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成本會計核算與發展趨勢分析的會計畢業論文
一、環境成本簡述
近年來,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某些行業的蓬勃發展與有限的自然資源產生了很大矛盾。企業在獲取資源,滿足利益需求的同時,必須對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補償,會計核算人員要把這部分的資金納入到環境成本的範疇內。
世界上關於環境成本的定義很多,把很多的理論結合起來大致可以把它定義為:企業在進行生產活動及經營運作時,對環境產生了可以估算或難以計量的破壞,被要求執行以資金方式或其他行動付出的成本。環境成本可以被分為以下幾類:
(一)環境保護成本
1、環境預防成本
企業在進行生產活動之前,必須要考慮即將進行的操作會給當地的環境帶來什麼破壞以及這種破壞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因此要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減小這一危害的影響,甚至避免破壞生態環境。這主要表現在投入資金改善生產裝置,引進淨化汙染的科學技術,這部分主要在於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
2、環境治理成本
不是每一項的預防成果都有效,也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預防意識,生態環境還是會被有意無意的破壞。汙染已經形成,企業就必須拿出資金來恢復生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專案比較多,包括治理的材料費、務工費、交通費、水電費等等。而在這其中還要對直接或間接受到環境汙染的影響的人或物補償。例如:汙染當地的土地資源,造成糧食減產;破壞綠地,引起沙塵暴,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汙染飲用水,導致人們用水障礙。
(二)環境損害成本
環境損害成本不同於保護成本,它不能計算出實際的花費金額。它存在於無形之中,也並不需要企業來支付,但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基本上不會使自然資源恢復原貌。
工業產業對此的破壞最大,例如“三廢”的排放,土地、水資源、空氣都被汙染了。有毒氣體的過度排放造成酸雨形成對植物、建築物、古文化遺蹟等都會造成損害。再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二、環境成本會計核算觀念更新
企業要利用環境產生經濟效益,必須核算出所需要的環境成本。有的專案能夠實際核算出成本。例如開採礦藏,沒有排放什麼汙染物,只是佔用了土地,減少了綠化面積,就很容易計量。但是工業企業的專案造成的水汙染,空氣汙染,消耗多大成本是很難核算出來的。因此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計算方法,改良現有計量體制,來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專案。
(一)機會成本觀念
企業在制定方案時,沒有辦法確保一個方案就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總會有許多解決辦法列在一起。被選的和淘汰的都可以看做彼此的`機會成本。對於水汙染,土地汙染等不易估算出資金的專案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用環境的單位機會成本和環境的汙染量的乘積計算出損失的機會成本。
(二)替代成本觀念
替代成本觀念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在無法實際計算出被汙染的資源實際價值時,此法同樣適用,它主要是把有關聯的物件相互替換。像在估算被汙染土地資源的本來價值時,可以根據無土栽培所收穫糧食的總量來計算。選擇恰當的替代物件關係到計算的準確性。
應用這些觀念可以較精確的計算出所需要的資金,在企業選擇專案上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有甲和乙兩個專案,如果透過計算得到他們的環境成本一致,但是甲專案比乙專案的利潤高,那選擇哪一個顯而易見了。如果利潤相似,只是甲的環境成本高於乙的,那乙專案就會成為更好的選擇了。
三、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的環境會計研究方面相比於西方國家落後了很多,我國的市場還沒有完善,彼此資訊溝通不靈活,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交易。在日本,美國等國家研究此類的學者非常多,並著有很多作品供大家學習探討。我國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並未產生實質的效果。
環境成本會計核算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它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但同時它本身的體制也有一些問題,解決這些絆腳石,將來必然呈現上升的姿態。
(一)政府鼓勵,制定優惠政策
每個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標,如果放在環境支出上的費用很大,使經營成本提高,大多數企業家都不會同意這樣做。這時政府就要出臺一些獎勵,優惠政策,而不是一味的向企業徵收排汙費。政府對一些治理汙染比較配合的企業撥付專項汙染治理資金,構建汙染治理設施,減少汙染物排放,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利潤。還可以派一些技術人才指導,這樣會吸引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二)自身改善核算體系
每個企業內部都存在自己的一套核算體系,對體系的改革是要與時俱進的。每一個階段有本身的特點,根據其特點研究建設新的理念,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保證會計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開展。將來的環境成本會計核算體系一定會向更加完善的方向邁進。
(三)提高技術人員的素質
人才往往都是許多用人單位缺少的,一個有才能的人必然會在企業內部掀起改革的浪潮,必然會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在環境成本核算這方面,更需要引進更多更優秀的科技人員。在一些複雜的專案投資決策中,像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汙染物排放等環境成本增加了核算的難度,但在整個成本會計核算中,這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必須要精確比較成本與預期的收益,建立合理的計劃。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送內部先進的科技研究人員到國外學習高階的核算技術,打破傳統思維觀念,形成一個強大的專業隊伍。
(四)強化專案環境成本決策意識
在如今的形勢下,企業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計劃減少資源的使用。洲際酒店集團的旗下有幾百家公司,為了很好的知道各公司的運營狀況,總部透過慎重的篩選,最後確定了一款綠色節能軟體。透過它可以很好的掌握到所需要的資訊,同時也能夠了解各部使用能源的狀況,以及時改進。洲際酒店集團的做法節省了25%的電量,並節約了2億美元的成本。這種環保意識降低了企業環境成本,給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此外透過收集價值鏈上面的資訊,找到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環節,也是企業在專案決策時考慮的方法。透過分析買入的材料,處理方式,顧客實際使用了多少以及用過後是怎樣處理的,來找到有害環境的源頭。美國的有機酸奶製造商石原農場在經過一系列的分析以及對顧客的調查後,決定把酸奶盒子上面的塑膠紙改為錫箔紙,這一舉措使耗水量減少了13%,並節約了100萬元的企業成本。環境成本核算的未來必然會與企業的決策有很大聯絡。
四、結束語
我國企業對於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理論的研究目前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資源節約意識薄弱,成本核算理論比較混亂。企業只看到了眼前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較,忽視了潛在環境成本的計算。一方面國家應出臺一些幫扶計劃,另一方面還是需要企業自身意識到完善體制的重要性,培養高技能人才,正確估量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有這麼多人參與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理論的討論研究之中,企業一定會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