的顏色是怎樣的?有哪些線條?
3、師幼共同討論設計花瓶造型和圖案。
(1)教師:你喜歡什麼樣的花瓶?你想設計出什麼形狀的花瓶?瓶口、瓶頸、瓶腹、瓶底都有什麼變化?
(2)教師:你想用什麼樣的線條、圖案來裝飾花瓶?
4、幼兒大膽作畫,教師進行指導。
5、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
①開闢“花瓶展覽館”,引導幼兒蒐集、展示各種不同材料製成的不同形狀的花瓶,並隨著活動內容的深入,不斷地豐富有關花瓶的知識。
②設定“花瓶創意吧”,展示以幼兒繪畫形式表現的各種花瓶的想象創意作品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當前對兒童畫的指導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側重於它的藝術性。主張孩子自由繪畫,成人儘量少加干涉。但它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和目的性;另一種則注重圖畫得知識教育,主張教孩子模仿畫。顯然又存在著脫離幼兒生活實際,違背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弊端。
活動目標:
1、結合遊戲引導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綵帶(人手一份),畫筆若干,代表天空、陸地、海洋的畫紙三張
活動過程:
(一)讓綵帶跳舞
1、與幼兒一起手持綵帶,隨音樂有節奏的舞動。在遊戲中感受曲線。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邊舞動綵帶,邊觀察曲線。
3、引導幼兒自由舞動綵帶,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形態的曲線。
(二)觀察曲線
1、提問:
(1)跳舞的綵帶象什麼?(小蟲、蛇、水……)
(2)它是怎樣動的呢?請小朋友用食指畫一下它是怎樣動的好嗎?
2、教師記下幼兒畫出的綵帶的樣子。
(三)作畫:
1、出示掛圖,找一找畫面上少什麼?(氣球少線繩、蝌蚪少尾巴、小雞少蟲吃)
2、分三組,自由繪畫,巡迴指導。
3、組合畫,並點評。
(四)遊戲:模仿曲線。
活動延伸:
是跟隨音樂模仿曲線(幼兒認為象的實物),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及模仿能力。
活動反思:
給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再一次感知曲線特點的機會,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幼兒繪畫的慾望。在個別指導時我對幼兒表現和需要給予及時反饋、幫助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繪畫技能得到提升,在玩玩畫畫中體驗作畫的樂趣。擺脫了教師教一筆,幼兒學一筆的舊方式,較好的完成活動目標。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教材簡解]
下雨時,會看到孩子們撐著自己的小小雨傘擋雨;豔陽時,會看到孩子們撐著小小雨傘遮陽。聊起雨傘時,他們會開心地告訴大家:“我有一個喜洋洋的雨傘。”“我有多啦A夢的雨傘。”“我的像彩虹一樣。”雨傘,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快樂。在生活中,孩子會說到:“我們家裡有黃黃的很大的傘。”大家就這樣談起了油紙傘。後來,孩子知道:在很早之前,人們一直用來擋雨的工具是用智慧的雙手製作的油紙傘,上面會繪製各種圖案,人們使用它已經1000多年了。欣賞了各種不同的油紙傘:山水、花鳥、侍女等圖案,他們覺得很美。的確,油紙傘上確實是師傅們用心繪下的動人畫作,這該是讓孩子們來欣賞到呀!紙傘上的藝術,是值得孩子們去追求的!
在工藝發展的今天,手工藝品已逐漸被機器取代。機器製品缺少了手工藝品的味道和獨特魅力。要讓孩子們瞭解到手工藝術品的魅力,必須孩子自己去實踐。當下,孩子的水墨經驗不是很豐富,只能以小的切入口,讓孩子從簡單的圖案來繪畫紙傘。因此,設計了《美麗的雨傘》,帶著孩子走進傘的世界,以春天的色彩、圖案、事物為元素,讓孩子在傘面上進行繪畫。
[設計理念]
《3~6歲兒童發展指南》藝術領域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活動設計上,我也是以春天的事物和傘這樣的社會文化資源為源頭,激發幼兒繪畫傘面的興趣。
[目標預設]
1.知道春天的特點,並使用圖案、線條等裝飾傘面。
2.能使用對稱的方式裝飾雨傘,感受到對稱圖形的美。
[活動準備]
1.課件、傘柄、一次性彩色杯子、置物架2.傘柄的製作方法:首先,將塑封膜剪成圓形;其次,使用膠槍將吸管黏貼到塑封膜的中間,變成傘託;最後,在塑封膜上黏貼雙面膠(供幼兒黏貼傘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匯入語: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裡有什麼美麗的顏色?
