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興趣學習語文教學論文

興趣學習語文教學論文

興趣學習語文教學論文

  一、活動激趣——促進主體閱讀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權威,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缺乏生氣,學生沒有興趣,缺乏主動創造性,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給學生灌輸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還想透過這種灌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手段,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以來,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活動要更多的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師起著為學生髮展服務的作用,就是基於這樣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文章中對孔乙己的結局始終未做出交代,只是從他最後一次來買酒推斷“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可是孔乙己是不是真的死了呢?為什麼死呢?是怎麼死呢?根據文章留下的這些疑問,我讓學生開展續寫活動。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揮,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角,他們主動地展開活動,構思、草擬思路、成篇。在這次續寫中,學生的思路很活躍,富有創造力,有的認為是凍死的,因為到了初冬天氣特別冷;有的認為是摔斷腿後,餓死的;有的認為被狗咬死的,等等。而且說得是有理有據,符合邏輯,又很有創造性,效果很好。

  二、質疑激趣——引發文字探究

  在電視劇中,往往會在故事情節轉讓高潮時刻,賣個關子,插播一段廣告,或是往往在情節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進行分集,留下懸念,以吸引觀眾產生強烈的要知道結果的慾望,讓你鎖定頻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使用賣關子設定懸疑,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課文《背影》,文章第一段寫到“: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給學生設定以下懸疑: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為什麼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其他的印象呢?我先進行提問:一般文學作品在描寫人物時著重描寫的是哪些部位?同學們回答:面部表情是描寫的最多的部位,因為面部表情最豐富,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往往都會花很多的筆墨去描寫。然而,這篇文章,作者卻突破常規,在人物刻畫是針對老父的背影,使用了濃重的'筆墨來描寫,那是為何呢?我讓學生們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透過閱讀課文,自主探究,然後展開組內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作者透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是為了給讀者刻畫一位飽經風霜、半生潦倒、老境頹唐的父親形象。雖然家境慘淡、奔走謀事,卻又放心不下兒子,送兒子上北京唸書,為兒子買桔子的父親,對兒子的父愛真情流露。描寫背影,也是在刻畫一個對兒子依依惜別的老父親的形象。這種刻畫,雖然沒有面部表情的描寫,但卻勝過面部表情的刻畫,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偉大的父親形象在“背影”中撲面而來。在這樣的懸疑的設定中,學生探究的慾望被激發了出來,主體性得到了發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媒體激趣——拓展閱讀空間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語音、圖片、文字、動畫等等多種技術,使我們在教學方法使有了多樣化的選擇,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刺激,獲得教材所不能提供的大量的感性認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課,課前我請同學們分成學習小組整理在預習中收集的相關材料,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透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並把有的學生獲取的材料加之以動畫的形式使之豐富化,與同學分享。同學們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要求閱讀全文,整理字詞句,並對文字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後,推薦幾位同學給大家簡述整個故事脈絡,並由同桌點評。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將整個故事進行情節歸納,整理出基本的矛盾衝突,師生進行適時地補充。話劇表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其餘同學作為評委小組。接著,我引導學生品讀文字,請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段落有感情朗讀,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透過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教師要透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增強課堂的活力,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