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內容:15、彩印版畫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版畫知識,感受版畫藝術的獨特藝術效果。
2、掌握彩色版畫的一般製作方法,並能動手製作一幅作品。
3、讓學生積極參與造型活動,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彩印版畫的製作方法
教具準備:吹塑紙、水粉顏色、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指導探究
(一)展示版畫資料,並向學生介紹版畫的形成。版畫形成於兩千年以前,是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數是銅版刻和套色漏印。
(二)講授彩印版畫的製作方法、步驟
1、請學生探究課本中的製作方法,並討論,說一說。
2、教師再次示範。
(三)欣賞課本中的作品。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1、教師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加深對課題的理解。
2、引導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
四、展示與評價
1、注重學生的創新。
2、對有特點的作品大力表揚。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學生繼續進行彩印版畫的創作
1、學生在創作中教師巡視指導。
2、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用心去發現有創新精神的畫。
三、展示與評價
1、舉行一次“小小彩印辦畫展”
2、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
教學反思在教授學生彩印版畫方法時,重點再強調一下劃痕,線條的粗細、排列的變化,怎樣使影象印得更清晰。在學生製作的時候,有的學生水分控制得不夠好,因此,要在水粉顏料中加一些洗衣粉 。
板書設計
15、彩印版畫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蠟筆添畫來表現花;
2、學習用手指蘸上顏料進行點畫。
3、透過本次美術活動,讓孩子們用心去感受春天,用手中的小蠟筆去描繪春天,記錄春天的色彩
教案准備:蠟筆、顏料、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教師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你們看看我們幼兒園的花園裡有什麼啊?
2、幼兒討論
二、觀看照片
1、教師出示照片。
師:小朋友,老師也帶來了許多花的照片,我一起來看看。
2、幼兒討論。
1)為什麼要種那麼多的花?
2)你還看到過什麼顏色的花。
三、添畫
1、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春天到了,花園裡的花都開了,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美麗的花畫下來,佈置我們的教室。
2、教師示範。
1)先看教師用手指點畫花,讓幼兒說說教師作畫的方法。
2)討論是否還能用其他的方法來作畫。
3)請3-4位幼兒上來示範。
3、幼兒作畫,巡迴指導。
春天的色彩五彩繽紛,讓我們用小蠟筆在紙上描繪美好的春天,小樹長出了嫩芽、小草露出了腦袋,麻雀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又捱過了一個寒冬,溫暖的陽光曬著它們一家,互相嘰嘰喳喳的說著什麼……提醒幼兒大膽地用手指蘸顏料進行繪畫,顏料未乾時,不要用手去擦。
四、點評
在小畫廊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大家欣賞蠟筆下的春天。
美術教案 篇3
課時設計: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瞭解爬升玩具的製作方法。
2、進行爬升玩具的創作和設計。
3、感受爬升玩具的創作、設計、製作的樂趣,提高學生選擇材料、色彩進行創作和動手製作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感受、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感受爬升玩具的創作、設計、製作的樂趣。提高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爬升玩具的創作、設計。
教學難點:
作品的新穎,製作的精美、實用。
學具準備:
廢舊物品:廢舊小紙盒、掛曆、易拉罐、小瓶子、化妝品瓶子、廢舊光碟、剪刀、雙面膠、色卡紙等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展示:
二、檢測並匯入新課:
出示會爬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匯出課題。
三、講解新課:
1、總結學生髮言,引導學生思考
小玩具為什麼會爬呢,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爬起來麼? 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2、示範說明集中會爬的玩具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四、檢測
1、拿出材料,開動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爬的玩具。
2、四人小組裡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3、今天我們初步學習製作會爬的玩具,而且我們把一些廢品裝飾後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玩具,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廢品”有待我們發現進行裝飾,充分利用成為有用的物品。
五、拓展提升
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廢舊物品可以做成美觀的藝術品和玩具,同學們,注意觀察吧?發現了就告訴家長、同學和老師,並且動手試一試吧!
