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休閒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的論文
內容摘要:適逢2006年世界休閒博覽會在杭州舉行,杭州的休閒產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必將極大地帶動杭州休閒產業的發展。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析杭州休閒產業當前還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進一步提升杭州休閒產業發展水平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杭州 休閒產業 問題 對策
休閒產業是涵蓋旅遊、觀光、休閒、度假以及與此相關的餐飲、住宿、交通、通訊、文化娛樂、紀念型工藝美術品等多方行業的綜合產業;又是能最佳化和美化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業。
從1999年提出的“遊、學、住、創業在杭州”到2001年的“休閒之都”和“女裝之都”,再到2002年提出打造“會展之都”與2005年實現的“中國茶都”和“動漫之都”。而2006年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的舉行更是將杭州的休閒產業帶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總的來看,杭州休閒經濟起步雖然只有五六年時間,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杭州的休閒產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已形成了休閒度假、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餐飲和都市購物等五大休閒場所。休閒產業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05年6月底,杭州市已有210家星級飯店,數量列北京、上海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並擁有各類旅行社318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杭州美譽度和知名度在國外市場的擴大,杭州的入境遊人數已連續三年排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位。
杭州休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杭州擁有理想的區位優勢與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資源與深厚的休閒文化底蘊,地區經濟的發達、休閒設施的逐步完善與已經頗具規模的消費場所,這一切都是杭州發展休閒業的有利條件。但休閒業在杭州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杭州目前在休閒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休閒產品的個性不夠鮮明,缺乏對文化資源的深刻理解。雖然杭州已經初步形成了五大類旅遊休閒場所和設施,如以宋城、杭州樂園等為代表的休閒度假類;以五大博物館和浙江圖書館等綜合性文化設施為代表的文化娛樂類;以黃龍體育中心等為代表的體育健身類;以杭州大廈和武林女裝一條街為代表的都市購物類;以“樓外樓”和“張生記”等新老酒家和各類休閒吧與茶室為代表的休閒餐飲類。但休閒旅遊產品的個性不夠鮮明。有些人造景區和娛樂場所雖然經濟效益不錯,但對外地遊客來說,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難以形成強烈的吸引力。總體上看,杭州休閒產業還缺乏文化資源與休閒專案相結合的有效形式,也沒有對傳統的文化資源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創新性組合開發。目前杭州文化休閒專案依然處於分散的、淺層次的、粗放式的階段。
基礎薄弱,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不高。目前杭州市的飯店經營方式以觀光型、商務型為主,沒有突出體現休閒度假旅遊的需求;一些度假村打著休閒的牌子,卻沒有具備休閒度假村的條件和設施;導遊服務水平、技能跟不上,不能開展針對性的服務;景區建設缺乏休閒設施,可供遊客長時間逗留和遊覽的景點不多;而專業學校很少有針對休閒業開設的培訓課程。
缺乏品牌推廣,國際知名度不高。一直以來,杭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例如在近鄰日本,杭州的知名度除了低於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之外,還低於蘇州,甚至大連、長春、哈爾濱。在韓國,更是低於青島、煙臺等地。旅遊形象缺位的直接後果就是入境遊各項指標不盡如人意。
杭州有許多值得自己驕傲的榮譽,如中國重點風景國際旅遊城市、中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國際旅遊城市、中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居民治安滿意率最高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國際最高獎等等,可是很少向外宣傳。杭州的一些旅遊宣傳資料內容單薄,遊客無法輕鬆便捷地找到所需資訊,無法讓遊客在杭州的時間變得很充實,無法長時間的留住遊客。
因此,杭州休閒產業的當務之急是立足資源優勢,把入境遊作為擴大杭州休閒產業國際知名度的突破口來抓,大力實施旅遊國際化戰略,努力提高杭州休閒產業的國際化水平。
專業人才不足,經營管理知識欠缺。休閒產業作為一個新型的朝陽產業,和其他行業不同,休閒產業人才應該是一種複合型人才,外語要好,資訊要通,還要具有國際休閒市場的開拓和應變能力。杭州休閒產業在最近幾年才得到較快的發展,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依然比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休閒產業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質較高的休閒產業服務人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缺乏將限制杭州休閒產業的充分發展。