1.魔術師想把這麼多美麗的顏色變一變,看!變到哪去了?
2.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把傘的傘面吧!
3.它是怎麼樣的?
評析:以春天為切入口,讓孩子們以春天的背景為元素設計傘面,這離孩子的生活很近,他們很容易引起共鳴;以“魔術師把春天的顏色變到傘面上”為情境,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讓孩子觀察到魔術師以顏色的方式來裝飾傘面,為活動的開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觀看動畫:知道春天的特點,說出典型的圖案,討論用春天的圖案裝飾的方法。
過渡語:魔術師走呀走。瞧!他看到了什麼?
1.春天的花和草。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春天還有哪些花?你會畫一畫嗎?
3.魔術師也想把它們變到雨傘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傘面上有什麼?它們是怎麼裝飾傘面的?
5.像這樣兩邊有相同圖案的裝飾方法,是對稱裝飾。
6.聽這是什麼聲音?(春雨)
7.魔術師會怎樣把春雨變到傘面上呢?誰來試試?
8.還有什麼好方法。
9.春天除了美麗的顏色、花和雨,還有什麼呢?
評析:課件的使用既在視覺上讓孩子看到了春天的花;又在聽覺上,讓孩子聽到了春天的雨,這都給了孩子充分感受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激發孩子將春天的美繪畫在傘面上。此外,還讓幼兒自己想像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繪畫春雨,是對孩子利用圖形和繪畫布局的深度挖掘,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雨的圖案顏色可以是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
三、幼兒作畫: 利用圖案、線條等圖案,並嘗試使用對稱的方式裝飾雨傘。
過渡語:春天裡還有些什麼?
1.你想把什麼變到美麗的雨傘上呢?
2.我們一起來變變吧!
3.你用的什麼圖案?
4.畫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傘面貼到前面的傘柄上吧!
評析: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以變化的方式裝飾,比如:“雨”除了用點子,還可以用小圓點、雨娃娃、泡泡雨等,激發幼兒思考後繪畫。
四、幼兒介紹自己的傘,並說說自己的裝飾方法。
過渡語:你覺得最美的傘是最美?為什麼?
1.春天的小花我也很喜歡。
2.你有什麼好方法願意和大家分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的雨傘變得更美?適合的變化可以讓我們自己不太滿意的作品變美。
4.你喜歡自己的傘面嗎?為什麼?
結束語:其實,大自然還有許多美麗的事物,我們都可以在傘上畫下來呢。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
五、評析: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在最後激發孩子對春天的探索。此活動後,既可以繼續讓孩子繼續繪畫雨傘;還可以把雨傘放到科學區,讓孩子們玩降落傘的遊戲;還能開展關於春天的科學活動,探索萬物生髮的不同等等。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用玩具汽車作畫的方式,享受與同伴共同創作的樂趣。
2、觀察不同車輪留下的不同紋路,感受操作中顏色的變化。
活動準備:玩具汽車若干輛、圖畫紙若干張、裝滿各色顏料的盤子(盤子中放有海棉以控制顏料用量)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玩具汽車怎樣跳舞?”
1、幼兒圍成一圈坐好——今天有好多玩具到咱班來聚會,看他們跳起舞來了。(展示玩具汽車)小朋友跳舞用什麼跳?那這些玩具車跳舞用什麼?請你們玩一下這些汽車,試試怎樣讓他們用輪子跳舞。(幼兒自由玩汽車)
2、請幼兒演示開汽車的不同方式——你是怎樣讓玩具車跳舞的?