板書設計:
爬升玩具
作業要求:
1、創新
2、美觀、實用
課後反思:本課教學屬於"設計、應用"領域。透過本課教學加強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將學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應用在同的設計製作之中,達到提高審美素養、培養設計能力與創造能力的目的。啟發學生巧妙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製作,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廢舊物品,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習慣。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強調了讓學生進行摺紙飛機的探索和實踐。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摺紙飛機並不難,但是讓他們創造一種新的知紙飛機的方法,或者按照步驟圖來折就有點困難了。但這種能力也是學生們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在本課教學中,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互教互學,培養學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塗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畫畫、折折、剪剪中瞭解彩筆,剪刀和紙張的效能。
2、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研究摺紙飛機的方法,鼓勵學生在自己的摺紙飛機上有創新。
3、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
新課匯入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象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自由的飛翔嗎?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很嚮往神秘莫測的天際。到了18世紀後期,是氣球輕而易舉的載人升入到空中,它的成功為飛機上天開闢了道路。你們知道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是由誰發明的嗎?他們是英國的萊特兄弟,著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出示圖片)。從此,各種各樣的飛機便應醞而生,你們都知道些什麼飛機呢 ?(學生回答)
2、師: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學生欣賞)
3、師:看了這些飛機你有什麼感想呢?(學生回答).
4、教師出示課題《讓我的飛機上藍天》
啟發引導,使學生對航空航天及人類發明,創造產生興趣
講授新課
1、師:首先請同學們把書開啟,在書上有一張折飛機的步驟圖,下面就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照著步驟圖把這架飛機折出來,看誰第一個摺好(學生折飛機,請折得好的學生上前折)
2、師:飛機有好多種折法,除了書上的這種折法以外,你們能不能想出其他的折法呢?請你們再拿出一張紙來,自己重新設計一架飛機,好嗎?(學生折飛機,請先摺好的學生幫助未摺好的)
3、飛機摺好了,為了讓我的飛機吸引人,我們可以怎樣來裝飾它們呢?請小朋友看書回答老師的問題
總結:(1)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
(2)在飛機上作畫
(3)在飛機的尾部貼上絲帶
(4)用剪刀剪出花紋
4、小朋友回答的真好,現在請同學們應用這些方法來裝扮一下我的飛機好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開展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互教互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研究精神。
1、 已經裝扮好飛機的同學到走廊排隊。
2、 到操場上去試飛,聽口哨集合。
在試飛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美術教案 篇5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六年級學生們的美術基礎不相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於動手,對手工製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從六年級上學期的美術學習中不難看出同學們對畫畫充滿了興趣。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他們的興趣發展下去,並且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對班上在美術發麵有潛能、認識美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強輔導,進一步提高畫畫的能力。
二、對美術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小學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於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繪畫、工藝等課業。透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目標:
透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要求:
1、初步瞭解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態度。
2、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3、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結構和空間關係,學習淺顯的構圖、色彩等知識,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和設計製作能力。
四、教學內容:
1、欣賞兒童能夠理解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
2、認識立體物的透視現象,初步學習運用線條和其它材料表現立體物。
3、 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
4、 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 瞭解木版畫的製作方法,並進行製作。
6、 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有創意的製作活動。
7、 運用學過的美術表現方法為書籍、新聞故事或事件進行配畫。
8、 認識標誌和街頭標識物的作用,懂得區別。