資源缺乏整合與有效利用。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資源,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是西湖,它三面環山,一面臨城,畫橋煙柳,山色蔥蘢,混然天成,形成了中國境內“西湖天下景”的獨特旅遊風光。而另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則構成了中國江南水鄉最具特色的黃金旅遊線。此外,作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據統計,西湖風景區內遍佈65個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各類人造旅遊娛樂專案近百家。應該說,杭州的`休閒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缺乏整合與有效利用,甚至有部分資源存在開發不當的現象,嚴重損壞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
國內高階市場與國外市場開拓力度不夠。西班牙的馬德里市只有400萬人口,但每年吸引著近6000萬國外遊客,旅遊收入佔到國民收入的10%;2004年,杭州共接待國內旅遊者3016萬人次,接待海外旅遊者卻只有123萬人次。“杭州國內市場做得太安逸,沒有海外市場也能過得很舒服,所以杭州對海外市場的開拓還不夠。”西班牙專家JoseAntonio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杭州應該利用國內旅遊市場份額高的優勢,吸引國內富裕的旅遊者來杭州遊玩,做好了國內高階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國外遠端旅遊者,對搶佔歐美的旅遊市場非常有利。
進一步提升杭州休閒產業發展水平的對策
塑造休閒產業品牌
要注重休閒與文化的結合,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形成杭州休閒產業的品牌個性。
將休閒和文化聯絡在一起,是休閒業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要使杭州的休閒產品具有特點和品牌的競爭力,最好的辦法是給休閒產品注入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運用文化內涵的深化來提高品牌號召力和親和力,形成品牌個性。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最典型的現象在杭州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現,如古人類的文化——良諸文化;物產文化——絲綢茶葉等的文化;宗教文化——東南佛國;藝術文化——飛來峰石窟等;民俗文化——西湖香市、錢江觀潮等。從文化角度來看,“清水綠山、絲府茶鄉、東南佛國、文物之邦”16個字高度概括了杭州的文化積澱,同時也是挖掘、開發,進而形成杭州休閒旅遊品牌個性的方向標。
如何將文化轉化為休閒生產力是關鍵。首先,杭州需要一個集約式地展示杭州歷史與現代文化的、具有休閒旅遊觀賞價值的核心專案。這個專案,能讓國際的休閒旅遊者透過它得到個性化的休閒愉悅,並在短時間內直觀的瞭解杭州的歷史與現實的各類文化的精粹。其次,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風景開發杭州的休閒農業、休閒漁業和景觀房產。再次,用重視歷史的資訊、藉助名人的光環效應和開發獨特的地域文化等方法來挖掘文化的內涵。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要充分利用杭州舉辦2006年世界休閒博覽會與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極好機會,與上海聯手發展國際休閒業,共建“世博圈”,以提升杭州休閒產業的層次和國際影響力。
杭州具備發展休閒產業的條件,但由於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在國際上不高。正如世界休閒組織秘書長來杭考察杭州申辦2006年世界休閒博覽會時所說,“杭州與其他城市相比,目前杭州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世界上許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北京、西安、上海,卻很少有人知道杭州也是中國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非常美麗的旅遊勝地。另外,杭州始發的國際航班很少。”
然而,杭州的另一個優勢是毗鄰國際大都市上海,並號稱上海的“後花園”。我們完全可以好好利用這一地域優勢,借用上海國際知名度的延伸,來提高杭州的國際知名度。杭州可以與上海聯手發展休閒業,休博會的一些專案也可以讓上海直接參與,甚至還可以將一些專案放到上海去舉辦。當然,另一方面,我們杭州也可以積極協助參與上海的一些休閒與會展活動,比如擔當上海的一些大型休閒會展活動的協辦或承辦者等。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取得成功,這正是與上海聯手發展休閒產業與會展業,提升杭州休閒產業知名度的大好時機。並且還可以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其他城市一道打造“世博圈”。
開發設計新的休閒專案
目前,在國際上不少人已從傳統的海灘度假轉向參加各種鄉村文化和風情風俗活動。文化設施、科技公園、主題娛樂場所等新的休閒去處和服務專案不斷出現。杭州可根據自身優勢,大力開發、設計新的休閒專案,如富有冒險性的空中跳傘、飛行模擬、森林旅遊、水上活動等,帶有科普性的現代科幻、未來世界生活、海族館,鼓勵人們迴歸自然的農事活動,鍛鍊與開發動手能力的技工作坊,各種競技性的運動專案等。小型休閒專案的運作可考慮以民營為主,政府應鼓勵股份制休閒娛樂公司,鼓勵中小型的投資,以個性化的特色豐富休閒業的品種。同樣重要的是,政府應借鑑引進海外對休閒業的管理模式,這不僅能滿足市民的需要,也將吸引海內外來杭人士。