二、示範作畫——“把玩具車跳舞的路線畫下來。”
1、“這裡有一些盤子,裡面裝著顏料,都有什麼顏色?”“我們用這些顏料把玩具車跳舞的路線畫下來吧。
2、請一名幼兒用另一輛玩具車的輪子蘸另一種顏色,在紙上滾動,引導幼兒觀察兩種車輪畫出的不同效果。
3、在請幾名幼兒輪流蘸不同顏色的玩具車,一起欣賞畫出的效果。
三、幼兒操作——“你也來試一試。”(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車,分組與同伴合作,在鉛畫紙上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適當指點)
四、欣賞作品——“瞧,我畫的.多棒!”(將鉛畫紙貼在活動室的牆上,教師用彩紙剪成汽車狀進行裝飾,共同欣賞)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從上到下地觀察豬,瞭解豬的外形特徵。
2、瞭解豬與人民的關係,知道豬的用途。
3、能大膽作畫,把主體形象畫大、畫滿。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豬
2、幼兒用塗色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胖胖的小動物,你們猜它是誰呀?(然後出示玩具豬)
教師:噢!是小豬,還是一隻胖乎乎的大肥豬。
二、引導幼兒觀察豬,並觀看老師的示範
1.瞭解、認識大肥豬的外形特徵。
(1)大肥豬是什麼樣子的?
(2)圓圓的頭上有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小小的圓圓的眼睛、象三角形一樣的耳朵、圓圓的翹翹的鼻子。)
(3)身體像什麼形狀?(橢圓形)
(4)身體的後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細細的尾巴,四條粗粗的短腿,腳上有尖尖的蹄子。)
2.討論怎樣來剪出大肥豬的身體各部分,知道用什麼圖形來表示豬的哪個部位,並能夠正確的選擇圖形剪出圖形。
3.介紹一種新的塗色拓印的方法。
(1)把白色的底版用回形針把剪好的大肥豬紙板固定住,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蠟筆在底版上進行塗色,直至出現大肥豬的輪廓。小朋友們在觀察老師塗色的時候很細心,知道選擇了什麼顏色的蠟筆進行塗色,也知道了是怎樣來塗色的,在觀看老師製作的過程中,學會了製作的方法。
三、幼兒進行操作,啟發幼兒想象添畫充實畫面的背景。
1.在幼兒進行大肥豬的製作,教師交待制作要求:
底版和大肥豬紙板在塗色是不能移動,塗色是注意力度,以防底版畫破。
2.啟發幼兒,新增相應的事物。
你的大肥豬在什麼地方呢?
(如:農場裡的房子、田野裡的樹木和草地,豐富畫面的背景,使畫面更加充實。)
四、展覽幼兒作品
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豬住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
中班美術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孩子們非常喜歡瓢蟲、螞蟻等昆蟲,也喜歡觀察它們,但他們對這些昆蟲還不夠了解,特別是一些平時不太接觸的昆蟲,如七星瓢蟲等。因此,此次活動圍繞“秋蟲”這一話題,透過觀察比較,瞭解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知道瓢蟲是益蟲,並能透過繪畫形式表達表現。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透過繪畫形式表達表現。
2、樂意大膽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享受添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瓢蟲圖片
2、紙、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感受瓢蟲的外形特徵。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是什麼?
謎面:圓圓的身體像麵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是七星瓢蟲)
2、幫助幼兒梳理謎面。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可以從七星瓢蟲的形狀和花紋猜出來。
二、瓢蟲作品欣賞——初步瞭解七星瓢蟲的特點。
1、七星瓢蟲長得怎麼樣的?
小結:七星瓢蟲有一個圓圓的身體,頭上有一對觸角,背上有7個圓圓的斑點,還有六條腿。
2、那七星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麼?
小結:七星瓢蟲專門吃害蟲保護莊稼,所以是益蟲。
三、幼兒學畫——用繪畫形式表現瓢蟲的外形特徵
1、小瓢蟲要去旅行,請你們來畫一畫。
七星瓢蟲是什麼樣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七星瓢蟲。
添畫:他們到哪裡去旅行(草堆裡、花園裡、大樹上、樹葉上)
3、幼兒集體繪畫。
要求:把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畫出來。
觀察要點:
1)能否星瓢蟲的外形特徵畫出來。
2)是否能添畫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結:小瓢蟲真可愛,你們都畫對了嗎?它們的背上有7個小圓點,頭上的一對觸角,六條腿是對稱的,畫好左邊畫右邊。
四、活動延伸——知道哪些蟲是害蟲。
你們還知道哪些蟲是益蟲呢?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