9、 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練習。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大綱、認真備課,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係。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 改進學習、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和“學”的方法,充分運用視覺形象,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鞏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並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深入鑽研教材,抓基礎,製作好範畫,手工範品,及時進行直觀教學。
4、 加強個別輔導,抓好課堂巡迴輔導的環節,認真的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的具體問題。推薦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5、 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6、 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可採取多種方式。
六、教學安排
第1周 明暗與立體
第2周 尋找美的蹤跡
第3周 記錄色彩
第4周 雕與刻的樂趣
第5周 浮雕
第6周 扇面畫
第7周 工筆花卉
第8周 我設計的服裝
第9周 圖文並茂
第10周 宇宙之旅
第11周 奧運精神
第12周 二十年後的學校
第13周 畢業啦
第14周 電腦美術——電子報
第15周 我國古代建築藝術
美術教案 篇6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檔案資料的收集、和儲存方法。
2、指導學生完成美術學習資料收集、標籤製作、分類編號、展示作品等整個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透過製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活動,感受美術設計工作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美術學習記錄袋的製作過程。
教學難點:如何製作能突出個性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教具:美術學習記錄本的示範作業,以及教學示範演示的工具材料。
學具:學生蒐集自己優秀的美術作業、各種作業,準備製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教師展示一個原裝記錄袋,問有什麼用途?(裝檔案等)。再展示一個已裝飾好的美術記錄袋,與原裝記錄袋進行比較,有什麼不同?(專門裝美術作品、特徵鮮明)學生討論美術學習記錄袋的
2、發展階段
提問學生如何設計製作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開啟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看看,學生展開討論,後教師製作過程、具體要求和方法。
1)、選擇自己滿意的作業、或作業的照片。
2)、將作業按時間先後的順序,進行編號或分類。
3)、選用透明的塑膠檔案袋,作為我們美術學習記錄袋。
4)、製作標籤,註明姓名、班級、學號、建檔日期。
5)、收集自己的評語、同學的評語、老師的評語或者家長的評語。
6)、美術作業和各種評語按編號或分類,放進美術學習袋中。
師又提出問題:如何設計製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徵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欣賞一些具有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師:畫面的設計形式?效果?表現方法?
3、佈置作業:設計製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徵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4、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討論,共同擬訂和完善各自的美術學習記錄袋設計,並補充一些學生互評工作。
學生分頭按設計進行標籤設計製作、選擇作品、分類編號、彙總作業等工作。
5、作業講評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進行作品展示,開展互相、欣賞活動。
6、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積極設計製作其它學科的學習記錄袋,不斷提高美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美術教案 篇7
第一單元畫家筆下的生命讚歌
第1課陽光下的世界
一、教學目標
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陽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觀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段陽光照射下的變化或畫一幅表現陽光的作品。
二、教學重點:
從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陽光給世間萬物所帶來的迷人色彩。
三、教學難點:
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興趣點:
①與同學一起欣賞討論、評述、交流、創作等學習活動。②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透過欣賞各種陽光下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陽光孕育著生命,也給世界帶來了溫暖和亮麗的景色。用畫筆表現陽光下多彩的世界,是畫家終身追求的目標。引導學生去探討一些藝術家們在這方面做出的成績和貢獻。
2、欣賞探密一——莫奈為什麼長期迷戀於陽光與色彩的表現?看一看:清晨、正午、夕陽、日落雪景時的麥草堆的色彩有什麼不同?
色調變化如何?(讓學生從色彩的冷暖、色調的變化去分析作品給人的視覺感受)
議一議:莫奈為什麼要表現不同時段的麥草堆?(對大自然的色彩、光與影產生千變萬化的迷人效果的研究,
2、欣賞評述——你欣賞莫奈的作品嗎?
聽一聽:一些評論家對莫奈作品所作的評論,介紹莫奈的生平和藝術地位。
想一想:你對莫奈作品有何感受?你欣賞他嗎?
議一議:為什麼欣賞或不欣賞?
說一說:你對莫奈作品《麥草堆》系列作品的欣賞小評論。能從構圖、色彩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處,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欣賞探密二——中國畫技法如何表現陽光?
看一看:作者用什麼方法表現陽光下沐浴的三個游泳者?(淡墨、淡色塊與空白交錯的方法)
想一想:作者為什麼選擇較難表現陽光的中國畫技法?(作者是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發現的結果,敢於創新的精神鼓勵著他。)
說一說:你對作者大膽創新的做法聯想到什麼?重在啟發學生如何善於學習作者對傳統藝術的創新追求,對困難不示弱的精神。
4、拓展欣賞——陽光下的世界,真美!