發展多元經營的休閒經濟
浙江有著非常發達的民營經濟,民間有著鉅額的資本,他們出於經濟目的,有著強烈的投資慾望。所以我們正好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吸納民營資本來促進杭州休閒產業的發展。比如宋城集團和橫店影視城就是利用民間資本發展杭州休閒產業的成功案例。
以旅遊業為例,可將旅遊資源的國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採用委託經營或買斷一定時限的經營權等方式,由國有股份公司或民營公司等投資經營,以解決資金籌集、經營管理等問題。同時,旅遊產品也應由單一的觀光旅遊發展為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休閒、遊樂、度假旅遊,滿足遊人吃、住、行、遊、購、娛等全方位的休閒需要。
強化人才引進隊伍建設和相關軟硬體建設
一方面要實施大旅遊與休閒產業人才培訓計劃。推出針對旅遊、會展等專業人才的引進政策,加強人才儲備;利用在杭旅遊教育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提高大旅遊產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素質,如旅遊與節慶策劃人才、旅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目的地資訊化人才、小語種(韓語、泰語等)導遊等。
另一方面,要抓好杭城休閒業軟硬體建設,按國際標準搞好相應的配套設施。要使杭城成為休閒之都,必須要在道路建設、公共交通、通訊資訊、購物街區、金融業務、賓館飯店、渡假區、新聞傳媒、文化設施、公共廁所等方面按國際標準進行大力投資建設或改建。有專家指出,一座“休閒之都”整個接待設施至少30%要吻合國際休閒這個條件和標準,且整個城市建築格調、色彩、尺寸都要圍繞休閒這個中心轉,市民的素質、遊人的觀念和生活的環境也要圍繞休閒這個中心轉。另外,政府應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整個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讓來杭客人真正體驗到“親切感、舒適感、安全感、文明感”,從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提高休閒產業和休閒消費的質量
馬克思曾說過:“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物件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 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消費主體、消費客體和消費環境,得到美的享受,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重要標誌。根據筆者的理解,其實“美的規律”就是要“尊重自然”,對於我們杭州而言,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不能破壞杭州業已形成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特色。根據這一論斷,在休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在休閒產業和休閒服務等方面,如何具體實現“美的規律”的要求,不斷提高文化消費的質量,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就要在消費主體、消費客體和消費環境各個方面都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例如,在開發旅遊資源方面,如何重視生態平衡,加強環境保護,反對那種掠奪式的所謂“開發”?如何開拓、營造一個優美的人文環境,充分建立有地方特色、高層次的人文景觀和休閒活動,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的享受?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開發休閒資源,必須開發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優勢資源,必須用先進的文化來引導人們的消費導向,決不能開發“文化垃圾”,用低階庸俗的東西來誤導人們的休閒生活。(如杭州的蘇小小墓:慕才成為“摸財”。)“要把文化融入到休閒中去”。要創新休閒方式,改變過去人們傳統的“吃、喝、玩、樂”的休閒理念,要把休閒與旅遊業發展結合起來,將積極健康文化的休閒方式融於杭州的旅遊休閒中,創新傳統的休閒方式。
加強城市間合作
對於杭州休閒產業而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國內其他城市,更主要是來自於國際競爭。我國已加入 WTO,對外開放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服務貿易壁壘將逐步被拆除,我國休閒產業將面臨外國同行更為直接和激烈的衝擊,休閒經濟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和國際接軌。在這種形勢下,我國休閒產業的發展既有新的機遇,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面對入世,面對競爭,當務之急是我們必須打造出適應行業發展趨勢,代表市場發展方向的休閒產業“航母”——企業集團,從而使我國休閒產業走上規模經營之路。
我國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城市群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在這個城市群中,上海是增長極,杭州和南京分別地處兩翼是區域副中心。杭州的功能定位就是服務業和休閒產業,隨著區域一體化的推進,這一特點將更加突出。要透過加強城市間合作,特別是充分利用上海的資金與人才客源優勢,利用杭州、溫州、寧波等廣闊的腹地,建設成熟而廣闊的城市休閒產業大系統。在這些城市內部,應根據不同的城市特色和資源優勢,進行合理的分工與佈局,進行差異化的建設與定位。上海以開發建設現代化最時尚的休閒活動方式為主,而杭州以開發舒適自在與自由暢想的靜謐空間為特色,寧波與溫州以海上活動與激情創意等其他特色為主。