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管理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增力作用論文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又是先決條件。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提升與否.因此,抓好教學管理,對學校管理工作有著顯著的增力作用。
一、嚴抓教學管理,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教師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要制訂系列的教學管理措施。
1、創設寬鬆的工作環境
在實行制度管理的範疇內,讓教師有自由活動和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工作效率,使他安教、樂教、善教來增強教育事業心.如學校在教學常規檢查時,允許從事不同學科的教師根據自身教學實際“各行其事”,讓精力放在“教”與“學”的探討研究上,不搞形式上和表面上的工作,以減少干擾,使教師選擇最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的育人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潛能。
2、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
學校良好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可以增強教師教學行為的內驅力,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激發教師的內在潛能和職業精神。如學校實行教師目標量化管理、教師崗位評聘制度和教師績效激勵機制,根據教師不同學科的分工和工作量的大小進行量化考評,向工作業績突出和多挑重擔的教師實行傾斜,注重一線教師,在津貼分配上適當拉開差距,使教師勇挑重擔,爭出成果,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敬業精神。
二、透過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學管理的工作重心應放在教學過程管理上,而教學能力的培養則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在這種並行運動中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1、抓常規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水平。
學校依照《教學工作常規》制訂出與之相配套的教師考核方案,要求教師制訂出學科教學計劃,教務處組織督促檢查落實,並將資訊反饋給教師,查漏補缺,取長補短,主管教學領導組織學科教研組長實行推門聽課,並在課堂上檢查教師的備、教、輔、改.查等常規工作,課後及時評課等,透過這些常規性的管理檢查,促使教師規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落實教學管理的“實、細、新”。
在教學常規檢查管理中,檢查考核成員要按照教務處制訂的檢查方案逐項檢查落實登記,如對教師集體備課的檢查(記錄應包含時間、內容、中心發言人、記錄人等)逐項進行督促落實;另一方面定期組織對教師常規檢查(學生作業、試卷測評、聽課記錄等),及時反饋資訊,查漏補缺,達到教學目的。
在教學管理中,注重精密細緻,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做到“四有”,即有評定等級,批改時間,批改內容,綜合評定,教師針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做好詳細記錄進行反思教學。
為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對傳統的學校教學模式採取改革,大膽嘗試素質教育下的新的教學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如在學習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以及東廬中學課改模式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創新,學習不等於照搬,只有在學習中借鑑,在借鑑中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樹立教師管理意識。
教師除了必備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教學能力外,管理能力突現出重要的地位。教師具備教學管理素質,就會有力地推進學校教學工作,使教學管理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而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合理化又會促進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能力.
1、選派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到外地參加學習培訓,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們參加在各項教學管理研討活動的過程中,影響教師專業成長。
2、選派部門負責人參加業務培訓,提高管理水平,開拓知識視野,讓有效的學習投入到學校管理實踐當中。
3、讓教師參與管理活動,如優質課的評比及教學考核和教案評比檢查等,使教師在檢查對比中提高。
4、創造教學科研條件。為了提高教師在新課改模式下的有效教學,組織教師到成功學校交流取經,購買教學專業工具書,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備查資料。
透過教學管理等系列措施的開展和落實,有效地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水平的提高,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了增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