看一看:課外收集的陽光下的世界(繪畫作品、攝影作品等)
說一說:充滿活力的陽光,不僅孕育著生命,也給世界帶來溫暖和亮麗的景色,你在生活中對陽光的感受如何?
畫一畫: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陽光畫面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板書設計:
欣賞評述——欣賞探密二——拓展欣賞
教學後記:
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陽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觀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段陽光照射下的變化或畫一幅表現陽光的作品。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從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陽光給世間萬物所帶來的迷人色彩。
第2課繪畫作品中的勞動者
一、教學目標:
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縴夫的感受;能觀察畫中各人物的表情、特點,深刻感受到沙皇統治下縴夫們的沉重的苦難及堅強的毅力。
二、教學重點:
從名家作品中感受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最光榮,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學習大師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讚美。
三、教學難點:
瞭解畫家透過勞動者的動態、表情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興趣點:
①激發對勞動者的尊敬和讚美;
②表演畫中人物的動作,激發觀察的興趣;
③與同學一起欣賞討論、評述、交流、創作等學習活動。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欣賞《伏爾加船伕曲》匯入課題(感受與激趣)
聽一聽:創設情境,播放《伏爾加河船伕曲》樂曲或朗讀,欣賞後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看一看:《伏爾加河縴夫》
(1)觀察各個縴夫的動態、表情、衣著特點,你能發現哪位縴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經習慣這種工作的?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2)縴夫們是怎樣工作的?作者是誰?為什麼作者畫了大量的時間去寫生後才創作這幅作品?
議一議:讓學生合作討論從畫面的構圖、色彩、內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賓筆下的縴夫的苦難和堅強的毅力。作者為什麼要表現這些縴夫?
說一說:你看後有什麼感受?
演一演:模仿縴夫的姿態和動作,體驗縴夫的苦難和堅強。
2、欣賞其他各圖,要求透過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他們對勞動者的讚美之情。
3、分組介紹本組所欣賞的作品的內容、形式、特點及疑問,並綜合本組同學的感受做一個簡短的演講彙報。
4、欣賞課外收集的表現勞動者的美術作品,瞭解和認識更多的畫家並激發學生學習大師的興趣。
5、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經歷過的勞動場面,談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能畫的同學可以透過線條畫把自己勞動的感受畫出來,也可以用文字表達出
來。
6、欣賞評述學生創作的各類作品。
7、課後延伸:鼓勵學生多點去勞動,感受勞動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板書設計:
欣賞評述——欣賞探密二——拓展欣賞
教學後記:
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縴夫的感受;能觀察畫中各人物的表情、特點,深刻感受到沙皇統治下縴夫們的沉重的苦難及堅強的毅力。從名家作品中感受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最光榮,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學習大師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讚美。瞭解畫家透過勞動者的動態、表情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3課童眼看世界
一、教學目標:
①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能力;
②運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現內心對世界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
①引發學生對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認識;
②啟發想象。
三、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運用點線面色等造型元素將想象和感受表現出來。
美術教案 篇8
(一)知識目標: 1.學生了解什麼是有營養的早餐和用餐的最好時間; 2.學會上網搜尋相關的資訊並對其進行處理;
(二)能力目標: 1.學會一些簡單營養早餐的製作方法; 2.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愛惜糧食的品德,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2.指導學生認識到營養用餐的重要性。 3.能體諒家長的苦心,能主動的為家長分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活動準備(教師和學生準備)
教師:學生不同的早餐情況的照片製作的幻燈片。
學生:學生查詢調查的資料,自己製作營養早餐的材料,給家裡人制作的營養早餐的反饋(照片或家長的話等)
活動過程:
(分階段學生的主要活動、教師指導重點、實施建議等);
1、引出研究課題
2、談話: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今天,你早飯吃了嗎?那你吃了什麼? [學生交流早餐情況。]
3、教師:老師還想問一下,你的早餐經常和今天一樣嗎? [有的學生可能經常是類似的,有的可能會一週內經常的變,學生大多因為家長工作忙而忽視了早餐,認為吃飽或吃了就可以了,或者是帶點點心充飢。]
4、教師:老師這有一些照片,是我們同學們的一些早餐情況,大家來看看。(照片中有學生各種不同的早餐型別,還有來不及吃的放在課桌裡的……) 教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你覺得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引出實踐主題——營養早餐。 教師: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制定研究計劃。
5、課後任務:向大人們詢問了解什麼樣的早餐才是營養早餐。
6、上網搜尋查詢資訊:什麼樣的早餐才是營養早餐,吃早餐的重要性,瞭解一些方便製作的營養早餐以及製作材料和方法。
7、觀察:請家長幫忙,示範製作一回營養早餐,學生觀察好製作的過程,記下製作的材料、方法和注意點。(一課時);
8、交流:交流自己觀察到的一份營養早餐的製作方法和營養價值。評選出最佳早餐計劃。
9、動手:利用雙休日,為自己和家人做一份營養早餐,拍好照片或請家長寫下食用後的感受,課上交流自己製作營養早餐的心得和感受。(一課時)
10、動手:四人小組合作,在課堂上製作簡單的營養早餐,並簡要介紹,評選出最佳早餐和最佳製作者。
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年畫鮮豔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年畫所表達的含義。
3、啟發幼兒用語言和姿態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年畫歡樂祥和的氣氛和人們的美好願望。
活動準備:
1、《年年有餘》掛圖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課前,讓幼兒回家向父母瞭解,他們小時侯看到過的年畫內容,並參觀過新華書店的各種掛曆、年畫。
4、師生共同收集年畫,將活動室佈置成年畫展覽廳;五角星掛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年畫的特點。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伴奏下,教師和幼兒自由地欣賞活動室裡的年畫展覽,自由地交談、議論。
2、讓幼兒在活動室中間找個位置坐下,教師再介紹:今天欣賞的這些畫是專門過年時張貼的畫,這種畫叫年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畫,現在,在農村還有貼年畫歡度春節的習慣。
3、提問:你看了這些年畫有什麼感覺?(高興、快樂,有種過年的感覺等)
(評析:開放式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透過談看年畫的感覺,使幼兒初步對年畫有了整體的感受。)
二、欣賞《年年有餘》年畫的內容。
1、指《年年有餘》這幅畫,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這幅畫上有些什麼?讓幼兒自由議論再發言。
教師小結:畫面上畫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手裡抱著一條大鯉魚,笑嘻嘻地盤腿坐在蓮花座上,旁邊還有大大的荷葉和結著桃子的桃樹。
(評析:讓幼兒自由議論,引起幼兒講述年畫內容的興趣,教師簡短的小結,幫助他們理清了年畫內容的思路。)
三、欣賞《年年有餘》的構圖和色彩,感受其快樂祥和的氣氛。
1、提問:這幅畫主要畫的是什麼?畫家把它畫在畫面的什麼地方?
2、用白紙擋住旁邊的荷葉和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飽滿感,再分別露出左邊的荷葉和右邊的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均衡感。
3、提問:你看了這幅畫有什麼感覺?為什麼你看了這幅畫會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啟發幼兒從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紅、黃、綠鮮豔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4、欣賞《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樂(片段)。
提問:你覺得哪一段音樂與這幅畫相配?
5、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讓幼兒學一學畫中小男孩的姿態,或讓幼兒合作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這幅畫。
(評析:用左右分別遮蓋比較法讓幼兒感受畫面的均衡、構圖的飽滿,方法巧妙直觀。匹配音樂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想象,給幼兒創造了多通道充分體驗的機會,同時也體驗了美術欣賞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